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狄鶯生命的麥田台中忘年戀食品工廠破產網紅婚紗食品工廠倒閉60+裸辭
  • 搜尋:

    養殖業者 結果共212筆

  • 極端氣候危及養殖業 回歸自然配合智慧系統維持穩定

    隨著天氣越來越極端,靠天吃飯的養殖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水產提供上,養殖業的責任越趨重大,甚至2014年的時候,養殖水產量已經超過捕撈,如何讓養殖業在極端氣候下,維持穩定產量,現在有業者回歸自然養殖,也有業者開發智慧監測系統。
    2019/10/15 21:41
  • 貿易戰重傷美龍蝦業者 加拿大漁翁得利

    中國對美國龍蝦課徵報復性關稅,導致美國今年龍蝦出口呈雪崩式下滑,龍蝦養殖業也因此往北轉移,加拿大業者漁翁得利。
    2019/08/26 13:59
  • 快訊/保障台養殖權益! 產季禁「大陸鮑魚」進口

    大陸產的冷藏鮑魚,先前大量輸台,衝擊台灣養殖業者,經過評估,經濟部公告決定,每年11月1日到隔年3月31日間,貢寮鮑魚產季時,停止輸入大陸鮑魚。
    2019/04/30 11:41
  • 六輕爆炸嚇死文蛤 「開口含肉」暴斃發臭

    台塑六輕台化芳香烴三廠7日發生氣爆,連5、6公里外的住戶都感受到「震撼」,附近養殖業者出面痛訴,爆炸害他們魚塭的虱目魚、文蛤大量暴斃,損失慘重,要六輕全面負責。台塑目前已和麥寮鄉公所召開緊急會議,若事後鑑定損失真是爆炸造成,決不會逃避卸責。
    2019/04/09 20:34
  • 快訊/限制陸鮑進口 農委會收購貢寮鮑4000台斤

    今年貢寮的九孔鮑價格慘跌,從每台斤400元跌到300元,外傳就是跟中國鮑,以6.8倍的數量銷台影響,因此養殖業者呼籲,政府應該實施關稅配額制度,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這是假消息,也宣布農委會以每台斤400元價格收購4000台斤貢寮鮑。未來盛產季節也會限制進口。
    2019/03/27 10:50
  • 傳產「水泥、養殖業」導AI技術 拚無人化

    過去傳統產業都需要大量人力,像是養殖業,得時刻關注魚蝦狀況,以及水泥業必須得有人隨時協助排除故障,但現在業者紛紛導入AI技術後,不但能節省人力,還能提高魚蝦的存活率,儼然成為傳統產業的新趨勢。
    2019/02/07 16:01
  • 運勢「中上」!全台最早國運籤出爐 預告6月當心這件事

    農曆春節腳步近,許多廟宇在新春期間都有抽國運籤的習俗,以做為整年的運勢參考。而高雄五甲關帝廟今年開出全國最早國運籤,是支平順的「中上」籤,廟方說,預言非洲豬瘟疫情發威,提醒牲畜養殖業者特別當心,而下半年豐收有利,但農曆6月得特別當心。  
    2019/01/25 09:11
  • 饕客們新福音! 岩手縣養殖場培育無毒河豚

    河豚是日本餐桌上的高級美食,但因為身上帶有劇毒,食用前必須小心處理,岩手縣有一家養殖業者,取來當地特產溫泉水,打造適合河豚生長的環境,再加上餵的是無毒飼料,標榜無毒河豚能安心食用。
    2018/12/27 17:43
  • 全球首例 日本完全養殖黑鮪.出貨市場

    黑鮪魚,又被稱作是深海黑金,在日本的市場上,則出現了「完全養殖」的黑鮪魚,雖然依舊能滿足饕客的味蕾,但是價格仍偏高,並沒有比較便宜,當地養殖業者為了壓低成本,從六年前就開始著手進行改良,因為這龐大的成本花費,就來自於黑鮪魚吃的飼料上!
    2018/10/16 19:58
  • 冠軍錦鯉「S傳說」 台養殖業者5500萬標下

    連續獲得日本兩項冠軍大賽的錦鯉「S傳說」,上個禮拜在日本拍賣會中被台灣人以2億300萬日幣,折合5500萬台幣成功標下。買家是來自台灣雲林的錦鯉養殖業者鍾瑩瑩,還是受人所託,外傳可能是要送給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的退休禮物。
    2018/10/09 12:52
  • 爬上岸!台灣本土大閘蟹已達成熟 準備上市

    中秋過後,近來大家可以明顯感覺氣溫似乎往下降,而大閘蟹也感受到了。養殖業者就發現,近來母蟹開始爬上岸準備產卵。而這也代表著時序入秋,大閘蟹已經達到成熟。今年大陸幾乎沒進口,因此本土蟹市場需求大增。有些業者悄悄調整約莫兩到三成價格,不過也有人維持不變,說怕再貴沒人吃。
    2018/09/28 14:36
  • 引反彈怪媒體? 環署澄清「水含微塑膠」

    環保署25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國內首份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及貝類中的含塑膠微粒調查報告,結果證實大部分樣品均檢出微型塑膠,媒體也如實報導這份報告,但就在新聞曝光後,因為貝類養殖業者的反彈,竟讓相關媒體成為「政院的即時新聞澄清專區」裡頭的被澄清對象!
    2018/09/27 20:54
  • 中南部豪雨農漁業災情慘 全台農損超過5億

    中南部豪雨重挫農漁業,目前全台累計損失超過5億元,其中又以嘉義縣最為嚴重,不只虱目魚損失災情慘,許多養殖業者同樣苦不堪言。
    2018/08/27 14:12
  • 吃鰻魚日 抗漲!日業者推「蒲燒茄子」代替

