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發票中獎陳思安不法行為梅雨唐治平大吼汪峰離婚出軌蔡阿嘎吃粽子噎死YouTuber
  • 搜尋:

    吳詠霓 結果共221筆

  • 專家揭「一日蔬食菜單」!不吃肉也能補蛋白質 每日必吃份量曝

    對於減脂,補充好的蛋白質非常重要。而蛋白質的來源很多,除了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也是不錯的選擇。營養師彭逸珊分享自己最近減脂嘗試的「一日無肉蔬食菜單」,雖然並非完全吃素,但讓身體輕盈許多,減脂效果也不錯。
    2024/06/01 13:11
  • 每天多喝1杯這飲料!罹癌率「暴增30%」 7警訊快就醫

    近年來,世界各地年輕族群罹患癌症的案例不斷增加,不再是老年人專利。對於年輕男性來說,最常見的癌症是大腸癌;而年輕女性則以乳癌為多。醫師指出,許多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究竟該如何遠離危機?
    2024/05/27 13:15
  • 男星胃癌暴瘦23公斤病逝!醫示警「6大危險因子」 年輕人當心

    資深香港男星廖駿雄18日因胃癌第4期病逝,享年63歲,消息震驚演藝圈。2021年,他因消化不良確診胃癌第四期,體重從95公斤暴瘦至72公斤,當時形容自己「如集中營的人一樣」。他還在1年內曾3度命危,最終接受割除一半胃部的手術並進行化療,病況一度好轉,癌指數恢復正常。然而,近日卻突然傳出噩耗,讓人無限惋惜。
    2024/05/20 21:29
  • 豬哥亮癌逝7年!醫示警大腸癌「早期無症狀」 6前兆要小心

    綜藝天王豬哥亮2017年因大腸癌病逝,昨(5/15)是他離開7周年的日子,愛女謝金晶特別準備了一段影片,表達對爸爸的思念,影片最後更附上一段小彩蛋,是豬哥亮生前親自祝大家發財的畫面,熟悉的身影再度勾起不少人的回憶。
    2024/05/20 10:26
  • 當心!這病初期像感冒致死率卻達4成 3大危險群快打疫苗

    一名未滿5歲的女童因發高燒、嗜睡、咳嗽、嘔吐及有皮疹的症狀,被送到醫院急診,之後因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當晚甚至出現意識不清、頸部僵硬、全身抽搐及身上多處紫斑,由腰椎穿刺檢測出有腦膜炎雙球菌。所幸在積極治療下,三天後便恢復意識,五天後順利轉出加護病房。究竟因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導致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怎樣的疾病?該如何治療及預防?
    2024/05/13 13:01
  • 35歲後骨質加速流失!中醫授「3穴位+1藥膳」 預防骨質疏鬆

    生小孩對媽媽們而言,可說是付出了生命健康當代價,當孩子慢慢長大,也意味著媽媽也走向停經的年紀,這時候有許多停經症候群浮現,骨質疏鬆就是停經女性常見的問題之一。面對骨鬆威脅,中醫師提供3個穴位與1道藥膳,幫助大家保養筋骨、補益肝腎,遠離骨質疏鬆。
    2024/05/08 23:04
  • 別只看血糖!預防糖尿病「這指數」也關鍵 醫曝3飲食原則

    不少國人受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之苦,而這些疾病背後,可能與「胰島素阻抗」有關。醫師指出,胰島素是體內維持血糖恆定的重要荷爾蒙,但若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即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開始不易控制好血糖,就會進一步形成糖尿病、影響心血管健康。
    2024/05/05 10:29
  • 母親節蛋糕挑哪款?「 6常見口味」竟超肥 專家:裝飾越少越好

    母親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都專門挑選蛋糕來慶祝、犒賞媽媽辛勞。然而,面對兒女們的心意,有的媽媽也會擔心吃下高熱量的蛋糕後,可能導致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問題。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分享母親節蛋糕的地雷及安全牌品項,幫助大家聰明挑選,吃得健康又開心。
    2024/05/03 09:46
  • 健檢報告沒紅字別開心太早!醫師示警「3大狀況」勿輕忽

    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COVID-19及肺炎之外,多數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不僅長期危害健康,還可能導致長期照護需求。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指出,民眾在健檢中發現的異常項目,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息息相關,也和國人十大死因具有緊密的關聯。
    2024/05/02 12:33
  • 腸病毒會眼睛癢!醫曝2情況易釀結膜炎 關鍵「6招」預防傳染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從門急診的通報人次來看,感染人數節節攀升,以腸病毒A型為主,也出現了容易造成腦部感染的71型。眼科醫師王孟祺指出,某些類型的腸病毒不僅感染力強,而且還可能引發腸胃以外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連眼睛都影響。他也分享日常生活保健方式,幫助大家預防腸病毒引發的結膜炎。
    2024/04/26 15:06
  • 運動後膝蓋內側痛?醫警恐是「鵝掌肌腱炎」 5招快速緩解

    隨著春天的到來,許多人準備開始恢復運動的好習慣,在健身房或公園裡活動筋骨,甩掉冬天囤積的贅肉。然而,在短時間內大量運動後,可能出現膝蓋內側疼痛,甚至連上下樓梯都變得困難,醫師提醒,小心你可能罹患了「鵝掌肌腱炎」。
    2024/04/21 15:25
  • 血管硬化看不到!吃對「8種食物」補滿精胺酸 3類人更需要 

    別以為自己的身體和外表一樣青春健康!小心隱藏在體內的血管可能已經悄悄亮起健康紅燈。營養師高敏敏指出,三高、老化、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血管硬化,她也分享多種富含精胺酸的食物,讓大家聰明挑選,顧好血管健康。
    2024/04/19 22:23
  • 手抖快就醫!罹巴金森氏症「恐無法根治」2關鍵治療延緩惡化

