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醫師鄭靚歆七寶媽懶人包吃到飽婚宴5G手作PTT七寶媽博流量
  • 搜尋:

    醫學研究 結果共265筆

  • 你並非天選之人!研究:感染O毒者 56%不自知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慶幸自己不用忍受病毒折磨,也以為自己是極少數的「天選之人」;不過近期美國一份最新研究顯示,「高達56%」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人,對於是否染疫並不自知,代表許多確診者可能都是輕症或甚至是無症狀,也增加在無意中「播毒」的風險。
    2022/08/20 13:36
  • 蒼白、懼光竟是「吸血鬼病」 醫:80%確診者是女性

    吸血鬼長什麼樣子的?皮膚蒼白、懼怕陽光......根據醫學研究,這些影視劇中經典的吸血鬼特徵,確實有可能出現在現實之中——有種叫作「紫質症(porphyria)」的遺傳性疾病,發病的概率僅有30萬分之一,其症狀是皮膚病變、有些對陽光敏感、腹痛、嘔吐或精神錯亂等。本文的主角艾米莉亞正是患上了這種罕見的「吸血鬼病」。
    2022/08/16 15:50
  • 挑對時間吃很重要!護腎4大食物 「這項」還能加速排毒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近日公開4種醫學研究發現有助護腎的食物,因為據目前醫學上來說,一旦「腎虧」了就沒有回頭路,所以許多人都趕快想遵循建議來補腎。不過江守山提醒,這些護腎的食物如果吃錯時間了,可能無法達到效果。以魚油來說,它和我們吃進的各種油類相爭,所以要得到魚油的抗氧化效果,吃魚油不可馬上吃油炸等高油食物,其他時間也要少油、吃好油。
    2022/08/09 23:33
  • 確診2小時變血痰!「陽過」中醫授保健茶 讓你潤肺止咳

    國內新冠確診人數將近450萬人,研究指出,高達60~70%的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康復後會出現症狀輕重不一的後遺症,包括疲倦、發燒、運動後不適,以及呼吸困難與咳嗽等肺部症狀,嚴重影響生活。中醫師郭大維指出,據《Uptodate》醫學研究指出,新冠確診者大約有30%有咳嗽後遺症,根據臨床觀察,有些患者甚至從確診以來就反覆從熱症到冷咳,一直沒有停止。
    2022/07/31 11:03
  • 不是無糖就健康!研究揭迷思:「它」吃太多恐增罹癌風險

    愛美的人想成功瘦下但卻又抗拒不了甜食,因此不少人為了避免攝取大量的糖份,每當想吃甜點、喝甜飲時就以「無糖」飲料、餅乾代替,以為「零糖」就是健康。然而根據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一項研究指出,食用人工甜味劑/代糖恐會增加患癌風險!
    2022/07/29 14:15
  • BA.5強勢入侵 日本確診破18萬創新高

    Omicron亞型變異病毒「BA.5」在日本快速擴散,今天(21號)全境確診首次超過18萬例,四分之三行政區創單日新高,醫療供需已出現失衡。而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在醫學期刊發表最新報告,證實瑞德西韋(Remdesivir)、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三種口服藥,能有效抑制BA.5病毒增生,效果甚至高於BA.2。
    2022/07/21 19:52
  • 日第七波疫情來襲 東大研究「4新冠藥」有效抗BA.5

    日本進入第七波疫情,傳染力更強、具有免疫逃脫能力的「BA.5」,逐漸成為主流病毒株。這也讓人好奇過去使用的藥物,是否仍對這個新的亞變種有效。根據21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等研究團隊,使用7種新冠病毒的治療藥物進行實驗後,發現有4種藥物能有效對抗Omicron亞變種「BA・5」。
    2022/07/21 18:37
  • 注意!出現這「兩大症狀」應就醫 醫師警告:海馬迴腦區萎縮!

    醫學研究顯示,步態的速度減慢跟穩定度不佳,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發現認知功能和步態的速度會隨時間同時地退化,這樣趨勢甚至在還沒發病之前就可以觀察得到。事實上,對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而言,缺乏運動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危險因子,醫師建議進行多面向的生活型態調整,包括運動,認知功能的訓練,以及多攝取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減緩認知功能的退化,進而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2022/07/04 23:19
  • 非侵入性「海扶刀」精準度提升 腫瘤手術時間縮短40倍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經40年,各類實體腫瘤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近年來,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又稱「海扶刀」,提供了無法承受麻醉開刀手術風險的病患另一種治療選擇,不過需要精準的術前模擬,才能短時間殺光腫瘤,不傷正常細胞。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現在研發出肝腫瘤熱消融高效能運算模擬,可以提高海扶刀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
    2022/06/22 09:51
  • 15歲少女抗癌7年病歿 堅持「捐遺體救人」母含淚簽字

    大陸浙江一名15歲少女,她從8歲起就被檢查罹患惡性腫瘤,家人帶她四處求醫,希望能治好女兒,無奈天不從人願,少女日前不幸過世。家人表示,女兒生前曾交代,在她死後捐出遺體,「希望在生命結束後能夠幫到別人」。母親表示,雖然內心充滿不捨,但仍會遵照女兒遺願,簽署器捐文件,並讓她的遺體做為醫學研究。
    2022/06/16 18:32
  • 每4人就有1人「罹患焦慮症」 醫授5招甩開鬱悶情緒

    醫學研究顯示「每4人中就有1人有焦慮症」,在疫情加乘之下,居家隔離、遠距辦公WFH、線上授課讓人們的活動僅能侷限一處,加上擔心染疫的恐慌,許多人開始不自覺地感到焦慮。身心科李旻珊醫師表示,「面對未知的事物,基於生存本能,人們會把想像中的危險都會化為恐懼,也因此出現身心症狀。」面對日常壓力或疫情造成的焦慮恐慌,可以利用下列5個小方法幫助照顧心情。
    2022/06/15 17:58
  • 咖啡搭配「這一味」有奇效? 防中風、失智關鍵成分曝光

