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強吻流行用語PTT本土女星平價之王宋羽葤宿舍生活水庫進帳入出國日期證明書性騷擾
  • 搜尋:

    病人 結果共2,459筆

  • 「白衣人」抬轎! 大甲媽回鑾進員林為病患祈福

    大甲媽回鑾,進入彰化員林時,出現特殊的「白衣人」抬轎畫面!原來是慢性病專屬醫院醫師們穿上白袍接轎,為病患們祈福!大甲媽回鑾來到彰化員林,看到這特殊畫面,36執事首次走進醫院另類遶境祈福,在這間以治療慢性病患者者為主的醫院,很多病人一住就是半年一年。
    2023/04/28 23:41
  • 門診炸裂!1天湧197人「一堆發燒腹瀉」 醫:腸病毒也多

    家長注意!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在臉書分享,昨(24)日診所門診大炸裂,一整天自己看完了197位患者,「一堆發燒感冒、拉肚子、皮膚問題的病人」,也提到腸病毒的孩子多了很多,要大家小心。
    2023/04/25 09:55
  • 精準檢測眼疾靠「它」 揪出病變即早發現提高治癒機率!

    臺北榮總致力推動光電產業與ICT合作!希望藉由科技,讓看診更有溫度。現在許多醫院積極發展AI,以視網膜來講的話,如果可以很早就發現有視網膜病變的話,可以對病人預防產生很好的效果,不會造成失明的風險。
    2023/04/20 23:14
  • 急診室等12小時等到死!婦倒廁所亡「竟是男兒身」心酸內情曝

    一名58歲女病人週日(16日)深夜前往香港東區醫院急診室就醫,等了約12小時後才見到醫生,但1小時後她暈倒在急診室無障礙廁所(簡稱殘廁),被人發現時已救不回。
    2023/04/20 09:20
  • 捐血意願低?若鬧血荒 導致「這幾類病人」治療恐受阻

    台灣血液基金會提出警訊,廿四歲以下年輕人首次捐血率及人數不斷下降,若年輕人持續不願捐血,現在又面臨高齡化社會,醫療用血量不減反增的狀況下,若持續下去,國內血液供給,可能不敷使用,專家擔心若年輕人不願意捐血,缺血問題可能無法補足。
    2023/04/17 23:03
  • 病主法實施4年推不動? 僅4.3萬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求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滿四年,累計4.3萬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但每年的簽署人數都維持在1萬人上下成長緩慢,原因就在於諮商費用高。目前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需民眾自付,約2250元至3500元間,專家就認為,人權不應該有門檻,諮商費應朝向全民免費推動。
    2023/04/14 23:06
  • 治癌新突破! 北榮臨床試驗成功..關鍵是它..精準

    歷經12年規劃!臺灣第一座重粒子治療中心進行臨床試驗,順利將射線打入病人體內,優於傳統放射治療的腫瘤控制率及治療成果。目前臨床試驗順利,預計今年5月15日就可開始收治癌症病人,未來國人無需再遠赴國外就醫,可大幅節省治療時間及成本!
    2023/04/14 23:05
  • 范瑞君害怕「生命走向盡頭」拒演癌末病患 看見一道光秒轉念

    大愛電視新劇《最佳配角》,集結金鐘獎最佳男女配角共同演出,金鐘獎最佳女配角范瑞君,飾演一個脾氣暴躁、使壞沒底限的癌末病人,一出場就「氣」勢十足,罵爺罵媽。
    2023/04/11 16:18
  • 該不該..氣切?正確觀念..您必須懂!醫師:「這個因素」是關鍵...

