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GooglePodcast滅蟑LINE新功能梧桐妹沈建宏肥皂水民宿老闆娘咖啡COVID-19高雄
  • 搜尋:

    精神醫學 結果共32筆

  • 連環地震嚇壞!台北女1個月爆瘦4公斤 醫曝「多人眩暈、焦慮」

    403大地震後餘震不斷,今(23)日凌晨更是震不停,除了花蓮大樓倒塌外,不少民眾被嚇到不敢睡;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向《TVBS新聞網》表示,就有一名年長女性從沒看過精神科,卻在昨來就診,因為連環的地震喚醒她年輕時經歷的白河大地震創傷,也讓她爆瘦了4公斤,睡不少、連站都站不穩,且現在門診因地震導致眩暈、焦慮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平均一個門診都有5至10位患者受到地震影響。
    2024/04/23 15:16
  • 花蓮地震/餘震人心惶惶!醫師曝「3策略」 減緩PTSD

    台灣發生強震,事後餘震不斷,很多人感到心慌,甚至覺得整天都在搖晃。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提醒,天災後恐出現焦慮、恐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他提供3策略,協助民眾在危機事件後能更好地恢復和保持心理健康。
    2024/04/04 10:05
  • 罹「這疾病」幻聽最常見 醫師:若停藥半年復發率超過五成

    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是思考與知覺,失去協調的病症,醫師最憂心的是病人中斷治療,根據研究指出如果停藥半年,復發率會有五成左右,期盼病友能持續接受治療;而目前臨床上主要以藥物為主,現在科學的進步,長效針劑的使用也可讓病友,可以持續穩定接受治療,減少復發狀況。
    2024/03/21 22:51
  • 大掃除「捨不得丟」不是念舊而是病! 全台恐138萬人罹患儲物症

    愛物惜物是美德,但如果你什麼都捨不得丟,把家裡堆的滿滿滿,恐怕不是念舊行為,而是罹患儲物症。美國精神醫學會在2013年,就正式將儲物症列為獨立的精神疾病診斷,推估盛行率是全球人口的2%到6%,而我國恐約46萬到138萬人罹患儲物症。
    2024/02/07 22:46
  • 不只是消遣!「瑪利歐」竟可改善憂鬱症 還加強大腦4能力

    許多人視玩電動遊戲為消遣娛樂,但最新研究揭示,遊戲對於改善憂鬱症狀和增強腦力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醫師分享了一則啟發人心的故事:一名因憂鬱症停職一年的日本網友,在精神科醫師的建議下開始玩《超級瑪利歐》,結果不僅情緒大幅改善,更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2024/01/28 14:45
  • 腦中風治療新曙光! 國衛院:中藥複方可有效治缺血性中風

    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我國十大死因前段班,是一種常見神經退化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患者的比例佔了腦中風病患的一半以上。目前主要且唯一為FDA核准的治療藥物是使用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但治療模式以及時間仍有許多限制。現在國衛院和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團隊研究,發現中藥複方PM012可以明顯減少腦梗塞面積,有望應用於腦中風患者治療。
    2023/05/22 10:26
  • 失眠吃褪黑激素?醫曝臨床研究仍不足 6件事提高睡眠品質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全台約有10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失眠影響。而治療失眠的方法流傳相當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吃褪黑激素可以治療失眠」,對此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研修醫師李嵩濤表示,雖然褪黑激素可以稍微減少入睡時間,但仍然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也不能用來評估睡眠是否改善,也提供六大方法,改善睡眠體質。
    2023/01/26 09:51
  • 亂買東西恐是躁鬱症前兆?  醫:這些症狀持續2週快就醫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起伏,是否該擔憂是「躁鬱症」前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周緯柏醫師表示,精神醫學上的躁鬱症是指陣發性(Episodic)的情緒障礙,發病時的情緒與原本情緒出現明顯落差且造成生活職業上的失能。躁鬱症可分為「躁期」與「鬱期」,若接受妥善治療,可大幅減少發病的次數和嚴重度。
    2022/01/21 19:17
  • 注意力不足「思覺失調」徵兆? 醫師:壓力是誘發因素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舊稱為「精神分裂症」,2014年起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精神醫學部林建亨醫師表示,國內外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為1%,每100人可能有1位發病患者,好發年齡多介於15歲至25歲之間,而女性的第二次發病高峰期落在40歲左右。
    2021/12/03 15:13
  • 愛到讓你窒息!高嘉瑜揭林秉樞暴行 醫曝恐怖情人警訊

