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教室性愛賭金火車便當商品公益捐款北美館集來國小廢校金赫拉尚雯婕Ashly
  • 搜尋:

    醫學會 結果共328筆

  • 團結抗疫!320名耳鼻喉科基層診所醫投入快篩站

    面對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險峻,近日確診數都破百例,各地醫療機構都投入防疫,包括耳鼻喉科,對此,耳鼻喉科醫學會長陳穆寬表示,自16日晚間11時開始,耳鼻喉科社群開始自由登記,截至目前基層診所登記人數達到320位,願意投入政府成立的社區篩檢站,高達94%願意主動投入為國家貢獻專業。
    2021/05/18 14:27
  • 國內疫情嚴峻 醫師提醒落實防疫新生活

    國內疫情緊張,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額滿,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呼籲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另外也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
    2021/05/17 22:14
  • 餐廳、健身房安全嗎?日常生活列9大感染風險等級

    國內新冠疫情升溫,且群聚感染也持續擴大範圍,讓民眾人心惶惶。除了戴好口罩、噴酒精、維持社交距離外,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活動的感染風險是高是低?美國德州醫學會就整理30多項日常活動,所存在9種感染風險,一起注意預防起來!
    2021/05/15 04:30
  • 快訊/華航群聚擴大! 黃立民:已進入社區感染階段

    華航機師群聚風暴擴大,昨天新增四名本土案例,加上先前確診個案,足跡遍布雙北、桃園、嘉義等地。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台灣已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病毒比我們想像多,一旦不同醫師在不同地點診斷出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只要出現三、四名個案,就代表社區危險了」。
    2021/05/03 10:40
  • 減重新招!美業者讓你和自己「打賭」達標拿獎金

    減重方法百百種,美國有一間線上減重公司,不同於坊間幫你計算食物卡路里,或是安排健身課程,而是讓使用者和自己「打賭」,使用者註冊時可以自由設定減重時間長短、下注減重可以贏得的金額,以及預計減掉的體重,這間減重公司受到《美國醫學會雜誌》文章啟發,裡頭提到經濟激勵對減重具有顯著效果,過去一年他們支付給減重成功會員的獎金,多達1700萬美元。
    2021/04/19 15:33
  • 爆肝行業調查前三名 工程師.司機.醫護

    一上班,幾乎就是盯著電腦到下班,這是許多工程師的日常,根據台灣減害協會、台灣預防醫學會所公布的「10大爆肝行業」調查顯示,工程師、醫護人員、客貨運司機入榜前3名。
    2021/04/13 11:18
  • 走路總是外八? 3種行走姿勢嚴重影響膝蓋壽命

    雙腿是人類的第2顆心臟,而膝蓋健康更會影響生活品質!「膝蓋疼痛」讓我們能及早察覺身體的異常變化,也是促使我們要好好休養、接受檢查與治療的重要訊號。醫學博士、日本骨科醫學會認可的骨科專門醫師磐田振一郎就提醒,走路的習慣也會大大影響膝蓋的壽命!
    2021/02/14 13:09
  • 染新冠「9大風險等級表」曝光 6關鍵食物增免疫力

    部桃群聚感染案至今(31)日累積19人確診新冠肺炎,指揮中心公布隔離人數已達4231人,並提醒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群聚活動。而營養師高敏敏建議民眾可多吃6大關鍵營養食物以提升免疫力。
    2021/01/31 19:20
  • 2本土感染源不明 台大醫點出「部桃危險點」恐淪破口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已爆發15例本土個案,指揮中心緊急將病房樓層列為高感染風險的「紅區」,但位於11樓的護理之家卻被排除在外,讓外界擔心成為防疫破口。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提出一大「危險點」恐成為破口,建議比照紅區辦理。
    2021/01/26 08:10
  • 不動手!服務生「幫烤、分食」 餐廳拚「桌邊防疫」

    美國德州醫學會,將日常生活的感染風險分為9級,其中包含去酒吧、電影院屬於高風險活動,而國內疫情升溫,連帶影響到外食的人數,像是台北百貨美食街,在周末下午茶時段,只有坐滿約三分之一的人,不過農曆年前聚餐數量多,餐廳業者發現,顧客越來越傾向選擇,有桌邊服務或是可以分食的餐廳。
    2021/01/23 20:44
  • 醫師遭迫「給錢洗負評」 6大醫學會發聲明怒斥

    看準民眾現在做什麼都先上網查評價,疑似有網站刻意抹黑名醫,發布手術失敗假消息,引起輿論再聯繫當事醫師要求收費幫忙下架文章,不少整形外科名醫都被盯上,現在包含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和5大醫學會聯合聲明,要受害醫師站出來,呼籲網友別被假文章騙,將針對抹黑網站採取法律行動。
    2021/01/05 20:19
  • 「對前景憂心!」香港爆移民潮 知情者曝內幕:醫師都在逃

