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陽明交大失衡降雨立法院狄鶯併排停車颱風直播止痛藥季風
  • 搜尋:

    收益 結果共834筆

  • 直播演唱會更賺! SJ單場門票收益1.5億

    新冠肺炎疫情讓歌迷都無法出國追星,最近紛紛改辦線上演唱會,歌迷也省去搶票的心力,不過有業者分析,辦線上演唱會反而比實體演唱會的收入更高,因為沒有場地限制問題,光是Super Junior演唱會門票收入,就超過1億元。
    2020/10/06 11:35
  • 勞動基金截至8月底 累計收益771.4億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最新勞動基金投資績效,截至8月底,整體勞動基金規模為新台幣4兆4583億元,截至8月底收益數為771.4億元,收益率1.81%。
    2020/10/05 16:39
  • 科學人推瘦肉精 預算來自「農損補助金」

    繼花了776萬辦全國炒飯比賽後,農委會又被立委抓包,拿「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金」去支付,之前說加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環保的科學人標案,被質疑美豬大內宣的作法已經嚴重違反預算法。
    2020/10/04 13:02
  • 陳時中顧曝光到處K歌? 網列「4不1沒有」酸爆衛福部

    科普雜誌《科學人》臉書專頁日前刊登農委會廣告,瞎稱「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環保」、「國內禁用萊克多巴胺是因為萊豬不好吃」等內容,引起大批讀者不滿,《科學人》昨(20)日發出道歉聲明表示,此廣告有違媒體倫理和科學精神,已撤下貼文並退回廣告費。對此,有粉專列出新版「4不1沒有」狂酸衛福部。
    2020/09/21 15:09
  • 科學人廣告惹議 陳吉仲:沒提供萊劑增收益字眼

    「科學人」臉書粉絲團撤下農委會「萊克多巴胺」廣告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強調,絕沒提供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會有環保等字眼,在媒體宣導是為了澄清台灣豬沒用萊劑。
    2020/09/21 15:01
  • 快訊/PO文說「萊劑」增加收益! 《科學人》發文道歉

    國內知名雜誌「科學人」在前天晚間於臉書貼文,提到「萊克多巴胺」能增加收益且環保,引發網友質疑,讓不少訂閱粉絲不滿,認為科學人沒有標註廣告加上內容被說有爭議,對此科學人已經刪文發布緊急啟示致歉,未來不再接受類似廣告也將退回廣告費。
    2020/09/21 09:49
  • 扛不住超低利率!富邦人壽終止房貸業務:舊客不影響

    超低利率時代來臨,業者不得不做出業務調整,今天傳出重磅消息,富邦人壽9月起全面停止新承做房貸業務,原因就是今年降息影響房貸利率,進而導致長期收益下降。
    2020/09/19 23:47
  • 故宮國寶誰的? 朱立倫:中華民國人民的

    國民黨代表在全代會發言,說要將故宮的門票收益,收歸國民黨,而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剛好到故宮參訪,他強調,故宮的寶物是中華民國所有人的資產,對於有中評委提出2024要韓朱配,朱立倫回應,現在大家只關心美豬。
    2020/09/09 12:26
  • 全球企業收益排行因疫情洗牌 台積電名列23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全球企業今年第二季財報指出,企業收益排行榜因武漢肺炎大洗牌,半導體與IT產業名次上升。全球獲利百大企業中,台積電名列23,是唯一擠進前100名的台灣企業。
    2020/09/08 12:03
  • 捐款北市黨部拚選戰 羅智強:誰贏都是國民黨贏

    日前宣布參選台北市長的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今天捐出個人頻道收益給台北市黨部,作為市長選戰的糧草。羅智強表示,未來不論是他贏得台北市長,還是蔣萬安贏,都是國民黨贏。
    2020/09/05 15:37
  • 7月賺回1780億 勞動基金累計收益率轉正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最新整體勞動基金運用績效,今年7月單月收益達1780億元,創下今年單月最高收益,也讓勞動基金整體累計收益率翻正,達0.66%。
    2020/09/01 15:26
  • 因應美豬牛鬆綁 陳吉仲:祭6大措施保護豬農

    政府昨天公布含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鬆綁政策,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為穩定豬農收益,除將設置新台幣百億養豬產業基金,還將祭出6大措施,讓國內毛豬拍賣價在生產成本以上。
    2020/08/29 14:23
  • 放寬美豬進口 蔡英文:設立百億元養豬產業基金

    總統蔡英文今天宣布將放寬美豬美牛進口,她表示,政府不會犧牲本國豬農,將設立一百億元的「養豬產業基金」,確保豬農的收益不會受到影響,並傾全力打開更多的市場,讓台灣豬肉賣到全世界。
    2020/08/28 17:00
  • 木村拓哉「航海王」狂粉 推手繪LINE貼圖

    日本天王木村拓哉是動畫《航海王》的超級粉絲,他五月份曾在IG放上,畫「紅髮傑克」的圖片,現在終於揭曉了,原來他跟龜梨和也,以及《航海王》作者尾田榮一郎,推出手繪貼圖,也把收益捐給醫療單位。
    2020/08/28 12:03
  • 白宮顧問:川普欲阻止中國從TikTok交易案獲益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今天表示,總統川普有意在字節跳動出售旗下短影音平台TikTok在美業務時,不讓中國分到相關收益,但要任何一間收購TikTok的企業繳錢給財政部確實罕見。
    2020/08/20 17:00
  • 勞保破產成定時炸彈 蔡政府何時直球對決?