    立委高嘉瑜今(1日)主動站出來控訴林秉樞施暴惡行,她提到在和林秉樞交往2、3個月時,發現他容易暴怒、失控,會逼高一定要照他的要求做、否則就會逼下跪、威脅恐嚇,對此,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向《TVBS新聞網》表示,加害者有許多不同類型,但從高嘉瑜訴說的來看,可發現加害者有「控制人」的特質,什麼事都要按照他說的做,否則就會暴怒,這種人通常都很自我中心、堅持度相當高,這也是恐怖情人的一大徵兆,愛到讓你窒息。 ​​
    2021/12/01 12:44
  • 受害者症候群!高嘉瑜遭暴打卻自責「很蠢」 醫曝3徵兆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今(1日)親自站出來揭露林秉樞暴打惡行,但她在還原整起家暴事件、訴說相識過程時,卻多次提到「覺得自己很白痴、很蠢」、「遇人不淑」、「第一時間覺得很丟臉」等話語,對此,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向《TVBS新聞網》表示,這些自責的話語確實顯現高嘉瑜出現受害者症候群,會出現「重新回想事發經過」、「過度警覺」、「避免提及相關人事物、麻木」等症狀,而在事件發生的3至4個月是急性期,這期間最需要旁人陪伴、多鼓勵、多支持、少說多聽,讓她重拾信心、慢慢走出來。
    2021/12/01 12:11
  • 「強制住院」改由法官裁定 衛福部拚年底前定案

    衛生福利部昨天進行「精神衛生法」修法討論,原由專家審議會決議的「強制住院」,將改由法官裁定,司法精神醫學專家樂見進步。衛福部拚年底前定案,將草案送進立法院。
    2021/11/26 14:56
  • 不熬夜!盡量於11點前就寢 憂鬱與失眠因果關係 關鍵是這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國為了防堵疫情擴散,除了採取積極接種疫苗政策之外,居家防疫措施也不能輕忽,雖然有些國家鬆綁隔離,但因為疫情發展至今有不少人作息日夜顛倒,有晚睡的習慣,作息混亂情況下、感到壓力大,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研究指出,改變睡眠,提早一小時上床睡覺,可大大降低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也有專家指出憂鬱與失眠為因果關係,早醒是憂鬱症程度指標!
    2021/10/30 23:03
  • 微解封後反而感到焦慮恐慌 醫師教你調適心境

    全國13日起微解封,讓人對恢復正常生活有了期待。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長林健禾今天表示,恐慌及期待是解封氣氛下出現的心理矛盾,有些人可能會因安全感消失而焦慮恐慌。
    2021/07/16 11:24
  • TVBS民調/全台35萬媽憂鬱傾向 2種狀況風險高

    5%媽媽有憂鬱傾向,全台約35萬媽媽有憂鬱傾向,單親、子女未成年媽媽風險較高 即將到來的母親節,TVBS民調中心持續關心全台20歲以上媽媽們的心理健康,以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發展的憂鬱量表進行調查,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標準,在表1中,如果前兩題其中一題選擇「有」,且後七題有四題以上回答「有」,就具有憂鬱傾向,可能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歷次調查結果顯示,媽媽有憂鬱傾向比例,由101年的10%,逐漸降至105年及107年調查5%的低點,今年調查結果仍維持在5%,估計全台近700萬位媽媽中,可能有約35萬媽媽有憂鬱傾向。顯示,雖然新冠肺炎當前,經濟、生活各方面都受到影響,但可能因台灣疫情緩和,多數民眾仍維持日常生活,媽媽們的憂鬱傾向比例未有明顯變化。
    2020/05/07 16:55
  • 精神障礙心神喪失修法 司法院邀法界醫師討論

