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劉詩詩周杰倫龍天翔超級冰冰Show文化幣2024落榜統一獅胰臟癌年輕人深藍壓力顧婕
  • 搜尋:

    王皓宇 結果共464筆

  • 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 解放軍報: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備戰打仗

    面對中共武力威脅,有七成國人同意至少要服役一年才合理,中共《解放軍報》日前發表評論,指出世界百年未有的變局加速演進,必須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備戰打仗,學者認為,備戰,劍指的就是台海情勢,然而中國大陸在疫情壓力之下,北京當局的任務繁重。
    2022/12/20 23:07
  • 行人地獄!每年死近3千人 CNN報導台交通聲名狼藉

    台灣的交通亂象登上國際媒體,還被CNN評論為是行人地獄,每年因為交通事故身亡逼近3千人,學者表示,關鍵就在於政府只處理結果,卻沒有探討原因,交通部宣布要以每年降低5%為目標,四年後將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降到2413人。
    2022/12/19 23:02
  • 離岸風機回收的最後一哩路! 國際大廠攜手本土企業發展可回收葉片

    再生能源是現在進行式,更是未來的趨勢,一座風力發電的風機,壽命是20到25年,但您有想過嗎,退役的風機,瞬間將變成大型回收物,其實整座風機有85%到95%是可以回收的,剩下的葉片回收,則面臨巨大挑戰,若風電發展下去,這些廢棄葉片將找不到地方來掩埋,因此,有廠商研發可回收再利用的原料,希望解決葉片掩埋或焚燒產生的污染問題,也實現綠色循環經濟理念。
    2022/12/17 21:48
  • 駕照不再用雞腿換? 交通部規劃機車道路駕駛訓練

    交通部規劃明年機車也要有道路駕駛訓練,不過這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台灣的機車駕照容易考取,反觀像英國,就要通過層層關卡,訓練肌肉記憶,日本的難度甚至高到平均要考十次才過,台灣要做到機車考照改革,還需要有更多配套措施。
    2022/12/16 23:11
  • 好消息!電動機車補助延期了 經濟部一口氣宣布延長4年

    年末添購電動機車有好消息!國發會今年3月公布「淨零碳排路徑」,運具電氣化也是減碳重點。經濟部宣布向行政院爭取最新一期補助計畫,從2023年到2026年,共計延長四年,匡列58.85億元,民眾買新車或是舊換新,搭配中央及地方政府補助,要省個兩萬不是問題。
    2022/12/14 22:58
  • 大海窒息ing!太平洋垃圾帶塑膠 80%源自漁業活動

    一般提到海洋垃圾,通常都會想到吸管或是塑膠袋,這些傷害海龜、海鷗的畫面,但國際研究發現,整個太平洋垃圾帶裡,高達八成的塑膠垃圾,來自海上漁業活動,更嚴重的是,估計2050年後,海洋中塑膠重量,將大於魚群總重量。
    2022/12/13 23:03
  • 躺平正夯!牛津2022年度辭彙「哥布林模式」揭示全球現象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票選年度代表關鍵字,「哥布林模式」以93%得票率奪冠,什麼是「哥布林模式」呢?指的是毫無歉意的自我放縱、發懶、邋遢,跟躺平、擺爛的意思很接近,專家認為,這個詞彙引起了對三年疫情、政治動盪感到失望的人們的共鳴。
    2022/12/12 23:12
  • 有借錢需求嗎?當心遭收超高代辦費 北市一年33件申訴

    疫情後,民眾資金需求增加,台北市政府今年就接到33件,民眾委託代辦貸款的爭議申訴,因為民間資融公司沒有主管機關,也沒有法規規範,民眾遇到爭議,常常求助無門。
    2022/12/09 22:45
  • 朱立倫2024要抬轎或坐轎? 傳黨內掀「卡朱」聲浪

    經歷2020總統選舉吃下敗仗,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反敗為勝,朱立倫成為勝選黨主席,穩住領導地位,明年馬上就要布局2024總統大選,朱立倫是扮演抬轎的角色,還是自己坐轎,引發黨內高度關注。
    2022/12/05 22:57
  • 新竹會不會沒市長? 高虹安:「檢調會還我清白」

    立委高虹安當選新竹市長後,話題仍然不斷,身陷助理費疑雲,知情人士就透露,只要一辭立委,馬上就會被檢調搜索約談。此外,高虹安未來面對新竹市府會,朝小野大,還要在地方勢力、科技大老、民眾黨團利益間斡旋,是一大挑戰。
    2022/12/02 23:06
  • 高虹安:「也是會有脆弱的時候...」坦言過去四個月心智快速成長

    這次縣市長選舉,新竹市的戰況激烈,最後由民眾黨派出的立委高虹安,以九萬七千多票拿下。選舉過程中,藍綠白之間的攻防,顯然沒能動搖新竹選民的決心。身為新竹市最年輕的市長,高虹安也遭質疑沒有行政經驗,她在接受TVBS專訪時提到,過去從產業界跨足政界,轉換跑道後的表現可受公評,會努力接下挑戰。
    2022/11/30 22:57
  • 「後小英時代」提前來臨 下個綠營共主「他」呼聲最高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慘敗,只拿下兩都三縣,總統蔡英文辭黨主席,被認為是提前跛腳,同時,黨內已掀起茶壺風暴,「後小英時代」來臨,誰會是下個綠營共主,備受外界關注。
    2022/11/28 22:48
  • 綠新北「三、蘆」鐵票倉失守 學者:民進黨兵敗如山倒

    新北市一戰,新北市長侯友宜狂拿115多萬票,大贏林佳龍45萬票,順利爭取連任,29個行政區全部拿下,值得一提的是,這回連綠營傳統鐵票倉三重、蘆洲也都成功收服,攻城掠地,極具象徵意義。學者認為,這可以被視為民進黨及林佳龍的最大挫敗。
    2022/11/27 00:39
  • 新竹市激戰 路上出現蔣萬安挺高虹安宣傳車?

