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港澳正名立法院電信三雄遊客 潑咖啡輝達捐款黑斑
  • 搜尋:

    Focus新聞 結果共6,965筆

  • 空軍宣佈年底成立第7聯隊、飛訓部

    我國空軍為慶祝814勝利86週年,特別釋出一系列宣傳活動及影片,也宣佈年底將成立第七聯隊及飛訓部,滿足F-16V、勇鷹高教機飛行人力需求。TVBS軍事暨外交記者劉亭廷今(1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說明,「在慶祝空軍節前夕,軍方釋出兩個重要消息,第一個、重組第七戰術戰鬥機聯隊,第二個、成立空軍飛行訓練指揮部,這基本上有兩個含義,第一個、要加強我國軍力佈署,第二個、整合原有的兵力。」
    2023/08/11 15:02
  • 首例貫穿朝鮮半島颱風 卡努在南韓龜速打轉

    卡努颱風在今天登陸南韓,這是南韓氣象史上,第一個從南往北,直接貫穿朝鮮半島的颱風。TVBS南韓特約記者楊虔豪今(1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今天上午9點20分,卡努颱風已經從慶尚南道的巨濟島登陸南韓,中午時正以每小時25公里緩慢速度向北移動,中心位置在大邱市外圍,測得最大風速則是每小時32公尺。預估在今天晚上9點左右,卡努將抵達首都圈,明天清晨3點時進入北韓。南韓媒體將卡努颱風稱為『氣象史上第一個從朝鮮半島南海岸登陸,橫跨整個南北韓的颱風』,整個朝鮮半島都受到卡努的暴風圈影響,南海岸已經颳起巨大風浪,釜山和慶尚南道地區出現路樹傾倒,幸好目前都未有人員因此傷亡。」
    2023/08/10 16:55
  • 陸網信辦:為維護國安 可用人臉辨識技術分析種族

    大陸網信辦正在擬定人臉辨識的新規範,當中提到,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下,可以使用人臉辨識來分析種族、民族及社會階層等個人敏感訊息。TVBS大陸中心記者陳韻雯今(10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中國大陸的人臉辨識長久以來都有爭議性,近日網信辦發布新文件《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徵求意見稿)》,根據經驗,在公開徵求意見稿之後,官方很快地就會開始實施政策。該文件中寫道,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都要取得個人同意。例如社區的物業管理,如果以人臉辨識作為門禁,遇到不願意提供人臉資料的屋主,就必須準備其他方式進行管理。另外涉及隱私的地點,如飯店客房、公共浴室、更衣間、洗手間等場所,都不得安裝能採集個人身份的設備。」
    2023/08/10 16:51
  • 美國「小院高牆」策略逐漸清晰 對改善中美關係恐不利

    美國總統拜登今(10)日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資金對中國大陸敏感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這次鎖定對下一代軍事創新的三大關鍵領域,包括先進半導體、量子資訊科技以及特定人工智慧系統。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美國現在採取的策略是『小院高牆』,以國家安全考量作為主要基礎,限制範圍針對高科技產業,尤其針對量子計算、半導體及人工智能AI的部分,要求美國所有的私募基金或任何要投資中國大陸這三個領域的企業,在這方面會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而會做小院高牆策略,美國有做通盤考量,在中美交鋒當中,雙方貿易還是美國在乎的點,且這三項非常精密或先進的技術其實在美國對中貿易裡,佔比非常小,接下來就要觀察,美國透過行政命令的限制,是不是能夠達成成效,如果不能達成成效,美國會不會再加碼把小院的範圍擴大,讓中國大陸在科技發展上有阻礙,這是美國在策略上的運用。」
    2023/08/10 15:34
  • 美前次卿柯拉克訪台 將與科技界領袖會面

    美國前國務次卿柯拉克今(9)日再度訪問台灣,將在台灣待到12日,預計會與台灣資深政府官員、科技產業及學術領袖進行會晤。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9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科系外交官是柯拉克在卸任之後,自己推動的計劃,並不是政府的官銜,也沒有代表政府任何職位,而事實上美國的政府官員很多卸任之後,都會進入到民間機構,所以台灣常在看台美關係時,對於前朝的官員或現任官員可能有一些過份的想像,認為只要有人際關係、有人脈關係,就可以幫助台灣在台美關係上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2023/08/09 15:15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天下雜誌》聚焦台灣商品進軍海外市場

    台灣的農產品在遭到中國大陸禁止輸入後,積極開拓其他海外新市場,農業部長陳吉仲近期率團前往美國訪問,也忙著把台灣優質農產品介紹給美國政要、通路業者以及媒體,擴大台灣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天下雜誌記者羅璿今(9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根據調查發現,過去十年間美國採購台灣農產品的金額幾乎翻倍成長,甚至在2021年超越日本,取代中國大陸,成為美國是最大的進口市場,舉例來說,2022年台灣輸進美國的食品額就高達約9.2億美元。」
    2023/08/09 15:13
  • 大陸洪災嚴重 潛在威脅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

