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龍天翔白冰冰黃宣本土男星劉喬安近況鳳梨歐菈離婚捷利倒閉捷利破產淋巴癌統一獅
  • 搜尋:

    心理健康 結果共243筆

  • 韓菲力抗酸民休學勇闖演藝路 自爆「吃牛肉麵偷哭」揭留學辛酸

    資深藝人王中平、余皓然今(22)日帶著女兒韓菲出席兒福聯盟公布「2022年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記者會。韓菲為了一圓歌手夢,決定先從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休學,王中平、余皓然夫妻檔愛女心切,表示會無條件地支持她,讓韓菲相當感動。
    2023/02/22 16:30
  • 日本NHK戰爭觀察 近8成烏克蘭人身心崩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滿一年,日本NHK電視台與烏克蘭民調機構合作,調查1千名烏克蘭人身心狀態。發現開戰後,比起收入、工作的損失,人們更在意健康惡化;調查中,高達78%的人陷入身心失調,甚至需要求醫。但為了捍衛民主自由,烏克蘭人不認輸,民間心理諮商團隊透過網路,提供免費服務,守護同胞心理健康。
    2023/02/21 20:00
  • 都是社群惹的禍!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

    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14日召開聽證會,針對孩子們大量使用社群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商討如何提出法律規範。聽證會上一名母親控訴,她的兒子在Snapchat收到上百封匿名訊息霸凌騷擾,16歲走上絕路,但美國《通信端正法》第230條,保障社群媒體無須對用戶的言論負責,她至今無法透過法律討回公道,只盼望美國國會能重視並提出改革,阻止更多悲劇發生。
    2023/02/15 19:57
  • 布蘭登費雪昔厭惡自己毀身體! 拍《神鬼傳奇》冰塊「包全身」等挨揍

    沉寂多年的好萊塢演員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今(2023)年他憑《我的鯨魚老爸》強勢回歸,並一舉入圍奧斯卡影帝,他在歷經生涯低潮前,以主演動作片《神鬼傳奇》系列、《森林泰山》走紅,近日他接受外媒採訪時,憶起《神鬼傳奇》系列電影拍攝過程,訴說當時他為動作特技,身體受傷導致做了一系列手術,還指稱自己因心理健康出了問題,討厭自己並搶著去給其他人揍。
    2023/01/31 15:39
  • 兒少瘋TikTok、IG等害身心 西雅圖校告社群媒體

    美國西雅圖的公立學區已對社群媒體TikTok、Instagram、臉書、YouTube和Snapchat背後的科技大公司提出新訴訟,試圖讓他們對兒少心理健康危機負責。
    2023/01/08 15:18
  • 「心臟病幼齡化」增擔憂!醫授父母4招:心理健康很重要

    兒童及嬰幼兒的心臟血管疾病,大致可分為兩類,即「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心臟病是天生心臟血管構造異常,每一千個新生兒中,大約有六至十個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後天性心臟病則是在嬰兒或孩童時期,由於發炎、病毒、細菌感染,或代謝異常所引起的。若在孩童時期給予關注、及時治療,可避免後天性心臟病在成年後演變成嚴重心臟疾病。
    2022/12/24 21:55
  • 書籍、影音、卡牌、遠端媒合 「心理健康」商機觸角再擴大

    隨著時代的轉換,對心理照顧的觀念逐漸開放,現代人已經越來越重視心理的健康,尤其在疫情過後,經濟等生活壓力沉重,也是因為這樣,讓心靈照顧的商機持續擴大,包括了遠端諮商,或是書籍.影片等等等,都是一個觸角的延伸。
    2022/12/19 22:57
  • 青少輕生增因「高樓多」挨轟 兒福團體:衛部道歉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15日在兒權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上,被問到青少年「輕生率」增加的可能原因,他表示可能與近10年台灣高樓增加有關,說法引發熱議,兒福團體更要求他要為失言道歉,但諶立中認為被斷章取義,他指得是「跳樓」是選擇最致命輕生工具,所以這幾年不斷思考如何加強高樓管理。
    2022/11/16 13:57
  •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升高因「高樓蓋太多?」 衛福部解釋了

