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對象毒品高職停招馬陸卡圖馬族基里維納島地震Toyz外流影片台中
  • 搜尋:

    復育 結果共448筆

  • 日本遠赴重洋來台提親! 相中的是哪隻犀牛小姐?

    台灣復育白犀牛有成,全台已有約30隻,其中23隻位於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甚至讓日本跨海來提親,準備迎娶土生土長的台灣犀牛小姐,帶您直擊這場台灣史上最大瀕危動物輸出計畫,行前需要哪些準備。
    2021/02/26 22:59
  • 珊瑚也能種!剪小段人工復育 簽名做記號

    氣候突變之下,珊瑚白化嚴重!澎湖種苗繁殖場很早就投入珊瑚的復育工作,最特別的是珊瑚也能像一般植物用種植的方式讓牠長大,種在小盆栽內,再放進一個獲得專利,能減少泥沙附著的金字塔造型移植磚,生長一段時間後就能放回大海,來參觀的遊客也能動手做,還可以在盆栽上簽名做記號,而最近繁殖場也對珊瑚礁魚類,虎鯊跟貓鯊兩種外型可愛的鯊魚進行復育,成為新亮點。
    2021/02/16 13:15
  • 違法!墾丁騎沙灘車夜探梅花鹿 年取締97件

    墾丁梅花鹿復育成功,成為許多遊客觀賞重點,不過竟然有不法業者,推出夜間騎乘沙灘車逐鹿活動,由於沙灘車違法衝沙,已經發生過不少傷亡意外,加上夜探梅花鹿是違法的,不僅破壞美麗的草原,也影響鹿群生態,國家公園警察隊,去年一年就取締97件,但是業者依舊無視法令,持續在網路上揪團攬客。
    2021/02/06 12:27
  • 黑熊復育有成 玉山塔塔加監測至少有6隻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園區近年頻傳台灣黑熊現身露臉,甚至會翻找遊客中心附近的垃圾桶覓食,目前玉管處利用紅外線監測發現西部首次有6頭台灣黑熊蹤跡,顯示復育有成。
    2021/01/27 13:07
  • 台灣黑山羊復育成功! 成精品羊肉市場黑馬

    你有吃過台灣黑山羊嗎?其實早在50年前,牠是家家戶戶都在飼養的牲畜,不過因為外來種大舉進口之後,漸漸被取代,甚至在70年代時,差一點點就消失,為了保種,畜試所趕緊走遍全台,將純種的台灣黑山羊蒐集到恆春分所做復育工作,成功替台灣保存下唯一本土肉羊品種,預估未來也會開始進軍台灣的精品羊肉市場。
    2020/12/29 19:30
  • 不只是都市叢林! 香港近一半土地是綠地

    五光十色、愈夜愈美麗的香港, 給人的印象是一座都市叢林, 其實走出市中心, 香港將近一半土地是綠地。 早在上個世紀英國殖民時期, 香港的樹木幾乎被砍伐一空, 還被稱為「一塊禿石」, 直到七零年代, 香港展開森林復育行動, 五十年後的今天, 香港最高山「大帽山」從一片稀疏的山頭, 變成茂密森林, 成果有目共睹。
    2020/12/28 14:00
  • 幼時被賣到泰國、馬來西亞 11隻小紅毛猩猩返印尼

    印尼昨天將幾年前被盜獵集團捕獲、並走私到馬來西亞與泰國的11隻小紅毛猩猩運回國內,紅毛猩猩已經被送到蘇門答臘島的復育中心隔離、照顧。印尼當局盼早日讓牠們回到棲息地。
    2020/12/19 12:28
  • 東非內戰亂生態 草食動物遺忘"恐懼"天性

    莫三比克的「戈龍戈薩國家公園」, 是東非最有名的野生動物天堂。 70年代開始的長期內戰, 一度讓高達九成大型動物喪命。 經過專家的復育, 大象 羚羊等等草食性動物大量繁衍, 但肉食性動物的數量不多, 也造成當地生態失衡, 甚至出現違反天性的舉動。 生物學家因此引進稀有的非洲野狗, 希望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恢復生態系統的平衡。
    2020/12/10 15:00
  • 車闖「國寶魚」復育地 合歡溪步道變車道