    當家中長輩的手會不自覺顫抖,動作越來越不靈活,讓人不禁會懷疑是不是有巴金森氏症,常在新聞中看到許多名人飽受其苦。究竟什麼是巴金森氏症?它有哪些症狀表現?又該如何治療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
    2024/04/19 21:22
  • 皮膚是身體的鏡子!中醫教你如何從內而外改善皮膚問題 

    在中醫上,皮膚狀況不僅反映了體內氣血的流通情形,更與身體內外在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帶大家認識中醫調理皮膚的3大面向,同時分享如何透過中藥調理、針灸療法到飲食調整等多種方式,幫助民眾從內而外改善皮膚問題。
    2024/04/07 22:43
  • 不能取代藥物!保健品小心「6大食用地雷」 吃錯反傷身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飲食容易不均衡,多少都會吃保健品來補充營養,像是維生素B群、維生素C、魚油等基礎營養補給。營養師彭逸珊提醒,保健品功能在輔助維持健康,如果要使用更進階的產品,最好先詢問醫師、營養師、藥師等專業人員,她也分享吃保健品的6大地雷,提醒民眾別吃到反而傷身。
    2024/04/07 15:13
  • 吃飯小心!常用「這容器」恐罹癌 專家教4招改善、飲食助排毒

    人們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各種化學物質,其中,環境荷爾蒙可能透過食物、容器,甚至日常用品進入我們的身體,潛移默化地對健康造成威脅,一般常聽到的「塑化劑」也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對此,營養師彭逸姍提出了4個策略,幫助大家遠離這些無形威脅的侵害。
    2024/04/02 14:01
  • 怎麼跑步才不會受傷?骨科醫傳授4招預防慢性運動傷害

    近年台灣掀起路跑風潮,越來越多人投入這項簡單上手的運動。然而,跑步雖然看似輕鬆,卻容易造成慢性運動傷害。台中光田骨科主治醫師嚴可倫指出,膝蓋和跟腱到足底的區塊最常受傷,像是造成跑者膝、足底筋膜炎等,尤其長程的馬拉松和路跑,一不注意就會發生運動傷害。以下他分享4個預防跑步運動傷害的方法,幫助大家跑步更安全。
    2024/04/02 11:52
  • 你是腎結石體質?泌尿醫曝「4成因」 多攝取1物減少結石形成

    許多人會擔心腎結石找上門,根據統計,在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是腎結石患者,而坊間也流傳不少關於腎結石的傳言。究竟腎結石是怎麼形成的?高雄博田國際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建勝指出腎結石4大成因,提醒大家及早揪出危險因子,才能有效預防復發。
    2024/04/02 11:06
  • 講話不會再「漏風」!門牙植牙成功4重點 吸菸竟也會受影響

    失去門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個不小的困擾。為了重拾美麗笑容,不少人選擇進行門牙植牙手術。然而,這項手術並非萬無一失,牙醫師蔡雅藍指出,手術前評估不確實、植體不適應、致癌物暴露、不當的口腔清潔習慣,以及假牙不密合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門牙植牙失敗。究竟術前的注意事項有哪些,才能讓手術更安全又成功呢?
    2024/04/01 14:09
  • GG冒詭異惡臭!泌尿醫揭「6原因」應注意 日常一舉動是關鍵

    部分男性朋友會因為「臭雞雞」所苦,外出時感到尷尬,回到家中更遭到伴侶嫌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戴定恩指出,陰莖會產生臭味的主要原因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若沒有注意清潔的細節,就容易導致細菌孳生,進而散發惡臭。以下他指出6個容易引發陰莖異味的壞習慣,提醒男士們注意自己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
    2024/03/31 11:21
  • 倒立受孕先打咩!婦科醫授「好孕4妙方」 助準父母少走冤枉路

    很多夫妻為追求懷孕,嘗試了許多方法,但坊間流傳的助孕偏方其實真正有用的並不多。究竟該如何增加受孕機率?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點出了幾個助孕關鍵,同時破解常見助孕迷思,幫助準父母們早日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2024/03/31 08:45
  • 非經期還出血?醫示警1狀況恐罹癌 這時機出血快就醫

    女性每個月都會來生理期,但若是在非月經期間出血,那可就要小心了,婦產科醫師指出,這背後可能與排卵有關,或是隱藏其他健康問題。
    2024/03/29 16:05
  • 睡前不用再數羊!「做1事」有效助眠 專家加碼還能改善記憶力

    許多人有失眠的問題,睡不著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或是睡前滑手機不知不覺就到很晚。對此,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分享了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那就是「睡前閱讀」,透過其背後的三大好處,幫助大家擺脫失眠煩惱,找回良好睡眠品質。
    2024/03/29 12:53
  • 夾菜前三思!「這款便當」熱量超越1份麥當勞 專家授5招輕鬆吃

    台式便當種類琳瑯滿目,是不少上班族的外食首選,不過你知道嗎,其實不同的便當主菜,熱量差異很大。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幾種常見的便當主菜熱量,同時教大家怎麼聰明吃便當,對健康負擔更小。
    2024/03/26 19:33
  • 黃曉明1個月激瘦12kg!瘦身秘笈曝 空腹做4運動操秒見效

    大陸男星黃曉明過去曾因一個月內成功瘦下12公斤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套瘦身祕笈也在小紅書上爆紅。營養師高敏敏分析黃曉明維持好身材的祕訣,原來是有排毒蔬果汁來當代餐,同時遵循3大飲食原則,還搭配了4個簡單的空腹運動操。究竟他是怎麼做到減肥的,一起來看看吧!
    2024/03/25 15: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