    新竹市選情三腳督,日前傳出藍營倒戈挺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國民黨林耕仁強調,主席朱立倫說票投林耕仁是全黨共識。選情混沌不明,為了守住綠地,總統蔡英文選前最後一天,到新竹站台沈慧虹,衝刺選情。
    2022/11/25 22:56
  • 林佳龍出戰新北 綠營人士:已達牽制侯友宜任務

    新北市侯龍之戰更加白熱化,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行程滿檔,不忘嗆對手侯友宜,對所有爭議都冷處理。選戰倒數,各自拚場,外界也解讀,林佳龍這次參選,背負黨中央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達到牽制侯友宜的目標,進而影響侯2024的聲勢。
    2022/11/24 23:01
  • 總統一周三訪基隆穩選情 藍營大咖全力輔選謝國樑

    基隆市選情呈現拉鋸,民進黨候選人蔡適應是現任立委,又有基隆市長林右昌拉抬,面對家族在基隆三代經營、轉型成功的國民黨候選人謝國樑,雙方陷入苦戰,藍綠陣營全力輔選,要在最後衝刺階段,穩住勝選盤勢。
    2022/11/23 23:03
  • 沒緊急預備金敢裸辭嗎? 專家建議至少要存到這個數字

    疫情這兩年,有很多人突然沒有收入,財務狀況出現問題,也讓民眾意識到,緊急備用金的重要,但到底要存多少,才能夠以備不時之需?有人說至少要夠花半年,也有人以10萬元為基準,專家提醒,意外隨時有可能發生,一定要未雨綢繆。
    2022/11/22 22:48
  • 房價鬆動? 專家:大選後交易量回溫是必然趨勢

    受到打房政策及升息影響,房市交易量減緩,缺工缺料問題還存在,台經院研究員預測,明年房市交易量會萎縮,價格稍微下降,不過房市專家認為,選舉後,房市有機會回溫,到明年下半年會再受到局勢影響。
    2022/11/21 22:55
  • 無懼外交困境 台灣在APEC扮演重要貢獻者角色

    APEC登場,台灣具有什麼角色?學者認為,這些與會成員都是相當重要的夥伴,雖然跟台灣沒有正式官方外交關係,但在此可以進行雙邊溝通,傳達台灣的立場給國際友人知道。同時,台灣也要再次展現數位、高科技實力,著重在有實質收益的經貿事務上,扮演區域經濟體的積極貢獻者。
    2022/11/18 22:59
  • 誰偷了你個資? 2300萬筆戶政資料疑遭駭PO網販售

    有賣家在網路上販售2300萬筆台灣民眾個資,引發關注,政府要如何把關,才能避免個資外洩事件一再發生?台灣資安人才不足,有網路安全公司與台科大合作,推出資安課程,捐贈次世代防火牆供學生實戰,希望能填滿資安人才缺口。
    2022/11/14 23:19
  • 傳95年次後役男恢復1年兵役 曝選後兩時間點公告

    兩岸關係緊繃,政府被迫走回徵兵制,兵役改革成為各界關心的問題,國防部長邱國正備詢時表示,已經達到共識,但為何遲遲還不對外鬆口,普遍被認為是跟選舉有關。若役期從4個月改回1年,看起來生力軍好像增加了,但其實國軍人力,反而可能面臨緊繃。
    2022/11/10 22:51
  • 中共最快2023攻台? 學者:備戰才能避戰

    二十大落幕後的中國大陸對台政策有何變化,眾說紛紜,外界猜測,中共一人獨大後,最快在2023年就會企圖達成統一大業,法國法國智庫亞洲計畫主任杜懋之認為,中共對台發起認知運動,同時在軍事上直接挑戰台灣主權,可能引發台海危機,面對兩岸緊張局勢,學者表示,要備戰才能避戰。
    2022/11/09 22:39
  • 台灣想買F-35戰機遭美拒售 韓兩年內發現234項缺失

    台灣對美提出採購F-35戰機的要求,目前已讀不回,然而號稱第五代戰機的F-35自從服役以來,出現許多性能瑕疵,韓國採購的40架F-35戰機,18個月內就發現多達234項缺失,就連美國國會都對發動機性能提出質疑。
    2022/11/08 22:53
  • 台大世界排名狠狠退步74名 亞洲大學爆衝到全台第4

    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23世界大學排名,英國牛津大學連續7年蟬聯第1。台灣今年有11所大學上榜前1000名,第187名的台大雖是全台之冠,但名次比去年的113名,大幅後退74名。
    2022/11/07 23:04
  • 「海劍羚」防空飛彈作戰範圍可達15公里 完成初期測評

    反艦飛彈對國防造成嚴重威脅,國防部「劍影專案」編列24億,從2017年開始進行「海劍羚飛彈系統」研發,原訂2020年完成,但海上測試出現技術問題,經不斷修正技術後,終於在完成初期作戰測評階段。
    2022/11/04 22:5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