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癌後千萬別吃!5類食物「易受感染」 蘋果、香蕉去皮最健康

編輯 郭庚儒 / 責任編輯 蔡昀臻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8 10:5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8 10:53
癌後吃水果盡量選擇可去皮的,如香蕉。(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癌後吃水果盡量選擇可去皮的,如香蕉。(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常聽到有人說,癌症病患不能喝鮮奶、優酪乳,水果一定要去皮才能吃,真的如此嗎?

癌後不能吃什麼?

 

怎麼吃是癌症治療中、治療後,許多病人關心的問題。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指出,常聽病人提到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但其實問題不在食物,也不是永久不能吃,而是在血球數低、免疫功能低下時吃不適當的食物,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病人。

侯信安表示,為了降低各種感染機會,飲食上建議以「低微生物飲食」為原則,也就是讓食物中的微生物含量降至最低,因此烹煮及殺菌的方式,是影響食物能不能吃的首要關鍵。建議所有食物都要煮熟,盡量避免以下飲食:

1.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生薑、生蔥、生蒜、生起司片、未熟的蛋黃、泡菜、礦泉水、過濾水、美乃滋(使用生蛋黃製作)等。
 

2.一般市售鮮奶,因採高溫短時間殺菌法,未必絕對無菌,可改喝保久乳或沖泡奶粉。

3.優酪乳、養樂多等含菌類食品,應暫時避免食用。

4.避免市售削好的水果或現榨果汁、手搖飲,因為無法確認水果新鮮度、製程的清潔度。水果盡量選擇可去皮的,如香蕉、蘋果(蘋果、水梨等以蒂頭未脫落的尤佳);要經常洗手,並將水果清洗乾淨。

5.盡量避免熟食冷藏後再加熱使用,因微生物已滋生,再加熱的消毒效果不佳。

癌後飲食重點:低微生物飲食與高熱量、高蛋白

侯信安說明,治療中與治療剛結束,飲食上的另一大重點就是熱量,蛋白質的分量要比平時更高,每天至少7~9份(以手掌大小為一份),以補充足夠的營養。蛋白質來源包含:豆類如黃豆、毛豆及其製品,魚及海鮮類,各式蛋及肉類、家禽類、乳品類等。

「治療完成,免疫功能恢復後,基本上沒有特別該吃什麼或不該吃什麼,以營養均衡為主。」信安說,均衡飲食是指每天要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每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都不同,沒有單一食物能提供身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素,因此飲食要盡量多變化,以獲得更多不同營養,可多選用當季的蔬菜,農藥較少,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過的食品,肉類多選用瘦肉或家禽類,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取量。

運動是良藥 2種運動最建議

除了營養均衡,適度的活動、充足的休息、保持生活作息正常,都能增強免疫力,是復原過程中重要的元素。

侯信安提到,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運動是良藥的概念,鼓勵病人治療期間適度運動與活動,勝過整天只坐著或躺著不動,運動可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及生理與心理健康,可減緩癌因性疲憊、幫助體力恢復、減少肌肉流失、降低焦慮沮喪,甚至有助睡眠品質等。

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運動處方」,建議透過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來改善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常見活動無力、肌力不足,也都能透過漸進式運動,幫助體能恢復。
 

1.有氧運動

做有氧運動,像是走路、跑步、騎腳踏車等,以可邊運動邊說話的速度為原則,例如,慢跑若跑到無法說話,可以把速度放慢一點;若邊跑可以邊唱歌,就把速度加快。

建議每周做3~5天,每次可從數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天累加30~60分鐘,達到每周150分鐘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周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2.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意指多次舉、拉、推某物,使肌肉更加出力使用,增強肌肉力量,如重量訓練、阻力訓練、舉重等,可以由低阻力、低重量開始,逐漸增加,每周2~3次,每次做6~15組。

原文請見:癌後不能吃這食物!這種吃水果不要吃 癌症預後飲食建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癌」警訊不可不知

#癌後飲食#水果#鮮奶#優酪乳#生食#運動#侯信安#癌後#癌症#感染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886

0.1493

0.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