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出家人警察網紅癌症民眾中研院炮房5G網路郭智輝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尚 車窗
  • 搜尋:

    經濟學 結果共995筆

  • 經濟學家李嘉圖的答案 台北房價為什麼掉不下來?

    【台灣銀行家】台灣高房價逼得人們上街頭進行「無殼蝸牛運動」,但時間過了30年,台灣的房價還是直往上飆漲,讓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到底何時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探究地租法則,找出關鍵要素,拉近城鄉差距,讓大家無論生活在哪一地區都能有相同的便利性,或許才能使房價落於合理價位。
    2020/10/09 07:36
  • FOCUS360/ 2022年才能復甦?經濟學人:明年V型反彈

    2020年馬上就要進入第四季,預估今年全球整體零售會比去年下滑,不過根據【經濟學人】分析,在產業復甦方面,【零售業】回升最快,明年可望出現【V型反彈】。
    2020/10/04 21:00
  • 疫後經濟飆!台脫離「保二」困境 陸拚「高收入經濟體」

    新冠肺炎的威脅剛趨緩,北京政府智囊團就喊出經濟目標,2025年要擠身「高收入經濟體」之列,人均收入達到12700美元,對此經濟學者分析,這代表接下來每年經濟成長率至少要達5%至6%,至於台灣疫後經濟情勢看好,專家評估,明年有望突破「保二」窘境,經濟成長率上看3%。
    2020/09/21 22:45
  • 蔡「決心踏出關鍵一步」 學者:朝向台美關係正常化

    總統蔡英文在9/19與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見面,並在事後表示「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外界都很好奇,蔡這番言論是否意有所指,難道將有重大的決策?對此,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採訪,表示 蔡的言論,加上駐美代表蕭美琴在網上改頭銜自稱「駐美大使」,總總跡象顯示,台美關係可能進一步升級。吳嘉隆強調,美國接連派出高層訪台,正在做的就是「台美關係正常化」,第一個是「官方化」、第二個是「常態化」,未來可能再有更高級別的官員訪台,甚至讓台灣外交部長或蔡英文親自到華盛頓都有可能。
    2020/09/21 18:25
  • 日本告別安倍年代 無緣目睹東奧開幕成遺憾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今天獲國會確認,日本正式告別安倍晉三時代。安倍任內推出拚經濟「三支箭」,「安倍經濟學」成流行語;但疫情攪局造成東奧延期,讓他無緣在任內目睹開幕。
    2020/09/16 14:19
  • 美豬只是前菜? 學者憂「台美FTA談判集點卡」

    蔡政府喊出開放美豬進口就能夠取得台美雙邊貿易談判的入場券,但經濟學家們憂心,美國貿易代表署多次點名台灣設置貿易障礙,恐怕要先去除,FTA才能開始談判,不免擔心台灣要做出的讓步還會更多,恐怕成為談判集點卡!
    2020/09/07 19:16
  • 潰瘍性大腸炎復發! 日相安倍閃電請辭

    本周日本的頭條消息!首相安倍晉三因病辭去首相職務。安倍的理由是,自己原本罹患的潰瘍性大腸炎在最近復發,因為擔心身體不堪負荷,影響日本國政,所以在周五下午的記者會宣布辭去首相職務。這也是安倍繼2007年7月以後,第二度因為身體因素,閃電請辭首相職務。
    2020/08/30 21:00
  • 執政最久日相 安倍晉三經濟外交有成卻遇疫病

    日本憲政史上執政最久的首相安倍晉三因宿疾復發今天請辭。他任上「安倍經濟學」、「俯瞰地球儀」外交等有成果,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目前經濟、外交受挫。
    2020/08/30 16:19
  • 安倍二度辭首相 宿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投下震撼彈!他在今天(28號)傍晚召開記者會,對外宣布辭職。安倍患有日本國家指定重大傷病的「潰瘍性大腸炎」,雖然過去曾找到有效藥物治療,但在這個月,舊疾再次復發,為了專心治療因此決定辭去首相一職。。之前傳聞由副手「麻生太郎」代理職務,現在也確定將由安倍繼續待命,直到下任首相出爐後再交棒。
    2020/08/28 20:00
  • 陸拚復甦 習近平9人「經濟智囊團」曝光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召集了9名經濟學者,外媒更以形容這是習近平的經濟智囊團,但耐人尋味的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不在會議中,習近平與李克強之間的關係又引起外媒關注。
    2020/08/26 20:37
  • 比利時防疫經濟學 2人同行購物救商店街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人類生活並重創歐洲經濟,比利時今年夏季折扣月生意慘澹,政府防疫經濟學放寬2人同行購物刺激消費,在振興經濟及有效防疫之間尋求平衡。
    2020/08/26 11:40
  • 美國經濟「K型復甦」 股市飆漲.民眾臨深淵

