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食物」少吃防大腸癌 醫曝大便5警訊:變細小也有問題
一名60歲周女士,有腎衰竭、心肌梗塞病史,長期於醫院追蹤,她近一個月發現排便變得細小,且糞便帶有暗紅色,醫師立即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了一顆約2公分的大腸息肉。2024/08/15 15:23 -
短時間體重狂飆升不是真的胖! 專家曝「5原因」:水分是關鍵
增加一公斤體脂,要吃進7700大卡,所以看到體重計上數字在短時間內上升,並不一定是真的胖。對此,營養師余朱青表示,短期間體重變化主要是受到「水分」影響,除了平時的飲水、排汗、排尿及排便量之外,也可能跟高鈉飲食、高碳水飲食、阻力運動、情緒壓力、生理期有關。2024/08/13 13:17 -
20歲男解便爆痛「馬桶全是血」 醫揪禍首:惡化到第四級
疫情後帶動居家上班模式,卻也出現健康隱憂,一名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子,近3、4個月以來排便後馬桶滿是血漬,伴隨的疼痛也影響生活品質,就醫檢查發現是痔瘡,一問之下發現,男子從事設計工作,疫情以來長期在家工作,一天坐10幾個小時鮮少走動,痔瘡快速惡化到第四級,需要接受內外痣全切除手術。2024/07/28 13:01 -
20歲男上班痔瘡大惡化!醫授「二不二要」原則:久坐是元凶
新冠肺炎疫情帶動居家上班的遠距工作模式,卻帶來不同的健康隱憂,有位20歲的年輕男子因居家上班坐太久,導致痔瘡快速惡化。醫師提醒,想減緩痔瘡問題,就要遵循「二不二要」原則,若症狀遲遲未見緩,還是要及早就醫,才能找回更好的生活品質。2024/07/25 09:25 -
25歲男「狂吃漢堡」肚子痛!大腸驚長5cm腫瘤 醫揭危險4症狀
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多人罹患大腸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也在節目分享,他曾遇過一名25歲的男病患,因長期腹痛而就醫檢查,意外發現大腸內長了一顆5公分的腫瘤。經醫師進一步問診後,這才得知男病患平時酷愛速食店漢堡。2024/07/23 14:01 -
出國玩排便卡卡!營養師授「順暢5招」:這2樣不可少
暑假出國旅遊正是許多人期待的時刻,然而腸胃不適卻可能成為旅途的一大困擾。營養師夏子雯在臉書發文分享,出國遊玩最怕便便不順暢,小腹脹大到懷孕幾個月,若不想肚子脹脹、排便困難,除了喝足水量之外,還有幾件事需要特別注意。2024/07/19 07:49 -
陸長髮妹首爾餐廳狂抽電子菸 勸阻失敗他PO網批:讓小孩吸二手菸
濟州島近日陸續傳出陸客在隨便穿越馬路、放任兒童隨地排便、弄亂超商用餐區不清理等亂象,導致當地民眾抱怨連連。近日有一名韓國網友,聲稱看到一名中國女子,在首爾江南區一間餐廳狂抽電子菸,就算他或店員勸阻仍不以為意,讓他氣到在論壇發影片公審。2024/07/15 16:05 -
血管清道夫!專家曝「黑木耳」3大功效 1煮法快速出膠質
黑木耳是血管的清道夫,但是好吃黑木耳該怎麼煮,乾燥木耳、新鮮木耳哪個比較好?如何才能成功煮出膠質?專家教你黑木耳露最輕鬆煮法,幫助排便、降三高、膽固醇、減肥。2024/07/09 10:02 -
吃飯前先喝水!醫親授「6字順序」 預防大腸癌又能減重
大腸癌過去曾連15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龍頭,且近年還有年輕化趨勢。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指出,如果想要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除了要留意排便情況與控制體重外,還可以在吃飯時謹記「6字順序」。2024/07/02 20:55 -
竹筍降血脂、促排便!4類人食用要當心 「綠帽子」千萬別挑
綠竹筍產季到!竹筍富含纖維,能幫助排便、降膽固醇,是減重的好幫手!新鮮綠竹筍口感像水梨般甜美,挑選有「白、彎、短、肥」4字訣,全台各地竹筍節登場,正適合「吃當季、食當地」,減少碳足跡,健康美味又共創美好環境。2024/07/01 15:39 -
60歲婦每天吃香蕉! 竟「昏迷」洗腎 醫曝1類人小心
近日,一名中部60歲婦人因長期於門診追蹤三高與腎臟病,為了排便順暢,每天堅持吃一根香蕉,卻意外引發高血鉀症,導致心律不整昏迷送醫。所幸經過搶救並緊急洗腎降低鉀離子後,才成功搶回一命。對此,醫師提醒腎臟病患者應謹慎食用香蕉,避免危及生命安全。2024/06/30 15:36 -
路邊脫褲排便、亂闖馬路!濟州加強取締 陸客怒:在中國不會罰
隨著大批外籍旅客湧入韓國濟州島,穿越馬路、亂丟垃圾的亂象也逐漸增加。為了維護秩序,當地警方已經開始加強取締。報導指出,有遊客亂闖馬路慘遭開單罰款,怒回「在中國都不會被罰」。2024/06/30 11:50 -
不菸不酒無病史!男大生跑步昏倒 錯過3徵兆「腸癌4期」
高雄一名22歲男大學生在操場跑步時突然昏倒,被緊急送醫檢查,沒想到竟罹患第4期大腸癌!義大醫院一般醫學外科主任、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致一表示,男大生因腫瘤出血導致嚴重貧血而昏倒,而他早在半年前就出現腸癌常見的5大症狀中的3個,包括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大便變細,但都沒有多加留意,錯失了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機。2024/06/26 18:51 -
小心!「這菌種」跑進「腸胃道」導致器官病變 引併發症醫師:有死亡風險
