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捐款 買2送1移工性侵兒福聯盟混凝土車端午節柯受良開工優惠處長偷吃3人妻國民黨
  • 搜尋:

    自然環境 結果共146筆

  • 「海鼻涕」恐悶死珊瑚! 科學家曝解方:海洋細菌可除黏液

    土耳其海域海面上出現俗稱「海鼻涕」的海洋黏液,導致潛在生態浩劫。科學家以自然環境中的海洋細菌加以分解,初步研究發現,可以將這種黏液成功清除。
    2021/06/15 23:24
  • 抗氣候變遷! 倫敦市中心蓋森林.400棵樹

    來關心自然環境,美國總統拜登週二再推翻一項前朝川普的政策,宣布要暫停阿拉斯加保護區,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契約,此舉引來共和黨反彈,卻得到北極圈部落領袖的贊同。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斷在全球各地上演,包括土耳其的海邊,最近出現大範圍的「海鼻涕」,威脅到當地漁業和海產食安;相鄰的伊拉克,則因為今年降雨量少,加上人為阻礙,使得大片農地種不出作物,即將迎來艱困的夏季。
    2021/06/02 20:00
  • 距離太近?盪鞦韆「撞樹幹」 女童頭破血流

    到公園盪鞦韆,沒想到頭破血流回家,這是在基隆,一位媽媽帶著小朋友到中正公園盪鞦韆,但沒想到後腦卻撞到樹,媽媽質疑樹幹跟鞦韆距離太近,才會導致小朋友受傷,不過由於這棵樹是之前民眾熱心栽種的,不屬於市府管轄,不過市府方面表示會在保護自然環境跟生態下,尋求折衷方式,讓小朋友玩得更安全。
    2021/05/04 12:18
  • 遠距教學 義女童山野上課 小羊、美景入鏡

    義大利3月疫情升溫,全國20各區又下令封鎖,學校關閉將近一年了,學生在家遠距教學,都快要悶壞了;不過一名10歲小女孩,上課的地方卻很特別,視訊中的背景是美麗的山峰,還有可愛的小山羊。原來女孩家中養羊,封鎖期間,爸爸只能帶女兒上山工作,小女孩在自然環境中視訊上課的美麗景象,也引起當地教育單位的注意,特別贈送一台新電腦給她,改善高山的連線品質。
    2021/04/05 20:00
  • 想到戶外辦公? Nissan將NV350變成「行動辦公室」

    隨著技術的進步,許多天真想法都逐漸被實現,對於熱愛自然環境的接案者來說,若能在好山好水的戶外工作,聽起來有些夢幻。而Nissan似乎聽見這群人的心聲,在1/15東京改裝車展上發表了NV350 Caravan Office Pod Concept,顧名思義就是將旗下NV350商用車,加上辦公室概念,融合成個人行動辦公室概念車。
    2021/01/22 12:00
  • 新冠病毒按下「暫停鍵」的一年 揮別2020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了,您會怎麼為今年做總結呢?回顧這一年,在新冠疫情的干擾下,全球民眾的生活、企業活動、以及自然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有不少人的計畫被打;同時間,今年也發生了不少,令人惋惜的巨星殞落消息,一起來看看!
    2020/12/31 20:00
  • 當代關鍵字 金融投資、城市治理都離不開「環保永續」

    全球氣候劇烈變異,嚴重威脅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存續,因此近幾年來聯合國發布的17項永續發展指標,也被拿來評比全台六都城市,看看經濟力、社會力與環境力等政策推動,是否能與國際趨勢接軌,同一時間,金融投資界也先掀起一股綠色金融風潮,也就是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融資,會考量到更多環境影響因素,希望透過市場力量,促使產業朝永續發展邁進。
    2020/10/21 22:38
  • 遊樂設施停擺收300元門票 遊客怒轟逛廢墟

    中秋連假,有遊客到屏東八大森林樂園遊玩,發現遊樂設施停擺,動物寥寥可數,竟然要收取300元的門票,大罵猶如逛廢墟!但八大樂園表示,當地居民入場免費,只有外縣市遊客才收300元門票,這次特別找來魔術及樂團演出,園區內的森林自然環境提供好空氣,十分值得。
    2020/10/03 12:58
  • 非洲數百隻大象死亡謎團 真相曝光了

    非洲波札那野生動物暨國家公園部代理主任陶洛告訴路透社,初步測試結果顯示,自然環境形成的毒素可能是造成數百頭大象離奇死亡的原因。
    2020/07/31 14:25
  • 地球日50周年.瘟疫禁足人類 自然環境大改善!