    司法院今天指出,刑事廳1日就刑事訴訟法關於精神障礙或心神喪失規定修正及停止執行應否經鑑定等,邀集法界、衛福部及從事司法精神醫學鑑定醫師等開會討論,積極交換意見。
    2020/05/07 12:51
  • 隨機殺人「裝病」逃死就好?專家:成功機率超低

    新店區近日傳出隨機殺人案,23歲王姓直播主因與妻子吵架,憤而拿刀捅向路邊無辜騎士,並稱自己有心理疾病,另許多網友氣憤難平,紛紛質疑凶手裝病逃死,認為他將精神疾病拿來當犯案「擋箭牌」。但精神醫學專家指出,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真與印象往往來自傳媒或戲劇,醫師按經驗大多可判定是否為假裝。
    2020/03/16 14:57
  • 睡眠差影響大 可能是影響情緒主因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台灣人失眠的盛行率達到20%,表示全台超過400萬人有睡眠困擾!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毛衛中指出睡眠質量差除了影響健康更可能影響情緒與自我控制
    2019/03/18 10:13
  • 小心孤獨要人命! 高達8.3%曾想過「未來要輕生」

    「別人團圓、我不團圓」,寂寞孤獨可能要人命。精神醫學專家李明濱說,孤獨感可能引發負面情緒、自殺意念,離異、喪偶是產生孤獨感危險因子,在佳節團圓時,應主動關懷親友。
    2018/09/23 15:09
  • 常說自己長得「醜」 研究:可能罹患精神疾病

    「我的鼻子怎麼那麼大?」、「我的臉好肥!」你身邊也有個常抱怨自己長相的朋友嗎?他們也許生病了,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指出,覺得自己長太醜的人可能是罹患「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平均每50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這種疾病。
    2018/06/10 19:59
  • 煩惱誰人知? 全台35萬媽媽很憂鬱

    母親節即將到來,TVBS民調中心持續關心媽媽們的心理健康,針對全台20歲以上的母親,以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發展的憂鬱量表進行調查,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標準,在表1中,如果前兩題其中一題選擇「有」,且後七題有四題以上回答「有」,就具有憂鬱傾向,可能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由101年的10%,降至102年的8%,103及104年再降至6%,105年降至5%的低點,今年調查結果維持在5%。本次調查結果估計全台700多萬位媽媽中,可能仍有多達約35萬人有憂鬱傾向。
    2018/05/10 15:42
  • 高度成癮安眠藥 台灣處方比例亞洲第一

    不少人有失眠的困擾,根據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研究,2017年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3%,每十人就有一人睡不好,為了治療失眠的症狀開立安眠藥緩解,但用於改善失眠和焦慮症狀的苯二氮平BZD類藥物,具高度成癮性,亞太多國精神醫學專家共同執行的「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的型態」研究發現,台灣開立安眠處方藥物的比例非常高,是鄰近各國的一倍以上,位居亞洲第一。
    2018/02/27 23:28
  • 3C育兒傷很大! 影響孩子大腦發展

    現代爸媽常用手機等3C產品「帶小孩」,馬偕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臧汝芬今天說,小孩大腦還在發育,過度使用3C會影響發展,造成情緒障礙,甚至拒學、出現暴力行為。
    2018/02/12 16:24
  • 壓力太大?精神病學家警告 川普快「崩潰」了

    美國媒體報導,一名耶魯大學精神醫學教授向至少12名國會議員,其中多數是民主黨議員,簡報總統川普的心理健康狀況。她說川普「快崩潰了」,他的執政造成「公共健康風險」。
    2018/01/05 11:33
  • 迷思阻就醫 醫盼思覺失調症去污名

    台灣精神醫學會今天發表調查發現,一般民眾對思覺失調症存有迷思,包含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及「無法工作」,迷思會阻礙患者就醫,融入社會的路更遠。
    2017/08/29 19: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