肺結核桿菌感染到腸胃道,這是屬於所謂在肺外的一個結核的部分,肺結核其實最常感染的部位是肺部,那很少會跑到肺以外的地方,比如說像淋巴結腫大,或者腸胃道感染比較少見,一般腸結核的症狀其實不容易診斷,因為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是腹痛或者是腹脹,或許只是排便不順都有可能。2024/06/21 22:48 -
如何判斷是否便祕?專家揭密關鍵因素「它」 若輕忽下場慘!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因為飲食不均衡、少運動壓力大導致便祕狀況,醫師指出改善便祕,建議可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調整,改善排便狀況,維持健康的腸道功能,事實上膳食纖維是預防改善便祕的關鍵,充足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更加順暢,多攝取蔬菜、水果、豆類、全穀雜糧類,不僅能促進排便,也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2024/06/13 22:53 -
未滿月雙胞胎「臀紅腫破皮」 母怒:月中不專業
雙胞胎媽媽在台中榮總生產,到了附設的月中,寶寶排便次數卻愈來愈多,頻繁擦屁股造成紅腫,媽媽控訴月中醫師、護理師都一直說這是正常的,但寶寶愈來愈嚴重,屁股因此破皮。院方回應,護理師已經盡力照料,後續破皮有改善。其他醫師則說,若嬰兒排便太頻繁,要立刻就醫。2024/05/30 19:46 -
胃食道逆流「根源揪出」!醫曝3影響因素 吃東西完這樣做是大忌
33歲男子最近發現口中有苦澀及酸味,而且常感到胃酸逆流、喉嚨有灼傷感而就醫,中醫師表示,這種典型的火燒心表現即為大家常聽到的「胃食道逆流」。2024/05/30 15:28 -
上完大號看一眼!醫曝「大便7型態」看健康 示警3情況快就醫
排便是正常生理活動之一,不過你觀察過自己的糞便型態嗎?飲食習慣、吃下的食物等,排出來的糞便型態會有所不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智分享「7種」糞便型態,來判斷身體健康是否出狀況,出現「3型態」務必盡快就醫。2024/05/28 15:31 -
吃一堆蔬菜還是便祕?營養師:順暢沒這麼難 4大問題一次看
現代人常飽受便秘之苦,據統計,全台超過525萬人深受其害。不少民眾納悶明明吃了很多蔬菜,大便卻還是不順暢,對此,營養師就說明,要排便順暢其實不難,「有沒有吃對」很重要!2024/05/27 12:53 -
吃一堆菜還便秘?4關鍵常忽略「餐餐水煮」上榜 1習慣更嚴重
這是一篇關於改善便秘問題的健康資訊文章。作者彭逸珊是一位營養師,她在文中指出,雖然一般認為多吃蔬菜、多喝水有助排便,但仍有許多人飽受便秘之苦。她提出了幾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因素,包括:選擇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攝取足夠的油脂、每天喝足2000毫升的水,以及適度補充酵素和益生菌等。彭逸珊還特別提醒,選購產品時要避開含有番瀉葉等成分的產品,以免適得其反。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了解到改善便秘問題的幾個實用訣竅。2024/05/26 21:24 -
痔瘡傷口會發炎!醫曝5情況易細菌感染 排便後「1動作」是關鍵
你是否好奇過,痔瘡的傷口天天接觸大便中的細菌,會不會讓傷口感染?痔瘡是不少人難以啟齒的毛病,據統計,國人罹患痔瘡機率高達86%,但很少聽說痔瘡傷口被大便細菌感染,這是為什麼?2024/05/26 14:18 -
尪2年暴打16次!內臟破裂「終身掛糞袋」 人妻淚:醒來還被性侵
中國大陸曾發生一起恐怖事件,一名年輕女子婚後竟被老公家暴,16次失控把她打到重傷,因不少臟器受損、被汙染,醫生證實她已失去排便功能,必須終身掛糞袋。因老公不願意簽字,女子想離婚卻不斷被抓回去,目前準備打離婚官司,今(2024)年5月31日正式開庭。2024/05/25 20:48 -
總是大不乾淨?免吃瀉藥 營養師揭「5類食物」:還能緩膚況
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許多人常面臨便秘的困擾。工作壓力大、三餐外食、飲食不均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便秘問題。營養師張語希在粉絲專頁發文指出,腸胃不好其實看臉色就知道!有便秘困擾的人,可以透過飲食補充膳食纖維,讓排便更順暢。2024/05/25 10:50 -
美企業招募糞便捐贈者 捐1次1.6萬、1年最多賺580萬元
人體腸道內有上萬種細菌,可能會影響人類健康。一間在美國與加拿大註冊成立的公司Human Microbes,就歡迎全球民眾提供糞便,每份樣本將提供500美元(約1.6萬元新台幣)獎金。如果提供者每天排便,他們每年甚至願意提供18萬美元(約580萬元新台幣)。2024/05/25 10:13 -
大號卡卡沒在管…他「拖到血便」已罹癌 直腸驚長7cm腫瘤
大腸癌近年一直都是我國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故又有著「無聲殺手」的封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陳奕彰透露,曾有一名50歲的男性上班族就診時透露,他每次上大號後都有「解不乾淨」的異物感,卻一路拖延至排出血便才接受檢查,最終發現罹患超低位直腸癌第三期,且腫瘤達7公分大。2024/05/22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