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男星病逝微博劉喬安罹癌動保處余苑綺大腸癌周杰倫統一獅龍天翔餐飲集團停業劉喬安癌末
  • 搜尋:

    重要的人 結果共420筆

  • 【一步一腳印】不加牛奶、麵粉! 挑嘴兒的「純」乳酪蛋糕 

    陸佳麟做蛋糕,桌上沒有讓人眼花撩亂的量杯、食材,雞蛋、糖,還有一點鮮奶油,用來調和修飾,最重要的還是要製作時才拆封,確保新鮮的乳酪。乳酪蛋糕老闆娘陸佳麟:「人家常會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的乳酪是重乳酪還是輕乳酪?其實要區分這個,以前就是比較傳統的方式,大概就是說麵粉的比例,因為我們完全沒有麵粉,所以後來我們就讓客人比較有個概念,就是我們蛋糕,真的就是純的乳酪。」 蛋糕不分輕的重的,下手輕重還是得留意,要把一塊塊凝固的乳酪,打出流動感,雞蛋要分次,慢慢加,還要隨時檢查乳酪狀況。陸佳麟:「有時我會開玩笑,我說那天心情好不好,打出來的蛋糕也會有影響。」記者:「真的啊?」陸佳麟:「對,其實可能,就像我剛在說,在製成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細心去對待它。」 陸佳麟則是步步用心,襯底的餅乾粉,她也不直接用現成的。陸佳麟:「它有滿多五穀雜糧在裡面,像黑黑的部分就是芝麻粉的部分,然後還有我們叫生的胚芽,然後把它烘烤成金黃色,然後把它加進去。」 難怪一邊翻著,一邊有股芝麻、胚芽的香,陸佳麟接著慢慢加進奶油,不多,粉稍微能結塊,就立刻停手。陸佳麟:「我是喜歡它,最原始的成分在裡面,不要吃過多的奶油,那只是一個必要的調和作用。」 只要健康,不要讓人吃進負擔,聽來是陸佳麟很重視的一項,其實當初她就是為了家人的健康改行,曾經是廣告人的陸佳麟,原本與烘焙業的交集,僅限於家裡投資了一間糕點中央工廠。陸佳麟:「以前看到師父忙,都覺得那很理所當然啊,就好像我們在做我們自己的工作,很得心應手,一點都不會覺得它很困難,可是當有一天,我自己想到要做的時候,我親自下去打蛋糕,從最簡單的海綿蛋糕,我烤出來整爐的海綿蛋糕,沒有一個可以吃,然後我眼淚就掉下來。」 那時候陸佳麟要生寶寶了,不希望再過廣告人的高壓力生活,初進甜點事業,卻踢了個大鐵板,那麼,相對簡單的乳酪蛋糕,是不是另一個出路呢?陸佳麟爸爸一個老毛病,給了她新想法。陸佳麟:「我爸爸不能喝牛奶,他也是那種一喝牛奶,應該也算是乳糖不耐症,就是拉肚子會拉得很嚴重,對,他真的是幾十年來,都沒有吃過牛奶類的東西。」 陸佳麟去查了資料,乳酪應該可以為這樣的人補充鈣質吧,一個不用任何奶粉、麵粉,少油、少糖的乳酪蛋糕專門店,就此跨出第一步,只是當時,對陸佳麟標榜的真材實料,糕點廠裡的師父不怎麼看好。陸佳麟:「傳統的師父會覺得說,我可以用麵粉用鮮奶、用奶粉之類,去取代這樣的原料,就可以降低很多成本,相對的,我在售價上或利潤上,就會有更多的空間,他(師父)會覺得我這樣的做法,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就是說我們做那麼好,可是人家其實有些人並不了解。」 因為有些客人習慣那些添加物了,反而嫌陸佳麟的純乳酪,沒什麼出奇卻賣得貴,還好徬徨中,陸佳麟兒子丹尼爾的一個挑嘴,讓她發現初衷值得堅持。陸佳麟:「他要(從母奶)轉換喝配方奶的時候,他真的一口都不給我喝,我很生氣,我買了一罐,我想那一罐奶粉好貴喔,我還滿心疼的,我就想,怎麼辦,他都不喝。」 原來他只愛吃在媽媽肚子裡,吃熟了的純乳酪蛋糕。記者:「你有辦法吃掉一個?」陸佳麟兒子丹尼爾:「對,沒錯。」記者:「不會吃不下嗎?」丹尼爾:「最小的,最小的我可以吃得掉。」 從沒牙時,一口一口含,現在8歲的丹尼爾,真是頗有「食」力,冰櫃裡一塊藍莓乳酪,凍得有些硬,不容易下刀,他直接拿起來啃。丹尼爾:「蛋糕雖然切醜醜的,可是好吃是最重要的。」 陸佳麟也強調,好吃真的很重要,說來也還是出自陸爸爸的需求。陸佳麟:「他非常怕奶味,後來我發現,這種人還滿多的。」 又要乳酪下得足,又不要讓人被奶味嚇跑,陸佳麟想到,用花香、果香、茶香、咖啡香,幫乳酪變身。陸佳麟:「像我爸也很好玩,我拿給他吃,他問我有沒有牛奶,我說沒有,因為真的沒有牛奶,然後他吃,他還吃得很高興,然後後來過一下我問他,你有沒有肚子不舒服?你會不會拉肚子?我爸說不會啊,很好吃啊!」
    2011/03/20 23:05
  • 王永慶二房楊嬌病逝 享壽88歲

    台塑企業前創辦人王永慶的二房楊嬌,今天傍晚因敗血症病逝於長庚醫院,享壽88歲。彌留之際,她的兒女包括長子王文洋、女兒王雪紅等5人,都陪伴在她身邊,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王雪紅晚間也發出聲明,說母親是這輩子影響她最深、也最重要的人。
    2011/03/03 20:59
  • 【選將人生】國會鐵娘子出征 「女兒牌」拉抬選情

