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激戰閩南語民眾黨郭智輝台海保險物價上漲喝酒女大生國民黨
  • 搜尋:

    慢性病 結果共1,123筆

  • 本土+40263、死亡+12 全台最小8月大女嬰重症

    今天新增40263例本土,死亡增加12人,其中重症多了一位8個月大的女嬰,本身沒有慢性病史,5月4日高燒到醫院採檢確診,評估後返家,不料症狀沒緩解,持續高燒甚至抽搐,目前在加護病房插管接呼吸器,也是是目前年齡最小的重症個案。
    2022/05/09 18:45
  • 死亡病例+12人 六旬男無慢性病、未接種疫苗病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新增40263例本土COVID-19病例,其中有52人被列為中症患者,另外有19人被列為重症。而今日新增12例本土死亡個案,為10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例具慢性病史、3例無疫苗接種。
    2022/05/09 14:17
  • 「10死」新高 30歲獨居男家中昏迷「死後確診」

    本土新增3萬6168例本土,中重症增加87例,單日增10死,均是歷來新高!死亡個案多以慢性病長者為主,其中1名30多歲男性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被發現昏迷不醒,送醫急救無效;另有1名國小未滿10歲男童,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染疫後重症,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也統計中重症,約有半數屬於70多歲與80多歲年齡層,但從重症發生率來看,90歲以上族群最多,占比該年齡層的16%。
    2022/05/06 18:25
  • 24歲女確診6天重症亡 醫曝1關鍵「無慢性病者更危險」

    沒任何慢性病,也打了完整三劑BNT疫苗,24歲的女孩竟然確診6天就驟逝,消息引起大家震驚又擔心。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提醒,雖然Omicron感染者多為輕症,但其實過去以色列曾發表過Omicron心肌炎的案例。即使Omicron輕症化,但是現在採取輕症居家照護政策,民眾一定要注意各種症狀。
    2022/05/06 15:55
  • 不是老人最危險!他曬鐵證揭「這年齡」死亡高中重症525倍

    台灣昨(5)日本土破單日3萬關卡,而從今年1至4月底已有450名中重症,其中33人身亡。提到中重症感染,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老人,或者有慢性病史等高危險族群,沒想到這是迷思!具有醫師背景的立委沈富雄曬鐵證直言,任何年齡層死亡的可能性,是得Omicron中重症可能性的400至530倍。
    2022/05/06 11:41
  • 來了!「輝瑞口服藥」送藥局「65歲、慢性病」先給

    中重症今天(5/5)新增73例,包括5例死亡個案,最年輕20多歲男子,長期臥病使用呼吸器,肺炎併發呼吸衰竭,在這疫情飆升期,死亡和重症勢必增加,5/11後中重症可能來到250人,中央目前也配送輝瑞口服藥到核心藥局,先治療14種適應症的居家照護確診者。
    2022/05/05 19:10
  • 2病況很常忽略!首例20多歲重症亡 醫曝快送醫:隨時休克

    一名20多歲女子打過3劑BNT,本無也慢性病史,卻在確診6天內重症身亡,死因為合併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有「2況」屬於重症徵兆,而且很容易被忽略,有出現都得快就醫。
    2022/05/05 12:14
  • 24歲女重症亡 醫揭「病毒多點攻擊」:不尋常症狀快就醫

    國內疫情持續嚴峻,不僅確診數屢創新高,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也不斷攀升。指揮中心昨(4)日公布5例染疫死亡個案,其中一名為年僅24歲的女性,個案無慢性病史,且完整接種3劑BNT疫苗,卻在確診後短短6天內猝逝;對此,感染科醫師李明政指出,Omicron的特性主要是侵犯上呼吸道,但如果病毒攻擊到別的部位,出現心悸、胸悶及意識不清等不尋常症狀時,應盡速就醫。
    2022/05/05 11:06
  • 24歲女確診亡 前台大醫揭「1點不尋常」:尤其是染BA.2 

    台灣昨(4)日新增5例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其中有一位年僅24歲的年輕女子,無慢性病史,曾打過3劑疫苗,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6天的時間,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也是國內20多歲染疫死亡的首起病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直指該個案不太尋常,多以消化道症狀為主較為少見,提醒確診民眾居家照護期間如何自我覺察。
    2022/05/05 10:05
  • 24歲女確診6天重症亡 醫曝「保命9字」出現立刻送醫