    今天是第50屆世界地球日,但病毒正史無前例地威脅人類生命,幾個月來,許多人因為防疫隔離禁令,減少活動,全球各地空汙也因此明顯減少,野生動物也不斷出現在城市邊緣;種種現象都提醒我們,地球並非專屬人類,該多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象牙海岸積極復育被濫墾而消失的珍貴柚木林、荷蘭政府推動新養殖法,改善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汙染;一位確診隔離的英國演員突發奇想:以後人類應該每年隔離禁足一週,當作瘟疫後的自我反省,也就像其他動物的"冬眠",減少人類活動,也是愛地球的一種方法。
    2020/04/22 20:01
  • 新肺疫情沒遊客 數千隻粉色水母浮上水面成「番茄海」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幾乎無一倖免,甚至許多國家都祭出了禁城令,要求民眾非必要不要出門上街。受到疫情影響,對於大自然環境也有不小衝擊,其中有海洋生物學家發現,位於菲律賓巴拉望的一處海灘上,竟然有數千隻粉色水母漂在海面上,看上去宛如紅番茄一樣,成為難得一見的奇特景象。
    2020/04/06 16:03
  • 癱瘓加拿大! 原住民拒管線入侵.擋鐵路抗爭

    曾誓言對抗氣候變遷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現在面臨國家經濟利益和保護自然環境的兩難抉擇,還伴隨加拿大境內原住民的不滿抗爭。加拿大沿岸天然氣管線公司(Coastal GasLink),要興建一條全長670公里的輸氣管道,沿線經過20幾個原住民部落領地,都點頭簽署協議,允許興建,只有一支不到3500人的部落,堅持不讓領地被破壞,向政府申訴遲遲無果,他們憤而封鎖卑斯省各大鐵路樞紐。加拿大警方上週強制逮人,讓管線工人進入的作法,引發全國民眾聲援,交通癱瘓、民怨四起。
    2020/02/19 19:52
  • 澳天降豪雨 野火滅洪災來!重建家園新做法多

    過去幾個月澳洲經歷了大自然的水火夾攻,超過兩個月的野火延燒後又是暴雨;雖然天降甘霖對滅火幫助很大,但澳洲東南部卅年來最大的降雨也帶來洪災。澳洲當局因此發佈緊急撤離令,關閉近50所學校,數千人被迫再度撤離家園。面對水火無情,澳洲在重建時有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動員對自然環境更了解的原住民加入鄉村義消行列,或者在都會區推廣建築物加裝貯存雨水再利用的設備,更珍惜水資源。
    2020/02/11 20:00
  •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重建 邀民眾參與對話自然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8月13日上午遭大火燒毀,災後重建計畫今天宣告啟動,將採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模式進行,並化為一場參與式的藝術行動,邀民眾透過重建工程重啓人與自然的對話。
    2019/12/03 15:46
  • 保育世界最大蜥蜴 印尼科摩多島擬關一年

    身長2到3公尺的「科摩多龍」,是全世界最大的蜥蜴,現在僅生存在印尼峇里島東部的科摩多島以及周邊島嶼,吸引了全球遊客到訪,光是在去年就有超過17萬遊客湧進科摩多島,島上居民也多以旅遊業維生。不過,觀光客太多,不斷破壞自然環境,也發現島上有走私科摩多龍的情況發生;科摩多龍目前被列為「易危」物種,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種大型爬蟲類,計畫明年一月開始封島、至少為期一年,等到科摩多龍棲息地恢復原狀,才會再重新開放。
    2019/08/26 20:00
  • 網紅掀養水獺風潮 可愛外貌恐將牠們推向滅絕

    自然環境保護主義人士警告,社群媒體用戶對飼養野生水獺和其他瀕危動物為寵物的興趣愈來愈濃厚,而這樣的趨勢恐將這些物種推向滅絕之路。
    2019/08/23 14:55
  • 哥國市場品水果 用味蕾體驗豐富生物多樣性

