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花蓮地震南強工商遺體大學墜樓宇宙人訪中田馥甄●【爆廢公社二館】●命危地震
  • 搜尋:

    新陳代謝科 結果共36筆

  • 久坐恐導致身體出現8大危害!醫曝「一招」打破久坐傷害

    坐久也會糖尿病?WHO在2020年就發布全球警告:「久坐不動」會引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甚至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是因久坐死亡。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列出久坐帶來的疾病風險,提醒上班族別輕忽!
    2024/04/16 10:48
  • 獨/與癌逝媽媽約定!吳小帽照顧沒血緣日本爸爸 冰箱密封罐讓他氣炸

    資深媒體人吳小帽卸下記者身分,從事藝人經紀、宣傳工作之餘,近期推出第3本著作《我的日本爸爸》,紀錄媽媽離世、和沒有血緣的日本繼父「歐吉桑」同住的點點滴滴,他接受《TVBS新聞網》專訪,對於照顧「沒有血緣的家人」這件事,他表示和生父關係很淡,在阿姨、姨丈照顧下成長,「回想從小到大,血緣關係對我來說,一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沒有覺得有血緣才能成為家人」。
    2024/01/25 12:01
  • 飯後1甜點「血糖破500」!慘爆熱量炸彈 醫認:難承受太多

    飯後甜點對不少人來說,絕對是可以被稱為「小確幸」一般的存在,甚至慧有人認為,如果沒有甜食收尾就不能稱作完整的「一餐」;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曾以自己的一名高血醣病患為例,提醒民眾像蛋黃酥這類「高碳水、高熱量」的零食,就算再嘴饞也建議只吃一顆即可,除此之外,若是早餐有吃饅頭習慣的人,也要盡量搭配蛋或蔬菜、而非單吃饅頭。
    2024/01/11 16:39
  • 她膽固醇居高不下!出國「靠2招」指數秒降 醫證實有效

    現代人時常三餐外食,很多時候也因工作生活忙碌而忘了運動,導致疾病纏身,身體發炎現象層出不窮。彰化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曾分享,一名女子本身患有高膽固醇血症,前往醫院尋求追蹤長達近一年,經過了飲食介入追蹤後,低密度脂蛋白(英語:low-density lipoprotein,縮寫為LDL)濃度開始下降。然而經過了一個暑假,女子的指數竟明顯大降;莊武龍得知原因後,感到相當訝異。  
    2024/01/06 20:25
  • 嚇壞!男子早餐吃「1食物」血糖竟飆破500 醫大驚示警

    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在臉書分享病例,透露一名70歲以上,患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遵照醫生囑咐,很老實的勤驗血糖,3個月後,在不加重藥物劑量下,糖化血色素成功從7%以上,降到7%,同時也學會了量血糖。
    2023/09/27 15:28
  • 不一定要喘吁吁!靜態運動也能降血壓 英研究「這訓練」最有用

    規律做運動可以降血壓,但做哪一種運動降血壓效果最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想要用運動降血壓,不一定要操得喘吁吁,做一些相對靜態的「等長運動訓練」也很有幫助。
    2023/08/24 15:39
  • 31歲女星馮提莫甲狀腺癌末!5大高危險群曝 醫:早期無症狀

    31歲「大陸第一網紅」馮提莫因為甜美外型跟嗓音走紅,憑藉〈學貓叫〉一曲擄獲粉絲的心,沒想到消失半年的她,昨(24)日坦承罹患「甲狀腺癌末期」,已動手術後,逐漸恢復健康,承諾會繼續唱歌給大家聽。而有5大族群為甲狀腺癌高危險族群,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謝旻晃提醒,該癌症早期多無症狀。
    2023/07/25 11:37
  • 皮蛇痛不欲生 北榮新發現:這款藥可降低罹病率、疼痛感