    咖啡的作用不只是提神?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曾提出,適量攝取咖啡對降低血壓具正向作用;並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除此之外也有科學研究指稱,咖啡因的攝取更與減輕憂鬱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
    2022/05/30 22:54
  • 貪杯老得快!外媒:多一杯酒 大腦多衰老2年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個說法,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醫學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只要多喝一杯酒,就會對大腦造成不良影響!
    2022/05/20 15:45
  • 新冠輕症痊癒者也難逃 後遺症廣泛難測

    雖然歐美已解封,但與新冠病毒共存並不是那麼容易。解封只是第一步,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所有感染者都有可能受到新冠後遺症之苦,不限重症者,所以千萬別太豁達地只往好處看,認為染疫也好,能得到新冠肺炎抗體,可能同時也要面對沒完沒了的後遺症。新冠病毒變異多次,新冠後遺症各種新症狀也不斷出現,醫學研究趕不上變化,對新冠後遺症的原因也還沒有定論。來看美國這位輕症患者的慘痛例子,她的新冠後遺症症狀,比染疫更糟糕。
    2022/05/03 19:53
  • 「世界大學影響力」東海奪第3! 校長期許:成永續典範

    今凌晨(4/28)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HE)公布世界「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國內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分別擠進全球百大為國內一、二名,東海大學、陽明交大、臺北醫學大學並列國內第三名,為全球101-200名。為了實踐大學的永續責任,東海大學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今(28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並宣布啟動「智慧淨零服務聯盟」和「企業永續影響力聯盟」,產學研社攜手解決當前SDGs與ESG關鍵議題。
    2022/04/28 11:30
  • 專家防疫論壇/台灣如何從清零走向共存?4學者觀點一次看

    國內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人數頻頻創下新紀錄,自4月初累計至今本土確診已突破5千人。現在要持續進行清零政策還是與病毒共存,成為近期討論話題,先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要清零已經不太可能;行政院長蘇貞昌更是喊話「新台灣模式」讓防疫策略走向新模式。TVBS在13日舉辦【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邀請4位重量級專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衛學院院長呂淳祺(Dr. Michael Lu)、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 (Dr. Jason Wang)、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一起探討台灣的防疫挑戰。
    2022/04/15 14:53
  • 專家防疫論壇/孩童染新冠恐有後遺症 醫曝:過動、腦霧者都有

    TVBS今(13)日舉辦【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邀請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史丹佛醫學院防疫醫療政策中心主任王智弘、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4位專家,一起探討台灣的防疫挑戰。
    2022/04/13 13:08
  • 專家防疫論壇/兒童疫苗採購中「強制接種?」 何美鄉籲自由選擇

    TVBS今(13)日舉辦【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邀請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史丹佛醫學院防疫醫療政策中心主任王智弘、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4位專家,一起探討台灣的防疫挑戰。
    2022/04/13 12:26
  • 專家防疫論壇/國內疫情飆「這波疫情必被感染?」 何美鄉提確診黃金期

    TVBS今(13)日舉辦【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邀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衛學院院長呂淳祺(Dr. Michael Lu)、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 (Dr. Jason Wang)、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4位專家,一起探討台灣的防疫挑戰。
    2022/04/13 11:51
  • 專家防疫論壇/英國也用社交距離App 史丹佛學者:多1%使用者、疫情降1%

    TVBS今(13)日進行【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邀請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史丹佛醫學院防疫醫療政策中心主任王智弘、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4位專家,一起探討台灣的防疫挑戰。
    2022/04/13 11:09
  • 香港遭兩病毒夾擊 專家:台灣應建立不同病毒檢驗方式

    台灣本土疫情稍稍收斂,今(7)日只新增兩例本土確診,都是陰轉陽個案,不過全球現在疫情依舊嚴峻,鄰近台灣的香港,近日確診人數暴增,已經連續兩天確診數字突破300例,而且當中有Delta病毒,也有Omicron變異株,對此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台灣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向《TVBS新聞網》分析,台灣看到香港現在的狀況,應該要趕快建立起快速分辨Delta和Omicron病毒的檢驗方式。
    2022/02/07 16:49
  • 第2劑保護力失效?專家揭「疫情3月再爆開」:做好準備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昨(5)日暴增40例本土個案,創下春節以來新高,雖數字驚人,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社區的威脅並無擴大。對此,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認為,考量到民眾接種第2劑疫苗的保護力效期,下波疫情恐會在「3月初至中旬」發生,務必做好準備。
    2022/02/06 08:14
  • 手抖不停?區分帕金森氏症、中風 醫授1招判別徵兆

    手抖是中風還是帕金森氏症?  醫師教一招判別徵兆 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郭馥瑄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至於腦部為何退化、在何時退化,仍有待醫學研究釐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50-60歲,診斷年齡平均約60歲左右;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1-2%。
    2022/01/30 11:35
  • BRCA基因突變引發這幾種癌症 醫:做這項檢測揪癌基因

    臺灣癌症現況!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超過11萬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遺傳性癌症也引起討論,現在醫學研究已經非常清楚知道,大部分的癌症都有因為某一些基因的突變而引發,而這些基因突變裡面,有一部分大概佔全身癌症約百分之五到十左右是家族遺傳。
    2021/12/29 23:01
  • 南非研究:對抗Omicron 2劑BNT保護力僅33%

    南非最大醫療保險公司,與南非醫學研究委員會合作,分析超過21.1萬個新冠肺炎病例,14日公布研究結果顯示。
    2021/12/15 13:0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