    南美的哥倫比亞,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第二豐富的國家,這點從他們出產的水果,也可以看出來。走一趟當地傳統市場,用味覺去感受,哥倫比亞獨特的自然環境。
    2019/05/10 16:39
  • 歐盟減塑大戰 2021年塑膠吸管、刀叉禁用

    還在用塑膠吸管喝飲料嗎?或是以塑膠刀叉吃飯?後年起這些一次性塑膠製品,在歐盟禁用,其他像是塑膠製的棉花棒、氣球桿、保麗龍杯,以及被認為會造成塑膠微粒汙染的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品,也通通不能用!歐洲議會以560票贊成、35票反對、28票棄權的比數通過新法,2021年起就會實施,為保護自然環境採取實際行動。
    2019/03/29 20:06
  • 優質海岸嘸人管 中角灣擬建「衝浪基地」

    衝浪運動成為2020奧運競賽項目之一,在台灣也已經發展了好幾年,更憑著絕佳的自然環境,吸引不少外國客來台享受衝浪樂趣,不過迄今為止卻沒有專門的場地和管理,不只設備老舊不敷使用,海岸邊更佈滿了玻璃等垃圾,一個不小心可能傷了遊客,現在看好衝浪運動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金山中角灣打造衝浪基地,究竟葫蘆賣的是甚麼藥,來看我們的調查報導。
    2019/03/15 18:02
  • 擁核者下戰帖 Kolas:請先回答核廢料放在哪裡

    行政院發言人Kolas今天表示,擁核者下戰帖之前,應先勇敢回答:「核廢料要放在哪裡?」也不要再說蘭嶼自然環境的輻射值低於台北,「歡迎先來蘭嶼long stay 30年,再做結論。」
    2019/02/19 15:24
  • 元素各有顏色譜線 光譜分析認識自然

    不同元素會有不同顏色位置的譜線,光譜分析利用這個原理,分析物質元素的組成;而且廣泛應用在地質探勘、生化醫學和環境保護方面,更深入認識自然環境。
    2018/11/28 17:32
  • 「按讚」惹的禍! 秘境打卡 自然美景破壞

    現代人旅遊,似乎少不了一定要拍照打卡,上傳到社群網路,尤其是只要標榜「秘境」或是「私房景點」,就會吸引不少人按讚、跟風。但這種一窩蜂的秘境打卡,正在對大自然造成傷害!美國亞利桑那州,近年來爆紅的景點「蹄鐵灣」,就讓專家相當擔憂,因為這裡以往人煙罕至,現在因為網紅們爭相打卡拍照,在社群媒體上爆紅,一年湧進150萬人前來觀光,但這裡說穿了就是一個荒郊野外,一旦發生危險,根本無法及時救援,而且大批人潮往懸崖峭壁上行走攀爬,對自然環境也帶來相當程度上的破壞!
    2018/11/02 19:59
  • 萬物「虻」生 黑水虻的永續農業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首獎的「萬物「虻」生 黑水虻的永續農業」是由世新大學曾理均、胡格非共同完成。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的命運總是息息相關,人們的活動總是會製造出大量的廢棄物,需要仰賴自然界中的各路好手來幫忙分解,而黑水虻,正是可以將環境中的廢棄物分解,轉化成有利用價值東西的昆蟲。使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可以永續生存。
    2018/10/30 15:56
  • 塑膠壞處又一樁! 研究:分解過程排溫室氣體

    需要另一個痛恨塑膠累積在自然環境的理由嗎?根據今天刊出的研究報告,塑膠分解時會排放甲烷、乙烯等強大溫室氣體,是先前未被列入的溫室氣體汙染物源頭之一。
    2018/08/02 17:41
  • 外傘頂洲50年縮一半 學者:10年後恐消失

    位在嘉義雲林外海的外傘頂洲,是國內鮮蚵重要產地,也是當地發展觀光市場的重要基地,但這片天然沉積的沙洲,這幾年因為自然環境改變,沉積沙量逐漸減少的關係,面積在50多年來,從2千多公頃,變到只剩下1200多公頃,學者更預估2028年,就會完全消失。
    2018/06/18 23: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