    【選將人生】系列專題,今天的主角是黃昭順,大高雄近年來都是民進黨的最大票倉,黃昭順身為國民黨大高雄市長候選人,實在選得辛苦,因此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祭出女兒牌,把黃昭順女兒陳菁徽找來,母女倆合拍廣告,外表出眾的陳菁徽一現身,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果真拉抬選情;只是一般人都不了解,黃昭順其實跟女兒從小就聚少離多,為了工作,一直都是黃昭順的父親前監察院長黃尊秋在照顧外孫女,而女兒跟父親可說是黃昭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也是不同時期的政治夥伴,我們一起來看看黃昭順的故事。
    2010/10/20 14:38
  • 韓國種出來的黃金 入秋逢採人蔘

    秋天是人蔘收成的季節,現在韓國的蔘田都在趕工當中,4千坪的土地,一天下來就能收成12噸的人蔘,人蔘工廠請來經驗老到的大嬸們幫忙,小心翼翼的修剪,因為這從頭到尾都能使用的人蔘,可是韓國最重要的寶,今天的韓國採人蔘專題,帶您去見識現採人蔘的過程。
    2010/10/04 22:35
  • 【一步一腳印】「魯冰花」又一章 下鄉追夢20載(下)

    得獎固然高興,但吳鴻滄說,得獎不是他最終目的。老師吳鴻滄:「得獎,我說過,可能是給他們肯定,我希望因為這樣,他們以後會對任何事件,比較有自信心,但不是為了每次都去參加這個比賽,因為我說過,比賽不是最重要的,應該是讓他快樂學習,最重要。」 藉由快樂學習,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是吳鴻滄最在乎的事;他認為,這將是孩子一輩子最重要的資產。老師吳鴻滄:「他這個自信心,可以在任何一個事業上,或者任何一個他所從事的行業上,都有這個自信,我曾經表現很好過,尤其對課業不好、學習成就比較差的小朋友,我覺得這部份,是他們難得被稱讚的部份,所以對他的影響,就會很大。」 關愛弱勢的一群,把機會留給最沒有機會的人,吳鴻滄挑選全校最好動、不好帶的一班,讓我們拍攝,而不是成績最好的一班。 老師吳鴻滄:「我認為說,只要有機會,對他來說,就是一個肯定,那10個裡面,只要1個有影響,我就覺得值得了,這個影響是說,因為這樣而取得自信心,『那個電視台來拍的時候,老師說我表現得很好,就讓我去拍』,我說過,孩子長大之後,他會回想這個經驗,我認為是好的。」 吳鴻滄在國中求學階段,就曾經有美好回憶。 老師吳鴻滄:「我記得那時候,我老師把我一張畫,貼在後面的佈告欄,貼上去之後,我就覺得,沒想到我畫的畫,竟然可以被貼上去。」 深刻記憶,一直烙印在心中,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師專二年級要分組時,他立即有了方向。老師吳鴻滄:「我就覺得說,美術被貼上去那種感覺,到現在還是很甜美,我就選美勞組。」 但繪畫評定分數沒達到標準,被刷下來。老師吳鴻滄:「我跟他說,老師請你讓我進去,我雖然最後一名進去,但是我一定不會最後一名出來的啦,他看到我蠻堅決的,他就同意讓我進去。」 不但不是最後一名畢業,現在年年參賽都獲獎。老師吳鴻滄:「我一直覺得努力,是最重要的,一個努力的人,可以贏過一個天才,但是不努力的人,我們鼓勵孩子,你任何事情,去努力就有機會。」 要孩子努力,吳鴻滄運用一點小技巧,讚美。 老師吳鴻滄:「鼓勵再鼓勵,一直在鼓勵,『很好』、『很讚』、『你畫得很棒』、『如果可以怎樣更好』,先鼓勵再提昇他,再來稍為跟他糾正,或者是指導他,怎樣畫更好,那他會一直都有興趣,盡量少責罵。」 老師吳鴻滄:「哎呀!這個是誰?老師哦,?讚,把老師畫得很帥,繼續。」 學生:「老師這棵樹可以嗎?」老師吳鴻滄:「可以,很棒,你的人畫得很可愛,大膽的畫,勇敢的把它畫下去,好,很好;這可以加一點黃的,也可以,相似的就可以了,對,好、很棒。」學生:「老師,畫好了。」吳鴻滄:「哦!,讚,好、好。」 言詞鼓勵有時不太夠,還得用具體行動表示。老師吳鴻滄:「要買飲料的自己挑,好,ㄟ,小力一點,好,結帳。」學生:「謝謝老師,。」吳鴻滄:「回去你們的位置,準備繼續畫圖。」 問孩子為什麼喜歡這堂課?答案很直接。 學生:「老師會請我們喝飲料。」記者:「還有呢?」學生:「會帶我們出來,教我們畫畫的技巧,還有老師會說故事給我們聽,,缺點、優點都會講。」記者:「真的?老師講什麼你的缺點、優點?你可以跟我們講嗎?」學生:「不行。」 學生:「人不夠大,眼睛不要瞇瞇的,顏色要填滿,眼睛不要瞇瞇的,要畫耳朵,要大膽的畫。」學生:「什麼顏色加什麼,會等於什麼顏色,教我們怎麼畫樹,要加類似色。」 老師傳授這麼多技巧,讓學生感謝,一下老師請喝飲料,又冒了出來。
    2010/06/13 22:53
  • 【新聞最前線】TVBS與朱立倫對話 專訪全記錄(下)

    ◎參政路 朱:只是單純的想施行理念 主播鄭凱云:「喜歡選舉嗎?」 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當然非常不喜歡其實,您剛剛講到說,做為一個政治人物,我都覺得說對我來講,我都還是很不習慣人家說『你是一個政治人物』,現在必須要慢慢的接受,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教書的人出身,在學校裡面擔任教授,是一個很單純的工作,那覺得說,為什麼會從一個這麼單純的工作,本來當時參選立法委員的時候是,就是動機很單純,就是把一些專業的一些想法,可不可以落實在政府的一些重要的法案或法令,尤其是財經的法案,是我擔任當時,擔任立法委員的一個想法,沒想到這一下就變成後來,回到桃園家鄉,當縣長、選縣長。」
    2010/05/06 15:37
  • 【中國進行式】「盈男剩女」說 中國大都會大失衡