    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上,有審查委員提到,台灣兒少自殺比例的死亡率很高,是不是有結構性問題等等?當時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竟稱「是因為這十年來台灣高樓的增加」,引發熱議。不過今(16)早,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解釋,自殺選擇的工具決定致死率,且過去10年住宅大樓興建快速,管理難度提升,這也讓衝動輕生的青少年可以找到致命性高的輕生工具,因此被分析是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增加的主因。
    2022/11/16 12:01
  • 一席話驚呆眾人!青少年輕生率增加 衛福部官員扯「高樓多」

    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14日到16日連續三天舉辦,當中由5位聯合國專家擔任審查委員,希望和台灣的而組織與政府機關,檢視國內近5年的兒童人權發展。不過就在15日會議中,有審查委員提到,台灣兒少自殺比例的死亡率很高,是不是有結構性問題等等?對此,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竟稱「是因為這十年來台灣高樓的增加」,引發熱議。
    2022/11/16 09:49
  • 孩子視角看離婚!父母失和分開比較好嗎?

    《半離婚》(Semi-divorced)和《中場換人》(Ref! Replacement!),兩部紀錄片以孩子的不同視角,呈現「父母離婚」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半離婚》中的小女孩父母離婚後,兩人關係依舊友好,甚至還會一起出遊度假;對此感到不解的她,最終得出離婚或許有很多種,她的父母是屬於「半離婚」的結論。而《中場換人》中的小男孩則是在對父母分開後內心陷入了一團亂,不確定自己的感受與定位。究竟離婚還是不離婚對孩子比較好,或許視情況而定,但不變的準則是,必須充分和孩子好好溝通,尊重他們的情緒與感受,並讓他們知道對父母的愛並沒有因此減少。
    2022/11/10 19:53
  • 全球近10億患心理疾病 美擬"成人焦慮篩檢"

    來關注全球心理健康問題,最新統計全球有近10億人患有心理疾病。在英國每七人中就有一人有職場焦慮,在美國則有19.86%成年人被診斷出精神疾病。疫情也成了心理疾病的加速器,在大流行爆發的第一年,抑鬱和焦慮的發病率就提高了25%。專家呼籲必須打擊疾病相關汙名標籤,並讓醫療更普及,讓更多人能夠及時得到協助。
    2022/10/12 10:39
  • 心理健康改善!德研究︰半數受訪者視充氣娃娃為理想伴侶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法庭心理學及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在《性研究期刊》發表一篇針對情趣充氣娃娃的最新研究。研究指出,半數受訪者認為充氣娃娃就是他們理想中的浪漫伴侶,有受訪者甚至認為,充氣娃娃改善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2022/10/09 18:05
  • 籃網西蒙斯自述經歷低潮 埋怨前東家76人不挺

    美國職籃NBA籃網澳洲籍後衛西蒙斯(Ben Simmons)在今天上架的podcast節目中表示,自己先前在對付心理健康問題時,覺得沒有受到前東家費城76人相挺。
    2022/09/23 15:39
  • 每7對夫妻1對不孕!30歲自然懷孕率剩2成 7成女患心病

    國內不孕症盛行率高達10%至15%,等同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不孕家庭求助生殖醫學存在嚴重拖延現象,且研究發現,有近7成女性患者在不孕治療旅程中,心理健康受影響,但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比例不到2成,治療中超過半數以上女性感到沮喪、失落;更有高達7成曾對其他懷孕者感到嫉妒。
    2022/09/03 12:43
  • 多留意身邊親友!出現3跡象恐釀憾事 專家:莫諱疾忌醫

    藝人兼歌手艾成驚傳於於17日墜樓身亡,引發各界震驚惋惜。過去媒體曾報導艾成罹患憂鬱症或躁鬱症,導致情緒及精神狀況相對不穩定。事實上,自殺是台灣國人死因第十一名,如何在身邊人發出輕生徵兆或訊息時,給予正確及時的協助與處置,是國人心理健康必須強化的重要知識。
    2022/08/19 14:40
  • 通膨居高 美家庭返校開銷漲4成 2.6萬台幣

    美國開學在即,通貨膨脹衝擊返校用品,調查發現平均每戶家庭要負擔864美金 (約2萬6台幣)送孩子回學校上學,較疫情前漲幅四成。但不只家長喊苦,老師也很頭大,過去每人每年平均就要自掏腰包478美元(約1萬4千新台幣)購買學校用品,如今勢必再增加。而在這同時疫情期間的教師短缺問題持續,維吉尼亞州學區祭出高額獎金填補140名老師空缺,而紐約州則預估未來十年需要18萬名老師。
    2022/08/18 19:57
  • 疫情期間別閒下來 研究:放棄休閒活動「憂鬱風險增」

