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潮境公園基隆 漢堡王連勝文孫鵬黑夜奇俠受傷明天天氣立端NVIDIA
  • 搜尋:

    發生率 結果共547筆

  • 抹片檢查仍有偽陰性 防子宮頸癌可加做「這個」敏感度更高

    在積極宣導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下,已經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過抹片檢查仍有偽陰性的可能,醫生提醒可做HPV檢測,是雙重保護!而這些年子宮內膜癌大幅攀升,原因在於檢查方式不容易,女性必須密切注意身體症狀。
    2022/04/30 23:26
  • 朱芯儀36歲得乳癌 全球第一大癌症危險因子「是這些」

    2021年,WHO發布,乳癌擠下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每36分鐘就有一位女性得乳癌,各年齡層患者逐年都在增加,年輕型乳癌也越來越常看到,雖然發生率很高,但相較於其他癌症,乳癌的藥物多,治療相當精準和個人化,有哪些治療方式,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2/04/30 23:08
  • 台灣洗腎人口全球居冠 營養師親授4招護腎保養術

    台灣洗腎人口發生率與盛行率為全球之冠!腎臟為人體相當重要的器官,負責調節體內水分、控制血壓、維持酸鹼平衡、代謝身體廢物、製造賀爾蒙以及維持骨骼健康,但民眾往往因為一些不良習慣,傷害腎臟而不自知。
    2022/04/23 23:28
  • 周玉蔻3劑高端確診 指揮中心數據「突破性感染最多是它」

    知名電台主持人周玉蔻驚爆確診新冠肺炎,由於她今年2月打過高端疫苗第3劑,所以是突破性感染,大家也開始討論「打哪種疫苗最容易突破性感染?」其實據統計,無論是輝瑞BNT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突破性感染的發生率都比高端疫苗高出兩倍以上。專家說,突破性感染幾乎是免不了,重點是可不可以預防重症。
    2022/04/21 22:16
  • 南韓新冠後遺症發生率39.9% 「復健門診」需求增

    南韓這個星期正式解封,不過Omicron重組病毒株的出現,為疫情增添變數;目前南韓已經發現XL、XE和XM病例,專家認為必須保持謹慎,否則大流行很可能會在今年秋冬捲土重來。目前南韓確診規模突破1667萬、超過32%人口曾經染疫,出現「新冠後遺症」的病例越來越多。南韓大數據分析,推算新冠後遺症發生率達39.9%,超越流感;常見症狀有嗅覺失常、掉髮、體力下降等,求診人數持續增加,南韓醫院陸續開設「新冠復健門診」,幫助這些「解隔離者」回歸正常生活。
    2022/04/21 19:55
  • 搶救6天「敗血症、腦幹腦炎」 中和2歲童病逝

    新北中和家長指控延誤就醫,導致重症的兩歲男童週二不治。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研判就是新冠病毒引發敗血症和腦幹腦炎是主要死因,而男童曾發現抽搐症狀,兒科醫生就提醒這是轉重症的表現,另外,Omicron在幾個國家研究有發現,抽搐發生率高!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更指,亞洲似乎比較容易發生「猛爆性腦炎」。
    2022/04/19 18:36
  • 防疫戴罩「愛愛卻無套」 近2千人染淋病、下體冒分泌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民眾勤洗手、戴口罩,也讓流感、腸病毒等疾病發生率降低降低,但休閒生活的受限,讓人與人之間相處及親密感的需求增加,也出現輕忽安全性行為的警訊;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林儒廷表示,門診中發現淋病感染者開始增加,年齡也有越來越年輕的現象。
    2022/04/15 09:32
  • O毒使幼兒出現「這症狀」機率增3倍 日醫憂對腦部影響

