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台南甜點店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嘴巴楊佩潔包偉銘 果汁五官雲林水林鄉孫先生童星
  • 搜尋:

    手術風險 結果共41筆

  • 控成大醫院「強迫加班」 護師:手術風險誰承擔?

    全台護理人力的缺乏,還是無解。成大醫院護理師控訴,院方長期強迫加班,即便基層擬定加班意願書,向上申訴反映,卻遭到院方強制調動單位,讓護理師無法接受,向勞工局檢舉。而勞工局認定強迫加班已經違法,對此成大醫院則表示,會和同仁持續溝通、優化環境。
    2024/03/13 19:59
  • 不治療恐失明!白內障4症狀一次看 醫籲吃「2色蔬果」護眼

    白內障成為老年眼疾中頻繁發生的問題,手術需求逐年攀升,若不治療可能會失明!年紀大了一定會有白內障嗎?白內障一定要開刀嗎?白內障手術風險高嗎?白內障要如何保養?醫師表示,適當攝取含抗氧化成分的蔬果,有保養眼睛的效果。
    2024/01/13 10:43
  • 3歲大頭娃娃離世!「頭重28公斤」4病纏身 媽嘆:鬆一口氣

    馬來西亞一名男嬰,自出生即患上最嚴重前腦無裂畸形,小小年紀體重達34公斤,其中頭部佔據了28公斤。因男嬰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動手術風險相當高,其父母只能放棄任何治療,未料男嬰在昨(15)日傳出離世噩耗,得年3歲。
    2023/12/16 15:40
  • 家屬悲痛討公道!名醫堅用「達文西手術」惹議 27歲女枉死

    2012年11月,年僅23歲女子何佩珊因骨盆腔疼痛,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求診,由名醫劉偉民看診,經CT顯示左側卵巢有一個9.3*21.6*26.9cm的腫瘤、合併少量腹水,懷疑該腫瘤為惡性,初步認定該腫瘤為黏液性或漿液性卵巢癌。
    2023/10/25 08:48
  • 身體不適驚「內臟長反」!機率僅百萬分之一 醫認:手術風險高

    中國大陸陝西省日前一起「特殊病例」引起討論,某女子在身體不適就醫後,意外發現自己「內臟全部長反」,換言之,即心臟房室、肝臟、脾臟等器官,與大多數人恰好相反,對此醫學專家也指出,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綜觀全球僅有百萬分之一。
    2023/09/25 15:37
  • 結紮影響性功能?男女手術風險、費用大不同 這性別效果最好

    許多男性為了避孕,或是夫妻婚後已無生育計畫,會選擇進行「結紮手術」,但有些男性會擔心手術可能影響雄風及性功能,因此認為該讓女性來結紮。對此,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其實男性結紮比女性手術簡單很多,不僅併發症少、避孕效果近100%,床上表現甚至還會更好。
    2023/09/11 12:10
  • 主動脈狹窄恐猝死!冒3症狀餘命剩2年 換瓣膜免開胸

    63歲的凃女士,4年前體檢時發現有心臟雜音,這2個月來活動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最近症狀加劇,至門診評估檢查診斷為嚴重主動脈狹窄,因本身有先天性嚴重脊柱後凸,嚴重肺功能不全,手術風險較高,加上主動脈過於彎曲,周邊血管的管徑過於細小,經由團隊評估後,由頸動脈來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病人手術後順利平安出院。
    2023/08/15 10:47
  • 醫師「戴AR眼鏡」手術!透視眼搶救脊椎側彎

    傳統的脊椎側彎手術風險高,因為脊椎附近有不少重要器官,隨著科技進步,AR眼鏡也結合到手術上應用,透過掃描患者脊椎,讓醫師能在手術時,用AR眼鏡看清楚危險區,增加手術成功率。
    2022/12/01 13:08
  • AR擴增實境 直接看見病灶 降低手術風險

    擁有一雙透視眼可以看穿病人的身體,直接看見病灶,幫助病人找出問題是許多醫師的夢想。花蓮慈濟醫院研究超越微創的脊椎手術,透過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在手術中讓醫師可以用肉眼直觀顯示,隱藏在皮膚肌肉下的神經與血管,降低脊椎手術時,可能傷害周圍的神經與血管的風險。
    2022/11/22 14:07
  • 雞排妹翻出10年前舊照! 對比現在「胸前1處明顯改變」曝堅挺秘訣

