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恐怖威脅罪阿西 就業勝騏食品副總私闖民宅11點熱吵店狄鶯 年薪阿乃
  • 搜尋:

    死亡率 結果共1,245筆

  • 直接左切!8旬婦未待轉 遭後方車撞不治

    花蓮一名80歲的婦人,22下午騎車行經新城鄉光復路,沒待轉直接往左切,造成後方休旅車煞車不及,當場撞上,婦人倒地後失去意識,經搶救後宣告不治,根據統計,高齡者騎機車出意外,肇事原因第一名是未依規定讓車,且死亡率連3年居高不下。
    2022/09/23 12:05
  • 致死率超高!醫曝5種痣恐是癌 長在「這部位」最危險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長有痣,一般情況下大多不以為意,但有些痣可能是癌症警訊!像是國內常見的「惡性黑色素瘤」,經常好發於四肢肢端 ,非常容易轉移,死亡率極高 。對此,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就提醒,出現「這5種痣」最危險,民眾可透過「ABCDE」方法來自我檢測,發現異常務必盡速就醫檢查。
    2022/09/22 09:53
  • 近日死亡率低於0.1% 港大專家挺「0+7」加速生活復常

    香港疫情持續,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連同港大其他三位專家,以題為《新冠疫情勢將盡 香港復常心所往》撰文,指Omicron變種毒性雖然降低,「免疫逃逸能力」較強,但接種3劑疫苗依然有效。團隊認為,疫情病死率亡近期已下降至0.097%,直言新冠病毒已成為風土病(或稱地方流行病),香港應逐漸復常,強調「香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認為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因時制宜,以新思路新舉措應對。
    2022/09/20 08:59
  • 連假後確診爆發! 中秋烤肉「一家5口確診」

    中秋連假結束,確診案例上升,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發現有一家人在烤肉聚餐後有五人確診,甚至其中兩個人是二次確診!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小孩、青少年和壯年的人更需要疫苗接種了,因為歐洲數據顯示BA.5病毒死亡率已經慢慢超過去年和前年的總死亡人數了。
    2022/09/14 13:23
  • BA.5疫情升溫、死亡率增 醫:這三類人更要打疫苗

    國內BA.5疫情升溫,昨日確診人數再破四萬人,國內重症科醫生黃軒表示,國外研究分析發現2022年的BA.5病毒的死亡率逐漸超過2020年、2021年的總與亡人數,且小孩、青壯年死亡率明顯增加,呼籲三類人,其實更需要接種疫苗。
    2022/09/14 11:43
  • 罷工解雇頻傳 拜登注資生技業圖振經濟

    美國在疫後經濟疲弱不振,11月期中選舉前拜登政府努力振奮民心,試圖拉抬經濟。拜登不斷端出新的承諾:興建新機場、改善道路橋梁,甚至砸大錢成立新機構促進生技業發展,目標是25年內將癌症死亡率減少一半!外界解讀他展現拚連任的決心,美股近日也持續走揚。但美國國內仍有不少民生困境待解:中小學教師荒、華爾街裁員消息頻傳、明尼蘇達州更爆發美國史上最大規模護理師罷工。
    2022/09/13 20:00
  • 中高齡憂鬱症患者逾7成未就醫! 醫曝「5種人」最危險

    國人中高齡憂鬱症患者就醫率偏低!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中高齡憂鬱症患者僅27%就醫,最終只有11%得到有效治療。醫師提醒,憂鬱症不治療會增加死亡率,衰弱症風險更增加2.9倍。
    2022/09/12 14:42
  • 台灣36萬人心臟衰竭!200人苦等換心 心室輔助器救急續命

    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2021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每年近萬人因心臟衰竭死亡,在國內每年有36萬人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其中有近2萬人會進一步發展成為末期心臟衰竭,且需要接受心臟移植、左心室輔助器的治療;醫師指出,如急性心因性休克患者不接受心臟移植或進一步治療,死亡率將近100%,治療上如何時,可先幫患者裝上短效型心室輔助器,再用長效心室輔助器,爭取更多等待移植的時間。
    2022/09/12 12:27
  • 清冠二號臨床療效出爐! 可降低74%死亡率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今天公布台灣清冠一號、二號臨床療效,與僅接受西醫常規治療病患相比,搭配清冠一號治療的輕、中症患者均未轉重症,使用清冠二號顯著降低74%死亡率。
    2022/09/08 13:42
  • 全美「攝護腺癌」關懷月 開刀風險高?機器人逆轉