    國內疫情升溫,隨著本土感染人數持續上升,許多人也開始擔心幼童的染疫風險。近日有日本醫師指出,自從Omicron變異株盛行,兒童染疫後出現熱痙攣的症狀有增加的趨勢,根據日本小兒科學會提供的數據,1至4歲確診幼童熱痙攣的發生率,甚至是Delta變異株流行時的3倍。這也讓日本小兒科醫生擔憂染疫對腦部帶來的影響。
    2022/04/13 14:51
  • 肺結節就是肺癌?醫籲:突變大最危險 早篩檢提升存活率

    肺癌發生率在國人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二,不只人數增長,年齡層也出現下降現象?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科柯皓文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隨著篩檢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普及,各地醫療機構檢查服務及便利性上升,民眾肺癌篩檢意識也有所抬頭,確實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許多早期肺癌病人,尤以第1期病人比例增加最明顯。
    2022/04/11 23:08
  • 「這習慣」真的會奪命!中風高3倍 中年男最有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居家工作,省去通車上班上學的時間,大家的睡眠有改善嗎?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2成民眾睡眠品質不佳,失眠比例從疫情前42.9%上升到59.7%。醫師提醒:每天睡不到6小時,當心心臟病發生率高2.6倍!18日是世界睡眠日,快找出失眠問題,各個擊退!
    2022/03/26 16:13
  • 過敏兒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沒注意恐演變成過動兒

    過敏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包含遺傳,環境、飲食等都是影響因素,由於近年國人飲食西化、再加上居住空間多為閉密式建築,過敏比例逐年攀升。以台北市的小學生為例,被診斷出有過敏性鼻炎約為49%、異位性皮膚炎約佔10%,氣喘發生率則大約佔20%左右。
    2022/03/25 12:00
  • 長皮蛇痛到要命!3大族群最危險 打完新冠疫苗要小心

    長皮蛇痛到不行!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普遍年長者罹患帶狀皰疹機率較高,但最近發現年輕人發病的情形也不少,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接種新冠疫苗後造成身體免疫系統改變,也可能使帶狀皰疹的發生率增加,且最怕的是併發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不僅干擾睡眠及日常活動,更可能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呼籲民眾如有出身體、臉部單側不明原因疼痛或水泡時,一定要就醫診斷。
    2022/03/23 10:01
  • 吃酸吃辣嘴巴刺刺竟是口腔癌四期 出現「五大病症」要小心

    口腔癌是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根據國健署108年統計,男性口腔癌發生個案人數有7468人,每天有20位口腔癌新發生個案,而109年死因統計當中更有3380人死於口腔癌。國健署提醒除了定期落實口腔黏膜檢查,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病症,一定要儘速就醫,因為很有可能是口腔癌病灶。
    2022/03/21 12:38
  • 例行檢查救命!女主播確診乳癌 2度挨刀挖除癌細胞

    根據衛福部數據,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好發在45至69歲之間,每日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前主播劉芯彤今(18)日透露,5年前接受例行性的乳房健檢時,檢查出罹患乳癌,所幸是零期,歷經手術與放射線治療慢慢恢復健康,她以自身經驗呼籲每位女性,一定要定期做乳房檢查。
    2022/03/18 10:28
  • 幼童打疫苗論戰 莊人祥:可降低MISC發生率

    隨著疫情趨緩,國內防疫逐步開放,沒辦法打疫苗的族群風險更是備受關注,國內幼兒11歲以下兒童到底要不要打疫苗,近來也爭議不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昨(16)日指出,目前美國與澳洲都建議5歲以上孩童完整接種兩劑,且12歲以上接種第三劑輝瑞疫苗,不過因各區狀況不一,支持及反對的聲浪都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7)日強調,打疫苗在小孩身上不會造成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反而會降低發生率。
    2022/03/17 14:37
  • 小心!失眠導致睡眠不足血壓高 罹這疾病風險增3倍

    如果您有心血管疾病是否都曾有失眠的問題,其實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血壓就會升高、心跳也會持續快速跳動,而腎上腺素會持續分泌外,也會讓血管受到衝擊,容易產生血管受損,國際研究,睡太少或是睡眠品質不良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如果睡眠少於七小時,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會上升。
    2022/03/16 23:00
  • 朱芯儀罹乳癌!台灣女性好發率第1 靠「吃」提高抗癌力