    鄭家純(雞排妹)發行出道十週年紀念寫真書《純熟》,其中更收錄露點照,回饋支持她多年的粉絲。鄭家純日前在社群上分享關於胸型的想法,也針對「豐胸迷思」、「堅挺胸型維持」、「隆乳手術風險」做說明,坦言發文可能會得罪業者,但希望能幫助到一些人。
    2022/10/26 16:47
  • 注意!「這疾病」...初期無症狀... 輕忽它...會影響生活危及生命!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人老了就比較容易發生,生活習慣良好,有可能減緩發生率,而年長者是危險因子,建議高齡族群定期健檢,成大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暨心導管室主任李政翰認為,高齡或預期開心手術風險過高的患者,若電腦斷層評估結構上適合,以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為首選療法,可避免傳統開心手術中鋸開胸骨或體外循環等步驟帶來的危險,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與術後恢復的時程。
    2022/08/06 23:28
  • 心臟病手術驚人發現 台大醫研究:術後失智症大降1成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年長者常見的退化性疾病,隨著狹窄程度惡化,會影響腦部血液灌流,造成認知功能障礙;近年針對長者,可利用主動脈瓣膜置換的微創手術(TAVR)治療,傷口小也無須使用體外循環機,手術風險大減;而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竟發現,年長者接受TAVR手術後,神經學、認知功能出現顯著改善,失智症患者比例更減少1成。
    2022/07/27 12:22
  • 非侵入性「海扶刀」精準度提升 腫瘤手術時間縮短40倍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經40年,各類實體腫瘤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近年來,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又稱「海扶刀」,提供了無法承受麻醉開刀手術風險的病患另一種治療選擇,不過需要精準的術前模擬,才能短時間殺光腫瘤,不傷正常細胞。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現在研發出肝腫瘤熱消融高效能運算模擬,可以提高海扶刀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
    2022/06/22 09:51
  • 他視力驟降又凸眼!就診才驚覺 眼窩藏3公分大腫瘤

    視力模糊別輕忽!84歲陳先生有青光眼病史,但長達1年時間未追蹤,但因右眼視力突然模糊到北榮就診,醫師檢查發現,患者右眼視神經萎縮及視野嚴重缺損,經斷層才知道眼球後長了3.3公分的巨大眼窩腫瘤,壓迫眼部肌肉及視神經,還出現凸眼症,因眼窩後面空間狹小,且緊鄰重要血管、肌肉和視神經,傳統手術風險高,在評估後,北榮以導航輔助定位配合內視鏡手術才成功幫患者摘除巨大許旺氏細胞瘤,目前凸眼症狀獲得改善,且視力也恢復到0.6。
    2021/11/11 12:40
  • 手術前別亂吃保健食品! 醫:恐增風險應暫停食用

    許多民眾喜歡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但可要小心影響手術進行!腎臟科主治醫師張維文表示「手術前若服用保健食品,恐增加手術風險」。由於某些草藥及保健食品的特殊藥性,會與醫師所開立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甚至影響手術,因此建議術前應先停用。美國麻醉醫學會也曾建議,在開刀手術前的1至2週,應停止服用營養補充品,減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2021/08/25 16:37
  • 北部爆醫恐遭感染新冠! 蘇一峰:插管、手術風險高

    持續關注北部這家被爆出可能院內感染的疑慮,有胸腔重症醫師專業分析幾個可能,醫師在手術或插管時都是高風險,因為距離近、接觸的人也多,雖然會把新冠患者的手術安排在當日最後一台,但有些手術複雜,不見得適合戴護目鏡這類全套防護,或插管也有疑慮,甚至院內其他科系醫護,防疫不見得這麼全面,若接觸任何地方都要留意。
    2021/01/12 13:49
  • 手術風險8%? 醫分析劉真病況「像樂透」

