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獲利能力 結果共19筆

  • 風電也吹裁員潮 西門子與殼牌數千員工面臨失業危機

    從矽谷到華爾街,如今連風力發電產業也面臨裁員危機。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與英國能源巨頭殼牌(Shell),相繼宣佈對旗下風電部門,進行裁員的計畫。其中,西門子歌美颯要進行大規模組織重整,計畫裁員4100名員工;而殼牌則考量風電成本不斷飆漲,為了降低公司損失,決定裁減風電部門人力,但目前尚未公開受影響人數。
    2024/05/30 13:25
  • 日本事務機大廠裁員2400人 股價反飆漲近十月最高

    《彭博》引述日媒報導,知名的日本事務機大廠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4日宣布,為提升集團獲利能力,將在未來12個月內,針對全球與日本國內進行大規模裁員,預計將有2400人受影響。裁員的同時,公司將導入生成式人工智慧(AI),並集中資源增強內部能力。特別的是,當裁員消息曝光後,該公司的股價不僅沒有受挫,反倒出現大漲5.9%,達到近10個月以來最高點。
    2024/04/04 17:41
  • 《路透》踢爆特斯拉 零件有瑕疵又貴卻怪駕駛「濫用車輛」

    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繼先前傳出壓榨員工、理賠速度緩慢後,又爆出新爭議;數以萬計客戶反映低里程汽車出現「零件故障」事件,但特斯拉卻歸咎於駕駛「濫用車輛。」《路透社》指出,特斯拉這麼做是為避免不斷增加的保固維修成本侵蝕其獲利能力。
    2023/12/21 11:41
  • 谷歌發表「Gemini」AI模型 投資人質疑獲利能力

    生成式AI的戰局越來越激烈!周三,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號稱最強大的AI模型「Gemini」,共分為三種規格,功能最強的版本預計明年問世;而第一版的模型,則已經能理解並處理影像、文字等多種媒體資訊;只是當天的谷歌股價,不漲反跌,分析師表示,投資人最關注的,是這些強大的AI商品,究竟能不能變現獲利!
    2023/12/07 19:57
  • 沃爾瑪財報佳、AI帶旺科技股 美股道瓊收漲115點

    美國股市主要指數今天都收高,因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財報優於預期,且OpenAI推出ChatGPT的應用程式App,市場樂觀看待人工智慧(AI)未來獲利能力,帶動科技股上漲。
    2023/05/19 06:24
  • 中國Q1新能源車出口翻倍 國際品牌搶登陸

    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在當前的美中激烈競爭下,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美國參議員最近就發出聯名信,以國安疑慮為由,促請拜登政府把阿里巴巴以及華為旗下的雲端服務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此外,北京當局全力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雖然第一季出口數量翻倍成長,但國內市場4月的銷量卻明顯下跌,再加上競爭對手特斯拉已宣布增加資本開支來提升產能,Nissan等國際車廠也積極搶市,激烈的產業競爭,將壓縮電動車廠的獲利能力,對目前多數仍虧損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2023/04/26 19:53
  • 不畏疫情困境!新思維創商機 謝世謙帶華航逆風高飛

    自華航基層出身的謝世謙,用新思維對抗疫情逆風,不僅去年財報成績亮眼,經營管理績效佳,且與工會關係良好,積極建立互信基礎。為迎接疫後旅遊商機,購新機、拓航點,期望能恢復疫前營運規模與保持獲利能力。
    2022/09/15 10:35
  • 110年上市櫃公司營運指標創高 台積電登營利王

    受惠全球景氣穩定成長,110年上市櫃公司營收、營益率及固定投資均寫下近5年新高,營利前3名為台積電6296億元、陽明1489億元、群創593億元,製造業則以電子零組件業獲利能力最佳。
    2022/05/05 13:43
  • Jaguar與Land Rover認清自己毛病太多 決定在品質上痛改前非

    無論是Jaguar或Land Rover,這兩個來自英國的品牌即便數次易手,依然不減其獨特魅力。然而Jaguar Land Rover近年卻屢遭挫敗,銷售表現不如預期外,獲利能力也收到質疑。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很可能是因為產品品質與可靠度不佳導致失去消費者信賴,不過現在JLR新任執行長Thierry Bollore打算徹底改變這個局面!
    2021/07/07 13:28
  • BMW目標4年內削減25%製造成本 大幅「Cost Down」求更高獲利

    「Cost Down」一詞曾經在臺灣相當流行,主要在形容廠商為求取獲利而降低生產成本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只出現在臺灣境內,旗下擁有BMW、Mini與Rolls-Royce等品牌的BMW集團也可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整體利潤,讓BMW有實力能夠與Volkswagen集團、Daimler集團,甚至是新創電動車品牌Tesla競爭。為了達成此目標,BMW正規劃讓生產成本能夠在4年削減25%生產成本,大幅度提升獲利能力。
    2021/06/24 01:00
  • 「不建議」查東洋 藏內幕?賴士葆爆:陳時中態度轉彎 全為林全?

