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眼神渙散唐治平排隊結帳大廠裁員舊愛癌王年輕人氣象預報屏東政策住華科技
  • 搜尋:

    胸腔科醫師 結果共102筆

  • 城中城46人多為濃煙嗆傷罹難 醫揭原因:獲救仍要注意

    城中城無情大火奪走46條人命,堪稱高雄近年來死傷最慘重的火警。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提醒,火場中吸入大量濃煙後,可能會因為肺水腫缺氧與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而死亡,若幸運獲救,也要注意後續的肺部功能變化,以及肺阻塞肺纖維化、肺癌的產生。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14日發生嚴重火警,慘釀46人死亡、41人輕重傷,震撼全台。針對罹難者多為濃煙嗆傷致死,醫師蘇一峰1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若在火場中吸入大量濃煙,容易導致急性肺損傷缺氧;而滾燙的濃煙灼傷肺部與呼吸道後,會使得呼吸道水腫無法氣體交換。 蘇一峰接著表示,隨後會因為肺水腫缺氧與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而死亡;如果幸運獲救,也要注意之後的肺部功能變化,以及後續肺阻塞肺纖維化、肺癌的產生。 此外,消防專家林金宏也提醒,若不幸遭遇火災事件,可先評估是否能在1分多鐘內逃出去,如果無法逃出,「關門」是火場求生最重要的動作。林金宏說,不少人害怕火災會被燒死,但其實多數罹難者是悶死的,當看到火場有濃煙時,表示火勢缺氧,因此他建議,趕緊關門,並塞住門下縫隙,有效阻擋濃煙,且盡量待在有對外窗的房間內待援,是首要原則。
    2021/10/15 11:39
  • BNT保護力僅半年?醫曝2款疫苗抗體研究:別嚇自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日開放第10期新冠疫苗預約,包含第2劑AZ、第2劑高端及第1劑BNT疫苗等,不料系統一開放就塞爆,民眾普遍希望能趕緊接種疫苗來對抗疫情。關於各品牌疫苗保護力,日前美國史丹佛研究發現BNT保護力只有半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對此說明,人數少的研究誤差較大,而據英國研究指出,打完兩劑BNT疫苗產生的抗體能維持1年以上,呼籲民眾「不要自己嚇自己」。
    2021/10/05 11:13
  • 曾打第3劑BNT!名醫在美猝逝 法醫拒解剖家屬崩潰

    全家移民美國的馬偕醫院前感染科主任王威勝驚傳在美國猝逝,由於他生前曾接種BNT疫苗第三劑後身體不適,家屬認為死因與疫苗有關聯,但法醫拒絕解剖,讓家屬相當無助。聽聞前輩逝世消息,陽明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不敢置信感嘆,「多希望這不是真的」。是否與疫苗有關仍待有關單位釐清。
    2021/09/25 08:04
  • 青少年等10週才打第二劑BNT!醫:間隔越短抗體越高

    全台的青少年將於明(22)日中秋連假收假後,陸續接種BNT疫苗,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維持一貫的政策,要先衝高第一劑的覆蓋率,因此日前BNT疫苗的兩劑間隔一樣要超過10週,不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BNT疫苗的兩劑間隔要縮短,抗體濃度才會越高。
    2021/09/21 12:38
  • 長榮機師兒染疫!憂病毒進入校園 醫喊話:歷史不能重演

    長榮機師(案16120)在接種完2劑AZ疫苗後仍遭「突破性感染」,甚至他的兒子(案16122)也遭其傳染確診,其就讀的學校北科附工也緊急全面停課消毒,對相關接觸人員進行匡列居家隔離,並進一步做PCR採檢。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先前已強調過機組人員家庭容易被感染,當時大聲疾呼卻被網軍圍剿,蘇一峰再次呼籲「歷史不能再次重演!」。
    2021/09/03 18:47
  • 以色列疫情失控!醫曝關鍵「BNT抗體每月降40%」

    以色列全國超過6成的人口都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但在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下,每日確診人數仍不斷提高,人民紛紛追打第三劑疫苗。對此,陽明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根據以色列的研究發現,接種BNT的人,體內抗體每個月下降40%,當地科學家認為,「抗體濃度降低」是疫情失控的關鍵。
    2021/08/26 12:55
  • 醫籲快打2劑疫苗防「突破性感染」 網崩潰:根本打不到

