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連戰王信福血糖裸露下體槍決狄鶯孫鵬林美貞生命的麥田中國大陸
  • 搜尋:

    後遺症 結果共1,161筆

  • 蔡炳坤腦中風39小時後「跨命危難關」 醫揭關鍵下一步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晚間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台中市議會議員參訪餐敘時中風倒下,送至台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救,而事隔39小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林志陵今(13)上午11時對外說明最新情況,強調蔡炳坤生命徵象穩定,至於後續肢體活動、語言上是否有影響?因仍鎮靜治療處於昏迷狀態還無法評估,之後會慢慢減藥再去了解。
    2022/07/13 11:38
  • 昨夜再探視蔡炳坤 柯文哲曝最新病況:3天後看後遺症有多少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11日晚間突然中風倒下,隨即送醫緊急開刀,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3)日表示,醫生能用得鎮定劑、保護腦袋的藥,什麼都上了,就看個3天,3天後麻醉劑停掉,再看神經學損傷有多少。另外,有側翼製圖稱蔡炳坤中風是因柯文哲帶高血壓的蔡炳坤喝酒導致,對此,柯文哲僅說,「政治還是最起碼人性的關懷,做人的基本還是要有」。
    2022/07/13 10:52
  • 新加坡羽球公開賽/「麟洋配」確診康復後首戰獲勝 盼盡快找回球感

    確診剛康復的奧運金牌男雙組合「麟洋配」王齊麟、李洋今天在新加坡羽球公開賽首輪以直落二輕取對手。兩人賽後受訪說,希望不要有太嚴重的後遺症,盼盡快找回在球場打球的感覺。
    2022/07/12 22:36
  • 新冠病毒誘發噬骨細胞增生!中重症者骨質疏鬆風險高2倍

    自從新冠病毒開始全球大流行,科學家也注意到, Covid-19病毒容易引發噬骨細胞增加,骨質疏鬆問題也增加不少。動物實驗發現,染疫後噬骨細胞爆增63%,且2周後流失約25%的骨質密度;臨床也發現,住院患者得骨質疏鬆風險,是未住院者的2倍,骨質密度平均下降8.6%,醫師提醒,出院後應進行骨密度檢查,不要輕忽骨折威脅。
    2022/07/11 17:27
  • 無敵星星失效? BA.5侵台「重複感染後遺症恐加倍」

    兩例本土確診案例出現,BA.5真的入侵台灣了。過去指揮中心提到「感染後三個月內不易重複感染」的「無敵星星」,根據美國的分析資料發現,在Omicron變異株BA.5來說是不存在的,而且不但可能會重複感染,還可能重複2次、3次感染。醫師提醒曾經確診者要比未感染者更加注意預防再次感染,否則器官反覆發炎,恐怕後遺症加倍!
    2022/07/08 15:38
  • 比電腦零件還值錢!美國血液出口商機驚人

    美國商品出口排名前十名,除了石油和高科技產品,其中一項絕對跌破眼鏡。美國外銷的血液產品,佔了出口總額的2%,甚至比電腦零件還要值錢。在美國血液買賣是合法的,企業付費讓民眾提供血漿,但這種做法引發爭議,可能會剝削低收入族群,來賺取血液商機。
    2022/07/08 14:53
  • 腦霧「不是」病毒攻腦! 美NIH:免疫反應傷血管

    新冠後遺症很多人最怕出現「腦霧」,變得遲鈍還會忘東忘西,但以為是病毒攻進大腦造成,美國國衛院研究發現,是感染後的免疫反應,會傷害大腦血管,才是出現長新冠的病因,但醫師分析這些有害物質殘留血管內壁,通常3個月會被代謝,平均復原時間大約半年,因人而異。
    2022/07/07 18:47
  • 兒童腦霧怎麼辦?醫建議補充「這個」抗發炎 症狀持續4周去就醫

    最近兒科門診中,開始出現兒童長新冠的個案,像是倦怠感、容易疲倦、專注力和記憶力下降等等症狀,長新冠到底會持續多久,全世界都還在觀察,以美國差不多1300萬的兒童確診,就有2%到10%的人有長新冠問題,也就是超過百萬的兒童,立法院法制局就提出,台灣應該及早投入資源,組織醫學界進行研究,想辦法把確診兒童,受到後遺症的影響降到最低。
    2022/07/06 22:39
  • 「長新冠」後遺症多鼓鼓狂咳一個月 康復後突發燒40度找無病因

