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胰臟癌年輕人唐治平小虎隊胰臟癌原因微博統一獅冠軍優惠文化幣領取金智媛
  • 搜尋:

    科學家 結果共2,624筆

  • WHO成立新小組 譚德塞:新冠溯源最後機會

    世衛組織13日宣布,任命26名科學家組成新的專家小組,投入「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第二輪調查工作。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對此表示,這可能是確定病毒起源的「最後機會」,並呼籲大陸合作。不過幾乎同一時間,一度被認為是傳播病毒而被禁止售賣的「野味」,又被陸媒踢爆,在杭州販售。
    2021/10/14 18:03
  • FDA科學家:嬌生追加劑資料不足 難證抗Delta效力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科學家今天說,他們沒能及時取得足夠資料,針對嬌生COVID-19疫苗追加劑的申請進行分析。不過,FDA審核嬌生的研究後提出一些警示。
    2021/10/14 16:10
  • 荷蘭學者研發「無痛」打針 有助鼓勵接種疫苗

    很多人不願意接種疫苗,原因是怕痛或是害怕注射針頭,荷蘭科學家正在研究,幾近無痛的創新注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挨針的恐懼,也能降低疫苗接種的執行難度。
    2021/10/14 11:57
  • 癌末患者奇蹟康復!研究找到「新療法」 副作用比化療少

    癌末患者有救了?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名早在4年前就已被宣告死期的喉癌患者,在接受一種「免疫療法」後,竟成功殺死體內的癌細胞,且不僅副作用比化療來得少,效果甚至比化療還要更有用。雖目前這僅是三期試驗的早期結果,但專家仍認為結果頗具臨床意義。
    2021/10/12 22:36
  • 外星人雷射切割劈開神祕巨石? 科學家解開千年謎團

    沙烏地阿拉伯有座神祕的「阿納斯拉巨石」,這塊巨石除了大到壯觀之外,中間有一道完整裂口,就像是被雷射切割,精準且俐落,許多人認為是外星人的傑作,不過英國地質學家最近用科學角度,解釋了這個千年謎團。
    2021/10/11 00:00
  • WHO定義「新冠長期後遺症」 4大症狀可能解法曝光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了「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Long COVID)定義,該詞語用來定義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持續性的健康問題,不過科學家們仍然持續在研究並釐清這相關症狀,其中主要四種症狀包含了持續疲勞、呼吸困難、腦霧(Brain Fog)以及抑鬱等,此外改善這些後遺症的方式也仍在研究當中。
    2021/10/08 11:02
  • 印度.喀什米爾冰川急速縮 綠色科技翻轉?

    綠色科技,能夠減緩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嗎?法國的釀酒業者,就在葡萄園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屋頂,不但發電,也替葡萄擋掉烈日豔陽,開心迎接收成;反觀中東的加薩,同樣迎來橄欖的豐收季,卻因為極端氣候,產量銳減六成。而目前因為氣候暖化首當其衝的,則是印度的喀什米爾冰川,科學家警告,當地的冰川現在正以拉警報的速度,在融化消退!
    2021/10/05 19:53
  • 諾貝爾獎出爐! 美德義物理學者共享殊榮

    2021年諾貝爾獎今天頒發物理學獎,由美籍日裔學者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及義大利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共享殊榮。
    2021/10/05 18:10
  • 快訊/諾貝爾物理獎揭曉! 日德學者研究暖化獲獎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稍早揭曉!今年由兩組人馬共同獲得,第一組是日本氣象學者「真鍋淑郎」和德國海洋學家「哈瑟曼」,他們是第一個利用二氧化碳預測暖化趨勢的科學家;而第二組,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帕里西」,他的「量子色動力學」研究,對粒子物理有卓越貢獻。
    2021/10/05 18:09
  • 臉書助長仇恨訊息大賺廣告費 「吹哨者」國會作證