    新冠疫情仍於全球蔓延,近期多國更是頻傳突破性感染案例,接種完兩劑疫苗後仍染疫,包括台灣昨(18)日一口氣新增9例感染案,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對此便疾呼,全民應趕緊施打第二劑疫苗,只打一劑保護力真的不夠,此話一出不禁令許多人焦慮直喊「根本打不到」。
    2021/08/19 13:16
  • 疫苗混打這組合保護力超強!醫喊「抗體濃度高9倍」

    近日以來「疫苗混打」一事,引起許多關注,不過目前衛福部專家諮詢小組已同意開放AZ+莫德納,而確切時間仍在研議中。對此,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來自德國研究,混打疫苗後體內抗體濃度是AZ打2次的9倍。
    2021/07/30 09:24
  • 染疫醫痊癒 睡眠中「突被掐住脖子」缺氧驚醒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儘管在痊癒後,仍有許多患者受其後遺症所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23)日於臉書發文透露一名染疫同事痊癒後的症狀,引起網友的熱烈留言,並直言「天啊,到底是什麼樣糟糕的人弄出這種病毒來!」
    2021/07/24 00:32
  • 酸民出征嗆小戴「乾脆去坐機長室」 名醫截圖驚見熟帳號

    羽球球后戴資穎19日在個人IG發限時動態表示,「好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間接爆出東京奧運國手搭經濟艙事件,而她在日本下榻的飯店原本只有三顆星評價,也被大批網友到Google一度「洗成4.5顆星評價」,甚至有些網友出征戴資穎的臉書,對其惡言相向,嗆說「乾脆去坐機長室」;對此,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跳出來發文痛批「請不要騷擾比賽選手,讓選手專心比賽好嗎?」,他也在文中發現一個熟悉的帳號。
    2021/07/21 11:34
  • 全台染疫死亡率高達5.2% 醫師曝主因是「它」

    截至7月13日,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台累計1萬5千多人確診新冠肺炎,其中747人染疫病逝,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1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在健保體制下,台灣COVID-19的高死亡率歸跟重症醫療量能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2021/07/14 11:46
  • 居家快篩1小時「陰轉陽」 男衝急診再採「陰性」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分享一名男大生的個案,他居家快篩試劑,居然在一個多小時後,由陰性轉為陽性,嚇得他趕緊掛急診採檢,所幸他再一次快篩是陰性,醫師表示,一般快篩10分鐘內結果就會出爐,若放超過半小時,可能會因為顏色沉澱或氧化因素,就容易變色,民眾使用前先看好說明書,建議的判讀時間。
    2021/07/03 13:55
  • 快樂缺氧看「指甲變色」不準! 醫:胸悶、唇發紫速就醫

    全台疫情尚未減緩,最近更發生多起個案死亡後確診,其中不少人被推斷和隱形缺氧(快樂缺氧)有關。對此,有醫師提醒,若民眾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無法深呼吸,或是手指、嘴唇發青、呈紫色4種症狀得盡速就醫,也可透過「6分鐘行走測試」判斷,至於有些人會用「壓指甲方式」看變色速度,胸腔科醫師表示這是錯誤方式。
    2021/06/12 14:04
  • 確診男康復「講話仍喘」 掛呼吸管勸:勿輕忽

    曾在台灣留學的大馬男生,確診解隔離後,以為全康復,但卻發現講話時不時會很喘,還得掛著呼吸管,意識到原來有後遺症,醫師說這是隱形缺氧,尤其如果是無症狀會造成危險,得常常量測血氧,胸腔科醫師分析,如果原先有呼吸道症狀的人,確診康復後可能有併發症,會讓過敏惡化。
    2021/06/10 19:01
  • 孤獨的抗疫英雄!離家半個月缺席女兒6月生日 醫師:心很酸

    疫情大爆發後,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的工作,避免家人也被染疫,有不少醫護也選擇暫時和家人分開,忍受一個人的孤獨,有醫師面對鏡頭透露,六月剛好是他女兒的生日,無法參與讓他覺得很心酸,還有一位胸腔科醫師,短時間內也來不及參與1歲大女兒的成長,只希望這波疫情能快點結束。
    2021/06/02 19:47
  • 家庭群聚漏洞!6確診釀1死 專家:應醫院隔離

    部桃護理師案863傳給6個人,除了工作夥伴,家人加上自己共有6人染疫,其中婆婆1人不幸去世,除了丈夫、女兒跟公婆染疫,家中只剩下大姑,採檢陰性,但她是死亡個案907的主要照顧者,指揮中心也將她隔離,不過胸腔科醫師就說,當初家中有人染疫,就應把成員進行單獨隔離,如果長輩需要有人照顧,應該交由醫院,避免憾事發生。
    2021/01/30 19:00
  • 未必「插管」感染! 醫:穿脫防護衣也有風險

