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胰臟癌年輕人唐治平小虎隊胰臟癌原因微博統一獅冠軍優惠文化幣領取金智媛
  • 搜尋:

    風險 結果共10,000筆

  • 比焦慮更糟!「1情緒」傷全身 研究:心血管死亡風險暴增23%

    生活中難免遇到生氣、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然而,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生氣會慢性的傷害人體血管,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大幅增加中風、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之下,焦慮、悲傷等情緒則無類似影響。
    2024/05/17 10:24
  • 12星座5月17日運勢 牡羊努力就有希望、雙魚手頭緊

    【牡羊座】 心情:今天的你有當八卦傳聲筒的風險!最好管好自己的嘴巴! 愛情:愛情一出狀況就歸咎于個性問題,實話說這是一種消極的逃避態度。 財運:掙了錢的確需要消費,但不是大手大腳,不該花的堅決不去花! 工作:雖然你的專業能力薄弱,但你肯下功夫、肯努力,一切就還有希望。
    2024/05/17 07:00
  • 身體「這器官」持續顫動 醫師:隨年齡增加罹病風險高!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的心律不整,心房在快速且不規則的收縮當中容易產生血栓,這些血栓會蓄積在心臟腔室當中或大血管的管壁上,一旦血栓脫落,就會循著血流達到血管的最遠端,一般是造成中風。那一般而言呢,持續6秒鐘的心房顫動跟持續一個禮拜心房顫動,造成中風的風險是相當的。
    2024/05/16 22:54
  • 不只電動車祭高關稅 美將加碼限制中國聯網車

    美國除了對大陸電動車,祭出100%關稅外,現在也打算對中國聯網汽車動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中國聯網汽車,收集大量數據直接傳回中國,萬一透過軟體控制,讓所有車子同時停下來,將會是一場災難。
    2024/05/16 19:28
  • AI輔助逆轉九成死亡率!八旬嬤突胸痛 奇美醫院聯手新樓搶救

    82歲女性糖尿病及冠心症患者因突發胸痛急診,透過奇美醫院AI病情預測系統,發現逾九成死亡率高的心肌梗塞風險,及時手術成功逆轉病情。奇美醫院與新樓醫院合作,利用AI技術提升急診效率,強強聯手促進智慧醫療,並藉此機制縮小城鄉醫療數位落差,展望成為全球智慧醫療重要推手。
    2024/05/16 19:25
  • 海平面持續上升!曼谷這時間點恐遭淹沒 泰政府:考慮遷都

    受全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影響,許多低窪地區面臨被淹沒風險,泰國氣候變遷辦公室一名高級官員透露,首都曼谷(Bangkok)恐在本世紀末前「泡水」,為此可能考慮遷都,不過目前的討論仍處於假設階段。
    2024/05/16 17:18
  • 腰圍粗、個子高者當心!醫曝「這部位」發胖 罹癌風險增加10%

    肥胖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備受關注,科學研究持續探索不同體型與罹患癌症機率的關係。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近日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文獻回顧,歸納出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2024/05/16 16:54
  • 能量飲特調「恐喝出人命」!派對超常見 混酒中毒風險狂飆

    凡事過猶不及,就算再喜歡的食物、飲料都不宜攝取過量,以免增加身體負擔;不少人在喝酒的時候,為了可以「痛快暢飲」而想方設法降低酒精度數,又或者在嘗試不同搭配的時候發現新大陸,日本一名YouTuber一段「特調飲料」教學影片引起關注,其教學的「酒類與能量飲料」混合配方吸引愛好者爭相仿效,卻被農林水產省警告,可能引發中毒風險。
    2024/05/16 13:10
  • 便祕硬擠害黏膜脫出!醫示警1情況 她驚走路「直接掉出來」

    無論是受到生活作息、還是日常壓力影響,越來越多民眾有便秘困擾,每次一進廁所就要花費數十分鐘,然而「長時間如廁」卻可能衍生風險,大腸直腸科賴香伶醫師分享,一名40多歲女性就因為便秘「用力過猛」導致直腸黏膜脫出肛門。
    2024/05/16 09:47
  • 今晨最低溫苗栗僅13.3度! 週末會考基隆、東半部恐雨

    今天東北季風增強,讓乾冷空氣更加顯著,清晨最低溫出現在苗栗,來到13.3度,比前幾天更低一些。水氣還是不多,各地還是晴到多雲的天氣,只有迎風面跟午後山區有零星降雨。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李至晟指出,今日宜蘭和大臺北地區大約25度,竹苗與花東26到28度,中南部則不太受影響,一樣可以來到30度以上。
    2024/05/16 08:54
  • 睡覺時聽到「這種聲音」 醫師:罹「這疾病」機率高勿輕忽!