    藝人劉真上個月進行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但手術期間一度心跳驟停,加裝葉克膜搶救半個月後移除,改裝心室輔助器等待心臟移植,但近日又因自發性腦出血,緊急動開顱手術清除血塊,目前情況仍不明朗。醫師表示,無論是換人工瓣膜,還是心導管手術,開刀風險大約為8%左右,「等於12人之中就會碰到1位」。
    2020/03/09 08:08
  • 老馬來熊牙齦腫瘤 壽山動物園:手術風險大

    高雄市壽山動物園管理中心主任莊絢智今天表示,馬來熊「雄雄」牙齦腫瘤,園方曾評估要做手術,但考量雄雄30歲「年事已高」,有麻醉風險,採每天兩次噴藥方式減緩發炎和腫痛。
    2018/12/17 10:54
  • VR診斷室! 醫病「同視角」虛擬互動剖心臟

    醫療展開跑各大醫院帶年度新研發參展,民眾以後看病還能像打電玩,跟醫師一起戴VR虛擬實境,診斷哪裡出狀況,甚至無痛解剖讓病人清楚開刀過程,也有醫院推「脊椎導航」降低手術風險,或是有機器人在大廳徘徊,直接1對1帶病人去診間,或是藥的成分怎麼吃怎麼拿,掃藥單上的QRCODE就能知道。
    2018/11/29 14:02
  • 跨海來台生孩子!婦竟嚴重漏尿 指控診所遭反駁

    台北一名何姓女子,跟丈夫原本定居在澳門,今年初來台灣生小孩,結果產後竟頻繁漏尿,如今產後快要9個月了,還在使用尿管,指控替她剖腹產的醫生有疏失,但醫生卻拒絕負責。對此,遭指控的診所否認疏失,認為產檢時已經反覆說明手術風險與併發症,拒絕賠償對方開出的1955萬元!
    2018/10/05 21:21
  • 「醫師荒」 2022年國衛院:內科缺3527人

    過去10年來,形容台灣醫療困境名詞就是「五大皆空」,不外乎工時長、手術風險高、醫療糾紛多甚至是健保給付低,導致沒有年輕醫師有願意投入,不過衛福部研擬對策,在2013年起開始補助五大科住院醫師,一年12萬元津貼,2017年五大科招收率,外科與婦產科、急診醫學科100%,兒科也有96% ,值得注意的是最不理想就是「內科」只有8成招收率,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2022年面臨醫師荒,光是「內科醫師」不足將達3527人,預期心理之下,內科已經開始拉警報!
    2018/06/02 23:05
  • 家屬控缺麻醉師 衛生局:「局部麻醉」不需

    26歲的女幼稚園老師,做腋下除汗手術,卻疑似因對麻藥過敏重度昏迷,家屬質疑麻藥是由手術醫生施打,並非麻醉科醫生是否合乎程序,衛生局表示局部麻醉一般醫生即可進行,並沒有限定一定要麻醉科醫生,而民眾要降低手術風險,除了注意自己是否有過敏前例,也可以選擇預作過敏測試。
    2018/05/30 21:19
  • VR技術結合醫療產業 多位醫師同時開刀

    VR技術結合醫療產業,是目前最新的趨勢,它能讓醫師在開刀時,即時和其他醫師在同個平台上交流討論,甚至遠距離參與手術。在重要器官的手術前,也能讓醫師先模擬過程,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成功率。
    2017/10/30 15:01
  • 醫療訴訟量高不下 手術同意書擬修訂

    帶您關心醫療權益,一般來說要進行手術的時候,都要簽屬手術同意書,而這個過程,照理來說醫師會跟病人詳細解說手術風險,或相關的注意事項,但台灣每年還是有高達400到500件左右的醫療訴訟,現在衛服部就研擬修正新版的手術同意書,而這些修訂內容真的能幫助改善醫病關係嗎?帶您來了解。
    2017/06/30 19:21
  • 虛擬實境治療懼高 靠科技克服心理恐懼

    VR虛擬實境技術越來越常見,大多運用在電玩或影片上,但是現在有醫療單位把VR技術用在治療,像是懼高症或恐慌症就很適合利用虛擬實境來治療,甚至有醫院將病患患部做成3D,讓醫生在手術前先用VR進到患部,仔細了解降低手術風險。
    2016/06/15 21:0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