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

► 新房奴人生1

雙貸族平均揹債711萬元!陳小姐雙貸6.5萬,斜槓3工作才能打平

◎ 報導/謝佩穎
◎ 攝影/華子琛・潘建樺
◎ 發布時間/2025.03.27

「繳完房貸之後,我還是存不到錢,年輕人想買房,還是需要父母親幫忙。」在採訪結束後,陳小姐下了這個結論,道出的是這「新屋奴人生」共同心聲,與背負房貸的沉重壓力。

住不起世代 雙貸族陳小姐

▲ 雙貸族陳小姐拿出當時找房及貸款的所有文件資料。(圖/華子琛攝)

陳小姐雙貸月付6.5萬
新青安貸8成,信貸200萬做裝潢

陳小姐在去年得知房東要出售房屋的那刻起,就不斷尋找物件,希望可以在預算1,000萬元以內找到滿意的房子。去年11月她總算看到心儀的物件,用新青安貸款貸到了8成,剩下2成的頭期款,則是由媽媽和花藝公司老闆(陳小姐雇主)熱心幫忙,好不容易湊齊了,但裝潢費用呢?陳小姐說,只好用信貸借了200萬元,補足裝潢與交屋後的雜支費用,而裝潢僅做簡單的收納與中島,經過議價把成本壓到50萬元左右。

攤開陳小姐的每月支出費用,光是房貸加信貸的還款金額,就高達6萬5,將近薪水一半,再加上水電費、通勤交通費、醫療保險費等就要破萬,經濟壓力爆表。今年28歲的陳小姐說,她從事行銷行業已12年多,除了一份正職工作之外,還有兩份其他接案、打工的工作,月收入接近16萬元,每天工時高達10至12小時,但每個月支出平均就是15萬元左右,幾乎存不到錢。

TVBS

▲ 陳小姐每月平均生活支出超過5萬元。(圖/華子琛攝)

現在的她,雖然單身,但陳小姐說就算未來有結婚的打算,也不考慮生小孩,「養一個小孩千萬起跳,還要背負教育責任,我還是養貓就好。」

陳小姐每月收支比例

雙貸族人數年增8.8%,平均扛711萬元貸款

2024年央行祭出「史詩級」的信用管制政策後,不少投資客黯然退場,不過限貸令卻也讓想買房的年輕人,資金出現缺口,紛紛用「信貸」補足,這樣同時背負房貸和信貸的「雙貸族」,到了2024年,全台已超過37萬人,年增幅8.8%,且平均每人房貸金額603萬元,相較10年前的313萬元,整整多出290萬元,信貸也從49萬飆到108萬元,金額多出一倍多,達711萬元。

38萬雙貸族
平均揹債711萬元創新高

陳先生揹債40年
房貸2.1萬元壓力大,信貸利率低就想多借

另外住在台中的陳先生,在央行連續七波的限貸令之前買到了房,雖然屋齡已21年,但屋況不錯,總價也壓在千萬元內,且將房貸年限拉到40年,利率1.9%,都在可負擔範圍內。

陳先生說,目前每個月房貸得還1萬2的利息,今年年底開始就得再加上本金,每月共還款2萬1,以他6萬多薪資所得來說,占了近三分之一,已算是生活上最龐大的支出。

不過,陳先生說,如果房子要進行整修裝潢的話,就勢必需要信貸,當時評估屋況不錯,所以僅簡單的貼地板、窗簾、基本燈飾等,就把借信貸的念頭暫且擱置,畢竟房貸加信貸一起還款的壓力不小。但陳先生也說,「只要信貸利率好,多借一筆資金靈活運用也未嘗不可。」 

TVBS

▲ 陳先生還在寬限期,目前利息就要付12,612元。(圖/陳先生提供)

去年央行祭出信用管制政策,陳先生分享,周遭不少朋友原本計畫買房,都碰到貸款成數不足的狀況,只能整合車貸增貸,另外也有部分朋友有感房價高漲,薪資所得追不上,紛紛打退堂鼓,轉而去抽社宅。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分析,在通膨的狀態下,其實薪資存款相對縮減,加上去年限貸令,市場上出現不少購屋族貸款成數不足,有些民眾甚至已經簽約後恰巧碰上最嚴厲打房,為了「避免違約」,只好用信貸的方式補足資金缺口,或做為周轉金,目前觀察下來,大概30至40歲這個年齡區間的民眾最多有雙貸的狀況。 

雙貸族

▲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點出,30至40歲間民眾最多有雙貸狀況 。(圖/華子琛攝)

央行在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被認為是史上最嚴厲打房,如果仔細觀察去年每月的雙貸族人數,再拉出央行4次的貨幣政策執行時間,就可以發現,在每一次的管制政策實施之後,雙貸族人數均小幅上升。

限貸令愈嚴,雙貸族人數愈多

◎ 資料來源/聯徵中心
◎ 資料整理/謝佩穎

根據聯徵中心2024年1月至10月的統計資料,1月雙貸人族人數為36萬3,580人,在第一季央行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半碼後,4月雙貸族人數增加近4,000人;再觀察6月央行宣布調降第2戶購屋貸款成數降為6成後,7月的雙貸族人數也較上月增加2,851人;而去年9月19日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一下,10月雙貸人數突破38萬人,也較上個月增加2,887人。在央行加重這三道信用管制政策之下,雙貸族數量在去年10個月的時間增幅達5.55%。

年輕人買房有「5不」痛點,專家提解方

華人傳統觀念「有土斯有財」根深柢固,但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買下人生的第一間房,真的好不容易。世新大學財金系主任吳秋慧坦言,我們年輕人「買不起、租不好、也等不到、薪水這麼低、房價這麼高」,光這五個「不」,就讓年輕人很痛苦,當每波房價上漲,物價也下不來,在追逐的過程中,年輕人終究覺得好失望,總問:「什麼時候才有屬於自己的天地?」

TVBS

▲ 世新大學財金系主任吳秋慧建議年輕人買房,除了主動財、被動財都要存好。(圖/潘建樺攝)

不過,吳秋慧認為,現在政府已祭出信用管制政策,老實說是有成效的,但另一方面,年輕人也要先「做好理財規畫」,如果頭期款用「存的」會非常辛苦,善用理財規畫,主動財加上被動財,才有辦法做到兩三倍的成長,也才可能存到負擔得起的頭款。吳秋慧坦言,即便借到房貸的八成,剩下兩成用信貸,就要注意這兩者的利率絕對差很多,「這一借十萬八千里,搞不好永遠還不完」。

吳秋慧建議,政府首先要做到「普惠金融」,讓個人相關金融常識成長,才能讓這些首購年輕人要借房貸時,學著怎麼借到「好錢」,這其中也包括四個要件:貸款成數多、利率低一點、借款年限拉長、及寬限期,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學著「貨比三家」,畢竟各家銀行理專之間都有不同的方案及條件,這些都是年輕人必須要學習的功課。此外,更重要的就是個人的信用分數,吳秋慧說不少年輕人買股票違約交割,但其實這些都會在聯徵上存有瑕疵紀錄,也連帶影響往後的借款成數,不得不慎。

吳秋慧提醒,年輕人購屋可先跟建商協商,假如沒辦法順利貸款到需要的成數「可無條件解約」,保障自己的消費者權益,也才不會讓自己落入到可能要多借信貸、增貸的地步。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TVBS新聞網・內容策展組・多元發展組

TVBS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