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罕癌張元植覺宗宏綜藝大熱門旅遊警示寵物店老闆輕生鳳梨歐菈余天小中風來台灣玩私密處
  • 搜尋:

    謝賢 結果共3,999筆

  • 芙蓉颱風來襲樹倒釀1傷 香港故宮延至7/3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原定今天開,因為芙蓉颱風關係,延至明日才開放。
    2022/07/02 18:36
  • 港局勢複雜 習七一視察駐港部隊、意義深

    習近平昨天七一活動結束,立刻驅車前往視察香港駐港部隊,畫面到今天央視才公布,雖然這次在香港沒有閱兵,但是習近平把「一國兩制」未來在香港繼續實踐,需要的穩定社會力量,交由駐港部隊。
    2022/07/02 15:41
  • 康復後想開店被質疑「新冠歧視」好受傷 不只身體後遺症心理傷痕誰能知

    現在有很多民眾出現了長新冠症狀,造成生活的困擾,像是有人不斷咳嗽引起旁人的側目,或是康復後腦霧、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另外還有可能被貼標籤,就有小吃店業者確診康復後,想開店做生意,就被一些周遭民眾指指點點,希望他們休息久一點,讓他們很受傷,像新冠病毒這樣的大規模傳染病,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社交、工作,或造成家人的離去,是社會的集體創傷,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來關注追蹤。
    2022/07/01 23:06
  • 七一活動 港大教授:慶祝中央戰勝反對派

    香港回歸25年,這兩天國際媒體報導,聚焦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香港出席相關活動,有當地學者直言,對習近平來說,這是大陸要慶祝中央政府戰勝了香港的反對派。
    2022/06/30 16:11
  • 七一將至 習近平6/30高鐵抵港 今晚返深圳過夜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今天下午三點抵達香港,夜晚再搭乘高鐵返回深圳過夜後,明天再到香港主持七一活動,為了這次活動,香港動員近三萬名警力。
    2022/06/30 11:55
  • 台灣面臨大學倒閉潮 母校消失的年代8年間恐有「這數目」學校說掰掰

    受到少子化影響,不少私立大專校院紛紛傳出停招或停辦,而根據教育部最新數據,111學年起,大一學生數將超越高中學生生源,出現死亡交叉,而根據全國私校工會預估,8年間將有超過6000名教師失業,大約40所私立大專退場,該怎麼讓辦學不佳的私校盡速退場,怎麼讓好的私校得以繼續,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2/06/28 22:51
  • 避免「一人住院、拖垮全家」連署住院看護納入健保 每天只要多付「這些錢」

    台灣很快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住院需求可能也會越來越高,根據家總統計,有8成3的民眾,有家人住院需要照顧的經驗,但常常面臨找不到看護,或是費用高到無法負擔,當請假去照顧,也可能面臨工作不保的狀況,民間團體正在連署,將住院看護納入健保給付制度,每個人每天大約增加「1.87元保費」,一個月不到60元,比便當還便宜,讓你在家人住院時,可以申請院內的看護,負擔也不會那麼重。
    2022/06/27 23:02
  • 超商「吃外食」垃圾不丟! 男遭勸怒嗆店員

    台北市一名男子,帶外食跑到超商吃,還把垃圾丟在桌上不收,被店員勸導,沒想到他氣得跑到櫃台怒嗆,讓其他客人也看不下去,幫店員回擊。而其他超商店員說,因為忙不過來,通常會希望客人自己丟。
    2022/06/26 18:48
  • 天道盟內鬨! 助陣「白跑」討車馬費 砸車追逐

    台北市一名男子,因為債務糾紛,25日晚間,和人相約談判,卻被債主放鴿子,當天被找來助陣的幫派同夥,不滿白跑一趟,要討2500元車馬費,雙方卻反目起衝突,不只當街開打,甚至還上演飛車追逐,丟信號彈,最後還有車輛自撞路邊燈桿。
    2022/06/26 13:18
  • 新冠後遺症好痛苦 醫教居家「做這招」可改善腦霧、記憶力減退、失眠

    確診病患,身體長期處在發炎狀態,所以可能康復後,還有不少症狀沒解決,有醫師就建議要吃抗發炎的食物,像是補充蛋白質,例如鮭魚、雞胸肉、豆漿、豆腐等等,而新冠後遺症也可以藉由中醫調理,除了中藥、針灸,也可以自己在家按摩穴道,來看這則報導。
    2022/06/24 23:08
  • 藝術自造祭掀風潮 風林火山工藝韶光

    宜蘭中興文創園區的「藝術自造祭」,2022年主題《風林火山》,目前盛大展出。邀請剪紙和紙塑藝術家表現紙的巧妙風貌;陶器化成海岸的石頭;巧奇神木遍佈展場;還有植物染的天然飄逸。藝文潮【風林火山展】。
    2022/06/24 21:57
  • 有片/中央說不清楚的感染黑數 台灣防疫長久缺的一角-社區血清抗體監測

    為了瞭解4月份爆發大規模本土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社區是否存在隱形傳播鏈,指揮中心16日宣布,將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抽樣今年1月到6月的全國捐血中心存檔樣本,不過有專家學者認為,台灣啟動的實在是太晚了,以英國美國來說,之前都有長期定期進行血清抗體調查,這樣才可以了解社區黑數、民眾抗體降到什麼程度等等狀況。
    2022/06/16 22:59
  • 有片/中央備藥不足?慢性病患確診領藥難 醫籲:改方式搶時間救人