    36歲女星朱芯儀昨(8)日公布自己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經轉到淋巴,讓外界相當心疼。事實上,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平均每37分鐘就有1人罹患乳癌,有研究顯示過重及肥胖者罹癌的機率又更高,對此有營養師建議5招選食法,靠吃就能提升抗癌力。
    2022/03/09 09:09
  • 嚴重經痛「每2小時就換衛生棉」恐確診這病 亞洲3成女性中招

    有嚴重經痛或血崩的女性,要格外注意!醫師指出,這些都是子宮肌腺症比較容易出現的症狀,全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20至35%,且多數女性並不自知有此病,且子宮肌腺症也可能影響懷孕機率,提醒女性如有經血量特大、經痛時間長等症狀時,別害怕看婦產科,及早就醫檢查、及早偵測。
    2022/03/08 10:03
  • 大腸癌蟬聯14年「癌王」!醫曝6症狀、這7種人要當心

    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14年之久,大腸癌發生率越來越高,尤其全世界大腸癌新增病例一半在亞洲,主因與飲食西化及生活習慣有關。醫師點名7種人是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帶血、體重減輕、裡急後重、貧血、腹痛或腹絞痛,就要特別留意了。
    2022/02/23 17:35
  • 嘴破恐是口腔癌!醫籲「3致癌物別碰」奪命警訊別輕忽

    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癌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五名,也是男性十大癌症中第三名。雙和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許彤年表示,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之一,可藉由定期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異常,預防及減少疾病發生。
    2022/02/20 16:03
  • 有片/痛風發作...痛起來要人命 做好這件事...降低發生率!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主要是尿酸結晶堆積在關節,因此一旦發作會非常疼痛,所以稱為「痛風」。醫師建議要選擇一些低普林的食物,像是蔬菜水果,牛奶五穀類食物。
    2022/02/19 23:35
  • 英國研究:接種疫苗者較不容易受「長新冠」影響

    罹患新冠病毒後,許多人長期受到心悸、暈眩或容易疲倦等後遺症所擾。然而,根據英國最新公開的審查結果,接種新冠疫苗能夠降低「長新冠」的發生率。
    2022/02/17 14:32
  • 百萬熟男危機!工程師小弟弟「罷工」超尷尬 醫曝硬度不足

    勃起障礙出現年輕化趨勢,一名42歲陳姓工程師,工作壓力極大,長期超時工作、生活作息大亂,本想趁年假之餘與妻子溫存,沒想到小弟弟竟竟然不願開工,讓他急著到門診求助,醫師指出,估計全台超過百萬男性恐為勃起功能障礙問題所苦,且近5年40歲以下發生率增3倍,其中高壓工作、三餐不正常、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都是可能因素,且勃起功能障礙如出現硬度不足的問題,代表患者也陷入「三高」危機,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可輕忽。
    2022/02/16 10:46
  • 日喝3杯手搖飲!妙齡女下體異常出血 驚罹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好發於40到60歲,停經前或停經後的女性,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近年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超過子宮頸癌,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一名28歲、體重125公斤的女子,由於下體不正常出血就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細問之下才知道,從小就很愛喝碳酸飲料、手搖飲,把甜食當正餐吃。醫生聽了頻頻搖頭,指出肥胖本身即是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甜食也會危害到子宮殺手、卵巢、乳房跟陰道健康。
    2022/02/13 11:21
  • 躺著追劇好舒服?醫:看電視超過4小時血栓風險增35%

    電視看太久很要命!你喜歡宅在家不停看電視追劇?英國一項新研究指出,在家看電視每天超過4小時,血栓風險增加35%,尤其是「一直躺著不動」的族群;該研究的血栓發生率與年齡、性別、BMI等皆無關。
    2022/02/08 23:2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