    指揮中心公布昨(4)日新增28420例本土確診,另添5人病逝,其中一名20多歲女子,無慢性病、打過3劑BNT,卻在確診6天內重症身亡,生前以消化道症狀為主,死因為合併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引起關注;對此就有醫師列出「9字保命訣」,萬一出現需立即就醫。
    2022/05/05 08:49
  • 首例!20多歲女 打3劑無慢性病「腹瀉嘔吐」6天亡

    今天(5/4)一口氣新增77例中重症,當中有5人是重症。另外有5人死亡,其中一名是年約20多歲女子,曾打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史,從發病到死亡僅有6天,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也是國內20多歲染疫死亡的首例病例。
    2022/05/04 18:59
  • 24歲女「3疫苗、無慢性病」重症亡 閨密慟:生前活蹦亂跳

    國內疫情嚴峻,昨(3)日首度突破2萬大關,確診數不斷飆升,中重症、死亡病例也持續增加。一名網友悲痛發文,指出自己和24歲的閨密到4月25日都還有聊天,沒想到昨天突然接到她確診死亡的噩耗,讓她非常難過「確診前都還很好,活潑亂跳的」。
    2022/05/04 15:03
  • 20多歲死亡首例 女「無慢性病、打三劑」病程僅6日

    日前指揮中心公布有一名20多歲女性,原先是在居家照護,但期間她出現嚴重的上吐下瀉、腹痛,緊急送醫救治後,又發生呼吸困難、 多重器官衰竭等,於這個月1日病逝。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的病程總共只有短短6日,4月26日發病後,這個月1日死亡,而後續相關檢驗,也並沒有發現有細菌感染的狀況出現。
    2022/05/04 14:44
  • 才幾小時「輕轉重症」?醫揭3症狀易輕忽:恐是惡化前兆

    75歲的婦人染新冠病毒原本症狀輕微,卻在短短6、7小時血壓、血氧急掉變重症!病情怎麼會在短時間內惡化?醫師說,疾病變化都會有其過程,可能有些跡象沒被發現。並提醒,如果幼兒出現活力降低、對環境不感興趣,成人和兒童有缺乏食慾症狀,都可能是病情惡化徵兆,要提高警覺!
    2022/05/03 23:30
  • 柯拉高確診住院門檻 「需氧氣」才能住院

    台北市長柯文哲再下令,5/2起確診者住院門檻再提高,除非是懷孕36周以上、慢性病、洗腎等高風險患者,需要用到氧氣才能住院,柯文哲說自己的底線就是不能讓病人死在急診外,估計再過兩三天,台北市病床就不夠,所以要壓低住院數,否則會排擠掉有需要的人。
    2022/05/02 22:19
  • 長照住民病逝 議員:市府轉介處理慢半拍

    基隆一間長照機構爆發群聚,共12人染疫,有住民在快篩呈現陽性的隔天就死亡,議員就質疑市府處理慢半拍,不過衛生局澄清,當下馬上安排PCR跟分艙分流,沒有延誤,至於死亡的住民本身有慢性病,最近身體也有其他狀況,死因是否跟染疫有關,有待遺體相驗後確認。
    2022/05/02 15:43
  • 「快篩陽猝逝」遺體放近10小時 養護中心籲「建立單一窗口、加速PCR流程」

    基隆市一家私立老人養護中心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目前累積12人確診、1人死亡。養護中心的負責人上午接受訪問指出,第一時間就像社會處通報有住民快篩陽性,但是電話公文往返費時,直到隔天(1)號下午才做PCR,但這位住民等不及在當天上午11點多就猝逝,遺體也無法移動只能放在原處近12個小時,讓家屬跟其他住民感到心慌,他也出面呼籲政府應該建立單一窗口,才能縮短處理確診者是否要先安排就醫的黃金時間。
    2022/05/02 12:03
  • 兒童疫苗今開打父母難抉擇 何美鄉:「這一類」強烈建議打