    中國大陸受到暴雨肆虐,洪災影響超過預期,其中不少產糧大省都慘遭洪水淹沒,恐影響糧食歉收絕收。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9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吳姝叡線上訪問表示,「大陸近期受到暴雨影響,黑龍江五常市盛產五常大米的許多地方,都因為稻田泡在水裡,收成受到嚴重影響,有大陸學者提出,大陸的糧食短缺問題可能比想像中的要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國際糧價的飆漲、國際能源市場的波動。」
    2023/08/09 15:11
  • 英美憂陸自動車藏國安隱憂 環時:危言聳聽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導,英國官員擔憂中國將利用電動汽車收集英國情報,事實上不只英國,美國也認為目前引進的大陸自動車,可能對美國國安造成隱憂。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1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英國和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電動汽車有了新憂慮。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部分政府官員認為,大陸電動車配置能夠收集情報的技術,可以採集包括位置、錄音錄影等數據。針對此說法,大陸媒體《環球時報》引用網友評論報導,認為該想法實在荒謬、愚蠢,還質疑『大陸為什麼要花時間來監控英國』。」
    2023/08/08 16:54
  • 美憂陸自動車成國安隱患 恐成美中新戰線

    美國運輸部長布塔朱吉表示,中國大陸的自動駕駛車輛進入美國市場,將構成國安威脅。擔心中國大陸自動車使用的雷射雷達,廣泛蒐集美國數據並可能傳回中國大陸。更進一步表示,自動車技術可能成為美中技術冷戰的最新戰線。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今(8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彭惠筠線上訪問表示「美國的運輸部長前幾周接受路透社訪問表示,美國對大陸製造的自動駕駛車存在安全顧慮,主要是在科技方面,像是製造自動車會用到的先進半導體,還有雷達的傳達器等。因此有好幾位議員聯名向運輸部長與商務部長強調,有7家大陸公司已經在美國人口密集城市測試了自動駕駛車,並且收集非常多美國數據,擔心對美國有安全威脅。」
    2023/08/08 16:53
  • 拜登簽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正式生效

    美國總統拜登7日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該法案也正式生效,但拜登對部分規定內容表示關切,指出法案第七條要求貿易代表署向國會提交協商文本,在這期間無法向台灣傳送這份文本,是侵犯美國政府與境外夥伴談判的憲法權力,相關條文將會被看作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8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說明,「拜登基本上是認同法案,只是拜登在簽署時運用了他的特殊權力,針對法案內容覺得有問題或是有違憲之虞的地方,可以特別加註總統的附註,透過憲法賦予總統行政權力,經由附註可以特別強調,如果未來行政單位需要違反法案或跟法案的規定有牴觸時,行政單位可以因為總統的附註,透過行政權利不去落實。」
    2023/08/08 15:19
  • 傳拜登本周將發布命令 限制美企對陸高科技業投資

    美國總統拜登本周將發布行政命令,對流向中國大陸的敏感技術、境外投資進行審查,甚至不排除可能會擴大到股票跟債券市場。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今(7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吳姝叡線上訪問表示「這次傳出要發布的行政命令,是瞄準美國對大陸投資資本進行限制,將影響非常多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公司,過去20幾年來,大陸的全球性科技類公司,幾乎都靠國際,尤其是來自美國的資金而快速成長,禁令一旦發布,AI、半導體到量子力學等高科技產業都會受到限制,實際效應還會超出這些領域,主要是美國政府態度擺明不希望資金流向大陸,使投資產業都受到了衝擊。」
    2023/08/07 17:13
  • 安全vs.賺錢?惡劣天氣叫外賣引陸網友論戰

    極端天氣下,外送員是否接單外送始終是個議題,近期中國大陸京津冀等地下暴雨,也讓這個話題在微博上引起網民的論戰。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說明,「中國大陸民眾對於外賣的依賴和需求是非常高的,遠大於台灣民眾,近來北京、天津,還有河北降下暴雨,甚至引發嚴重水患,在惡劣的天氣當中,要不要叫外賣掀起了大陸兩面的論戰,有人認為在這樣大雨的天氣叫外賣,是給外送員添麻煩,不過也有人認為,外送員接單就代表想要賺這單的錢,不需要有罪惡感的。」
    2023/08/07 15:53
  • 惠譽調降美國信用評級 提醒全世界經濟詭譎難測