    歌手鼓鼓呂思緯準備要開高雄演唱會,歷經疫情影響,加上自己確診,一延再延,終於能與歌迷見面。但即便現在康復了卻還是有後遺症,鼓鼓說,當時咳嗽了整整一個月,肺活量也變低,幸好有靠運動把它練回來!只是鼓鼓也提到,他五月因為不明原因住院,發高燒到四十度,至今還找不到原因,一度以為是脊髓炎,讓他好害怕。
    2022/07/06 18:08
  • 確診2個月「鬼剃頭」禿5cm 女:比打疫苗「掉多」

    很多人確診被後遺症困擾,有民眾在第三天出現嗅覺異常,一直聞到金屬鐵鏽味,甚至到目前還沒好,另外有人在之前打疫苗後出現落髮狀況,染疫後2個月更發現,頭部側邊竟禿一大塊,就像鬼剃頭,醫師說可能病毒改變身體免疫,造成發炎反應,進而影響毛囊發育。
    2022/07/06 17:51
  • 新北女染疫「大量咳血」急奔2醫院被拒收 醫曝留後遺症

    本土新冠疫情仍未平息,隨著確診民眾愈來愈多,後遺症案例也頻傳。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在臉書分享一個案例,表示新北有名中年婦女於6月初確診,怎料晚上睡覺時突然咳出大量鮮血,緊急跑了兩家醫院都無床可住,所幸最後沒有生命危險,但痊癒後仍留下嚴重的咳嗽、易喘等後遺症。
    2022/07/05 14:10
  • 《營業中》楊銘威爆紅被「這事」困擾 確診後身體出現3驚人變化

    楊銘威時隔7個月重返TVBS八點檔《機智校園生活》,將改頭換面一人分飾曾抱歉、曾第一兄弟兩角,近日不僅在戲劇領域表現亮眼,在TVBS實境節目《來吧!營業中》圈粉無數的他,笑說現在大家都把他當諧星,甚至連不熟的朋友的要求他講冷笑話,讓楊銘威相當無奈。
    2022/07/04 15:37
  • 「兒童後新冠」恐影響心肺功能 現8症狀家長需注意

    國內新冠病毒疫情至6月底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70萬,其中台中市達42萬,居全台之冠;而疫情逐漸緩降之際,醫界也提醒須防「長新冠」或「後新冠」的後遺症發生,尤其兒童罹患新冠肺炎後4至12周,仍可能持續影響心肺功能、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影響孩童的學習專注力、心理情緒、精神體力與生活品質,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7/1日起推出全時段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協助孩童緩解症狀,在後疫情時期得以順利成長發育。
    2022/07/02 13:43
  • 康復後想開店被質疑「新冠歧視」好受傷 不只身體後遺症心理傷痕誰能知

    現在有很多民眾出現了長新冠症狀,造成生活的困擾,像是有人不斷咳嗽引起旁人的側目,或是康復後腦霧、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另外還有可能被貼標籤,就有小吃店業者確診康復後,想開店做生意,就被一些周遭民眾指指點點,希望他們休息久一點,讓他們很受傷,像新冠病毒這樣的大規模傳染病,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社交、工作,或造成家人的離去,是社會的集體創傷,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來關注追蹤。
    2022/07/01 23:06
  • 長新冠狂咳、喘!醫曝「門診7成都年輕人」 輕忽久拖恐傷肺

    「長新冠」成為康復者的難題,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近期在門診中,許多病人因新冠肺炎康復後依然咳得厲害,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後容易喘的現象,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人出現細支氣管發炎的占門診人數7成,可見長新冠的影響不只侷限在年長者。
    2022/07/01 11:01
  • 對抗MIS-C 醫曝飲食法:5大抗發炎食物必吃

    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最擔心「長新冠」找上門,尤其近日國內也爆出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個案,讓民眾人心惶惶。
    2022/06/30 12:49
  • 確診康復後仍咳不停? 醫曝:年輕族群易現1後遺症