    美國在新冠肺炎期間,股市在大跌後一路飆漲,周一S&P500和那斯達克指數收盤又創下新高。美國股市和實際經濟狀況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9月底前可能會有2千萬的美國人,因為付不出房租而被趕出門,失業民眾也已經有4個星期,領不到政府的失業補助。經濟學家就認為,總統川普期待看到的V型復甦,恐怕只會在股市出現;整體經濟復甦走勢會呈現「K型」,也就是在疫情過後,有些民眾的生活,可以恢復良好向上發展,但另外一群可能就此沉淪到社會的底層,難以翻身。
    2020/08/25 19:56
  • 8年安倍經濟學化烏有?台灣因禍得福!何思慎這麼說

    疫情重創經濟!日本第二季GDP劇減27.8%,路透社直言「8年安倍經濟學化烏有」。對此,輔大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接受《新聞大白話》訪問時表示「今年四月,日本對第二季經濟推估就已經預期數字『不盡理想』,只是沒有料到摔哪麼重」。另外,日本經濟劇減是否會影響台灣經濟,何思慎教授分析表示「台灣第二季是正成長,反映出『台灣與日本產業結構大不同』,日本目前著重『內需產業』,台灣則是『出口導向』,再加上日本出口是以精密工業為主,例如空巴因為疫情營運很慘淡,觀光業也同步受到疫情重創,導致日本第二季GDP成為史上最慘」。
    2020/08/24 17:23
  • 最新大麥克指數「台灣第10名」 鄉民酸:物價低、薪水也低

    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最新一期「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台灣位居全球第10名,顯示台灣物價相較於各國算是便宜的,部分網友對此數據可信度存有疑慮,但其他人則認為,生在台灣還是很幸褔的。
    2020/08/19 19:03
  • 疫情致經濟萎縮創紀錄 安倍經濟學效益化為烏有

    由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重挫消費與出口,日本第2季經濟創紀錄萎縮27.8%,使得首相安倍晉三就任後推出「安倍經濟學」所帶來的效益化為烏有。
    2020/08/18 10:08
  • 吹噓戰力?專家曝陸無力攻台 若開戰「1小時內被清場」

    日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訪台,期間中國多架軍機跨越海峽中線,挑釁意味十分明顯。不過就在同時,美軍也派出多架軍機進駐日本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護台意味濃厚。近日美、中頻頻在台海附近頻繁活動,外界憂心戰爭是否一觸即發?對此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就直言,中國的武力被調查出來,遠遠落後美國許多。
    2020/08/17 18:02
  • 好大喜功! 紐時爆「川普想把頭像刻上總統山」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民調遠遠落後,「經濟學人」雜誌預估,川普勝選機率,只有2%。另外紐約時報爆料,好大喜功的川普,居然想把自己的頭像,加到知名的「總統山」,和華盛頓、羅斯福等四位具有聲望的美國總統並列。
    2020/08/10 19:02
  • 疫情肆虐 台灣金融業如何逆境突圍?

    疫情來勢洶洶,台灣從拚防疫到拚經濟,各行各業都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銀行業獲利遭嚴重壓縮,兆豐銀行總經理蔡永義、上海商銀總經理陳善忠、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與中國信託銀行副董詹庭禎如何看待疫情對金融業的影響?
    2020/08/07 20:16
  • 畢業季失業率不升反降?!何啟聖:「隱藏性失業」人數增