    評級機構惠譽近期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最高級的AAA下調至AA+,對此,美國財長葉倫批評,強調美國國債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流動性最高的資產,惠譽下調評級的決定太過武斷。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丁學文今(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說明,「全世界信評機構最主要有三家,都在美國,分別為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不過這次惠譽突然把美國的公債評比往下調整一級,確實在當天出現黑色星期三。現階段全世界公認最安全的資產投資就是美國公債,所以美國公債調降讓很多人擔心,是不是美國在償債能力上出現問題,而在信評調降之後,產官學界的反應都不一樣,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就公開指責,惠譽這個動作有點莫名其妙,可是知名的避險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則認為,美國現在的情況有點扭曲,儘管家計單位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可以,不過政府的債務一塌糊塗,在這種不平衡的情況下,信評調降在所難免。」
    2023/08/07 15:53
  • 防伊朗扣船 美軍疑在荷姆茲海峽部署軍力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五角大廈官員指出,伊朗自2019年起陸續扣押航經荷姆茲海峽的船隻,以向西方施壓,所以正計畫將海軍陸戰隊員配置在所有航經荷姆茲海峽的商船上,以避免遭到伊朗劫奪。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這項計劃反映出現在整個中東局勢比較緊繃,尤其美國跟伊朗在核協議退出之後,雙方關係就變得比較緊繃,再加上伊朗跟以色列之前有長期衝突,導致這個區域相當不穩定,而伊朗受到經濟制裁後,確實針對荷姆茲海峽行經的郵輪和這個區域的安全穩定造成影響。」
    2023/08/04 16:22
  • 以量取勝!大陸新隱形戰機殲-20將年產百架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大陸新型隱形戰機殲-20即將進入量產,預計到2023年底,殲-20戰機的年產量可達到每年100架,並在2024年輕鬆達到目標。外交暨軍事記者劉亭廷今(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說明,「殲-20戰機常被拿來跟F-22戰機比較,因為殲-20是中國大陸最先進的國產隱形戰機,一般認為,殲-20誕生的比較晚,因此在航電系統設計理念、系統結構和許多具體的航電設備方面優於F-22,但也有許多人認為,F-22的雖然比殲-20早出,但它的隱身技術仍然優於殲-20,這一個優勢在實戰中就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08/04 16:19
  • 王毅是否訪美? 陸媒評論:賴清德是關鍵因素

    美國國務院邀請中國外長王毅訪美,但中方遲遲沒有回應。王毅訪美是否能夠成行,有陸媒評論,美方如何處理賴清德訪美是關鍵。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4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黃怡文線上訪問表示「國際都在觀察美中關係能否修復,近來美國國務院主動向外釋出訊息,表示已經對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發出邀請信,希望他來訪問美國,不過大陸官方遲遲沒有給出回應。」
    2023/08/04 16:02
  • 中國大陸宣布9月起禁止出口無人機

    中國大陸最新宣布,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自9月起將對無人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3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中國大陸是全球無人機最大的出口國,軍民兩用無人機已經成為輸出大宗,也是各國爭相仿效及研發的對象,但大陸官方在7月31日時宣布,從9月1日開始要對無人機進行出口管制,根據新華社報導,包括無線電通信設備、目標指示雷達器等,如果沒有經過批准,通通是不能出口。」
    2023/08/03 15:05
  • 「不確定因素」嚴重影響南韓經濟前景

    根據南韓官方最新統計顯示,南韓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連六個月下滑,並降至25個月新低。TVBS韓國特約記者楊虔豪今(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說明,「南韓統計廳公佈今年七月份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來到2.3%,創下2021年6月以後的最低紀錄,但觀察南韓近期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就可以發現從今年一月起,數據就有不斷降低的趨勢,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國際油價大幅的下滑,不過不安定的因素還是很多,不管是過去幾週的豪雨成災或是酷暑,極端化天氣嚴重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導致七月份葉菜類的價格比六月份的上漲約有六到八成,預估接下來還會繼續上漲。」
    2023/08/03 15:03
  • 賴清德出訪過境美國 中國大陸強烈抗議

    副總統賴清德為慶祝友邦巴拉圭總統就職,將擔任總統特使出席,訪團於12日啟程,途中規劃會過境美國,不過行程公布後,一如預期沒有過境華府,且美方給的規格與總統蔡英文相比非常「低調」。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賴清德這次的過境安排相對來說比較低調,但跟過往的安排也有類似之處,不過最重要的關鍵還是現在中美交鋒,美國要如何因應這次的過境行程,畢竟在不久之前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有公開表示,對於賴清德的過境中國大陸是全力反對,且北京當局抱持著非常強硬的姿態。」
    2023/08/03 15:01
  • 拯救經濟低迷 大陸官方發布新20條措施