    美國西雅圖有一間工廠,每個月能夠生產25萬個航太零件,以及其他辦公用品等等,而特殊的是,大多數在這裡工作的都是視聽障人士,以聾盲員工的人數來說,是全美最多;而在維吉尼亞州,則是為帕金森氏患者量身打造自動走路機,背後的發明者還是兩位大學生;至於這個月,外界還聚焦,美國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二高的攝護腺癌,不過現在出現一種新的機器手臂治療法,不但能降低副作用,術後恢復時間也更快!
    2022/09/07 19:56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天下雜誌》攜手 分析國人癌症問題

    隨著癌症日益年輕化,台灣人癌症時鐘越走越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今(7)日出刊的天下雜誌封面,警示癌症海嘯即將來臨,台灣人一生罹癌機率,男性達三分之一、女性達四分之一,而根據研究指出,台灣癌症的防治成效和日韓相比來的低。今(7)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天下雜誌資深撰述彭子珊,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說明,「台灣的癌症如果跟OECD會員國做比較,扣掉各國人口老化的速度,會發現發生率標準化約在36個國家裡,排名第25,但是死亡率標準化則排名在第13,基本上台灣的成效結果都高於日本、韓國。」
    2022/09/07 16:14
  • 死亡率降70%!肝癌免疫治療 專家:「腸道菌」是關鍵

    榮陽交團隊透過蒐集肝癌患者糞便檢體,最新研究發現,糞便中的細菌可以有效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腸道中有好菌相的病患,不僅免疫治療反應較佳,存活率也明顯較高。
    2022/09/07 15:11
  • 沒警覺「這件事」...罹「這疾病」無聲殺手... 醫師:發現時已經末期.....

    說到癌症!尤其是肺癌是癌症死亡率最高疾病,近幾年民眾健康意識上升,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已成為民眾健檢安排的項目之一。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工具,相較於普通胸部X光片,能夠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腫瘤或肺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密度特徵,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腫瘤或結節是否有惡性的可能性。
    2022/09/05 23:22
  • 日喝「2杯紅茶」死亡風險降低12%!比綠茶更有保護力

    你喜歡喝茶嗎?除了水之外,茶是全世界範圍內消費最廣泛的飲料,其品類與選擇多元,紅茶在英國、美國最為常見;而綠茶、茉莉花茶、水果茶和草藥茶在其他國家更受歡迎。醫學界長期關注不同茶葉的健康益處,根據外媒Medical News Today的報導,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或更多的紅茶,都可能將所有疾病死亡率降低12%。
    2022/09/05 16:05
  • 2度感染平均間隔9個月! 美:染後6個月抗體降

    今年6月底確診的張先生,9月初又二度確診,而且這次呼吸道症狀集中在前幾天更嚴重,目前全台二次感染人數全台重複感染人數共有9833人,美國最新研究也發現,重複感染BA.5機率達6%,平均間隔大約是9個月,另外,二次確診者的長新冠、再住院死亡率,都比第一次確診還要高。
    2022/09/04 20:00
  • 日增47人罹大腸癌! 掌握飲食「2多2少」原則降風險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長達十多年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2019年1萬7302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新增47例,國人每13人中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好發於年齡50歲以上的族群。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因此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22/09/02 14:08
  • 南韓再鬆綁邊境管制 3日起入境不用繳交PCR陰性證明

    繼日本再鬆綁邊境管制,宣布9月7日起接受沒有導遊的觀光團,每天入境人數上限將提高到5萬人後,韓國也宣布,自本週六(3日)開始,海外旅客入境前不再需要提供PCR陰性證明,只需要在入境後進行一次篩檢即可。TVBS韓國特約記者楊虔豪今(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林旼叡線上訪問表示,「南韓近期單日確診數約落在8到10萬人,截至目前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加上南韓防疫部門起初是預估8月中下旬單日確診人數會到到20到30萬人,但這幾週的單日確診數都壓在20萬人以下,所以經過專家會議討論,從3日起所有入境南韓的國內外民眾,不管有沒有接種疫苗都不必再提交PCR陰性檢測證明,但入境之後還是必須要在24小時之內實施一次的PCR檢測,以確認健康狀況。」
    2022/09/01 15:00
  • 27歲男「長期嘴破」竟罹癌 他一問...秒揪出致病關鍵