    南投仁愛鄉的合歡溪步道,是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地,最近卻有不少車輛擅闖步道,造成健行民眾的不便,也可能會破壞生態,影響櫻花鉤吻鮭復育,當地警方則會加強取締開罰。
    2020/11/26 20:34
  • 櫻花鉤吻鮭復育地 合歡溪步道擬設柵管車不管人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指出,為維護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地合歡溪步道,將設置告示牌取締擅闖車輛,也擬設置管制車輛柵門「管車不管人」,籲民眾遵守法令守護國寶魚棲息地。
    2020/11/26 18:03
  • 澎湖珊瑚礁復育奇兵 培育桶成本低適用種類繁多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研發戶外「珊瑚培育桶」進行珊瑚礁復育,不僅成本大幅降低復育成本,可適用的種類也繁多,今年更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證書,為復育立下大功。
    2020/11/26 15:33
  • 嘉義逐鹿梅花鹿復育園區恢復開放 禁止旅客餵食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協助逐鹿社區設立「梅花鹿復育園區」,以餵鹿為號召吸引遊客,因違反「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規定一度關園,目前恢復開園,但遊客只能觀賞,不能餵食。
    2020/11/06 15:25
  • 聲納捕捉到尼斯湖水怪? 湖面下百公尺遊蕩

    蘇格蘭無法驗證的傳說,尼斯湖水怪,最近又有新證據,顯示水怪現蹤!一名在當地開觀光船的船長,捕捉到海底不明物體的聲納影像,研判可能是水怪,在水面下一百多公尺遊蕩。
    2020/10/07 17:26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TVBS拿五獎電視台最多

    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頒獎典禮,長期關注環境生態和永續發展的TVBS新聞部,一共拿下五個獎座,是各電視台最多。其中包括專業組影片(長)首獎,林上筠和柯勝雄的「舌尖上的真相」、人氣獎李晴和蕭遠斌的「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專業組影片(短)優等「老校長救地球計畫」吳奕慧、林煌賓的作品; 專業組的融媒體的楊樺.黃貞怡、蕭應強和陳珮君等人的「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一舉拿下優等和人氣獎。 「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融媒體得獎作品強調,受到氣候變遷、環境變化和人類破壞,造成包括肯亞在內的非洲各國,面臨重大的環境傷害。為深入了解非洲環境變化的困境,以及肯亞生態永續的挑戰,TVB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環境資訊中心合作,透過新聞媒體、學校教育和環境專業媒體的共同發想和產製,以生態攝影師溫芳玲肯亞的現場鏡頭和觀察,臺師大的環境生態科學知識建構,製作「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融媒體專題,以「聲音」作為報導特色,再交錯影像文字的敘事文本,podcast聲音訪談紀實、影像照片呈現設計和深度採訪文字的力度,深入報導肯亞的生態永續路的挑戰和希望。 林上筠和柯勝雄的「舌尖上的真相」中深入報導,當你喝一口湯,有82種化合添加物;追夜市醬油 非豆類製作,而是低於國家標準4倍泡出來的化學液。團隊數月查訪各縣餐廳食品廠,田野調查全台夜市,十多家業者訪談,粉泡醬油送驗SGS,政府對模糊灰色地帶黑白問題,可更著力,急性影響跟慢性衝擊平衡間,應要併重。播出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11月嚴查釀造醬油,年初查獲十家醬油名實不符交地方裁罰,七月將討論化製醬油胺基酸液規範。食藥署今年增規「包餡代可可脂」產品不能再偽裝成巧克力製品。調查真相解析討論,正向解決盼喚警覺,你想追求的是精粹加乘的「人工美味」,還是真正原粹健康。 專業組影片(短)優等「老校長救地球計畫」是吳奕慧、林煌賓的作品。彰化溪州有個老校長,退休後的人生規劃是---救地球。到他的園子裡看看就知道理想是有依據的陳世雄 的農場很特別,種了50多種植物果樹,養了一大群的雞鴨和蜜蜂,還有黑水虻。黑水虻飼養容易,廚餘糞便牠都能分解成肥料,供植物所需,而黑水虻的幼蟲對雞鴨鵝來說是肥美的食物,黑水虻的成蟲不像蒼蠅般擾人,牠喝水存活十天交配繁殖後就死亡。所以陳世雄認為農漁牧業甚至是餐廳或學校,只要養殖黑水虻就能解決汙染環境的廢棄物問題,而且過程中零碳排放、零污染,農場還能因為黑水虻而有完善的循環,如果能有更多人一起來做,地球暖化效應 一定會減緩。 專業組影片(長)人氣獎,是李晴和蕭遠斌的「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40歲的葉家豪 捨不得石碇家鄉環境被嚴重污染,四年前,他從努力撿垃圾 開始改變,他一個人跑遍山頭,撿了幾十噸的垃圾。台大畢業卻放棄台北高薪工作,回家復育環境,許多人笑他傻,媽媽更是不解傷心,他甚至被人惡意告發他亂丟垃圾,在很想放棄的時刻,他看到螢火蟲從垃圾堆飛起,發出微微亮光,這才明白,原來人即便微小,卻仍能帶來改變。於是他蓋起書屋,教孩子讀書,因為只有教育才是改變根本。但書屋在啟動前一天,卻被颱風吹掉屋頂,多年存款也燒光,他沒放棄,運用台大農經所專業,以科技方法種香菇,籌措書屋經費,這兩年他發動深度小旅行,吸引更多人走進石碇,現在,有一千多個志工加入環境復育,螢火蟲回來了,一個沒落的村落充滿生機。
    2020/09/29 15:38
  • 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