    港區國安法施行後,許多專業人才對未來感到憂心,紛紛考慮起移民。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受政治氣氛轉變影響,近年移民外國的港人愈來愈多,他身邊很多醫生都有移民打算。
    2021/01/03 16:08
  • 大腸癌地圖!「雲嘉南」每200人1罹患 冠全台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最新公布「大腸癌地圖」,雲林、嘉義和台南,不論在盛行率和死亡率,都是全台最高,2018年平均這個地區,每200人就有1人罹患,醫師分析,除了跟南部較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有關,也因為當地年齡層偏高,較沒有習慣去看醫生,可能發現時已經晚期。
    2020/12/19 20:17
  • 開車嗜睡釀大禍 輪班整夜不睡上路比酒駕更危險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今天表示,有聯結車司機疑因打瞌睡釀重大傷亡車禍。國外研究顯示,輪班、整夜不睡後的駕車行為比酒駕還嚴重,有睡眠障礙者應就醫治療,以免釀成大禍。
    2020/11/04 13:39
  • 台灣人爽玩沒在怕!疫情重來時間曝 醫:等著爆院內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台灣正值中秋連假期間,民眾湧入風景區渡假。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今(3)表示,台灣這段期間都在「外銷」輸出確診案例至他國,代表社區肯定有病毒,恐在秋冬捲土重來,擔心會爆發院內感染。
    2020/10/03 17:29
  •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量 研究:幼童比成人多10至百倍

    「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指出,5歲以下幼童鼻腔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遺傳物質量,是成人和較大兒童的10至100倍,意味幼童可能是重要的傳染驅動力。
    2020/07/31 15:43
  • 衛教短片 呼籲重視過敏警訊、調整體質

    台灣小兒過敏盛行率高,台灣每2位家長就有1位雖然有過敏意識,卻沒有採取行動,為了呼籲家長重視過敏並調整體質,台敏醫學會邀請中研院博士潘文涵,拍攝衛教短片,陳述過敏造成孩子過動的真實經歷。
    2020/07/22 22:14
  • 身高少4公分注意 當心骨鬆3部位易骨折

    骨鬆患者,小心易骨折部位!根據統計,骨折1年後,男性死亡率約為22%,女性約為19%。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顧問醫師林高田表示,骨折本身不會致命,而是由於骨頭斷裂後,引發許多併發症導致死亡,例如臥床太久造成肺炎,間接增加死亡率。
    2020/05/24 15:27
  • 台灣「新冠肺炎」防疫 登國際醫學期刊..關鍵是他..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現在有愈來愈多國家已經看到台灣防疫成效,就連疾管署防疫醫師鄭皓元與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林先和教授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刊登國際知名「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另外台灣模式,以科技防疫為主題,也獲得國際肯定,第一作者就是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
    2020/05/07 23:28
  • TVBS民調/全台35萬媽憂鬱傾向 2種狀況風險高

    5%媽媽有憂鬱傾向,全台約35萬媽媽有憂鬱傾向,單親、子女未成年媽媽風險較高 即將到來的母親節,TVBS民調中心持續關心全台20歲以上媽媽們的心理健康,以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發展的憂鬱量表進行調查,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標準,在表1中,如果前兩題其中一題選擇「有」,且後七題有四題以上回答「有」,就具有憂鬱傾向,可能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歷次調查結果顯示,媽媽有憂鬱傾向比例,由101年的10%,逐漸降至105年及107年調查5%的低點,今年調查結果仍維持在5%,估計全台近700萬位媽媽中,可能有約35萬媽媽有憂鬱傾向。顯示,雖然新冠肺炎當前,經濟、生活各方面都受到影響,但可能因台灣疫情緩和,多數民眾仍維持日常生活,媽媽們的憂鬱傾向比例未有明顯變化。
    2020/05/07 16:55
  • 突然好想吃這個! 醫曝:小心是缺乏營養素警訊

    通常有想吃東西的慾望,是身體的正常運作!但有的時候,會沒來由地,突然很想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吃了之後,身體會感到比較舒服或是平靜。當產生這種不明口腹之慾時,就有可能是身體發出求救訊號,而非偶然!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營養師宋明樺、生理學教師魏兆玟、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分享,如何透過解讀食慾訊號,了解身體發出的警訊!
    2020/04/27 17:13
  • 避免『口罩痘』猛爆 醫生教你這樣做

    為防止新冠肺炎傳染,勤洗手、戴口罩,已是大家每日必做的兩大動作!但長時間配戴口罩,以及洗手次數過於頻繁,讓許多人的皮膚出問題。長期戴口罩,皮膚摩擦導致表面溫度升高,皮膚泛紅灼熱,細菌孳生長出大膿皰,粉刺、毛囊炎、酒糟性皮膚炎或濕疹也有機會因此出現。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更加重皮膚受損狀況,讓皮膚科門診病患大增!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皮膚科醫師蔡仁雨、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沈瑞斌、中醫師鄒瑋倫、基隆長庚護理師陳麗華、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瑜伽老師 Kenny,跟大家分享,在長時間配戴口罩的情況下,有哪些撇步可以降低戴口罩的不適,減緩皮膚發炎狀況,維持肌膚健康。
    2020/04/19 23:00
  • 迅速應變保護公民利益 台灣防疫經驗登權威期刊

    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經驗受矚目,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文章指出,台灣團隊迅速認識危機,啟動應變措施,每天向民眾簡報,準確提供訊息安定民心,是迅速應變並保護公民利益的範例。
    2020/03/04 18:01
  • 憂釀武漢肺炎群聚 3大醫學會盼大型活動停辦

    憂心武漢肺炎容易傳播,台灣公衛學會和2大醫學會聯合呼籲,大型活動的環境與人流複雜,管控不易,應考量疫情停辦,避免大規模群聚感染事件發生。
    2020/02/27 10:14
  • 台商若身體不適 醫師:最好不要移動在當地治療

    武漢肺炎擴散備受關注,在大陸的台商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狀,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今天建議,最好不要移動,最好在大陸當地治療,武漢的醫療水準也是不錯的,大陸也累積不少經驗了。
    2020/01/22 12:5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