    台灣東洋藥品宣布,代理「德國新冠肺炎疫苗」破局,遭外界質疑「進口疫苗是幌子、實為炒股」。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4日回應,該公司「只是做了一間上市公司該做的事」,語畢停了3秒後,又再急忙回補一句:「東洋無任何誇大不實,不建議調查東洋」,這反應引來國民黨立委批評,指陳時中部長「以什麼角色、身分,說出『不建議』調查東洋,金管會要不要查又不是聽你指揮?」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於《新聞大白話》表示,陳時中部長近期談話內容「常秀逗」,以為自己是天王巨星,明明是疫情中心指揮官,心裡想的可能是「閣揆位置」,隨便為這個股市重大訊息發表意見,賴士葆對陳時中部長喊話,指「不要忘記你是衛福部長,不是金管會主委、也不是檢察長」,憑什麼說東洋藥品案子不要查,難道只是因為東洋董座是前行政院院長林全,陳時中碰到長官、就轉彎? 國民黨團5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東洋藥品涉「內線交易」,要求金管會調查;此事也引發外界聯想,過去蔡總統曾因宇昌案、浩鼎案重傷,無獨有偶、皆為「生技股」。賴士葆指,我記得非常清楚,當初是蔡總統在擔任立委時,大力推動生技產業上市櫃,一般來講,公司要上市櫃,都必須公開公司規模、資金水位、設立年限、獲利能力等資訊,但為何生技產業不賺錢就能上市櫃,就是因當初蔡總統大力推動,才會造成後續有諸多爭議。
    2020/11/05 19:52
  • 美擬限制半導體設備 中國依賴度高自主化待加強

    美國考慮祭出新出口限制,防半導體設備落入中國等對手。整體觀察,儘管中國積極擴充半導體資本支出,但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高,中國依賴程度高,自主供應鏈離國際先進水準仍有差距,且獲利能力待加強。
    2020/08/27 14:10
  • 波音737 MAX危機 獲利遭66億美元額外成本壓低

    波音公司(Boeing)因737 MAX機型兩起致命空難遭全球停飛的拖累後,這家美國航太製造商今天宣布,因危機造成約66億美元額外成本支出,緊縮公司的獲利能力。
    2019/07/19 14:51
  • 快訊/央行淨利連3年破2千億! 僅輸台積電、贏過鴻海

    央行公布去年度財務報表,2017年淨利來到2253.99億元,連3年突破2千億元大關,如果跟台股上市公司獲利能力比較,只輸給台積電的3431億,還贏過鴻海的1387億元,統計央行前總裁彭淮南20年任內,累計為國庫賺進約4兆台幣。
    2018/08/22 11:15
  • 【財訊】全台首度調查報告 東協台商100大

    新南向政策是小英總統的核心政策之一,東協挾帶低廉成本與關稅優惠,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亮點;為此《財訊》雙週刊與中華徵信所合作,首次統計出東協台商100大調查,發現越南仍是台商布局東協市場的主力,不論是台商的投資規模或是獲利能力,都名列東協第一。
    2018/05/31 17:48
  • 股神巴菲特力挺蘋果 加碼買7500萬股

    CNBC引述波克夏哈薩威公司董事長巴菲特的話報導,波克夏加碼買進750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對蘋果獲利能力信心十足。
    2018/05/04 14:05
  • 美律去年大賺 投顧示警今年獲利恐下滑

    電聲元件廠美律去年業績亮麗,每股大賺18.94元,創歷史新高,但兩家投顧近期出具報告示警,認為美律今年產品組合轉差,獲利能力恐下滑。
    2018/03/02 11:30
  • FOCUS/今年最大科技IPO 轟動上市LINE全球

    日本熱門的通軟體LINE在紐約和東京同時掛牌上市,LINE在紐約的發行價為32美元,開盤時曾一度飆漲了35%,最後收在41美金,漲幅為26%,可見投資人的需求強勁,預估LINE在兩地掛牌上市可籌資13億,市值超過90億美金,是今年規模最大的科技IPO。不過LINE的主要獲利市場在亞洲,日本市佔率達9成,台灣也有83%的使用率,因此LINE希望能打開歐美市場,目前LINE在歐美主要的競爭對手,是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它擁有10億的使用者,是LINE的5倍,但卻沒有LINE的獲利能力,LINE的大軍壓境,實力不可小覷。
    2016/07/15 20:13
  • 面板出連3年下滑! 專家:獲利提高審慎樂觀

    談了許久的友達和群創,面板雙虎有沒有可能合併?經濟部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一加一」不一定就大於二,而且雙方光是「主導權」就談不攏,經濟部評估後指出,合併案「無可行性」,而最新出口統計,台灣面板連續三年,在大陸的市佔率不到三成,落後韓國,分析師則認為,雖然市佔率下滑,但獲利能力卻是提高,對今年面板業,分析師認為「審慎樂觀」。
    2014/06/17 13:4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