    這幾年中國大陸出現了一個新詞彙「剩女」,這是泛指過了適婚年齡,卻還是維持單身的女性,而另外一方面因為實施一胎化,大陸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大陸男女比例,大約是117:100,在10歲到30歲的人口當中,男比女更多出了3300多萬人,這些多出來的男性,被叫做「盈男」,有人擔心盈男們會娶不到老婆,但是事實是在大都市「剩女」的數量,遠遠超過「剩男」,光是北京就有高達80萬的「剩女」,上海也差不多;在中國歷史上,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出現這麼大批擁有高學歷和經濟能力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她們可以主動選擇婚姻;來看中國大陸的盈男和剩女們,他們在想甚麼?
    2010/04/06 21:58
  • 【一步一腳印】傳承四代麥芽酥 目鏡仔麥芽酥

    不是要製作麥芽酥嗎?林立群的工作,從做米糕開始,要用一年的圓糯米。 記者:「用長的不行?」麥芽酥第三代林立群:「不行,一定要圓糯米,你用長的,麥芽做不起來,沒那個Q性。」 圓糯米有那個彈性,這麼一蒸,6個小時 就從天黑到天亮,晨光中,另一個重要原料出場。記者:「麥漿是純麥芽打出來的?」林立群:「對,純麥發芽打出來的,打成漿。」記者:「沒放其他東西?」林立群:「都沒有,接下來就是,米糕蒸好。」記者:「米糕也是原味米糕?」林立群:「對,都原味,我們現在米糕好了,起鍋。」 我們之所以再三探問,因為這麼一連串看到的,就是米、麥,沒加糖,那麼麥芽糖甜滋滋的味道,哪裡來的? 林立群:「這剛好發到一半,它芽剛好跑出來,一點一點而已,那甜度還不夠,要等它有一定甜度,才能磨成漿,去做麥芽,我們吃,直接這樣吃,它是微甜的,它芽如果更長一點,就會更甜,所以麥芽,就是小麥的芽,叫做麥芽,麥牙跟糯米做的,所以取名麥芽,麥芽和在一起變麥芽膏,是麥芽膏不是麥芽糖。」 麥芽膏,這復古味名字連接的,可是很多四五六年級生,童年的零食回憶,例如這個裹在,竹筷上的酸梅棒棒糖,麥芽膏濃厚到,幾乎不透光的色澤,不是添加而來,而是5天文火慢熬,從清清如水,一天一天熬出來的色度。 麥芽酥第三代老闆娘廖寶珠:「這麥芽自古流傳就說,顧肺部,如果是軟的,吃下去就直接入腸胃,如果煮到像這麼熟,煮很多天才有這種深色度,這對肺部比較好。」 林太太很年輕時,就成為這個麥芽酥家族,第三代媳婦,嫁來第三天就開始,處理熱騰騰麥芽膏,所以也成了專家。廖寶珠:「不知道的人都會說,哇,麥芽很甜,不過我這只有麥芽而已,不會很甜,他們吃了以後,都說,欸,這怎麼這麼濃,這麼香又不甜,我說這是純的(麥芽)。」 傳統純正的滋味很費工,很多老味道因此漸漸失傳,不過,這對夫妻堅持,這樣的事,不能發生在自己家。林立群:「還好我們有兩個兒子,都很乖,跟我們很配合,讀書回來會看我們做,我們長輩給我們教誨,你小孩這功夫一定要學,不能斷,學會了,要不要做這行看他們自己,一技之長學在身,終身受用無窮,我們家訓就是這樣。」 廚房裡正在炒花生的,就是這麥芽酥之家,七年級的第四代了,滾筒燙的很,林暐倫還不時伸手往裡探。麥芽酥第四代林暐倫:「我在看它的熟度,你看它兩者顏色會有變化,它會慢慢變化,對,所以我要看它顏色,抓我要的。」 一屋子煙霧繚繞裡,有濃濃花生香,原來這也有講究,花生一定是要當季鮮採的,不能冷凍過,不然,再怎麼炒都不會香,只會焦。林暐倫:「它一下子就好了,它在好的時候,一下子就變好。」 所以關火,花生起鍋,動作突然變快,也就這一下子,剛離火的花生,要立刻移到電扇前面。林暐倫:「如果不讓它迅速降溫的話,它會持續加熱,整個也還是會焦掉,所以最後這個步驟,還蠻重要的。」 其實是每一步都不能輕忽,品質就在細節裡頭,炒好,脫了膜,金黃色的花生,林暐倫一杓一杓,灑到篩子上檢查,品質不好的,都要挑出來,那麼多花生,要檢查多久啊。 林暐倫:「剛開始學比較慢,就慢慢找,現在做久就是,很習慣,就是找很快。」 說到做的久,林暐倫從國小,就在這廚房幫忙了。林暐倫:「其實那時候還蠻掙扎。」記者:「蠻掙扎喔?」林暐倫:「對啊,因為,看到很多小孩在玩,自己都要回家幫忙,那時候童年會覺得,很不服氣啊。」記者:「沒童年了?」林暐倫:「對啊。」 不過或許命中注定,林暐倫的名字,就有個家族生意的印記,民國75年,韋恩颱風淹水,把從日據時留下來的,扁擔攤車,照片紀錄,通通沖走了,爸爸林立群說,暐倫的暐,就在記這件事,而如今,林暐倫不只是「人手」,還是個「好手」,家傳招牌麥芽酥,原本是媽媽專責,現在林暐倫做起來,有模有樣絲毫不差。 林暐倫:「剛開始回來接手的時候,有人看到說,嗯,是不是跑錯家了,就會問是不是哪個老闆,然後我們就會,拿照片給他(看)。」
    2010/03/14 22:26
  • 【中國進行式】廚房裡的革命! 上海世博會正熱炒