    臉書(Facebook)旗下系統大當機引起世界關注,不過臉書還有另外一件事登上媒體版面,曾任臉書經理的數據科學家法蘭西斯荷根(Frances Haugen)接受訪問時表示,臉書身為社群媒體巨擘,在面對公共利益與公司盈利衝突時,他們總是選擇保護公司的利益。這讓荷根有了「吹哨者」(whistleblower)的稱號。
    2021/10/05 17:42
  • 快訊/研究溫度觸覺感知 兩學者獲諾貝爾醫學獎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由兩位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以及「帕塔博蒂安」共同獲得。這兩位科學家,研究人體對溫度和觸覺的感知,進一步幫助慢性疼痛治療而獲獎。至於原本呼聲相當高的mRNA疫苗研究學者,則沒有獲獎。
    2021/10/04 18:07
  • 《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台灣草鴞:台灣最稀少瀕危的神隱精靈

    《台灣草鴞:台灣最稀少瀕危的神隱精靈》尋訪台灣西南部的惡地丘陵,惡地白茅草原住著一種最神秘的地棲型貓頭鷹:草鴞,科學家至今無法破解牠的行蹤和行為。該作品由東森記者團,白心儀、潘郁文、李孟唐、林奕勳製作,獲得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優等獎。
    2021/10/03 20:21
  • 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

    採訪團隊籌畫兩年,拍攝歷時五百天,在科學家帶領下,繞行台灣海域,實際下潛,完整紀錄並深度探討氣候變遷與人類過度開發之下,台灣海洋面臨的威脅,更目擊二十餘隻海龜被人類魚網纏繞的生態浩劫。由東森記者團舒夢蘭、陳一松、徐進輝、陳相宇、陳昱翔、吳柏蒼、林東昇製作的「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榮獲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首獎!
    2021/10/03 19:05
  • 巴西女童發現數顆太空岩石! 有望成「最年輕」天文學家

    巴西有名年僅8歲的女童奧利維拉(Nicole Oliveira)從小即十分喜愛天文的相關知識,在參加一次NASA所舉辦的的小行星搜索計畫後,她透過望遠鏡發現到18塊太空岩石,如果此項發現被科學家證實為小行星的話,奧利維拉將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天文學家。
    2021/10/02 20:48
  • 愛因斯坦相對論手稿將拍賣!估價近1億 世界僅存2份

    20世紀最重要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關鍵計算手稿將被拍賣,且估計價值高達300萬歐元(約台幣9800萬元)!這份手稿是愛因斯坦在發展廣義相對論時,為解釋水星軌道上異常現象而潦草寫下的計算筆跡,法國佳士得拍賣行與阿古特拍賣行將於11月23日於巴黎進行特別拍賣,而這無疑是愛因斯坦有史以來拍賣過最有價值的一份手稿。
    2021/09/24 11:32
  • 陸爆首例18個月前 傳武漢科學家擬讓蝙蝠感染病毒

    根據一份外洩的2018年補助申請提案,武漢科學家打算將空氣傳播力增強的冠狀病毒釋放到雲南蝙蝠群中,讓蝙蝠接種疫苗以預防這種可傳給人類的疾病。
    2021/09/23 14:58
  • 自己的疫苗自己種?美顛覆性研究「疫苗蔬菜」吃了秒接種

    新冠肺炎至今仍在全球各地造成大量民眾確診、死亡,不過各國現在也積極的擴展疫苗覆蓋率,儘管如此,在各國大量施打疫苗之際,疫苗仍然被發現有不少缺點,像是保存不易、產量有限等,這對於經濟水準低落的國家來說不易克服。因此,有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等尖端技術研發「搭載疫苗的蔬菜」,若實用可行,民眾就可以「自給自足」吃下自己種的「蔬菜疫苗」後完成接種。
    2021/09/23 05:22
  • 四平民還在太空繞行! SpaceX太空旅完勝兩大對手

