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求歡公益捐款台電郭智輝3G關閉警察國會改革修法覆議教育部中研院大腸癌
  • 搜尋:

    大氣總署 結果共46筆

  • 糧食危機連5年惡化 主因「極端氣候災難」

    此時此刻在全球,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保守估計有數百萬人。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相較於戰爭與經濟衰退,氣候災難造成的糧食危機影響範圍最大,衝擊也最突然,逆轉最困難。從阿富汗的洪水到南非洲多國的乾旱,2024極端氣候釀災是現在進行式,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不樂觀地預估:今年夏天美國也可能成為氣候災區,聖嬰現象加速海水表面溫度上升,大西洋上的颶風可能超過25個。
    2024/05/24 19:56
  • 絕美極光週日還有一波!美國北部、加拿大全境皆可見

    20年來最大規模的「極端地磁風暴」於上週末抵達地球,北半球大範圍皆可見到絕美極光!從中國新疆到美國加州,都能以肉眼享受這場極光盛宴。不過,如果你錯過了上週欣賞極光的機會,可要好好把握本週日(5/19)了!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5月19日還有機會欣賞到極光,不過隨著極光北移,這波極光僅限位於美國北部地區、北歐國家和加拿大的幸運民眾能夠一睹極光風采。
    2024/05/14 14:12
  • 地磁風暴來襲!從新疆、倫敦到加州 北半球大範圍可見極光

    這個週末,地球正受到20年來,最大規模的「地磁風暴」影響;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甚至把警戒提升到最高級的G5,呼籲大家這幾天最好關掉斷路器,避免微波爐、洗碗機或火爐故障。不過地磁風暴來襲,也為北半球帶來驚喜;從大陸新疆到歐洲、甚至是美國的加州,北半球大範圍出現極光美景。
    2024/05/11 16:48
  • 全球珊瑚陷生態浩劫 專家:30年來第4次大規模白化

    隨著人類在全球快速發展文明,許多大自然生態紛紛受到威脅、其中就包含脆弱的珊瑚礁,然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本周宣布「全球珊瑚礁再次遭受危機」,這已是過去30年來第4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範圍包含至少54 個國家和地區的珊瑚礁。
    2024/04/16 16:03
  • 史上最熱二月!義大利暖冬苦旱 滑雪恐成歷史

    自去年六月以來,世界各地高溫不斷破紀錄,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在剛過的二月也不例外,將打破單月最熱紀錄。在氣候變遷,和聖嬰現象推波助瀾下,大小災情在全球上演。義大利南部正經歷60年最熱冬季,西西里島面臨嚴重乾旱,中部山區則無雪可滑,而在南半球澳洲,夏季的最後一天,雪梨熱到39度。
    2024/03/01 20:00
  • 壞天亂經濟!2023年異常天候經損 超過2.9兆新台幣

    才剛進入2024年,美國各地就接連遭遇冬季風暴威脅。愛荷華州已經發布暴雪預警、光是週五一天,全美機場更因為惡劣天氣,取消超過2000個航班。事實上過去一整年,是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開始觀測以來,因為天氣造成經濟損失最慘的一年,累計金額超過2.9兆新台幣。
    2024/01/13 12:44
  • 快訊/菲律賓規模7.6強震!鳴笛劃破夜空 日本急發海嘯警報

    台灣時間2日晚間10時37分,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地區發生規模7.6地震,震央深度約為32.8公里,另外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說明,地震有引發菲律賓、印尼、帛琉以及馬來西亞沿岸海嘯的可能;日本當局也火速發布海嘯警報,提醒千葉縣、靜岡縣、愛知縣外海、宮崎縣等沿海地區民眾多加留意。
    2023/12/02 23:19
  • 海豹接連冒「鰻魚鼻涕」!學者研究5年 真相曝光廢到笑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2018年拍到一張令人驚訝的照片,一隻夏威夷僧海豹(Hawaiian monk seal)的鼻孔裡竟然有一條鰻魚!他們擔心這會對海豹造成傷害,於是趕快把長達75公分的鰻魚從海豹的鼻子裡拉出來,原本他們以為這是一次意外,沒想到這種現象卻越來越頻繁,讓他們感到困惑。
    2023/09/13 21:50
  • 阿拉斯加深海驚現神秘金蛋 考倒科學家:不排除為新物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日發表聲明,表示遠端操控的偵察載具,在阿拉斯加約3300公尺深的海底探勘時,拍攝到一個金色不明物體。科學家將該物體回收上岸後調查後,仍不知道其真實來歷。科學家現在不排除這是新物種,將進一步進行DNA分析等調查。
    2023/09/12 15:30
  • 美NOAA:2023年有五成機率 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先前表示,7月是地球歷來最熱的一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14日公布的數據與歐盟數據一致,同時警告,2023年有近五成的機率將成為最溫暖的一年。
    2023/08/15 13:03
  • 全球7月均溫歷史新高!美鳳凰城凌晨1點飆逾37度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北大西洋海平面溫度已打破去年九月紀錄創新高,達攝氏24.9度,預計到8月前還會繼續攀升,而不久前世界氣象組織也警告今年七月將是史上最熱,在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凌晨一點溫度就達攝氏超過37度。
    2023/07/29 12:27
  • 全球酷暑!台灣歷史紀錄將打破?氣象局:入夏最大規模高溫來了