    5月初上海世博會開幕,有機會一遊,可能一逛就是好幾個小時,在世博園區吃飯,台資餐飲品牌看到這塊商機,其中南僑陳飛龍的餐飲品牌,不同其它台資餐飲品牌,一口氣把7家餐廳打進世博,不止賺世博期間,還放眼世博後上海城市規畫的市場。 ◎倒數100天世博在中國 7千參展人 逛上海世博,有什麼可以吃?業者:「沾起來,然後把它放下去煮一煮,然後主要是它的起司。」 TVBS記者彭馨儀:「世博會184天期間,世博村將提供7千名外國官方參展人員住的問題,隔壁的餐飲特區,現在已經被台灣人全部包下來,一次要打進旗下所有的餐飲品牌。」 ◎台商厲害! 包世博7千參展人員吃喝 世博園這棟75年歷史的煙囪古蹟,南僑改造一到三層樓,要賣巴伐利亞菜,德國豬腳搭配酸菜起司,再來一杯量身定做的鮮釀黃啤。 ◎南僑大手筆 上海世博園現釀啤酒廠 每杯特醇啤酒都是德國釀酒師,以494年工法,駐店現場釀製,保證世博期間酒吧的啤酒不會斷貨,一座現釀微型啤酒廠,就像是中心廚房的概念,將搬進園區裡。 餐廳業者陳黎明:「我們希望這7千人,他有家人嘛,帶有朋友,然後帶他的朋友或者一些領事館,一些領事館的人或者是世博公司,他們裡面一些重要的高級主管,應該都會在那裡宴客。」 ◎撥算盤 7千世博參展人員倍數消費 不管是擺臨時攤,還是開永久餐廳,台資餐飲品牌看的都是大陸官方的數字。世博可望湧進至少7千萬人次,預估至少65%以上的參觀者,將進園區用餐一次,餐飲商機大約新台幣84億。 ◎7千萬人舌尖品味台灣 在上海世博 百家餐飲卡位戰,南僑大手筆砸下新台幣6億元,一口氣推出餐廳群體,7家店有6國料理,平均客單價1200元台幣。 陳黎明:「未來我們是看好上海市政府,會把這個地方重劃,成為個全上海最高級的商業跟住宅區,所以未來應該都是最貴的頂尖的人,會住在那邊或是辦公,所以我們想說未來的前景,應該是比在世博前應該是會更好一點,在上海我們覺得說要做成功的餐廳,你一定要夠大才會成功,愈大的就會愈成功。」 ◎快狠準!南僑卡位世博 7店6國菜 台灣請來鐵板燒大廚,鵝肝魚子醬金箔蒸蛋、鐵板明蝦,結合黃浦江全景視野,另外推出從早餐做到晚餐的咖啡麵包店,麵糰從台灣空運,坐在江邊,還吃得到滷肉飯等台灣家常小食。
    2010/01/19 14:40
  • 【中國進行式】「中國製」 美國人的最愛與最痛

    美國對中國大陸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的做法,多所指責,認為是中美貿易逆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到底在美國中國大陸製的產品有多泛濫?人民幣若是升值,中國製造產品在出口上還有多少競爭力?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將如何因應,我們來看看記者范琪斐來自紐約的報導。 ◎賣場購物車 不可能沒有「中國製」 為了看看Made in China中國製產品,在美國有多風行,TVBS採訪小組到紐約一個購物中心去,看看美國人都買了那些東西?結果發現毫無例外,每個人的購物車裡都有Made in China的產品,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位太太拉娜。 拉娜為女兒房間換家具,今天買了色彩臏紛的儲物箱,一面大鏡子,還有兩串耳環,所有的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紐約市民拉娜:「我想在美國大部分東西都是中國大陸做的,所有的,所有的東西都是中國大陸做的。」 走到購物中心裡,你就會更同意拉娜的說法,中國大陸真的是什麼都做,這排美髮用品,全是Made in China,這排玩具全是Made in China,連小狗小貓住的用的全是Made in China。 ◎「中國!什麼都可以做」 美國莫法度 甚至當我們走訪一家專賣猶太教宗教用品的商店,不管是猶太節慶用的燭台,或是祈禱用的酒杯,都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樣。 TVBS紐約特派范琪斐:「其實不只是猶太教,連美國立國基礎,信仰中心的基督教,很多用品都是中國大陸做的,比如這個十字架Made in China,基督出生像Made in China,天使 Made in China, 最具代表性的是,連這面美國國旗都是Made in China。」 ◎省錢年代 讓「中國製」占盡價格優勢 Made in China在美國無所不做,無孔不入,最重要的就是價格上的優勢,加上美國今年景氣不佳,人人都想省錢,讓中國製產品更加有市場。 ◎進口「中國製」 美商笑嘆:難完全駕馭 猶太教用品業者雅各:「我們有客人的確是要以色列的產品,但也有很多客人,更注重價錢,那就只有中國大陸製的產品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挑戰。」 ◎低估的人民幣值 「中國製」無敵關鍵 2、3年前對中國大陸製產品在安全上的憂慮,很明顯的被消費者擺到一邊。紐約市民:「我覺得(中國製產品)很好,我沒什麼要抱怨的。」紐約市民vivian:「我蠻確定,現在應是很安全了。」
    2010/01/04 14:55
  • 成龍接班人 「新七小福」進軍演藝圈

    成龍有接班人了,不過不是他的兒子,而是11位平均年齡22歲的帥哥,2007年底由成龍親自主辦的「龍的傳人」選拔大賽,從全球27萬人中,嚴格篩選出11個武術、歌唱、舞蹈都頂尖的人才,組成「新七小福」,打著成龍弟子的名號,才藝當然不用說是一級棒,這回「新七小福」很重要的是,外表也是精挑細選,帥氣又時尚。
    2009/10/19 20:35
  • 【燃燒的靈魂梵谷】「Vincent」宿命 梵谷一生如悲劇