    國內6到11歲兒童疫苗施打,在高雄、桃園預計今(2)日起開始接種,台北市則是規劃5日開始,先前ACIP召集人李秉穎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兒童沒打疫苗致死率是萬分之一,對此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則以美國數據來看,18歲以下兒童,在OMICRON流行期間,COVID致死率是萬分之0.51,因此健康兒童住院和死亡風其實並不高,但何美鄉提醒,慢性病的兒童強烈建議接種疫苗。
    2022/05/02 09:23
  • 中重症+47創新高、添3死 6旬男併發呼吸衰竭轉重症亡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國內單日新增個案頻創新高,指揮中心坦言,現在該走向和病毒共存,不過現階段也陸續新增死亡個案及中重症患者。而今(1)日再添48例中重症,其中3例死亡,先前1例原為中症,因新冠肺炎及消化道出血併發呼吸衰竭,改判重症後死亡。
    2022/05/01 14:17
  • 輕症非沒事! 醫曝75歲確診者5hr「輕轉重症」

    雖然Omicron確診後大多都是輕症,但北市聯醫胸腔科醫生蘇一峰在臉書PO出病危通知單,說自己的75歲確診病患一開始只有輕症,但考量他有慢性病所以留院觀察,不過在短短五個小時,病情突然急轉直下變重症,急救後目前人還在加護病房,血壓心跳仍然很不穩。
    2022/04/29 22:19
  • 長者注意! 中重症增30例! 台大醫:這族群最容易受傷

    本土個案持續新增1萬1千多例,現在案例數多是預料之內,但中重症患者數量就要很關注!(4/29)今天一次多30例中重症患者,統計下發現,高齡者、有慢性病者、沒打疫苗者,很容易染疫後變成中重症,台大急診科醫師李建璋呼籲,現在的急診量能是要留給這些,和其他病症的人,我們也要留意短期爆發,醫療量能崩塌的可能。
    2022/04/29 18:57
  • 怕確診被隔離故意不篩? 別錯過5天黃金治療期

    國內疫情升溫,卻民眾擔心確診後,就得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而不願意配合採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呼籲,以輕忽態度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65歲長者、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懷孕、免疫功能疾病者,都是重症高危險族群,現在已有口服藥物,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也就是有症狀的5天內,及早篩檢、適時評估用藥是關鍵,別對自己的健康太有把握,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2022/04/28 11:36
  • 「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防重症?周百謙:降低併發肺炎風險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27日)新增8822本土個案,再創新高,雖然當中逾九成為輕症或無症狀,但近日中、重症病患數的增加,讓外界十分擔憂是否意味疫苗已失去保護力。北醫附醫事業發展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今(27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以數據分析來看,這些病患仍具一定程度的疫苗保護力,會造成中、重症主要原因是因為病患本身就有慢性病,再加上距離第三劑疫苗可能已有一段時間,導致防護力下降,而這些高風險民眾除了施打疫苗外,應搭配口服抗病毒藥物,在感染初期控制病毒複製速度,降低後續直接或間接的病毒影響。」 另外,有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可以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減少二到三成新冠重症的機會,周百謙認為「許多染疫病歿案例,並非死於『病毒本身』,而是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細菌感染、肺炎比例增加,而根據美國研究,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確可以降低患者併發細菌性肺炎的風險,因此65歲以上長者及易感染肺炎的族群,可以適度提早施打肺炎鏈球菌或相關細菌性感染疫苗,以降低染疫風險。」
    2022/04/27 16:06
  • 確診飆6295例 中症再+4人「都打過2至3劑疫苗」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宣布,本土新增6295例染疫病例,單日確診數再創新高,其中有4位中症患者,分別為3女1男,年齡介於60多歲到80多歲。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4人都有慢性病史、打過2至3劑疫苗,確診後血氧濃度較低,其中3位有肺炎情況,使用瑞德西韋持續治療中。
    2022/04/26 14:10
  • 1天恐衝7萬確診 專家警告「3類人」危急:最高峰還沒到

    昨(24)日本土個案已突破5千大關,離指揮官陳時中預測「月底確診破萬」不遠了。對此,專家招名威直言,本週就會出現「單日破萬」,未來1個月還會再上升,1天增加7萬本土;他也憂心曝光3類人要小心,一疏忽就會中重症或死亡。
    2022/04/25 09:2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