    面對疾病引起重症需要靠呼吸器時,在醫療現場當下,醫生建議插管的病人要做氣切,對很多家屬來說,要不要簽同意書是一個相當困難決定,有人會擔心家人會不會因為這個決定而受苦,一輩子臥床、無法好好善終,面對氣切該怎麼決定,依然還有不少人對氣切感到不安,帶您來了解臨床醫師建議與專業觀點。
    2023/04/10 22:55
  • 疫情起源?中國專家:武漢華南市場病毒應「源自人類」

    中國疾控中心昨(8)日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科學根據能夠明確COVID-19的起源。中方專家童貽剛說,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集的樣本,測序發現這些病毒應該是來源於人類,很可能是早期的病人。
    2023/04/09 08:17
  • 住院、陪病免入院就戳鼻!4/10鬆綁 有5症狀仍需採檢

    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可控,經持續滾動檢視醫療應變措施,4月10日起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篩檢建議,調整為針對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肺炎、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者,由醫師評估進行採檢,說明如下:
    2023/04/07 15:20
  • 小心靈體跟隨!掃墓慎終追遠 避免穿「這色系」衣著

    清明掃墓是一年一度慎終追遠的日子,大部分的目的在偏遠的山區,許多民眾早起上山清掃祖墳,雖然祭祀是隨個人心意,但是民俗專家還是提醒有些忌諱的事,像是孕婦、幼兒、病人等盡量避免掃墓;然後服裝避開穿紅色、黑色的衣服,盡量以樸素整潔為主,並保持莊重的心態,切勿在墓園中嬉戲跑跳,以免觸怒祖靈。
    2023/04/05 09:59
  • 再從政?陳時中:沒真的離開政壇 盼服務機會

    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再度穿上醫袍,教導潔牙知識,是否代表要回歸老本行繼續看牙,陳時中笑說,只要有病人需要都願意服務,只是同時他還身兼小英之友會榮譽總會長,依舊相當關心政治,他說自己其實沒離開政壇,是否有可能再從政,陳時中說未來事情都很難講,未來動向,沒把話說死。
    2023/03/28 13:40
  • 「脾氣火爆、半夜易醒」是肝臟求救!醫曝逆轉脂肪肝祕方

    一名婦女脾氣暴躁、無法控制脾氣,經常在家裡罵先生、罵小孩,而且每天睡到半夜都會醒過來,之後也不容易入睡,還出現口乾舌燥等問題,中醫師表示,患者的種種徵狀顯示與「肝臟異常」有關,仔細詢問後,發現病人果然患有脂肪肝、肝指數過高等問題。
    2023/03/20 17:50
  • 醫護情侶遭強制隔離院內 崩潰實況重現!台灣形狀集氣燈掀熱議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新作《疫起》,今(18)日釋出正式預告,以男主角王柏傑、曾敬驊身穿防護衣及口罩,站在通往醫院B棟走廊揭開無預警封院,醫院劃分AB兩棟管制病毒感染擴散的未知恐懼,而兩人將走向這道兩棟大樓之間的唯一連結,由王柏傑飾演的經歷生死第一線醫生,對電話中的家人說:「爸爸要等病人好了以後才可以離開」,而曾敬驊飾演的醫護人員臉上露出滿滿口罩壓痕,真實氛圍令人不捨。
    2023/03/18 17:39
  • 健檢正常3年後罹大腸癌!醫曝「扁皮息肉」元兇 揭4特性

    國人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但是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需要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大腸的「扁平息肉」因為較少出血,所以很難從糞便驗到潛血反應,因此病人大腸鏡檢查正常,卻在「3-5年內」罹患大腸癌。
    2023/03/18 15:30
  • 醫學妹幫除毛!男突一發「火山噴射」 醫慘曝:差點噴到臉

    不少人看泌尿科很害羞,但醫師「閱鳥」無數,早就見怪不怪了。不過,一名泌尿醫生日前聽聞實習學妹在替病人除毛時,突然驚喊「病人尿失禁了」,他趕緊上前上看,才驚覺事態不妙,原來是一發「火山噴發」。
    2023/03/18 10:11
  • 快訊/台安大停電!民怨MRI病人得撤出 醫院回應了