    荷蘭重要的畫家梵谷,畫出了許多家喻戶曉的作品!年底梵谷的畫作也將在台灣展出,雖然他畫出了不少知名的畫,但大家對梵谷的生平或許不太熟悉,其實梵谷在荷蘭南方的小鎮-桑德爾特出生後,就展開了他陰鬱、悲劇性的人生,不管是他性格裡天生的不安全感,或者與人互動的障礙,這些都對他後來的畫作,有深層卻內斂的影響。
    2009/10/13 22:27
  • 【一步一腳印】土石流防災專員 守護家園「歡喜做,甘願受」

    土石流防災專員吳永堃:「天稍微亮的時候,雨比較小的時候,我就上來,然後上來一看的時候,才知道一大片的土石已經推下來。」 吳永堃:「這次雨特別大,而且雨下得越大,我們心越沈重,越感到心慌,因為我們整個社區,所有些保全對象的生命,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吳永堃是農委會水保局的土石流防災專員,他主要工作是觀測土石流撤離村民,而撤離的依據,來自這個雨量桶,全台灣有1千多條潛勢溪流,也就是有爆發土石流危機的河川。 水保局在每一個潛勢區域,都設置這樣的雨量桶,當颱風來襲,吳永堃要隨時回報累積雨量,這項數據也是水保局發出土石流紅色警戒的重要參考。 土石流防災專員吳永堃:「我們第一次傳是從零開始傳,零傳然後一直下雨,一直下雨,下到150的時候,再傳到防災中心。」記者:「用手機?」吳永堃:「對,用手機去傳,然後到200傳第三次,250傳第四次,300傳第五次,然後滿了對不對,我們就必須把它倒掉,重新再量。」 吳永堃:「回想起這回八八水災雨來得又急又大,從沒有像這次,倒過這麼多桶水,差不多2個小時就達到300,如果一般很平緩的話,當時測起來的話,1個小時大約是40釐米的雨量,或是50左右很穩定,所以這次2個小時就300,它下瞬間大雨時候就會很快。」 擔心雨量滿過300毫米,沒及時倒掉,會影響準確度,吳永堃不太敢入睡,他說以往颱風天,最長撐個2天不睡,這回八八水災,大雨下不停,連續3天沒睡。 吳永堃:「越倒心越慌,所以我就兩頭跑,我就家裡,然後這邊,然後來跟村長,看看村長這邊的狀況怎麼樣,那我們兩個要討論出一個,什麼時候要撤離,這才是最重要的。」 什麼時候撤離早有標準,但吳永堃和村長通常不會等到最後一刻,他們會依據氣象局的雲圖,以及雨量分布,自己做判斷,提前在淹大水、道路中斷前,撤離村民。 尤其颱風天,山區容易電訊中斷,即使政府發布土石流警戒,根本接受不到訊息,小小的雨量桶,就成了全村的救命符。 吳永堃:「整個我們華山這個地方,每24小時,下了400公釐,我們就準備要撤這些保全對象了,這些居民,危險的居民,所以那時候就2個小時300公釐了。」記者:「所以3個小時就達到要撤離?」 吳永堃:「對,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村民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吳永堃想了一個好方法,將左鄰右舍,5個人編成一組,共乘一部車,一旦要撤離,司機負責把人找齊,我們的防災機制,分互助組,就像軍中一樣,1個弟兄照顧4個弟兄,那我們是把這個機制,變成1個司機,照顧4個組員,那我們在撤離的話,就差不多在15分鐘以內,就有辦法把它整合,然後就開著車,直接到達收容所,速度會很快。」 吳永堃平常就會訓練村民如何撤離,免得災害發生時驚慌失措,而華山村也有一項得天獨厚的條件。 吳永堃:「這邊蠻多的咖啡廳民宿,那我們撤離到民宿,然後住的是套房,吹冷氣,也蠻不錯的。」記者:「所以他們也很願意撤離?」吳永堃:「對,對,對,所以我們這邊算是高級的安置中心。」 計算雨量觀測土石流,吳永堃站在防災的第一線,算準時間撤離村民,他也是村落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吳永堃:「我們防災專員等於是衝在第一線,第一線如果沒有危險,如果能夠把所有人撤離,當然這是萬幸,不過如果出門的時候,遇到災害的時候,我們是第一個絕對要犧牲的,所以說要怎麼說,這也是一種無奈,所以我呼籲,防災專員,還是村長,還是警察,去每一戶叫他們撤離的時候,我希望,拜託,拜託,不要拖時間,快點撤走,撤走可以保住防災專員的生命,又可以救到自己的生命,你如果在那邊拖半個小時,後面可能多死50、60個。」 吳永堃說到有些激動處,他只有一個目的。吳永堃:「我們做防災專員,最安慰的就是說,將村莊的人都撤離,不要讓他們受到災難,這樣就好了。」 這份壓力外人很難體會,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土石流防災專員是志工性質,完全無給職,從921隔年擔起這個責任,到現在已經9年了,同時間也花精神在社區重建上,最後導致外燴辦桌的事業,因此荒廢。吳永堃:「以前一個月,可以賺到30萬至50萬,一個月哦,但是,現在一個月賺不到1萬元,我跟我太太說,我現在只賺我抽菸而已,抽菸跟喝水,吃飯要給我老婆養。」
    2009/09/20 22:12
  • 【一步一腳印】大鳥村長的抉擇 和人、和土地患難與共