    根據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預估,超過9成機率於今年6至8月發展為聖嬰現象。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數據顯示,本週一(3)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全球平均高溫飆破攝氏17度,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則表示,通常不會以單日均溫作為統計標準,不過確實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從昨日起台灣已進入「入夏以來最大規模」的高溫天氣。
    2023/07/05 11:23
  • 聖嬰要來了?氣象局揭對台影響 氣象專家:暖冬機率達70%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氣候預測中心昨(10)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經歷了3年的反聖嬰(La Nina)氣候模式,導致氣溫升高的聖嬰現象又捲土重來,可能會讓澳洲及亞洲部分地區陷入乾旱,氣象專家指出,今年冬季聖嬰現象機率高達7成。
    2023/06/11 10:01
  • 連3年反聖嬰結束!下半年「有機率」換聖嬰登場 颱風恐更強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宣布持續查達3年的反聖嬰現象,東太平洋的海溫持續回升,春季起天氣終於回穩,不過難道聖嬰現象已經在準備接棒了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預測6月起出現聖嬰現象的機率有55%,通常聖嬰年颱風因生成位置關係強度會比較強,可能會影響民眾的生命財產損失,對此,氣象局回應,確實有觀察到些微的訊號,不過距離時間還很長,不準確的機率很高。
    2023/04/03 14:55
  • 塑膠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危害程度 「他」點出關鍵重點

    生活中充斥著許多塑膠製品,當這些塑膠製品被人類隨意丟棄,經過日曬雨淋逐漸脆化,就會裂解成塑膠物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將塑膠微粒定義為小於5mm以下的塑膠物質,學者認為在人類的糞便、腸道、甚至是胎盤當中,皆有檢測到塑膠微粒存在的例子,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也相對複雜度較高,由於塑膠微粒,可能來自不同的塑膠材質、粒徑大小與形狀的不同,也可能會影響其危害程度,所以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定論。
    2023/02/21 23:01
  • 美司法部指控聯邦僱員 隱匿與台灣海軍接觸並擔任顧問

    美國司法部今天指控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僱員就與台灣海軍接觸作出虛假陳述,並在一項申請安全許可的聯邦調查中偽造紀錄。
    2022/10/26 16:42
  • 全球旅遊旺流感擴 美華府.紐約列高傳播區

    後疫情時代,全球與病毒共存,全力衝刺觀光,其中摩洛哥的遊客已經恢復疫情前水平,巴塞隆納則出現遊客大量回籠,造成難以控管人數的現象。人潮的流動也給病毒更多傳播的機會,天氣轉涼,美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和Omicron的多種新亞變種病例出現增長,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還警告,今年北部地帶將迎來低於平均的天氣。
    2022/10/21 19:58
  • 台東6.8強震才是主震! 美國發布「海嘯威脅」

    今(18)日下午14時44分,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強震,地震深度7km,全台搖晃;氣象局稍早表示這次是主震,昨晚的6.5地震及其他餘震,都是今日這次地震的前震。此次地震規模讓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也不敢掉以輕心,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地震規模(Mi)為7.2,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稍早也發佈了「海嘯威脅」(Threat),海嘯威脅狀態尚未撤除。
    2022/09/18 16:13
  • 臺灣珊瑚白化風險恐進入2級警戒 未來八週是重點

    全球氣候暖化所造成的海洋熱浪,讓全球珊瑚面臨最急迫的威脅,也讓造礁珊瑚大量減少及白化,而參考111年8月9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珊瑚礁觀測的資料顯示,臺灣南部海域接下來的1至8週,將進入2級警戒,因此如果再沒有颱風降雨,為海洋降溫,恐怕會發生嚴重而且廣泛的珊瑚白化。
    2022/08/19 17:39
  • 今年冬天會很冷?反聖嬰再來襲 專家PO圖駁:無法肯定

    進入10月之後,全台明顯感受到氣溫降低、早晚偏涼,尤其北部更是陰雨綿綿。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示警,反聖嬰現象正逐步逼近,也就是連續兩年侵襲全球,不少專家持相同意見,認為今年台灣的冬天會變得更寒冷。不過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以目前氣象科技是無法肯定的。
    2021/10/22 10:09
  • 高溫!乾旱!強降雨!氣候變遷釀極端高溫 今年7月創史上最熱紀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指出,7月的陸地、海面溫度,打破了歷史紀錄,亞洲也創下了最熱7月紀錄、歐洲則受熱浪和野火所苦,台灣的中研院學者就指出,台灣需要規劃一個長期的調適策略,因為氣候將越來越極端,並表示人類在未來,必須「耐災」。
    2021/08/18 22:50
  • 台灣漁船遭列非法漁業 漁業署聯繫美方了解

    綠色和平今天表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12日發布的「國際漁業管理改善報告」,台灣首度被列入非法漁業、混獲名單。漁業署表示,將儘速與美方聯繫了解細節,若屬實會執法。
    2021/08/16 15:03
  • 今年7月均溫全球史上最熱!西班牙再測得47.2度高溫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揭示今年7月全球平均氣溫為16.7度,是自觀測以來全球史上最熱的一個月,相較過去的7月份均溫上升了0.01度,在歐洲、美國也都發生熱浪現象,各地野火災害頻傳,14日西班牙更測得攝氏47.2度的高溫,南歐在無情的夏日陽光下成為悶熱鍋。
    2021/08/16 12:43
  • 鄭明典分享1月全球均溫圖 142年以來第7高溫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分享由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提供今年1月全球平均氣溫圖,並表示元月全球平均氣溫排名,是有現代分析(142年)以來的第7高溫。
    2021/02/17 12:10
  • 東北角、墾丁、蘭嶼都淪陷 台灣正面臨20年最嚴重珊瑚白化危機

    氣候異變,今年台灣高溫飆破紀錄,連帶讓海水升溫,首當其衝的就是珊瑚生態系,東北角、墾丁甚至離島蘭嶼等都傳出珊瑚白化死亡災情,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更示警,台灣正面臨20年來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危機。
    2020/09/18 22:5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