    根據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台灣確診數已突破350萬,而如何面對「長新冠(Long Covid)」成為康復者的難題,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近期在門診中收治許多病人在新冠肺炎康復後依然咳得厲害,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後容易喘現象,尤其40歲以下年輕人出現細支氣管發炎的占門診人數7成,可見長新冠的影響不只侷限在年長者。
    2022/06/30 12:48
  • 台灣新冠後遺症患者上看20萬!新變異株致病力升 美國準備「這個」對抗

    台灣在6月10日到18日的入境個案中,發現已經超過半數,都是感染新的變異株BA.4、BA.5,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很快就會來!而現在在醫院的皮膚科、胸腔內科等等門診,開始湧現不少長新冠的病患,有醫生就說,以現在新冠病毒的嚴重度、傳染力來看,還是高於流感,流感化還沒發生,而美國FDA的專家小組已經建議,在秋天接種專門對付Omicron變異株的次世代疫苗。
    2022/06/29 22:58
  • 6歲確診男童併MIS-C康復!媽媽:遇到千萬別怕

    台大醫院先前收治的6歲確診男童,康復之後又併發MIS-C,情況一度危急,經過治療之後,小朋友已經完全康復,今天(29日)跟著媽媽一起出席活動;另外在台北慈濟醫院也有好消息,一名2歲許小弟,確診後疑似併發腦炎,還好家人有即時將他送醫,才沒錯過黃金治療期,住院一周也康復出院。
    2022/06/29 12:40
  • 確診康復喝拿鐵「心悸」 女:心跳很快、手抖

    有確診者康復後半個月,喝拿鐵突然心悸,不只心臟跳很快,還出現手抖,就怕是心臟出問題,會造成長久後遺症,甚至有人檢查突然發現"甲狀腺亢進",醫師分析目前研究還沒確診後心悸的直接原因,但可能是身體虛弱,導致心臟調節功能失調,還沒完全恢復。
    2022/06/28 17:37
  • 猴痘「超慘後遺症」恐永久 症狀、傳染途徑一次看

    全球猴痘疫情擴散,台灣出現首例猴痘境外移入病例,也是亞洲第3個病例;皮膚科醫師林昱廷指出,其實猴痘西非菌株的致死率並不高,99%以上感染者會存活下來,但症狀可能非常痛苦,如果有大量水皰長在臉部,有些人會留下很多疤痕如同毀容。
    2022/06/28 15:36
  • 確診後咳到想吐! 中醫揭吃中藥新療法「兩步驟」速好轉

    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最擔心遇上長新冠後遺症。有名沈小姐一個半月前確診,症狀最嚴重會咳到想吐,而且康復後沒好轉,服用西藥及清冠一號鎮咳效果都有限,直到上週開始掛中醫改療法,吃中藥「先聞」再喝,不僅有舒張的感覺,2到3天就止咳好轉。中醫師解釋,透過聞藥材散發出的精油,能讓療效更直接。
    2022/06/28 13:24
  • TVBS新聞網年度專題《疫後・重生前行》:一探新冠下的人生百態

    新冠肺炎疫情糾纏全球至今,曾被譽為防疫典範的台灣也難倖免;今年四、五月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台灣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相較過去容易陷入恐慌焦慮,民眾逐漸能沉著面對。回頭看這段全民抗疫的日子,確診者康復後,身心留下什麼樣後遺症?重創的觀光產業,何時能復甦?疫情也讓長照家庭的壓力鍋爆表。大至政策面的檢視,小至個人心靈的關懷,《TVBS新聞網》動員各線路記者,推出《疫後・重生前行》專題報導,透過文字和影像,帶您一探疫情下的人生百態。
    2022/06/28 10:37
  • 反香菜派虧大!醫激推「改善腦霧、止咳」 超狂功效曝

    聽到「香菜」,你是眼睛一亮?還是捏著鼻子?有中醫師為香菜平反,認為它是天然的退熱解毒良藥,甚至可以透過食用香菜來解決感染新冠後的「腦霧」後遺症。
    2022/06/26 15:32
  • 康復後慘! 「腦霧」如失憶、「嘸嗅味覺」貓砂不臭

    確診康復後,不少人都有出現後遺症狀況!有民眾反映,他突然出現腦霧情形,過去很會記路怎麼走,現在完全想不起來,注意力也變差,也有民眾是嗅味覺喪失,連貓砂味道都聞不到,小吃生意也停擺,對此醫師說明,腦霧和嗅味覺都會康復,但不用藥醫治,只能靠時間等待。
    2022/06/25 18:3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