    位在台東縣的大武鄉的大鳥村,經過八八風災之後,全村變得面目全非,但不同的是,總共5、6百人各個都安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鳥村長,非常有危機意識,當土石流一警戒,他立刻變得嘮叨囉唆,而且緊急做疏散,一點都不嫌麻煩。 台東大鳥村村長唐中興:「各位村民午安,世界展望會報告,在我們展望會,活動廣場那邊,有很多衣服,非常堪用的,請各位需要的村民,到這邊去挑選。」 村長廣播,唐中興講完國語講排灣語,內容又再度回到食衣住行上,台東大武鄉的大鳥村,艷陽再度高照,村裡暫時也恢復熱鬧,不同的是,有不少外人穿梭,慈善團體、學生志工都來了,因為海邊、公路上,與世無爭的大鳥村,平靜快樂的日子,不久前差點就沒了。 軍職出身的唐中興,從榮工處退休後,來到台東大鳥村做村長,有工程背景,對自然災害也多分警戒,大鳥村是土石流警戒區,唐中興早就與鄉公所商量,順地勢找出5個避難所,5、6百位村民可以就近疏散。唐中興:「有那個危機意識啊!那個機警的觀念還有,要有危機意識,你沒有危機意識的話,不是跟一般村民就一樣嗎,對不對。」 村長當然不能一樣,唐中興清楚意識到,自己扛著5、6百人的生命安危,所以他平常就愛對村民嘮嘮叨叨,莫拉克颱風來襲前,他也照樣碎碎念,還提早2天先請怪手到村子上方,清理政府遲遲沒來疏濬的水道。 台東大鳥村村民蘇彩鳳:「之前就已經有怪手在上面了,只是說,只是說,土來得太急太快了。」記者:「那個開怪手的是你們村民?」蘇彩鳳:「對,我們村內的人,喔,他那天在挖的時候,他還在挖呢,他沒有跑掉呢,是我們這邊的人叫他趕快撤離。」 大鳥村村民蘇彩鳳從小到大,沒見過這麼聲勢浩大的土石流。蘇彩鳳:「這次很奇怪耶,這次是水跟土,一次一起下來的,就很像那個泥,那個水泥一樣。」 土石流根本不依照防災演習的腳本來,夾著石塊從山坡頂突然衝下,分兩股將小村緊緊包夾,堵住逃生路。唐中興:「真的跟實際的狀況(與排練時相比),完全不一樣。」記者:「會很驚慌嗎?」唐中興:「但是有一點還是有,(手冊)上面說,我是村長,然後怎麼樣怎麼樣,去廣播,當然這廣播的還是有,說現在已經非常危急了,請你們大家疏散。」記者:「所以最完全一樣的只有廣播?」唐中興:「對,廣播。」 蘇彩鳳:「中午(村長)就有在講說,水已經流得很急了,叫我們要有防備之心,這樣子。」記者:「中午有廣播?」蘇彩鳳:「對,然後村長夫人下午又廣播一次,然後土已經下來的時候,村長又廣播,結果就被那個什麼。」記者:「電線拉斷?」蘇彩鳳:「電線就斷了,就沒有那個聲音了這樣子。」記者:「所以你們聽廣播聽到一半,覺得不對?」蘇彩鳳:「對對。」 村民這才意識到,村長不是亂喊狼來了,下午3點20分,大鳥村村民奪門而出,卻已無路可逃,只能全部往下衝,躲進村口活動中心,雨不停,水繼續漲,大家擔心聯外橋樑被沖斷,只好先過橋,擠到村口的涼亭,大人小孩5、6百人,一起淋著雨。 蘇彩鳳:「我們那時候那個雨下不停,然後決定村長就說,那乾脆我們全部到大武國中,因為晚上怕沒有電啦,已經停電啦,這樣很危險。」記者:「所以那時全部在這邊?」蘇彩鳳:「對,強制執行,一定到大武國中那邊。」 強迫所有人冒雨跑向附近的國中,一起捱過暴風雨的晚上,沒有村民敢再小看土石流的威力,當然也沒有人再會去區分,村長是漢人,不是排灣族這種事,風雨過後,都是一家人,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問題,要一起面對。 唐中興:「這邊都是房子,倒塌了,這邊都是房子倒了,這是一個曠野教會 ,那天我就是到上面那個15鄰那邊,那整個山就塌下來,整個把整個水溝都掩埋了,就爆起來,你看這多少土方,聽說40幾萬立方土方。」 震驚、感嘆,都是情緒,但工作仍要繼續,唐中興回到家裡的客廳兼辦公室,擦擦汗,先把文書工作處理一下,當村長以前,他只有4年村幹事經驗,什麼都是自己摸索、找資料學會的。 唐中興:「比較繁瑣,他要來處理的,你要幫他陳情的,要寫陳情書。」記者:「寫陳情書?」唐中興:「最基本的,還要說他要上法院的話,要幫他寫自訴狀。」記者:「狀子都要你寫?」唐中興:「對對對,自訴狀也要幫他寫,還要,還要這個,比如說村辦公室證明的話,要寫這個,裡面證明事項內容,還要幫他處理。」 唐中興:「(我做過)村幹事磨練了以後,還有土地買賣契約書、切結書,土地買賣最基本的一些契約,切結書也要做。」 村民們搞不清楚的,通通找村長,糾紛排解不完,唐中興乾脆用軍隊或學校的方法,給村裡訂了生活公約,找鄰長們來一條條討論,小孩不能流連網咖,小狗要栓好,甚至每月第一週要打掃環境,通通列進去,希望村民一起遵守,當然剛開始,大鳥村民不是人人都理他,不過軍隊出身的唐中興,沒有用強硬措施,而是柔性碎碎念。 唐中興:「當然剛開始執行上比較困難啊,有些人會反抗啊,不願意啊,就是消極的態度啊,積極消極(反抗)態度都有啊,後來我們就告訴他,這個(生活公約)對大家都比較好啊,是不是,然後慢慢慢慢習以為常啊,就很習慣啊!」 唐中興甚至學習用排灣語嘮叨,村民倍感親切之餘,當然漸漸買帳,另一個也很重要的原因是,唐中興是排灣女婿。記者:「(當時是因為愛情,所以留在這裡嗎?」唐中興:「那是那個,那叫緣分啦,既然緣分,我既然來了大鳥村做村長,我就要好好,因為這個是上帝的安排嘛,我就要好好為這個村莊多付出,多做點事情嘛。」 大鳥村民常笑說,唐中興根本是一人當選兩人服務,風災後一週,公路才搶通,唐中興的太太趕緊回到任職的太麻里,幫忙另一個村落重建,訪問當天,我們只看到這張照片,不過這位排灣美女的影響力,在大鳥村可是無處不在,當年唐中興跟隨榮工處,建南迴鐵路隧道,在人群中,一眼就瞧見這位排灣美女,他馬上積極行動,請人介紹。 記者:「看到就請人家帶她見面?」唐中興:「也不是耶(笑)。」記者:「聽起來很積極耶,在路邊看到,欸,那個鄉公所的(美女),就請人家開始介紹?」唐中興:「對,介紹。」記者:「然後就都不認識,就請人家帶來,聽她彈鋼琴?」唐中興:「她覺得很奇怪。」記者:「聽起來蠻浪漫的。」唐中興:「很奇怪的一件事。」
    2009/09/06 22:01
  • 賄選醜聞、不團結 國民黨輸掉苗委