    疫情肆虐2年多,目前還看不見盡頭,但這種時刻千萬不能閒下來!根據2022年1月發佈的《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2022/08/16 12:21
  • 別輕忽夜尿!長期恐致糖尿病、三高風險 醫授4招助改善

    不少人都有夜尿的困擾,這看似就是起來上個廁所,沒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對整體健康而言影響極廣,身體、心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點出關鍵及影響,以及常見原因和改善方法,若遲遲無法改善,還是建議盡早檢查找出原因為佳。
    2022/08/08 11:11
  • 怕被說魯蛇! 4大原因讓男性憂鬱不敢說

    心理健康問題近年廣受重視,男性較女性更不願意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協助,研究指出,男性對於心理問題,是否對外求助,取決於「對憂鬱症態度」、「社會對憂鬱症的看法」、「家庭環境」和「心理健康服務交流經驗。」4大面向,男性多會以淡化、簡單的方式去描述憂鬱症狀,加上社會對男性角色多半認為應該要展現堅強,國內50至64歲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急遽增加,呼籲周遭親友應多加觀察,即時給予陪伴,尋求專業協助。
    2022/08/02 15:23
  • 輕型洗腎機 奪英工程界「創新」最高獎 靈感來源:果汁機

    健康醫療領域又邁出一大步,美國剛在16日,在全美推出一個全新熱線「988」,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全天候接聽、免費、又好記,取代以往長達10碼的數字;至於英國則剛剛頒布了,有英國工程界最高殊榮的獎項,今年獲獎的是一台輕型洗腎機器,業者的靈感來源,竟然是自助式的柳橙汁機。
    2022/07/18 19:49
  • 瞬間恐懼籠罩「感覺快死掉了!」 醫揭恐慌症發作樣貌

    恐慌症發作經驗往往嚇人又難以解釋,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邱震寰指出,在疫情肆虐的時代,焦慮成為大家的共同經驗,而恐慌症則是指在短時間內出現強烈恐懼和不適,造成患者出現心跳加快、胸悶、發抖等情況,甚至會覺得快瘋掉、快死掉的恐怖經驗,且不斷反覆無預期發作,在治療上,一定得採取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共同進行,從降低焦慮,恢復患者信心著手。 ​​​​​
    2022/07/16 12:24
  • 疫情下心理健康受重視 唐鳳:盼建立青年心理支持系統

    新冠疫情已持續兩年多,疫情下的生理與心理健康均受到檢視,為帶動青年對於公共議題的參與及關注,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好政系列-Let’s Talk」,以審議民主模式,建立一個可以讓青年們暢所欲言、大聲開講的平臺。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這2年因為疫情關係,心理健康受到廣泛重視,Let’s Talk在青年端捲動關於社區心理衛生中心、1925安心專線等需求建議,希望讓這些心理健康機制更能全面、普遍地接收到民眾需求,提供更友善心理支持系統。
    2022/07/10 10:50
  • 孩子不是叛逆!青春期易怒好辯「陷身心危機」 5成父母搞不懂

    青少年成長經歷青春期,是每對父母都會面對的情況,但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如出現情緒起不定、易怒、好辯等狀況,不一定只是叛逆,美國研究顯示,16至24歲孩子中,僅有一半的父母能正確判別青少年的一般行為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父母將孩子出現的情緒、反應誤以為只是成長必經過程,導致沒有及時發覺孩子出現的身心狀況,錯失治療、協助良機。
    2022/06/18 17:12
  • 全美近期槍擊案頻傳 勾起倖存者內心創傷

    美國槍擊案頻傳,近期的德州小學槍擊事件尤其令人悲痛,華盛頓郵報統計,自1999年以來,至少有185名師生,在校園槍擊事件中喪生。許多過去槍擊案的倖存者,看到新聞經常回憶起當時的可怕經歷。美國研究顯示,校園槍擊案會對倖存者留下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不佳,也會對美國大眾造成集體創傷,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報導。
    2022/06/13 15: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