    位在台北松山區八德路的台安醫院下午發生停電,有民眾周小姐向《TVBS新聞網》表示,大約下午三點半,台安醫院突然發生停電,雖然有備用電力,但是停電導致MRI磁共振造影要重開需要時間,而原本要做MRI的病人就得全部撤出檢查室。對此,台安醫院回應,醫院都有緊急備用電力,因此醫院沒有受到停電影響。
    2023/03/17 17:19
  • 大腸癌連13年登癌王!疫後患者恐遽增 8徵兆快就醫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國人因為害怕就醫,甚至延後身體檢查,近3年來癌症篩檢人數減少,不少糞便潛血陽性者也很少到醫院做進一步追蹤。專家擔憂,未來2到3年左右,診斷出大腸癌第二至四期的病人,可能會變多。
    2023/03/17 09:16
  • 中風傷語言能力 PAC助病人開口求婚

    「謝謝妳的照顧,我愛妳,請妳嫁給我!」60歲的陳先生是大千綜合醫院「腦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簡稱PAC)」之個案,在語言治療師的訓練下,他用一週的時間練習,終於在3/14白色情人節當天,向陪伴他29年的杜女士求婚成功,並且由徐千剛院長與神經內科林奕夫主任擔任證婚人、以及苗栗市戶政事務所辦理人員的協助下完成結婚登記,同時在醫院內辦理溫馨的結婚儀式,讓大家感受他們的幸福與喜悅。
    2023/03/16 14:02
  • 一天吃幾顆雞蛋? 「這類人」應限制蛋攝取量 醫師:避免膽固醇過高

    雞蛋吃多吃少爭議?到底一天要吃幾顆雞蛋比較好?美國心臟學會飲食指引,不再對健康的人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有許多大型研究發現,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或是高膽固醇血症的人,蛋攝取增加仍然會提高死亡率,因此這族群應該要限制蛋的攝取量,而實際上蛋應該幾天吃1顆,還是要依據自己的飲食型態來決定,醫師表示高血脂的病人,食用了降血脂的藥物之後,膽固醇還是偏高的話,這類病人一天最好攝取一顆雞蛋為主。
    2023/03/15 23:09
  • 美食指南認證 比利時醫院餐點上榜

    飲食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中東的卡達,正颳起一波純素主義風潮;英國科學家則成功栽種出,經過基因編輯的小麥,目的在降低致癌風險;至於比利時,則有一間醫院的餐廳,供給病人的膳食,獲得2023法國美食指南的正式認證,從主菜到甜點,通通不馬虎,來聽聽病患們的評價!
    2023/03/15 19:52
  • 濕冷就發作!身體莫名痠痛恐罹「公主病」 醫:針藥並行調理

    最近的天氣乍暖還寒,好不容易放晴,卻又有一波波冷氣團來襲,醫院診所各種拉傷、抽筋和反覆疼痛的病人也多了起來。許多人一開始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小傷,卻意外發現患處疼痛綿延不絕,按壓時疼痛強烈,加上平時工作用電腦、躺沙發追劇等,症狀更加惡化,吃止痛藥也不見好轉,因此求助中醫。
    2023/03/10 10:48
  • 龍巖李世聰「腦瘤猝逝」!3徵兆小心 月砸90萬治療也沒效

    有「殯葬天王」之稱的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驚傳去世消息!龍巖集團今(3/8)發出聲明,證實創辦人李世聰已經過世。63歲的他前年因為身體無力、跌倒,本以為是中風,但就醫後發現是罹患神經膠質細胞瘤。醫師表示,神經膠質細胞瘤是腦瘤中惡性度最高,國內每年新增病人約600人,因為膠質細胞瘤一旦侵犯腦的各個部位,和正常腦組織黏連,切除困難以外,大腦的血腦屏障又讓化學藥物進不去,治療非常棘手,平均存活期約只有一年半。
    2023/03/09 15:37
  • 9成患者不知罹腎臟病! 三高+「這兩因子」4成腎功能異常

    隨著人口老化、國人飲食西化以及三高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腎臟病已是重大健康議題,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居第9名。瑞東診所醫師杜柏村表示,大部分的病人有9成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疾病,而產生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除了三高、抽菸、肥胖外,不當用藥也是影響腎贈功能異常原因之一。
    2023/03/09 11:3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