    經濟部近期送出大紅包,針對旗下四大國營企業:中油、台電、台糖和台水,提前結清舊制年資、付出331億,讓將近9千名員工的退休金可以落袋為安,把這筆錢轉進勞退專戶,共同分享基金收益。不過民間企業勞工就只能乾瞪眼,因為同樣是保留舊制轉新制的員工,多半很難領到這筆舊制的退休金,加上勞保年金有破產疑慮,如果政府遲遲不啟動改革,未來勞工的退休生活只怕會愈來愈艱難。
    2020/08/17 22:46
  • 勞動基金上半年虧損1498億元 7月有望翻正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最新整體勞動基金運用績效,今年截至6月底止,累計虧損新台幣1498.4億元,收益率負3.52%。基金局表示,就目前資料看來,7月有望翻正。
    2020/08/03 15:49
  • 玉山銀行理專投資虧錢 盜用17名客戶1億元

    高雄一名理財專員,因為投資失利,要填龐大債坑,竟挪用客戶申購基金的款項,她趁客戶委託填單的過程中,拿客戶存摺印章,把錢轉進自己帳戶,怕被發現,還唆使家人,小額轉款到客戶帳戶,假造有配息收益,以為能瞞天過海,卻被客戶查核發現,而這一年半來,共有17名客戶受害,盜領金額高達1億985萬。
    2020/07/30 19:28
  • 富邦人壽砸268億買下台北王朝大酒店 報酬率逾2%

    富邦金控今天晚間代旗下富邦人壽發布重訊宣布,以總價新台幣268億元購入台北市松山區的台北王朝大酒店,並由賣方美商仙妮蕾德公司售後回租全棟大樓,投資報酬率逾2%。
    2020/07/22 20:48
  • 陸資撐香江!港股掛牌吸錢潮 金融中心地位穩了?

    港版《國安法》上路後,外界擔心香港將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從近期港股不跌反漲的表現來看,似乎又沒這麼悲觀。由於中美關係惡化,陸資企業赴美上市的審查趨嚴,因此近期掀起了一波回港掛牌熱潮,光是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網易和京東,就帶動將近6千億台幣湧入港股,尤其在全球低利的情況下,這波熱錢追逐收益的現象應該還會持續下去。
    2020/07/09 00:07
  • 陸深圳誠品疫情難回溫 今年底吹熄燈號

    大陸深圳的誠品生活宣布年底要吹熄燈號,今年爆發疫情後,深圳店停業40天,但復業後人潮、消費力仍回不來,收益不到一半打算關門;現在反而多了很多人,來打卡拍照紀念。
    2020/07/05 17:44
  • 實體券恐不夠發政院考慮加印?!學者:民眾仍習慣現金

    振興三倍券預購已上路,截至今(2日)上午11時為止,綁定人數已突破216萬人,其中實體券占大宗,將近139.4萬人,占比64.29%,數位綁定則約54.7萬人,原先印製的1200萬份實體票券恐怕會不夠發。對此,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今(2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會造成這樣結果,主要是因為一般大眾仍然習慣使用現金,這次電子化的規劃可能還是有點超前。至於三倍券能不能達到乘數效應?殷乃平認為,過去許多國家發行消費券,成效皆不如預期,原先期待能增加支出的政策,實際上反而會取代既有消費,整體來說並沒有增加太多收益,而這次的三倍券方案,民眾得先自行花1千元,成效或許會比較好,但如果經過計算,加倍效果恐不明顯。
    2020/07/02 17:59
  •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 全球旅遊業估計恐損97兆元

    聯合國今天發布報告指出,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旅行限制的影響,全球旅遊業收益估計最多損失3.3兆美元(台幣約97兆元),以美國損失最多,恐上看5380億美元。
    2020/07/02 10:22
  • 勞動基金截至今年5月底 累計虧損2246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最新整體勞動基金運用績效,今年截至5月底止,累計虧損新台幣2246億元,但因疫情趨緩、投資收益也逐步回升,5月單月收益回升707億元。
    2020/07/01 15:32
  • 市場震盪如何投資?楊應超:持藍籌股較為穩健

    現在處於後疫情時代,全球股市波變得詭譎難料,投資人也對投資選股躊躇猶豫!對此狀況,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採訪,表示若就外資的角度看,大型藍籌股由於安全穩健,因此頗受青睞,尤其是四大科技股的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大立光,但是它們股價偏高,看好的其實是兩、三年後的收益,最好持中長線較適當。
    2020/06/30 18:0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