    520國民黨執政以來的大挫敗,昨天補選立委,國民黨輸了!竹南鎮長康世儒脫黨參選當選,個人不僅拿到自己地方藍軍的票,還獲得綠軍的支持,地方人士觀察,康世儒勝選,最主要原因就是藍軍不團結,但當中還牽扯一個更重要的現象,縣長劉政鴻支持的人落選了,未來國民黨中央想主導地方選舉,也變大問號。
    2009/03/15 13:11
  • 【一步一腳印】甜蜜蜜蜂王蜂后 兩人分工推廣好蜜(上)

    即使在冬天,只要暖活一點,蜜蜂就一群群出門工作,而要當蜜蜂的老闆得比蜜蜂更勤勞,李麗玉跟先生李福涼也是一早到蜂場巡視。 蜜蜂專家李麗玉:「老公,欸你幫我忙,要不然我會得內傷。」因為蜂巢很重,一片就有5、6公斤,掀開表面封著的蠟裡面飽飽地是混合了蜜、蜂膠跟花粉的蜂糧。李麗玉:「含量比較多還是小花蔓澤蘭,對。」記者:「小花蔓澤蘭是甚麼味道?」李麗玉:「它有一種香草的味道。」 原來森林殺手,不起眼的小花也有蜜,還讓蜜蜂汲取出了濃濃的甜蜜,另一種小花也有豐富內涵。李麗玉:「像上面都是咸豐草的味道,這個不一樣。」記者:「不一樣?」李麗玉:「咸豐草的略帶酸味,香味的話,花的香味很濃郁、比較濃郁,比小花蔓澤蘭還濃,小花蔓澤蘭是有點香草的味道。」 開花時間也不同,大花咸豐草盛開得要早些,就這樣一片片蜂巢裡,收藏了季節、環境變化的痕跡,不過密碼要專家才能解讀,出身養蜂世家的李麗玉就是這樣的人物,她曾被選入十大農業專家,多次被聘為蜂蜜評鑑委員,還有個挺犀利的綽號「女王蜂」! 李麗玉:「我在高中的時候,我記得在高中大學我有一個外號,那時候我同學都叫我女王蜂,那時候我就很愛蜜蜂,因為那時候同學們看到蜜蜂就跑,我也跑,她跑是因為她嚇到了,我跑是我喜歡去追牠們,所以那段時間對我來講,已經結下很深很深的緣。」 所以即使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在身邊繞著,李麗玉還是一臉自在,能跟她相比的就是她的先生李福涼了。李麗玉:「他管得比我們馬英九人還多欸,幾億,那天算過了幾億。」李麗玉先生李福涼:「沒有啦幾千萬,千萬而已啊。」 這數量夠多了,也聽得出來李麗玉這位女王蜂,生活裡還有個王,李福涼家裡也是世代養蜂,對於蜂場的管理有獨到見解,像這一個個蜂箱裡雖然豐收的蜜跟蜂蠟幾乎滿溢出來,他並沒打算急著採收,李福涼說讓蜜蜂可以保留一些牠們自己的自然食物,如此則不必餵糖、更不必餵藥。李福涼:「春節的時候,那時候剛好要遇到繁殖期,那是我們最重要的季節,因為接下來就是3月份要採文旦蜜,還有荔枝蜜、龍眼蜜,就讓這些小夥計好好養精蓄銳吧。」
    2009/02/15 22:03
  • 主播食間/ 味覺聽覺饗宴 吳安琪帶你品嚐義式料理