    為了拯救經濟低迷、消費不振,大陸國家發改委發布20條措施,內容涵蓋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嚴禁各地不能新增汽車限購措施等。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2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彭惠筠線上訪問表示,「外媒報導在疫情衝擊下,大陸經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大陸發改委近期提出擴大還有恢復消費的新20項措施,其中包括穩定大宗消費、服務型消費以及拓展新型消費,在穩定大眾消費上提出優化購車的管理,各地區不能提出限制購車的規定,且鼓勵民眾要多買電動車和電子產品,在服務型消費上則希望提倡多舉辦音樂節、戲劇節,還有大型演唱會等活動,至於在新型消費上則希望擴大5G網路的產品應用。」
    2023/08/02 14:59
  • 中美關係一觸即發 王毅回任外長成關鍵

    中國大陸國務委員秦剛上個月底被免去外交部長職務,由前外長王毅回鍋擔任,對於今年六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時,對秦剛提出的華府訪問邀約,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出,已經移轉給王毅,不過目前中方還未回應是否接受邀約。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劉亭廷線上訪問表示,「王毅回任外長對於現在的中美關係是關鍵,因為現在中美的緊張局勢,雖然看起來有溝通,但恐怕還沒有實質進展,所以必須要有一位有經驗的舵手來重新處理美中關係,對此,王毅就很重要,或著說王毅有特別的經驗,儘管現在有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和正在美國訪問跟美國國務院進行溝通的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這些在中國外交部內處理對美事務的重要人物,但他們的資歷跟王毅相比都差距蠻大的,導致中國外交部現在負責對美事務的經驗相對有限。」
    2023/08/02 14:56
  • 北京反恐 明年起買汽油、租車、寄快遞要驗身分

    北京市推動反恐法實施辦法,明年起寄快遞、租車及買汽油等行為都要查驗身分。TVBS北京特派林閔榛今(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北京將從2024元旦起實施反恐怖主義法,對以下行業提出規範,首先是加油站,無論個人或公司行號要購買散裝汽油,加油站都必須查驗其身分,登記購買量與用途,對拒絕配合者,不得銷售散裝汽油。」
    2023/08/01 16:01
  • 美日韓峰會18日登場 聚焦抗中、應對北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7日將前往美國訪問,18日參加在華府近郊大衛營舉行的日美韓領袖峰會,處理北韓持續性的威脅,並且應對全球和區域安全挑戰。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今(1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吳姝叡線上訪問表示「美日韓軍事同盟是鞏固東北亞安全的根基,雖然日韓關係受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殘酷對待南韓人而時起時落,但是現任總統尹錫悅上台後,展現南韓願意不追究以往不愉快的歷史恩怨,在軍事合作上與美日更靠近的態度,使兩國關係逐漸回暖。」
    2023/08/01 15:57
  • 美議員提修改台灣關係法 籲提供台灣攻擊性武器

    因應台海局勢緊張,美國眾議院議員近日提出「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要求美方優先處理對台軍售案,並修改台灣關係法,停止限制售台武器須為防禦性質。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分成兩個面向分析,第一個、法案本身提案修法的問題,第二個、如果法案通過後,可能會授予台灣軍事攻擊性的武器,是以何種目標和方向來做準備的,首先法案本身是眾議院跟進參議院,由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提出,盧比歐一向以來都是非常支持台灣,被視為鷹派議員,他提出法案,希望可以重新思考並修正,台灣關係法中只能授予台灣防衛性武器的條文,但其實法案要完全通過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只是如果法案通過了,可能會對北京當局更有刺激性,畢竟防禦性武器變成攻擊性武器,且台美之間最重要的法律就是台灣關係法,過去從不會去動到台灣關係法的條文修正,但這次因為參眾兩院覺得台灣關係法當中,對台軍售有很多限制,可能沒辦法讓台灣有更強的攻擊力量,故提出修法的想法。」
    2023/08/01 14:59
  • 台美雙重徵稅法案 列參院財委會9月開議優先

    美國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上周表示,9月國會復會後,委員會將討論關於加強美國與台灣經濟關係的稅務立法。透過解決雙重徵稅和鼓勵更多跨境投資,來幫助勞工與企業在美國與台灣取得成功機會。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今(31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劉亭廷線上訪問表示「由於台灣與美國不是邦交國,兩國之間沒有免除雙重徵稅的條約規定,因此當台灣公司在美國投資,要把營收轉回台灣時,就會面臨雙重徵稅的困境。這迫使許多台灣公司,必須把美國的營收用在重新投資,或是利用其他方式處理財務,長久以來台灣都希望美國財政部可以解決互相投資的問題,而直到最近,由於美國希望台灣半導體可以前往美國大舉投資,才使問題在美國受到重視。」
    2023/07/31 15:4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