     2020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長影片類人氣獎,由TVBS「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李晴、蕭遠斌得獎。作品敘述台大畢業的葉家豪放棄台北高薪工作,回家復育環境,一個沒落的村落重新充滿生機的過程。
    2020/09/27 20:14
  • 皇蛾蛹高蛋白!識貨母猴偷光 替小猴進補

    這損失報警也無法抓兇手。這是雲林一處農場,人工復育台灣最大蛾類,皇蛾,皇蛾展開翅膀可以到31公分長,體型相當驚人,皇蛾蛹在樹上還沒收下來,全被猴群偷光。蛾蛹和蜂蛹依一樣,有高蛋白營養,猴群中有母猴小猴,農場主人說,看來是偷去當補品了。
    2020/09/12 12:35
  • 墾丁珊瑚白化嚴重 潛水公司不歡迎擦防曬乳遊客

    今夏持續高溫且颱風少,墾丁和小琉球海底珊瑚白化程度嚴重,台灣潛水公司近日在官網公告,「不歡迎擦防曬乳或化妝品客人下水」,一改柔性勸導,希望能為珊瑚復育出力。
    2020/08/12 14:38
  • 2048全球沒魚?! 過度捕撈恐引魚種滅絕危機

    全球暖化所造成氣候變遷的速度超乎想像,南極在過去三十年以來上升了攝氏18度,遠超平均值三倍,也讓海洋的溫度不斷升高,威脅到魚類繁殖棲息地,如果再熱下去,恐怕很多魚種都會面臨滅絕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更對此警告,情況再沒改善,到2048年全球恐無魚可吃。 漁業發達的台灣,每年都有各式各樣的海鮮季,但隨著海鮮季的到來也伴隨著大量捕撈,不管是萬里蟹、黑鮪魚、鎖管等都因此面臨到過度捕撈的問題,鎖管的捕獲量更從1997年的28402噸到2018年減少至2517噸,較20年前少了91.4%,為此政府有立法限漁,禁止在產卵季捕撈,但氣候變遷的問題仍無法解決,在去年更碰上了原應在中秋節前一個月到的新北萬里蟹,因為天氣太冷遲遲晚了一個月才到來,今(7)日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實地走訪漁港,他發現,每年的新北萬里蟹季雖可帶來15億產值,但卻需捕撈500萬噸,在海鮮季大量的經濟效益下,也許有過度捕撈的可能,中華漁業漁船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兩成表示,為防止過度捕撈萬里蟹,目前政府是限制8-11月繁殖季不能抓抱卵母蟹以及任何小於8公分的全年不能抓,也有跟漁業署討論是否要將限制提升到9公分,軟絲爺爺王銘祥也表示,呼籲政府能管制在外套膜不算的情況下未滿15公分的軟絲捕撈。 管制政策雖能讓海洋療養生息,但人類也要嘴上留情,吃大放小,推動復育正循環,不要讓新鮮海味只能在記憶回味。
    2020/07/07 18:07
  • 搶救動物!保育無尾熊.針鼴 救桶罩頭幼熊