    根據國內的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耳鳴會比聽力損失更多,而有一些過度日間嗜睡的患者,耳鳴的風險會更高。此外傳送到耳道的高頻的打鼾聲,可能在引起耳鳴方面會有一些作用。而嚴重打鼾的患者,也需要做居家的睡眠檢測,或在醫院做睡眠生理檢查,確認是否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2024/05/15 22:47
  • 震後重建舊屋 廢棄致癌性石綿難處理 新北推專案處置

    自上4月3日花蓮外海發生規模7.2強震以來,至今全國各地仍餘震頻繁,不少老舊房屋破損亟須處理,而早期被廣泛應用的石綿建材如經不當拆除,破碎飛散的石綿纖維被吸入人體後將導致健康風險。為讓民眾免於負擔高額處理費用,同時維護健康安全,新北環保局安排業者免費協助清理,如有需求可向環保局提出申請,受理日期至113年10月31日止。
    2024/05/15 17:00
  • 美中日內瓦首次AI對話 AI武器化成討論重點

    美國和中國大陸首次AI對話,周二在瑞士日內瓦登場,會議焦點集中在如何防範AI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2024/05/15 14:23
  • 美對中祭新關稅 G7財長會將討論因應風險

    美國將對價值180億美元,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下週在義大利舉行的G7會議,焦點也將鎖定關稅實施後,全球貿易面臨的碎片化風險。
    2024/05/15 14:14
  • 三高患者沒服藥卻年買40萬保健品吃!中風險癱瘓

    台中有三高患者平常不按時服藥,反而聽信朋友的話,一年花40萬買高價保健品來吃,以為這樣能身體健康,結果反而因為沒控制血糖血壓,害自己腦栓塞中風,左半邊癱瘓,幸好經過動脈取栓手術加上復健,終於慢慢康復,他也以自身經歷,提醒三高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囑,別害自己失去健康。
    2024/05/15 13:55
  • 「這類人」喝咖啡心血管風險增105% 醫:8種人不適合

    不少人每天都要來上一杯咖啡提神,過去也有研究顯示,正常血壓的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一杯和喝超過兩杯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16%和25%。但是醫師提醒,如果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血壓,反而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另外也有8類人不適合喝咖啡。
    2024/05/15 10:18
  • 過敏族群注意!西半部空品「不健康」 這時間點後可能下雨變天

    今(15)日天氣穩定,沒有顯著降雨;也因為雲量少造成輻射冷卻強,早晚持續偏涼,其中以基隆的14.5度最低。今天白天東北季風稍微減弱,北部的氣溫小幅回升,高溫大約在27到28度,中南部依然可以到30度上下。不過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李至晟提醒,午後西半部空氣品質變差,週末前空品都不理想。
    2024/05/15 09:02
  • 他鼻塞半年好不了!鼻孔悚夾出「整顆荔枝肉」 醫驚:卡死了

    台北一名65歲男子因單側鼻塞半年有餘,鼻涕倒流、咳嗽不止,四處求醫吃藥卻無效,直到就診醫師以花不到20秒的時間,即從其左側鼻孔夾出一顆如「去殼荔枝肉」般的鼻息肉,讓他擺脫長期鼻塞之苦! 報導中提到,鼻息肉是因鼻腔及鼻竇黏膜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水狀、半透明球體。若鼻息肉已明顯阻塞鼻腔,導致鼻塞、嗅覺降低或阻塞性鼻竇炎等症狀時,可考慮以手術切除。不過,外觀相似的「倒生性乳突瘤」雖是良性腫瘤,卻有癌變風險,需謹慎處理。 醫師呼籲,若非感冒引起的單側鼻塞超過2週,應儘速就醫,以釐清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可能。報導也提到,鼻竇炎和鼻過敏常見的症狀,並建議若合併其他不適,如黃鼻涕、頭痛等,則需提高齒源性鼻竇炎、黴菌感染或腫瘤的警覺,最好請牙醫協助檢查,以釐清鼻部症狀與口腔問題的關聯性。
    2024/05/15 08:56
  • 金鐘視帝88歲母「提問鬼打牆」!驚現失智前兆 醫籲2食物降風險

