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世足賽/減少射門誤判 世足引進「球門監視」

記者 曾俊豪 / 攝影 李皇龍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7/07 22:22

為了減少足球射進球門時的誤判,今年世界盃,FIFA引進德國球門監視技術,在每座球場都安裝14台攝影機,分兩邊對準球門,利用類似網球上的鷹眼技術,透過3D合成分析進球與否,不過在現代科技引進之前,足球判罰全靠裁判,國內唯一一位由FIFA認證的國際菁英裁判說,足球裁判最重要的是「位置」,因此比賽場上,主裁判總是在進攻方的左後方,10到15公尺,還得事先研究球員習性和球隊打法,才能提前預測球員動作軌跡,做出正確判決。

中場前,大腳抽射,球越過人牆,打到門柱,回彈地面,這一球被裁判沒收,類似情況,C羅也遇過,倒掛金鉤的高級動作,就算球真的過線,但裁判當下認為進球無效,寶貴的一分沒了,為了降低裁判誤判,今年的世足賽加入現代科技。

這項球門監視技術來自德國GoalControl公司,他們在每座球場安裝14台攝影機,每7台對準一個球門,利用多角度測量,探測足球的移動。世足監測設備業者:「攝影機360度覆蓋球門,我們不會錯過任何進球,也不會看到有誤判出現。」

只要球射進球門,裁判手上的電子表立刻出現GOAL的字樣,確認進球有效,這項技術是巴西世足賽的一大亮點,但在現代科技出現前,全靠裁判判決,角色相當關鍵,如何不讓判決影響比賽,國內唯一一位有FIFA國際裁判菁英認證的資深裁判說,「位置」決定一切。FIFA國際裁判游銘訓:「你注意看比賽過程中,裁判的位置大部分在進攻方向球員的左後方,這樣才能把視野,包括球、助理裁判,囊括在視野裡面,必須在橫向的位置、橫向的位置,才有辦法看到犯規接觸的點,如果永遠跟在球員背後,沒有辦法看到接觸點。」

足球場上,裁判隨著球移動,為了確保視野不被阻擋,站在球的左後方10到15公尺是基本守則,還不能和球以及球員站一直線,而不只球員要研究對手,裁判也得做功課。FIFA國際裁判游銘訓:「球賽在進行過程中,每個球隊打法都不一樣,你要先去了解球隊類型,甚至可以去了解球員習性,可以去預測、預知他下一個動作往哪裡走,這時候裁判必須要去先啟動。」

不停移動,確保視野開闊,是要避免有球員利用死角做小動作,而除了了解球員習性,足球賽場還考驗裁判的耐力,因為一場比賽下來至少跑了12公里,如果體力透支,就會影響專注力。FIFA國際裁判游銘訓:「球賽是活的,規則是死的,裁判說真的很難去兼顧到每部分,這也是比賽的一部分,我想今天足球比賽不是只有針對球隊贏輸,裁判也是被討論的空間,這也是球賽的一部分。」

運動賽場總會出現爭議判罰,現代科技的輔助能減少爭議,但「人味」卻也讓體育賽事更迷人,也更有話題。

#世足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16

0.0435

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