    看了這麼多美食,能搭配上好音樂當然更愜意,而我說的,絕對不是我這麼點三腳貓功夫,這家餐廳的主人,就是配樂作品多次獲獎的大提琴家范宗沛,除了DoReMi之外,他的生活中還有其他元素。 餐廳主人范宗沛:「小時候胖不是胖,果然是吃胖的,我就是很愛吃。」 自稱是吃而優,則煮的范宗沛,10年前為了支撐音樂夢想,首先掀起平價義大利麵風潮,現在升級到高檔義法料理。餐廳主人范宗沛:「蛤蠣的話,一定要配一點白酒。」主播吳安琪:「耶,好,然後加點魚湯。」餐廳主人范宗沛:「這一道叫做,義大利海鮮番茄燉飯,這紅配綠灑一點蝦夷蔥,很漂亮。」 范宗沛說,其實大廚在擺飾上會更講究,不過我們可等不及了,花枝干貝在跟大家招手呢。香濃的湯汁裹著有嚼勁的米心,傳統的Risotto就是這樣,不過音樂能跨界,誰說美食不可以呢,這一團黑乎乎的,范宗沛說,這是他們的獨門炸醬,可是炸醬跑來這個,義大利餐館做甚麼呢? 餐廳主人范宗沛:「我的炸醬麵本來叫做,馬可波羅在北京,就是馬可波羅來北京以後,吃完我們的炸醬麵以後,回去就發明了他們的肉醬麵。」 所以義式餐館,也賣炸醬麵,講起來可是大大的有理,這一碗卻又跟一般炸醬麵、肉醬麵都不同。餐廳主人范宗沛:「我覺得炸醬麵,其實是超精彩的一個東西,因為它完全表現出大江南北的風格,即使是在台灣,你都可以北部的炸醬麵跟南部的炸醬麵不一樣,內地的跟台灣的也不一樣,加上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有小撇步在裡面,又不一樣,很精彩。」 這是范宗沛的自信之作,歡迎踢館的喔,這一道也許在一些食評家眼中是亂來,不過這就是在音樂裡,也不斷有新嘗試的范宗沛,他就是覺得很多事情,不必自我設限,不必自己嚇自己,即使廚房裡偶而有小意外,也不減樂趣。 餐廳主人范宗沛:「受傷就是等它復原哪,有時候,像刀傷燙傷這些都,看廚師第一個把手拉過來,看有沒有刀傷燙傷,就決定了這個師傅的功力。」主播吳安琪:「老師,你們演奏樂器的人,手傷了不是蠻慘的嗎?」餐廳主人范宗沛:「手傷了其實也蠻好,因為可以休息。」 范宗沛把生命中,兩個最愛結合互補,這裡的裝潢就有玄機,這邊天花板上一塊一塊的方塊,您知道是甚麼東西嗎?答案是吸音棉,這樣子,即使天花板比較矮,因為它會吸收共振,所以我們聽到的,聲音還是很乾淨。而您適合點些甚麼菜,大師也會在幾句閒聊後,為您做出適當建議。 餐廳主人范宗沛:「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我是做配樂的,我拿到那些電影跟電視劇的毛片,是都沒有聲音的嘛,連字幕都沒有,所以有時候甚至還看不到對白。」 而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就是他會揣摩,怎麼樣搭配合適,包括音樂、包括美食,那麼,搭配歡慶氣氛呢?范宗沛為大家推薦店裡的招牌,胡桃木煙燻牛肋排。 餐廳主人范宗沛:「肉的質地看起來就不同,在冒煙的胡桃木,現炒的胡桃木,然後我們把它放上來,略煎出金黃色澤的牛排,挪進胡桃木的噴香白煙裡,數10秒鐘,5、4、3、2,來!」
    2009/01/27 20:35
  • 〈獨家〉菸害新法上路 柯建銘「菸」藏背後

    菸害防制新法上路,痛苦的人還有他,民進黨立法院大黨鞭柯建銘,今天他面對TVBS鏡頭,小心翼翼,一直把手放在背後,就怕被拍到「與菸同在」,他笑說,董氏基金會一直希望找他當戒菸代言人,也讓他開始有「戒菸」的念頭,但會成功嗎?他馬上改口說戒菸不是最重要的事,聽起來果然心裡很掙扎。
    2009/01/11 17:44
  • 要愛將回鍋 傳陳鎮慧、林德訓婉拒

    扁家大帳房陳鎮慧和林德訓,先後離開看守所後,傳出吳淑珍希望他們能回扁辦上班,但2人拒絕,尤其是陳鎮慧,特偵組在釋放當天保護她離開,會這麼重視她的人身安全,就是因為她的隨身碟裡,記載國務機要費的流向、選舉經費和企業捐款,成了檢方辦案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2008/12/03 18:06
  • 家人鼓勵過人毅力 超馬媽贏死神

    在法國參賽因為受傷截肢的超馬媽媽邱淑容,醫療後送回到台灣之後,精神氣色明顯變好,不過接下來還得經歷清創跟植皮手術,後續醫療之路還很漫長,從兩度被宣布病危,到現在樂觀面對截肢後的人生,邱淑容的家人在她的病床邊不斷跟她說話,幫她加油打氣,是支持她最重要的力量。
    2008/10/01 19:31
  • 邱毅再爆! 扁有不法所得非選舉錢

    自稱握有扁家洗錢內幕的國民黨立委邱毅,上午前往香港,離開前邱毅再度爆料,說蔡美利的弟弟蔡銘哲的人頭帳戶,是扁家最重要的人頭帳戶,裡面還有北投纜車弊案資金,是不法所得,不是像陳水扁所說的,只是選舉結餘款而已。
    2008/09/04 22:53
  • 邱毅再爆 扁有不法所得非選舉錢

    自稱握有扁家洗錢內幕的國民黨立委邱毅,上午前往香港,離開前,邱毅再度爆料,說蔡美利的弟弟蔡銘哲的人頭帳戶,是扁家最重要的人頭帳戶,裡面還有北投纜車弊案資金是不法所得,不是像陳水扁所說的只是選舉結餘款而已。
    2008/09/04 11:15
  • 「珍」好友蔡美利 像扁家帳務中心

    特偵組追查陳水扁資金流向,在約談了幾個重要的人頭戶之後,發現扁家的資金,都是透過親朋好友轉匯到海外,其中包括吳淑珍的好朋友蔡美利、娘家的親人吳景茂,當然,還包括黃睿靚跟陳致中,國務機要費還有一些民間捐贈,檢方懷疑扁家資金就是這樣化整為零,匯到海外。
    2008/09/03 12:42
  • 濟州島拚觀光 一年吸引50萬遊客

    南韓濟州島最近很努力拚觀光,而台灣更是濟州重要的外國觀光客來源,台灣遊客最喜愛的泰迪熊博物館,裡面還有一隻LV泰迪熊,價值高達台幣7百多萬,想一圓富豪夢的人,可以登上價值5千萬台幣的遊艇,體驗一下。
    2008/08/10 13:36
  • 新配方冬瓜茶,業者?

    台南,有一間歷史超過50多年的冬瓜茶老店舖,位在小巷弄中,卻總是吸引滿滿的人潮;最簡單的冬瓜茶,如何吸引人?老闆說,冬瓜茶甜而不膩是最重要的關鍵,而且許多的創新口味,讓這間老店舖始終超人氣。
    2008/07/17 15:2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