    現在輕症有兩種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口服的Paxlovid領取已經很方便,但是某些慢性病患或無法吞嚥的人,只能吃另一種藥物莫納皮拉韋,但這個藥只放在少數的醫院和核心診所裡,有基層醫師就希望中央能下放這款藥到各診所或藥局,否則常常要到處找藥,會耽誤患者的治療時間。
    2022/06/13 22:57
  • 解封又傳零星疫情 上海多區「周末普篩」

    中國大陸的上海市,6月1日才剛解除長達兩個月的全市封控,但當地官方對於疫情防控還是絲毫不敢大意,因為連日來,上海還是有出現零星的確診個案,結果全市16個行政區中,傳出有15個區,又在這兩天展開周末全員PCR檢測。
    2022/06/11 17:08
  • 台灣確診兒童「猛爆性腦炎」比國外多 可能與「這原因」有關

    台灣陸續出現,確診兒童因為「猛爆性腦炎」快速死亡的案例,震驚醫學界,和國外比起來比例也高滿多,現在的情況很像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時所見的兒童腦炎,當年奪走78位病童性命,經過台灣醫界努力下,找到腸病毒的治療方法,現在該怎麼讓兒童重症死亡率下降,來看這則報導。
    2022/06/10 23:23
  • 有片/學者:6月中旬結束大流行 台大醫估「這時候」才可能正常生活

    本土疫情天天好幾萬人確診,再加上社區中的黑數,這波大流行到底何時會結束,民眾都很關心,有公衛學者認為台灣疫情走向,很像紐西蘭的流行曲線,推估大流行可能在6月中旬會走過適應期,變成地方性流感,不過感染科醫生認為還早。
    2022/05/24 22:55
  • 有片/該打第4劑疫苗? 英國研究:「這個廠牌」第4劑抗體比第3劑激增2.2倍

    第四劑疫苗最近開打,針對65歲以上長輩和脆弱族群,有些民眾可能很糾結,到底要不要讓老人家打,或是覺得可能不該過度接種,但醫生就提醒,很多長輩打完第三劑已經超過三個月,保護力下降,但這時又遇上疫情大爆發,對老人家來說風險很高,而最近英國研究就發現,接種第四劑mRNA新冠疫苗,和第三劑比,抗體水準提高大概2.2倍。
    2022/05/23 23:10
  • 有片/不要認為Omicron只會輕症! 醫:兒童住院死亡率是流感7倍

    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已經破百萬人,馬上要正面迎戰高峰期,有醫師就形容疫情即將進入深水區,若是把80歲以上族群守住,控制住死亡率,與病毒共存就成功一半,另一半則是要讓醫療量能不崩盤。
    2022/05/20 23:03
  • 醫院被塞爆 專家:死於非命恐多於染疫亡

    台灣馬上就要迎戰疫情高峰期,現在醫院已經擠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就觀察到,2021年多死了7、8千人,是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10倍,疑似是死亡的黑數,而今年Omicron雖然重症率低,但是輕症擠滿醫院,真正需要看病的人可能不敢去醫院,而延誤就醫,施文儀就建議,政府應該成立專責診所處理新冠肺炎病患,保護急重症患者。
    2022/05/19 22:48
  • 這波疫情死亡數恐達「這些人數」 中研院院士:資源應放在保護「這些族群」

    Omicron變種病毒傳染力驚人,全世界各國都難逃過,中研院院士郭沛恩就向指揮中心提出建言,在幾乎都是輕症和有口服藥物的狀況下,台灣的防疫政策應該要更開放,包括取消入境的檢測和隔離,也不要再停班停課等等,因為公衛政策上花太多力氣圍堵Omicron,沒太大效果,重點要將資源放在保護脆弱族群。
    2022/05/18 22:59
  • 有片/英媒示警:台灣解封未超前部署 恐有「這麼多人」死亡

    台灣本土疫情延燒中,之前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報導,台灣在短短幾星期,每日確診數從幾百例快速拉到幾萬例,解封太快,加上準備不足,可能會引爆前所未見的死亡率。
    2022/05/17 22:56
  • 有片/盤點基隆防疫6月城市博覽會如期舉辦 疫情高峰期成考驗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資料,截至5月10日,基隆確診死亡率逼近萬分之七,是全台各縣市最高;基隆市政府最近向中央喊出,在醫療量能上,不要以「行政區」分配,而是「生活圈」的概念,希望跟鄰近的新北市合作,隨著疫情高峰期來臨,盤點基隆的防疫措施,來看這條分析報導。
    2022/05/14 23:03
  • 上海居隔逾50天 CNN記者記錄曲折返家路

    大陸上海從3月底以來,嚴格的封控措施已經長達一個半月,美國CNN駐中國特派記者也忍受了超過50天失去自由的日子,直到最近幾天才終於順利搭機返美,他把整個回家的過程完整記錄下來,並且感嘆,當地警察破門抓人去隔離的行為,幾乎像是喪屍電影的情節。
    2022/05/13 19:26
  • 居隔苦中作樂 陸民眾用128個快篩劑DIY「快篩風鈴」

    中國大陸強調「動態清零政策」,要求民眾頻繁地進行快篩,導致很多人家裡都堆滿了用過的快篩試劑,結果有人就苦中作樂,把它拼接成風鈴、小汽車等各種工藝品,引發大陸媒體關注。
    2022/05/13 17:05
  • 廣東暴雨上樹避險 挖土機車斗轉移民眾

    大陸廣東包括深圳、惠州等地,這一周都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區的降雨量甚至達到500毫米以上;大陸江南和華南部分地區,已經出現嚴重淹水的災情。
    2022/05/13 13:3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