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黑夜奇俠輝達潮境公園帆布降雨蔡依珊NVIDIA孫鵬 雞塊青鳥行動
  • 搜尋:

    醫學 結果共4,617筆

  • 幼兒遭餵藥恐致死 醫:沒醫囑用在幼童等於是「下毒」

    新北板橋區幼兒園爆出老師餵食幼童安眠鎮定藥物事件,引發各界震驚憤怒,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怒批,這些管制藥物即使視病情需要兒科醫師開立醫囑都戰戰兢兢,為何這類藥物幼兒園老師可以輕易入手,直言「這是偶發事件?還是冰山一角?或是幼兒園教師之間流傳的「不可說的秘密」?」
    2023/06/09 10:07
  • 幼兒園餵藥案嚇人!毒物專家曝判斷關鍵「驗頭髮」更有效

    新北市板橋區某間幼兒園被爆出餵食孩童藥物,孩童驗出體內殘留「巴比妥」與「苯重氮基鹼」,引發社會譁然,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向《TVBS新聞網》表示,對於此事件必須有更多的檢驗去釐清案情,因目前是採用免疫分析檢驗法,檢驗速度快,但通常是用來檢驗服藥的患者是否有拿到治療濃度標準,而非用來檢驗有服用某些藥物,他認為,現階段如要做更有效的判斷,檢驗頭髮是最好的方式,但這部分的檢驗醫療院所較少,可能需要調查局進行。
    2023/06/08 16:26
  • 長期不放屁很危險!腹脹、血便注意 醫揭後果:恐染3疾病

    大部分人為避免陷入尷尬或不禮貌情況,總是在公共場合「憋屁」,深怕一不小心就讓臭味充斥整個空間,或製造出驚人巨響,影響他人也丟了面子。對此,醫學博士、重症醫療醫師黃軒透過臉書表示,正常人每日平均放屁次數約5至15次之間,若長期不放屁且伴隨不適症狀,則可能帶來染病的嚴重後果。
    2023/06/06 15:29
  • 5原因讓台灣人不胖也難!醫警告「從小就肥」早餐習慣成元凶

    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做了「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統計發現,日本竟有超過60%的人不愛運動,高居排行第11名。而台灣體育署公布111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國人在疫情後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1.8%,但肥胖人口依然是日本的10倍。
    2023/06/06 14:48
  • 比醫學系還「窄門」!陽明交大新科系超搶手 有這「4特質」教授超愛

    陽明交大電機2023年首次招生「醫學電資組」,出乎意外搶手,吸引許多數理科目優異學生搶報名,報考的考生72名,只能錄取8位,錄取率11%,醫學系錄取率則是17%,可說這「醫學電資組」的窄門,比醫學系還要窄。
    2023/06/03 11:00
  • 人體「這器官」是先天之本 掌管生長發育、泌尿生殖少了它下場慘

    中醫的腎包括現代醫學當中的生殖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腦下垂體及腎上腺軸等,事實上中醫和西醫所稱的腎不完全相同,以西醫的腎來說,腎臟歸屬於泌尿系統,負責將人體多餘的水分過濾後形成尿液排出,維持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平衡,中醫觀點,一個人壽命長短,主要與腎有關,而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腎中所藏的精氣,決定一個人的生命活力。
    2023/06/02 23:01
  • 新北市消防局出征亞洲急診醫學會  過關斬將獲亞軍

    第12屆2023年亞洲急診醫學會(ACEM 2023–EMS COMPETITION)日前在菲律賓盛大舉辦,新北市消防局代表隊在11隊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亞軍殊榮,今日上午,代表隊在新北市政會議上獻獎,市長侯友宜不僅親自出席受獎並大讚選手們的優良表現。
    2023/05/31 17:46
  • 沈玉琳自爆「勃起像香蕉」!醫點名1類食物 助小頭站更久

    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統計,在台灣40歲以上的中壯年男性約有40%會遇到勃起硬度不足問題,50歲以上甚至每兩人就有一人!而過去沈玉琳也透露過自己到上了年紀之後,有時仍會感受到力不從心,甚至表示自己是「香蕉的長度,小黃瓜的硬度」,因為香蕉太柔軟,所以是小黃瓜與香蕉的結合。
    2023/05/31 13:40
  • 胃癌末期「難活過5年」!醫揪1隱形殺手:早期都沒感覺