    帶狀皰疹常常好發在免疫力下降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因免疫系統差,比沒有糖尿病者有兩倍的機率得到帶狀皰疹,除了長出許多水泡外,也會合併疼痛;而北榮內科部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團隊透過健保18年數據發現,患者如有用糖尿病藥metformin可顯著降低得到帶狀皰疹及皰疹後疼痛的風險,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2年11月國際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23/06/14 10:50
  • 多蔬果好健康?養生女突全身痛 竟是少吃「這1物」害的

    現代人注重養生,不過吃得清淡,也要吃得均衡健康,有一名女子平常重視飲食,她認為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因此多吃蔬果少澱粉,不過後來卻不明膝蓋痛、腰痠背痛,她擔心是骨質疏鬆而急忙求診,醫師一看才發現,女患者是因為不吃米飯而罹患肌少症。
    2023/06/13 19:10
  • 不愛甜食、炸物!體重「降不下來」元凶曝 醫:這些少吃

    近年來許多慢性疾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權利,臨床上發現4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確實明顯增加。新陳代謝科醫師謝孟璇以一名糖尿病史患者舉例,即使平常不愛吃甜點、炸物,但體重始終降不下來。對此,她透露,食物的「GI值」是箇中關鍵。
    2023/05/21 15:00
  • 冬天血糖易失控!糖尿病患者「5招自保」 曬太陽好處多

    冬天更要小心血糖起伏!醫師提醒,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發生併發症比例較多的季節,因此糖友冬天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注意足部和身體保暖、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感染、防止過度飲食、隨時監測血糖。老年人更要多曬太陽,才能平安過冬。
    2022/11/16 14:39
  • 台灣5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 醫「親身實驗這麼做」成功逆轉│甜蜜危機糖尿病之島

    根據抽樣推估,台灣有500萬人是「糖尿病預備軍」,也就是糖尿病前期,再加上250萬的糖尿病患,等於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國人都血糖異常,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曾經自己就是糖尿病前期,加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讓他的健康拉警報,後來靠著133飲食法和運動,甩肉20多公斤,擺脫糖尿病前期,也和高血壓藥物說掰掰;而外食族又該怎麼挑選低升糖的食物,來看這則報導。
    2022/11/12 22:11
  • 輕熟女體重變輕、心悸冒汗急就醫 醫曝是「這病」作祟

    長期心悸、流汗、體重變輕要注意!一位35歲女性,有甲狀腺高能症的病史,自覺改善便終止用藥,近期出現怕熱、心悸、體重減輕以及近端肢體無力情況就醫,發現有甲狀腺毒症且甲促素受器抗體偏高,故診斷為葛瑞夫茲氏症,醫師指出,甲狀腺自身產生過多的甲狀腺荷爾蒙即是甲狀腺高能症,屬於是新陳代謝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症狀為心悸、易流汗、食慾增加、體重減輕、失眠、手抖、月經異常、排便次數增加等。
    2022/10/18 17:06
  • 胸悶、心絞痛找不到原因?專家:恐罹患「胃心症候群」

    常覺得胸悶、心跳快,而且莫名其妙就會發作?去醫院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都做了一遍,卻查不出問題,在新陳代謝科就診也沒有任何問題,卻在治療胃部後心臟問題改善了?其實這就是「胃心症候群」!
    2022/08/04 10:42
  • 「下面癢」竟是糖尿病引起?醫揭8病因 控制血糖很重要

    一位阿姨近日感覺「下面癢癢的」,平日她所回診的新陳代謝科醫師表示,是糖尿病的關係所以下面才會癢,由於阿姨的糖尿病控制得不是很理想,醫生除了幫她改藥 ,也建議阿姨讓皮膚科醫生檢查。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在痞客邦部落格《調皮女醫皮膚科林昀萱醫師》發文分享,糖尿病患容易有私密處搔癢,主要與皮膚乾燥及多重神經病變有關。
    2022/08/02 15:43
  • 年過半百如何延緩衰老?醫曝健康5招「迎接人生下半場」