    疫情過後許多人體會到生命可貴,但人類以外的其他生命,也同樣珍貴。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暖化,使去年澳洲野火特別嚴重,無尾熊棲地與食物嚴重損毀,調查結果顯示野外無尾熊數量已不足以維持種族自然繁衍,若不立刻開始保育,2050年前澳洲新南威爾斯土地上,將再也看不到無尾熊。另一種澳洲特有種最近也在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內,成功孵化存活,卵生哺乳類「澳洲針鼴」的小寶寶,身上還沒長出刺來,模樣傻氣可愛。其實拯救動物,你我都有機會。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家人駕船遊湖,意外遇到被人類亂丟的垃圾食物桶卡住頭的熊寶寶! 他們一再嘗試,終於拔開桶子,解救小熊免於窒息! 過程相當感人。
    2020/07/06 20:03
  • 地球暖化危機進逼 南韓傾力復育「國民魚」

    不只疫情威脅著人類,地球暖化的問題更嚴重影響全球的生態,TVBS攝影鍾德榮和主播秦綾謙在今年二月,南韓疫情大爆發前到當地採訪,來看看南韓的暖化危機。
    2020/06/29 15:32
  • 土壤進補「生物碳」澳洲焦土重生

    「生物碳」是用各種農業廢棄物製作的改善土壤產品,但對於討厭化肥的人來說,生物碳簡直就是養土黑金!生物碳的原料可以很多元,在南非有農人用動物糞便與玉米桿當原料,成功種植大片有機玉米田。 對於野火和疫情衝擊過的澳洲來說,最不缺的就是燒焦的樹木,生態學家利用這些天然木炭混上燕麥製作生物碳,在一片焦土上重新改善土壤、復育草皮,漸漸可以看到植被恢復、野生袋鼠也重新出現。就地取材重建、哪裡跌倒哪裡爬,正是澳洲人現在的寫照。
    2020/06/22 20:10
  • 族群救星!1龜育8百後代.告老還鄉

    這是一個憑一己之力,拯救整個民族的故事。西元1835年時,人類「入侵」厄瓜多加拉巴戈群島象龜的家鄉:達爾文來到,寫出進化論;水手與海盜也來到,卻捕捉象龜食用,一世紀間就讓加拉巴戈象龜從25萬隻變成瀕臨絕種。加拉巴戈群島脆弱又獨特的生態圈,讓它成為第一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60年前保育專家們開始努力復育當地象龜,一直不成功,直到找到這隻「流落在外」多年的雄龜。美國動物園裡一隻名叫「迪亞哥」的象龜加入保育計畫,讓龜群數量從15隻增多到超過2000隻。最近迪亞哥終於告老還鄉,回到牠出生的島嶼。
    2020/06/17 19:56
  • 潛水剪網.蓋旅館 海馬野放復育.近親海龍也瀕危

    海洋被稱為地球的「內太空」,維持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對人類生存與科學研究來說都很重要。今天我們來了解一種特殊的魚類,屬於輻鰭魚綱的海馬,很多華人提到牠,立刻會聯想到是壯陽中藥材,但在保育人士與海洋科學家眼中,牠是珍貴美麗又值得復育的瀕危物種。從埃及到澳洲再到美國加州,許多人費盡心思只想讓海馬在牠的原鄉海洋中生活下去,而不是只能在水族館中才能安全繁衍後代。
    2020/05/14 19:54
  • 地球日50周年.瘟疫禁足人類 自然環境大改善!

    今天是第50屆世界地球日,但病毒正史無前例地威脅人類生命,幾個月來,許多人因為防疫隔離禁令,減少活動,全球各地空汙也因此明顯減少,野生動物也不斷出現在城市邊緣;種種現象都提醒我們,地球並非專屬人類,該多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象牙海岸積極復育被濫墾而消失的珍貴柚木林、荷蘭政府推動新養殖法,改善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汙染;一位確診隔離的英國演員突發奇想:以後人類應該每年隔離禁足一週,當作瘟疫後的自我反省,也就像其他動物的"冬眠",減少人類活動,也是愛地球的一種方法。
    2020/04/22 20:01
  • 紅樹林用「種」的!斯里蘭卡獨步 領先全球

    對抗暖化除了做好環保,其實大自然本身就具備超強的防禦機制,人類只要能善用資源,就能產生強大的力量。在亞太地區包括台灣,都蘊藏豐富的紅樹林,這種特殊的植物能抵抗海水鹽分,成為魚類重要棲息地;與熱帶雨林相比,紅樹林能儲存更多的碳,原本應該是對抗氣候變遷的要角,卻因人類土地開發快速萎縮當中。南亞島國斯里蘭卡在2015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宣布保護紅樹林的國家,當地非營利組織鼓勵婦女加入種植紅樹林行列,換取小額貸款或創業培訓,帶動地方經濟,也保護珍貴的海洋資源。
    2020/04/17 20: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