    胃癌位居全台癌症第九名,儘管醫學進步讓死亡率排名後退,但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仍舊是5%以下,而許多民眾患有胃病,平日也沒感覺身體有異狀或不適,但醫生就提醒,若輕忽慢性胃炎造成的潰瘍,可能就會演變成胃癌!
    2023/05/30 05:20
  • 護理人才荒!專家:未來「這類人」照護問題難以想像

    今年國內統測衛護類報考人數,竟創下14年新低。為何沒人想當護理師?主要關鍵薪資高壓長工時等因素下,現在就連許多大學護理系報考人數和註冊率下降,未來護理人才荒問題,令人堪憂!
    2023/05/29 23:32
  • NASA2024阿提米絲計畫 加入韓裔太空人

    NASA2024阿提米絲計畫即將再次挑戰登月,成員由9男9女、一共18名太空人組成,其中一名韓裔美籍的太空人Jonny Kim,特別受到矚目。他出身美國海豹特種部隊,又是哈佛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如今再轉換身分成為太空人,勵志的人生歷程,成為亞裔族群的典範。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報導。
    2023/05/29 15:58
  • 驚人真相!夫妻愛愛一直沒懷孕 醫曝結果呆了:老公非男性

    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一對夫妻結婚6年,卻始終無法順利懷孕,心急的兩人前往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檢查,竟發現驚人真相「丈夫並非男性」。
    2023/05/26 14:42
  • 台洗腎人口全球居冠!專家授「患者護腎6妙招」 別吃這水果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可能有腎臟病,且台灣逾9萬人洗腎人口,位居全球第一!不少人知道腎病患者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除了蛋白質,還有哪些關鍵能降低洗腎率?營養師分享護腎6招,並提醒腎病患者忌食楊桃。
    2023/05/25 20:55
  • 考不上醫師執照!韓男偽造行醫28年未露餡 遭判刑7年

    南韓水原市刑事法院日前做出判決,對一名偽造執照、假冒合格醫師身份行醫28年的男子,判處7年有期徒刑外加500萬韓圜(約新台幣11萬6000元)罰款。根據《韓聯社》(Yonhaps)報導,主審法官在判決書中提到,考量該名男子長時間在沒有合格執照下進行醫療行為,影響眾多不知情民眾的健康,才會對他判處重刑和高額罰款;除了嫌犯本人被判刑外,他所屬的醫院內多名高層,也逐一被處以數十或數百萬韓圜罰款。
    2023/05/25 12:15
  • 女嬰黃金期穿髖關節馬鞍型吊帶 三個月明顯改善

    醫學報告顯示,1000個寶寶裡,約有1.5 個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個案,尤其是第一胎女寶寶 (男女比為1:4) 胎位不正、臀位生產 家族史、狹窄的子宮環境 (羊水過少、巨嬰、多胞胎、過熟兒)、過度包覆嬰兒,都容易造成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彰基一名剛出生的寶寶(女/化名,6個月大)出生前,出生第二天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髖關節發育狀況不是很好,經醫師鼓勵及分析,接受「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治療,在黃金期前三個月時,穿上髖關節馬鞍型吊帶,經過矯正之後,鬆脫的症狀很明顯的改善,已經接近了正常值。
    2023/05/24 14:27
  • 家族多高知識份子!準新郎醫師涉猥褻 遭爆叔叔是台南衛生局長

    台南一名蘇姓準泌尿科醫師,遭女網友踢爆,凌晨潛入民宿涉嫌對著房內的女子襲胸、猥褻,警方獲報後通知到案說明,他竟先趕著辦婚禮,迎娶新娘,做筆錄時又誆稱「喝醉不記得了」。蘇男身分也被網友起底,不僅迎娶的新娘也是醫學系,一家還都是高知識份子,更有人直指,蘇男的叔叔,就是新任的台南市衛生局長蘇世斌。蘇世彬面對媒體,他也表示,「這位年輕人」已成年,讓他自己處理。
    2023/05/23 18:26
  • 凌晨涉猥褻、早上迎娶!泌尿科準醫師新婚誓詞曝 甜喊:一起變老