    年過50想要延緩衰老該怎麼做?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潔雯表示,35歲左右骨骼、肌肉、中樞神經及心臟血管系統逐漸衰退,有些人也會感覺體力下降;40歲後,罹患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機率逐漸增加。
    2022/07/23 15:12
  • 靠血糖機不夠!5類糖尿病患注意 多做「這步」防併發症

    血糖控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是採用家用血糖機進行監測,但家用血糖機每日檢測次數有限,即使密集檢測,也看不到患者全天候血糖輪廓,門診常遇到患者家用驗血糖紀錄很正常,但實際檢查報告卻不如預期,建議經常反覆低血糖、血糖變化起伏大、糖化血色素不理想、有生病感染和糖化血色素突然升高共5類人,可評估連續血糖監測儀使用。
    2022/07/20 11:11
  • 60歲名醫狠剷23公斤變鮮肉!自創「飲食法」超有效

    新陳代謝科名醫生游能俊身為糖尿病權威,卻因家族病史加上肥胖問題,罹患糖尿病前期。他靠著自創的「一份醣飲食法」,成功從78公斤降到55公斤,體脂下降17%,糖化血色素從6點多降至5.5%,搖身一變成為「資深鮮肉」。他也在節目《健康2.0》中分享減重的方法和心路歷程。
    2022/04/20 21:06
  • 更年期出現高血壓!醫揪「元凶」 7招避免血壓失控

    更年期為每個女性必經階段,出了有可能出現身體燥熱、口乾、臉部潮紅、頭暈、憂鬱等狀況外,部分女性朋友甚至會發現血壓高高低低不好控制。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潔雯表示,一停經血壓就不受控最主要是受「雌激素影響」。
    2022/04/15 20:52
  • 在家就能肌力訓練!醫授6招彈力帶運動 輕鬆達有氧效果

    肌力訓練到底該怎麼做?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表示,肌力訓練基本上是一種打底運動,若想要跑步跑得好、跳得高,就要有好的肌力基礎。民眾不妨嘗試使用彈力帶輔助進行訓練,能同時達到有氧、肌力效果。
    2022/04/10 12:43
  • 全球首創!一等親罹2型糖尿病 「這族群」心血管風險增2倍

    國內約有200萬名糖尿病患,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而第1型糖尿病比例遠低於第2型糖尿病,只有不到1%,但卻不清楚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疾病風險因子,而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最新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患若有一等親屬罹患第2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又小於20歲,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將比沒有一等親屬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第1型糖尿病患增加2.61倍。
    2022/03/12 10:59
  • 下體搔癢竟罹糖尿病 醫:改掉「這些壞習慣」免終生吃藥

    糖尿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很多人對於糖尿病似懂非懂,而且大部分的人總覺得這個疾病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事實並不然,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指出,糖尿病不只盛行率愈來愈高,可怕的是,還有年輕化趨勢。
    2022/01/19 20:35
  • 糖尿病年輕化?注意6個壞習慣 醫揭治療迷思

    久坐不動加基因遺傳 糖尿病年輕人口漸增? 久坐不動不只易胖,連糖尿病也會提早上門?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也與糖尿病有關,若有家族糖尿病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糖尿病風險則會大大升高。
    2021/11/27 13:36
  • 「不吃早餐」斷食減肥? 醫師警告「這類人」不適合

    上班族平日少動多吃,放假只想窩在家耍廢追劇?當心體重上升,不但可能造成肥胖,還會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發生。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表示,外送、聚餐、飲酒、含糖飲料等飲食習慣,易使熱量攝取過多,導致高血糖與脂肪堆積,也是年輕人口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2021/11/24 15:51
  • 大魔王纏龍劭華!醫曝「9大高危險群」:罹患少10年壽命

    68歲資深藝人龍劭華於昨(14)日過世,死因研判為疾病因素,由於龍劭華本身有12年糖尿病史,讓外界也開始注意此疾病。事實上,糖尿病不容小覷,有「大魔王」的稱號,北市聯醫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侯冠廷就分享9大高危險族群,直言患者平均壽命比非糖尿病者約少10年,需要多加當心。
    2021/09/15 20:5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