    台灣失業率自二月3.7%後逐月攀升,五月份更是來到了高峰4.07%,雖然六月時失業率有稍稍下降至3.96%,但適逢畢業季,社會新鮮人將面臨情況嚴峻的就業市場,失業率恐持續上升。然而,根據統計,七月的民眾消費信心水準卻微幅上升,原因為何?對此,1111人力銀行媒體中心總經理何啟聖今(30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線上訪問表示,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的說法,消費者信心指數微升0.66點,在統計學中其實不具任何意義,基本上是屬持平,民眾對於我國就業市場,仍是看壞居多。而他也提到,六月屬畢業季,但失業率卻稍稍下降,主要是因為很多應屆畢業生因疫情選擇延畢、升學,甚至直接不找工作,導致出現許多「能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工作者」,也就是所謂的「隱藏性失業」,進而造成初次尋職及新登記求職數字皆比往年低,出現失業率下降的反常狀況。至於關於軍公教今年可能不加薪,是否會導致一般勞工薪資調幅?何啟聖認為,軍公教調薪的確能帶動民間企業薪資調整,在1999年前,軍公教薪資是「年年調」,1999年後,平均5.7年調一次,而最近一次調薪是2018年,按照這個節奏來看,今年的確還不是調薪的時機,但他也強調,在特定狀況下,現階段與其發放三倍券,不如讓軍公教調薪,帶動民間勞工薪資調升,促進整體消費能力、經濟活絡,這樣才會有經濟學中「加乘」的效果。
    2020/07/30 17:37
  • 從敘事經濟學角度看疫情

    簡單地說,敘事經濟學是嘗試分析人們之間敘事的傳播與經濟波動的關係,也就是為了解經濟波動,而研究歷史上及當前流行的敘事/故事的傳播與動態,以及其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等。故事激起行動的動機,並與感覺深處的價值觀和經濟活動連接起來。當一個生動且流行的敘事瘋傳,其產生的經濟影響會蔓延很遠,甚至遍布全球。像是1929至1933年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2007至2009年間所謂的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乃至於今天充滿爭議的政治經濟情勢,皆深受各自時代流行的敘事所影響。
    2020/07/28 10:16
  • 後疫情經濟浪潮! 防疫商機持續發燒

    防疫下半場,要來拚經濟,但或許您會好奇,我們在疫情期間,建立的,像是口罩、防護面罩等產線,在疫情趨緩後,還能延續產業動能嗎?後疫情時代的防疫經濟學,那些是市場新藍海?帶您從產業面,一一看起。
    2020/07/25 23:03
  • 經濟大難臨頭? 美國疫情拖累全球 科技巨頭蘋果.臉書.推特紛喊「用這個」救經濟

    美國疫情升高,染疫人數370萬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警告,美國經濟將大難臨頭,《財經大白話》節目中提到,美國要救經濟,唯一寶物就是一個「戴口罩」,主持人翟翾:「臉書、推特、蘋果都出手,政府不推廣戴口罩,企業自救推廣戴口罩抗疫,連比較站在川普這邊的臉書創辦人祖克伯,都痛批政府令人失望了」
    2020/07/20 16:36
  • 中國第二季GDP轉正 恐難帶動全球經濟

    走過封城防疫的苦日子後,中國大陸已經全面復工復產,從近期發布的幾個指標性經濟數據看來,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反彈,像是六月進出口就出現今年首次的雙雙正增長,第二季GDP更由負轉正,從上一季的衰退6.8%到成長3.2%。不過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恐怕很難像2008金融危機時那樣,帶動全球經濟復甦,因為全球仍有許多地區還沒擺脫新冠疫情陰霾,甚至回到經濟活動停滯的狀態,加上美中關係持續惡化,也是下半年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
    2020/07/19 21:00
  • 香港疫情擴散!公立醫院爆院內傳染

    香港新爆發的這一波疫情,11天的時間,新增確診的"本土個案"飆升到238件,已經有多家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首次有公立醫院失守,伊莉莎白醫院包括醫護人員在內,匡列了104人有接觸史需要居家隔離。港府發布的新版限聚令,比三月份公布的更嚴格。經濟學者預估,八月份恐怕會是餐飲業再一次面臨裁員的時間點。而疫情趨緩的中國大陸,文化旅遊部發出紅頭公文通知,重啟跨省市旅遊。大陸旅行社評估,香港最慘的八月,反而會是大陸國內旅遊的大高峰。
    2020/07/16 19:54
  • 「政府頭殼壞掉!」 吳益政附和柯轟三倍券

    三倍券目前在預購階段,15日即將發行,但現在民眾黨紛紛跳出來批評,像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和高雄市長補選人吳益政,分別砲轟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根本達不到振興效果,但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用預購量反擊。
    2020/07/07 13: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