    未來想上太空,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一般人也可以上太空旅遊。馬斯克成立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最近成功送4名素人上太空,目前還在地球上空繞行。儘管這次上太空,比布蘭森,還有貝佐斯來的晚,但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和飛行高度,都大大勝出。
    2021/09/17 22:21
  • 企鵝可能是外星生物?研究證實糞便中有「金星」化學物質

    有科學家大膽猜測「企鵝可能是外星人」,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團隊指出,在企鵝的糞便中,發現了來自金星的化學物質。
    2021/09/16 10:01
  • 全球最大的補碳工廠  將空氣CO2封入地底變石頭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瑞典新創與冰島公司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補碳工廠,直接從空氣吸收二氧化碳再打入地底存放;該技術預計一年可以捕捉四千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790量汽車一年的排放量,不過目前價格仍然昂貴,待未來更普及來降低成本。而在德國,有研究員成功訓練乳牛在固定地點上廁所,將有助於減少一氧化二氮的生成;目前一氧化二氮是僅次於二氧化碳及甲烷,排名第三的溫室氣體。地球暖化加速冰川的融解,如今科學家們正在與時間賽跑盡可能地多保存冰核;這些冰塊中紀錄著許多歷史資訊,將有助於了解未來氣候變化的走向。
    2021/09/14 19:53
  • 混打、第三劑成趨勢?「全明星等級」專家齊呼籲:沒必要

    世界各國嚴防Delta變種病毒,因此在提升疫苗覆蓋率的過程中,許多國家也啟動施打第二劑、第三劑的「加強劑」計畫,包含美國、瑞典等。不過現在有一群重量級科學家們在《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中發表評論,指出其實新冠疫苗在對抗重症的效力良好,大多數的人其實沒有必要打加強劑,應該把疫苗留給尚未接種的民眾,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2021/09/14 07:57
  • 抗體含量不及莫德納1/3 輝瑞首席科學家:降低副作用

    近期一份研究資料顯示,莫德納疫苗有100微克的mRNA,而輝瑞疫苗卻僅有30微克,科學家推測,這是輝瑞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較少的原因,對此,輝瑞首席科學家多明茲(Philip Dormitzer)表示,自家疫苗活性成分較少,是為了將副作用降至最低。
    2021/09/12 18:16
  • 全台首位!翁啟惠將獲頒威爾許獎 化學研究貢獻非凡

    威爾許基金會預計於美國時間9月8日公布2021年威爾許化學獎(Welch Award in Chemistry)得主,根據消息來源,前中研院院長、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將獲獎,成為台灣第一人。
    2021/09/08 07:41
  • 最新變異株Mu 北美現身 全球疫情更新

    全美疫情持續延燒,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Delta病毒株,目前也發現了新的變異株Mu,不過防疫專家佛西認為還不構成威脅;接種疫苗和戴口罩,雙管齊下才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然而全美各地家長,仍然對於戴口罩上學吵個沒完;在比利時的一間學校,開始開方放學生不用戴口罩上學;紐西蘭在政府清零政策下,逐漸發揮功效,疫情從一天80幾降到28例;在希臘,大批醫療人員抗議疫苗令,不配合者不能上班還停薪,被批徒增醫療人員負擔;印度疫情嚴峻,科學家靠檢測廢水來找到確診者,可以在無症狀下就先行發現感染者;英國的夜店在關門一年半終於可以開門,入內需要看健康護照,目前相關規範仍未出來;南美盃預賽開踢,首場在祕魯公開賽開放民眾進場;埃及將成為中東及非洲國家疫苗的最大供應商,預計在十一月成立,將製造中國科興。
    2021/09/03 19:49
  • 荷蘭百隻海豚屍體遭沖上岸 恐軍事演習導致中毒

    從上週起荷蘭北部的海灘上出現大量海豚屍體,有多達100多隻海豚被海水給沖上岸,讓當地科學家相當震驚,他們還在試圖找出海豚死亡原因,且由於擱淺的海豚屍體都已經腐爛,因此他們相信這些海豚應該是死在同一片海域。
    2021/09/03 16:3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