    北部確診新冠肺炎的醫師,沒有幫患者插管,而是在旁輔助卻被感染,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強調,穿防護衣僅能達到九成效果,在手術室喝水吃東西,也難免會脫口罩,但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在節目提到,這位醫師應該多練習,當時插管被噴濺到,就應該換下隔離衣,這番言論卻引起其他醫師反彈。
    2021/01/13 13:54
  • 英爆逃難潮反「更容易染疫」 醫揭真相嘆:被恐懼殺死

    英國近期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變種病毒「B.1.1.7」感染,傳播力大幅增加七成,後續引發倫敦逃難潮,而全球超過50國聯手封鎖對英國的海陸空交通,英國可說是被世界隔離。對此,胸腔科醫師黃軒分析,其實逃亡反而更容易被傳染,更教導疫情發生時的心態及應對方式。
    2020/12/29 07:57
  • 車禍沒外傷能出院? 醫:「肋骨骨折、氣胸」恐致命

    車禍、跌倒、運動受傷,外傷急診經常有肋骨骨折、氣胸的患者。胸腔科醫師指出,肋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早點下床」,避免引發肺栓塞等致命併發症;氣胸即便沒有嚴重不適,也要小心併發血胸,嚴重恐導致休克喪命。
    2020/10/27 18:41
  • 「健保署開會真相」打臉陳時中 胸腔醫曝3大真相

    健保署日前公布八大類、共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引發不小爭議,為此,衛福部長陳時中昨(11)日也親上火線說明,強調會再與團隊討論,結果遭到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狠打臉,還曝光了健保署開會的「背後真相」。就在今(12)日稍早,蘇醫師再度發文,表示PO文控訴之後,立即被邀請參加緊急臨時溝通會議,讓他很擔心:「不知道是要解決問題,還是『解決提問題的人』。」
    2020/06/12 21:59
  • 重症棘手! 1位確診者靠百位醫護「跨科」治療

    截至五月五日,確診後解除隔離的有334人,這當中有的輕症也有重症,特別是病患本身有慢性疾病處理起來更棘手,TVBS獨家訪問到林口長庚醫院兩位胸腔科醫師,他們有經歷過SARS,如今抗新冠團隊曾經為了一位患者,每天早上七點半開一小時晨會,跨4至5個科別討論用藥,前後有上百位醫護治療同一位確診者。
    2020/05/05 19:13
  • 18.9萬名國軍普篩? 陳時中:再與專家討論

    國防部拋出考慮國軍普篩,就是憂心官兵確診,影響戰備戰訓,但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是否有普篩必要,還要再跟專家研究,因為除了每日採檢量能有限,全軍18.9萬人普篩,採集檢體後若沒有馬上送驗,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認為,可能影響採檢靈敏度。
    2020/04/21 21:07
  • 專責病房增3倍! 「22護理加10醫師」固定輪班

    台灣爆發院內感染,各大醫院也積極做好分艙分流,像是雙和醫院,開設20間的防疫專責病房,收治疑似或確診個案,安排了22位護理師輪班,專門只負責這一區,而10位胸腔科醫師,1周輪班1次,而急診室也都是同一批醫護,高風險區,和其他科別分開,避免醫護跨區活動,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風險。
    2020/03/05 20:10
  • 報考人數創新低 胸腔科醫師恐爆人才斷層?

    台灣胸腔科醫師恐怕面臨斷層!2017年報考人數創新低只有19人。隨著高齡化,讓肺部老化疾病影響趨於明顯,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COPD,台灣第7大死因主要就是因為它,預計在2020就會成為世界第3大死因,未來會不會面臨需求大增卻無醫師的窘境?需要盡早補救。
    2018/02/28 23:20
  • 飛飛癌逝/「聲音沙啞已肺癌末」 鳳姊養生難敵!

    帽子歌后鳳飛飛因為肺癌辭世,然而她不過在去年6月才檢查出來,當時鳳飛飛因為喉嚨沙啞就醫,沒想到癌細胞已經轉移淋巴;胸腔科醫師表示,有3/4的肺癌患者都像鳳飛飛一樣,檢查出來就已經是末期,就是因為肺癌早期完全沒有徵兆,又不容易透過X光檢查出來。雖然鳳飛飛飲食一向養生,不排除存在家族病史的危險因子,因為除了她之外,二哥和弟弟都因為癌症過世。
    2012/02/14 12: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