    4名女子20日入住台南某民宿,凌晨遭一名蘇姓男子闖入房間涉嫌襲胸、猥褻,女子們驚醒,警方循線找到人,蘇男不僅先去辦婚禮才去做筆錄,事後還辯稱「喝醉不記得」,被害女子氣得將過程PO網,整件事才曝光。事後蘇男身分也被起底,他與新婚妻子都是醫學系畢業,網友也翻出蘇男舅舅的感性致詞,以及其對新娘說結婚誓詞的影片。
    2023/05/23 16:29
  • 隨年齡增長 人體內出現「癌細胞」機率增 醫師:別做這件事

    人的一生當中有一些癌細胞,最終可能會被防禦系統消滅。而你完全沒有意識到它已經發生了,絕大多數的癌細胞會在你無意識的狀態下被殺死。問題是隨著分裂次數越來越多,發生突變的機會增加,癌化的可能也會增加,大概在中老年之後,癌症才會進入好發年紀,醫師指出有些癌症我們不容易發現,比如說常聽到像胰臟癌,它發現的時候,因為沒有早期的症狀,所以發現時大部分是晚期,要控制非常不容易。
    2023/05/22 22:50
  • 零重力做乳癌研究! 沙烏地首位女性上太空

    SpaceX去年4月第一次執行私人太空旅行任務,而在星期天第二次任務出發,這回太空艙裡4人,其中一名是沙烏地阿拉伯第一位女太空人,她的專業領域是醫學,將在國際太空站進行乳癌相關的實驗。
    2023/05/22 13:45
  • 腦中風治療新曙光! 國衛院:中藥複方可有效治缺血性中風

    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我國十大死因前段班,是一種常見神經退化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患者的比例佔了腦中風病患的一半以上。目前主要且唯一為FDA核准的治療藥物是使用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但治療模式以及時間仍有許多限制。現在國衛院和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團隊研究,發現中藥複方PM012可以明顯減少腦梗塞面積,有望應用於腦中風患者治療。
    2023/05/22 10:26
  • 長新冠症候群增 營養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

    疫情解封、近期天氣變化大,診所求診病患明顯增加,醫師表示,最近以呼吸道及腸胃道問題患者居多,建議民眾可從預防醫學角度出發,降低患病機率。
    2023/05/22 10:00
  • 「民主自由非國民黨DNA」 吳子嘉批賴清德太離譜:否定我國價值

    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日前出席醫學演講時,比喻國民黨的國家認同像是「精神分裂」一樣,引發病友族群不滿;賴清德20日則說,「民主自由不是國民黨的DNA」。對此,媒體人、《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批評「太離譜了」,台灣的言論自由、民主政治是亞洲第一,也受到他國肯定,卻遭到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否定自己國家民主自由存在的價值,呼籲賴正式跟國民黨道歉,把這句話收回去。
    2023/05/21 10:21
  • 「希望能兩手做好不同的事」 賴盼像周伯通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看見賴清德」系列,第三波影片昨晚(5/18)上線,這一集,賴清德大談自己從醫學到的三項精神,更期許自己能像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周伯通,能夠兩手同時做不同事情,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2023/05/19 16:10
  • 台大醫院前院長過世!遭看護「叫不醒」睡夢中身亡 享壽84歲

    前台大醫院院長戴東原驚傳猝逝,證實昨(16)日在睡夢中過世,享壽84歲。戴東原這一生奉獻醫學,是我國家庭、老人醫學重要推手、年逾80歲走不動仍堅持看診,奪下醫療奉獻獎。
    2023/05/17 16:55
  • 5歲童流感發病「3天就身亡」!兒科醫急籲:快做1件事

    流感奪命威脅激增!疾管署昨(16)日公布上週新增14例流感重症個案,另新增2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北部一名5歲男童從發病到死亡僅間隔短短3天,是全台3年來首起流感兒童死亡病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緊急呼籲流感還在升溫,強烈建議快做1件事。
    2023/05/17 10:2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