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謝佩穎
◎ 攝影/潘建樺・胡瑞麒・華子琛
◎ 發佈時間/2025.03.27
房價高漲時代,年輕人紛紛「以租代買」,但現在,租金卻也跟著物價飛漲,漸漸吞食掉生活存款,讓這世代的年輕人不僅「買不起」,甚至快要「租不起」。
今年26歲的洪小姐是高雄人,她說,大學畢業後就來台北工作,到現在已經將近四年時間,由於她的工作是社工,全台各地的起薪都是一樣的,擔心北部生活物價壓力太大、房租太貴,爸媽還說「幹嘛不留在高雄工作就好了」。
洪小姐分享她的租屋經驗,她曾在萬華區、松山區、中正區三個地方租過房子,中正區租屋價格平均還是最高。她目前租的房屋形式為一整層,有共享的客廳、衛浴,不過房間是雅房,公共區域還得跟另外兩名室友分配打掃工作,水電均分,這樣一個月租金為10,500元,加上均攤的水電費約11,000元。她說這租金在中正區相對已經是便宜的了,如果再更靠近捷運站、學區的話,租金就更高。
▲ 洪小姐每月最沉重支出就是房租。(圖/潘建樺攝)
洪小姐說,目前生活支出最重的還是房租,其他支出每月平均約一、兩萬元左右,每個月只剩下三、四千元的存款。物價壓力上漲,在台北工作、生活大不易,洪小姐笑著說,每次只要跟家人通電話的時候,都一定會被問「有想要回高雄工作嗎?」
除了經濟壓力問題之外,租屋族也容易碰到房東告知不續租、或者不同意申請「租金補貼」問題,而這樣的狀況都讓洪小姐給碰上了。她說,最沒辦法溝通的就是「租屋補助」,房東不解釋原因,直白地告知「不方便申請」,溝通到最後,房東撂下一句「如果你們很想申請,建議找其他可以申請的房子」,到最後也得無奈接受。
同樣有感房租、物價壓力上漲,另一名大四林同學,即將面臨畢業找工作的階段,他說,目前看到市場上的租屋行情,以三重來說,7~8坪就要9,000多元,但同樣的租金價格,卻可以在台中的家鄉租到13坪數大小套房,還有電梯、車位、收垃圾的服務。
林同學說,台北就業機會多,雖然想要留在北部工作,但生活壓力也很大,如果收入沒辦法達到一定水準,可負擔房租、生活費之外,還能有餘裕支出娛樂等其他消費的話,就只能「打包行李回家鄉」。他觀察到,即便台北房租沒漲,但出租坪數卻越來越小,這也算另類的「變相漲價」。
▲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認為,租屋補貼反而助長租金上揚。(圖/胡瑞麒攝)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從實務經驗上觀察,就會發現過往房價漲法是隨著物價通膨指數上漲,平均每年漲兩三千,但近兩年自從有租金補貼之後,房東一漲就是5,000至1萬的開價方式,甚至房東還拿翹「你有租金補貼,我也要分潤」,然後弔詭的是,租屋市場逐漸形成一種「定錨效應」。呂秉怡簡單解釋說,「隔壁的租金漲價,即便我不讓房客申請補貼,但我的房子沒比他差,憑什麼我的租金就比較低,所以我也要試著漲價。」
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2.66%,其中居住類漲2.37%,主計處說明,因房租上漲2.48%,加以家庭管理費用及電費亦上漲5.87%及4.48%所致。
◎ 資料來源/主計處
◎ 統計時間:109年1月~114年1月
從主計處公布的租金指數細看每月變化,可從曲線圖發現是逐月上升,且幾乎沒有緩步趨勢。今年1月租金指數再創新高達107.79,較去年同期大漲2.47%,漲勢凌厲。
從整年來看,房租指數2022年年增1.68%,2023年年增2.16%,到了2024年房租指數年增率達2.45%,更寫下28年來新高。除了租金持續上漲外,住宅維修費則是連續四年年增率都超過3%,反映近年工資明顯走揚,另外家庭管理費用年增率達2%,水電燃氣年增率也達2.92%,整體居住成本增加。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東明顯感受到許多成本增加,包括稅費增加、生活支出增加、維修成本增加甚至是管理費用增加,同時間漲價過程政府的租金補貼,也幫忙負擔一些租金壓力,同時也增加租客對於租金的負擔能力,近年又遇到房價大漲,也帶動租金走揚。
OURs都市改革聯盟秘書長彭揚凱坦言,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個名詞稱為「租屋世代」,背後描述的就是1980年後相較於父母親那一輩,已經很難用自己的薪水買房,這是全世界共通的現象,也包括台灣,所以更需要用「租屋」來解決的住的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買不起房,需要租房,但也面臨需求增加,供給卻沒有增加的問題,以經濟學角度而言「房租價格必然上漲」,彭揚凱點出台灣的關鍵問題是:房租太貴、租屋市場保障不夠、房子願意拿出來租的數量太少。
▲ OURs都市改革聯盟祕書長彭揚凱建議,房東要納管才能解決租金高漲問題。(圖/華子琛攝)
若租屋「供給」量一旦增加,價格必定趨緩,但目前政府卻沒有積極作為。彭揚凱解釋,要增加供給不可能全靠社宅解決住的問題,且數據顯示,台灣有超過110萬戶以上的空屋,其中60%都在六都裡,換句話說,大多數空屋都位在有居住需求的區域,但政府似乎沒有更積極的策略,將這些空屋下放到租屋市場裡。彭揚凱說,這些空屋只要有10%的房源出來,就有將近10萬戶,「蓋社宅要多久才能蓋到10萬戶?」
◎ 資料來源/內政部
供給不足導致租屋市場變成賣方市場,房東姿態擺高,房客難以保障權益,包括基本的租金談判、設戶籍、續租權等。彭揚凱認為,政府一昧的發租金補貼,只會助長租金上漲,政府要做的應該要做好管理,但管理的前提是「要有房東名單」才可以納管,但現在「政府根本不知道誰在租房子」。
彭揚凱認為,政府連基本的數字管理都做不到,如何再談政策?這是台灣租屋市場最大的問題。
如何改善租屋黑市?彭揚凱認為首先要先「透明化」,政府應該先搞清楚有多少房東?多少租客?租屋狀況如何?下一步才可能管理租金、租期、品質等等。此外,彭揚凱也建議可參考國外實施的「空屋稅」,只要房子拿出來出租就不會課稅,但只要空著就課重稅,讓更多房源流向出租市場,解決供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