    日本人有個在「土用丑日」吃鰻魚的習俗,今年這個日子共有兩天,分別是在7月20日跟8月1日,往年每當逼近這段期間,鰻魚養殖業者總是有接不完的訂單,不過今年卻反常地冷清,甚至出現鰻魚滯銷、過剩的情況,但即使如此,市面上販售的鰻魚料理價格,卻比平時還高,甚至還有店家用茄子來取代鰻魚,原因究竟為何?一起來看看!
    2018/08/02 19:50
  • 鰻魚產量銳減! 日「土用丑日」改吃鯰魚

    週五是日本的土用丑日,這在日本是吃鰻魚飯補充體力的日子。不過受到鰻魚苗產量大減的影響,今年的鰻魚售價變貴。日本養殖業者也開始改變戰略,他們現在不會趕著出貨,要把抓來的鰻魚苗養到最肥美,才能創造最大利益。
    2018/07/21 17:07
  • 廢棄物遭暴雨沖入河 屏環保局:業者稱非有害

    南部從前天開始下起滂沱大雨,有民眾po出屏東縣枋寮北勢溪一處土資場大批內裝不明廢棄物的太空包,在湍急溪水沖刷下「跌」進水中,擔心有害物質汙染影響附近養殖業。屏東縣環保局強調,業者自稱太空包內非有害廢棄物,且已經採取措施,阻卻上述情形。
    2018/06/15 21:45
  • 最神秘的鄰居! 台灣、北韓往來貿易多

    南北韓高峰會登場在即,說到北韓,很多人印象中它是神秘又封閉的國家,但其實台灣跟北韓之間有不少經貿往來,除了近年興起的旅遊觀光,像是北韓人參,台灣一年進口量近5噸,市值就超過10億元,國內的龍蝦養殖業者,還被金正恩欽點成為進入北韓傳授龍蝦技術的第一人。
    2018/04/24 22:46
  • 鮭魚量大減 日企向「挪威養殖鮭」尋商機

    隨著日本鮭魚的漁獲量持續創新低,日本業者現在也轉向行情不斷看漲的「挪威養殖鮭」尋找投資商機,因為挪威的鮭魚養殖產業不但規模大,效率也高,幾乎是全自動化作業,但現在日本國內的養殖業者也在努力解決魚貨供應不足的難題,開發「陸地養殖」的新技術!
    2017/12/20 20:48
  • 捕撈季輸日擬解禁! 國內養殖憂鰻苗恐價漲

    每年11月到3月是台灣鰻苗捕撈季,過去一路禁止出口,但現在漁業署研擬未來全面開放引起養殖業者擔心,如果國內鰻苗大量銷日導致鰻苗數量減少價格上揚,恐怕影響養殖經營,業者也預估開放出口前3年價格波動將最明顯、衝擊最大,漁業署則回應會持續和業者溝通,上路時程未定。
    2017/12/02 19:13
  • 七股養殖區種綠電  陳亭妃籲政策說清楚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接獲陳情,指有綠能業者以優渥租金承租養殖用地發展綠電,擔心養殖業受影響。今天邀請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到台南市七股區與漁民座談,盼清楚說明政策。
    2017/11/30 19:31
  • 打氣機變活魚! 睜眼狂瞪嚇壞送貨員

    貨運公司及宅配業者都明文規定不得託運「活體動物」,但近來卻有1名送貨員在臉書上貼出影片,託運箱上方明明寫著「打氣機」,但紙箱破裂,裡頭卻有一條「活魚」就裝在塑膠袋內瞪大眼睛看著他,讓他嚇了一跳,直呼怎麼會有活魚?業者不諱言地說,為了運費便宜又方便,不少養殖業者的確會利用貨運偷寄活魚,這是公開的祕密!
    2017/11/28 18:28
  • 「澳洲淡水龍蝦」強勢物種易養殖 憂傷生態

    澳洲小龍蝦是外來種,也是強勢物種,漁業署直到104年才開放合法進口養殖,因為學者評估,澳洲小龍蝦有經濟價值,所以規定養殖業者,要養澳洲小龍蝦,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各地方政府也要納管業者,管理養殖場地,避免澳洲小龍蝦到處爬,反而帶來國內生態浩劫。
    2017/11/21 18:07
  • 川燙辣炒都對味! 小龍蝦搶進「吃到飽」餐廳

    現在有越來越多餐廳,用澳洲小龍蝦做料理,不只台灣餐飲店,在大陸跟澳洲,小龍蝦料理市場也很大,因此有苗栗、雲林、屏東等地的養殖業者,也開始進口澳洲小龍蝦,或是進口蝦苗自己繁殖,再把成蝦賣到吃到飽火鍋店,除了提供國內餐廳,也外銷到中國大陸,市場供不應求。
    2017/11/21 17:54
  • 快訊/台銷港大閘蟹驗出戴奧辛 農業局急採樣

    針對香港食安中心驗出台灣大閘蟹含有戴奧辛,桃園農業局會同食藥署、漁業署和農委會,已經趕往現場勘驗與取樣,並要求業者立即執行移動管制,農業局將針對附近所有養殖業者,17日進行全面抽查,確保食用安全無慮。
    2017/10/16 17:31
  • 養殖業者萃取褐藻來養魚 發覺大商機

    台灣有養殖業者想要提升養魚的水準,和水試所合作,技轉褐藻的小分子萃取技術,用來添加在自製的魚飼料裡頭,不只成功讓嬌貴的東星石斑養殖成功率提升,也因為這樣發現褐藻的功效,開發生技產品,每年創造上億商機。
    2017/10/04 22:1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