    「口腔癌」列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第4名,研究發現導致口腔內細胞出現病變大多和吃檳榔、吸菸等日常生活有關,罹患口腔癌的年齡也逐年下修。就連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透露,曾遇過一名27歲患者,年紀輕輕罹患口腔癌,致病原因就是太早接觸到致癌物質。
    2022/09/01 09:44
  • 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 醫揭「8種常見癌症」早期警訊

    癌症是全球死亡率的主因,每年全球罹患癌症死亡的人數,遠比愛滋病、瘧疾和肺結核總人數還要多。在台灣,癌症更是連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其發生率和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每年新增病例高達7萬多人,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癌症,儼然是威脅國人健康最大的敵人。
    2022/08/29 18:22
  • 平日有運動!精壯男「睡夢中猝死」瞬間死去 這類人最危險

    37歲的山地單車好手沃爾德(Rab Wardell)日前才奪下蘇格蘭山地越野錦標賽冠軍,還接受媒體《BBC》的訪問,談及自己突破難關反敗為勝的經歷,未料奪冠兩天後的早上被女友發現睡夢中猝死。醫師提醒,很多人因為經常運動就以為自己心臟很強健、身體很好,而忽略心臟問題的警訊。
    2022/08/28 16:27
  • 肝癌年死8000人!「4類食物」易染致癌劇毒 白飯竟上榜

    肝癌號稱「沈默殺手」,是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第2名,每年可奪走近8000人的性命。事實上,平時常吃的食物,就有幾款容易滋生黴菌「黃麴毒素」,其中一個就是「米飯」。對此,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營養師廖祐妊直言,吃下肚會增加致癌的可能性。
    2022/08/28 12:54
  • 高血脂年輕化!紅麴、納豆這樣吃 成分搭配是關鍵

    心血管疾病是國人重要健康風險,也是死亡率僅次於癌症的疾病,不少研究皆指出,膽固醇濃度愈高,冠狀動脈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愈高。根據國健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國人高血脂有年輕化趨勢 ,與膽固醇控制密不可分。血脂肪分為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三酸甘油酯(TG),運動及飲食是主要影響因素。
    2022/08/27 22:26
  • 致死率降了! 羅一鈞:因70到90歲病患死亡率減

    BA.5造成的疫情持續小幅度上升,26號新增2萬6千多例,其中兒童MIS-C個案再增加3人,一名2歲女童確診後隔了96天才罹患MIS-C,指揮中心也證實這是目前最長紀錄。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整體致死率已經開始降低,從之前的萬分之18人,降低到萬分之17,最主要的原因是70到90歲年齡的病患致死率低。
    2022/08/26 20:25
  • 高溫會殺人! 夜晚高溫增加死亡風險

    今年夏天全台亮起高溫預警,都市熱島效應也越來越嚴重,夜間高溫更會增加死亡風險!醫學期刊《刺胳針行星健康》最新研究,針對日本、南韓和大陸28個城市與夜間高溫相關的死亡率,發現到本世紀末夜晚均溫將逼近40°C,而且因過熱造成夜晚死亡的風險將增加6倍。
    2022/08/24 22:49
  • 台灣生得少又死得多!兒科資源萎縮年輕人少投入 剩白髮醫在大醫院奮戰

    國發會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今年總生育率可能降到0.89人,創歷史新低,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新生兒死亡率也比鄰近國家日本、韓國來的高,也因為少子化,政府在補助兒科的預算和資源上萎縮很多,越來越少年輕醫師投入兒科領域或留在大醫院,而救治棘手的早產兒、重症兒,需要經驗老道的醫護團隊和完善的醫療設備,這些都是大醫院才能做到,如果國家把少子化視為國安危機,兒科的預算就不能只以人數來考量,需要重新規劃。
    2022/08/23 23:0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