    金鐘視帝陳亞蘭近日公開出席歌仔新戲的記者會,無意中透露了她88歲的母親已經出現了失智的前兆。營養師提醒,吃錯食物可能傷腦,吃對食物有助於護腦,國家衛生研究院就發現,多吃2種食物降低失智風險。
    2024/05/14 16:20
  • 挑戰者注意!全民瘋Energy16蹲 醫曝風險「不排除釀關節炎」

    日前團體Energy強勢回歸,尤其招牌「16蹲」相當吃體力、肌力,演藝圈、政壇都有不少人挑戰;只是骨科醫師就提醒,這動作可能比健身房進行的深蹲還吃力,尤其老年人若在關節一不小心受傷,可能會引發關節炎。
    2024/05/14 14:24
  • 40歲女不菸不酒!照斷層驚見腫瘤「恐罹癌王」 7類人快篩檢

    一名40歲女性不菸不酒,平時無不良嗜好,怎料因為公司體檢發現胰臟癌指標異常升高,再照斷層掃描被醫師喊「慘了」,驚見3公分胰臟腫瘤恐罹患癌王。醫師警告有7成的胰臟癌患者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7大高風險族群當心最好快去篩檢。
    2024/05/14 09:00
  • 凍卵補助追蹤1/真催生?撒幣祭萬元補貼 全台4縣市僅1千多人申請

    現代人普遍晚婚、晚育,不少大齡女子雖然還單身,但考量到未來可能的生育計畫,選擇先行「凍卵」,從去年起桃園市、新竹縣等4縣市更開始針對在籍市民推出上萬元的凍卵補助,盼促進生育,但中央卻潑冷水凍卵「延後生育增加高齡風險」,且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必須是不孕夫妻才能把卵子取出來用,凍卵真的能夠有效幫助生育率、改善少子化嗎?《TVBS新聞網》也追蹤補助計畫的實際成效,探討凍卵興起後帶來的利與弊。
    2024/05/13 16:44
  • 不輸黃金!輝達等科技股成抗通膨首選 美元是最佳避險貨幣

    《彭博社》最新調查顯示,當前對於投資人而言,買進美國最大的科技股不僅是押注於創新,還可能對沖通膨。有46%受訪者認為,過去10年來,作為避險代表的黃金,仍被視為抵禦物價上漲風險的最佳保障;但也有近1/3的人表示,科技巨頭是他們的避險首選。
    2024/05/13 12:18
  • 一堆病毒強襲全台!醫生也中鏢「喉嚨痛爆失聲」 示警1場所戴口罩

    衛福部疾管署8日宣布於5月19日起解除口罩禁令,結束長達1265天的強制戴口罩措施,不過,醫師提醒儘管口罩政策將放寬,但出入高風險場所仍應配戴口罩。近期各種病毒蔓延全台,就連醫生也中鏢,呼籲民眾切不可掉以輕心。
    2024/05/13 10:27
  • 母親節後「病毒齊爆發」!診間媽媽超崩潰 醫:開診連九發燒

    母親節剛過,有醫師就表示包括腸病毒、流感、腺病毒等症狀正活躍中!疾病管制署7日表示,4月28日至5月4日門急診就診計16,240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3.4%。另也有醫師坦言兒科急診仍然持續有肺炎的病例發生,甚至一開診就「連九個發燒病例」,提醒家長們不可不慎,千萬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 文中引述兩位兒科醫師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他們表示近期門診及急診持續出現腸病毒、流感、肺炎等病例,呼籲家長及第一線醫護人員提高警覺。疾管署也說明目前腸病毒正值流行高峰,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較易引起重症的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 針對腸病毒防治,疾管署呼籲民眾持續採取一般性預防措施,如: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接觸感染者等。同時提醒大人小孩都應注意手部衛生,並在感染腸病毒時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2024/05/13 09:0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