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旅遊警示文件管理癌症惡化旅遊你好,我是誰心臟病韓國瑜GooglePodcast寵物店老闆輕生張元植
  • 搜尋:

    張旻儒 結果共1,870筆

  • 本土+89352 陳時中:群體免疫「逾8成」才放心

    指揮中心25日新增8萬9352例本土病例,對於群體免疫議題,有感染科醫師認為,以真實染疫率加上追加劑接種率,台灣最快再2週,就能達成八成群體免疫。不過,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還是要比8成多一些會比較放心。另外針對接觸者隔離數位證明,過去常常塞車等不到,指揮中心也開放民眾在平台申請,截至中午已有1萬5千人取得接觸者隔離證明。
    2022/05/25 20:21
  • 新北4國小開打BNT 「報到率」逾9成>莫德納

    BNT兒童疫苗,彰化桃園新北等縣市首批開打,有不少低年級學生,因害怕挨針,哄了好久才哭著打完疫苗,其中新北市的安和國小,無論是預約數、報到率,BNT都比莫德納高。只不過有家長反應想到醫院打,但分配不均,像中和、新莊、汐止只有1個處,對此,新北市府回應,已把診所的1萬劑疫苗,增加到2.5萬劑,分配不均也會視預約率調整。
    2022/05/25 14:41
  • 張庭夫妻不忍了!提告中國官方、追88億資產

    張庭和林瑞陽夫妻,他們倆自去年底被爆違法傳銷財產遭凍結後,陸續發生名下房產被扣押等消息,如今2人不忍了,決心硬起來提告反擊,委請大陸頗具聲名的律師何兵,在5月中旬以上海達爾威公司名義,一狀控告石家莊裕華區市監局,與裕華區法院重複立案的亂象,並向該法院提起復議,決心要回自己遭莫名凍結的88.8億元資產與聲譽。
    2022/05/24 17:38
  • 日本女生吃熱炒落淚!愛鴨血、蒜泥白肉 韓YouTuber也大推

    不少外國人來到台灣,最愛吃的食物,竟然是熱炒。日籍YouTuber三原慧悟,日前帶著來自日本的助理體驗台灣,完成頭號願望「吃熱炒」,其中超愛蒜泥白肉、麻辣鴨血,另外來台念書的韓國YouTuber金針菇,也是熱炒愛好者。
    2022/05/24 15:06
  • 陳志朋前經紀回擊 揭「不規範操作」收入都匯到他個人帳戶

    前「小虎隊」成員陳志朋遭到合作14年的經紀人威廉,爆料長期積欠傭金,他本人澄清稱沒有欠款,雙方各執一詞。威廉23日再度聲明,解釋自己索求的傭金是「應該付的」,指控陳志朋存在「不規範的操作」,暗指陳志朋有違法之嫌,才導致現在的局面。
    2022/05/24 12:38
  • 3歲童「猛爆性腦炎」過世 爸泣:來世再當我孩子

    兒童重症死亡案例再新增!其中一名3歲男童「孟孟」,因為猛爆性腦炎,搶救60小時後過世,爸爸很不捨坦言,當時從病發到離世短短不到5天,一家人就和孟孟天人永隔,心裡很不捨,喊話中央加快讓6歲以下孩童打疫苗,有症狀就要留院觀察。
    2022/05/23 19:11
  • O毒攻腦3重症童不治! 「嚴重腦炎、抽搐、高燒」

    確診兒童重症案例持續增加,醫院也證實,有三名重症兒童,病發後出現嚴重腦炎,經過搶救後還是離開人世,專家觀察,這一些重症兒童案例病程都很快惡化,期間也出現高燒,或是連續性抽搐,即使醫療措施都做了,還是難以挽回性命。
    2022/05/23 16:46
  • 職軍爆軍中「防疫瞎」 要求設「實名制小便斗」

    新冠肺炎確診數飆升,軍營中也不例外,桃園一名陸軍士兵爆料,現在軍中防疫怪招很多,像是睡覺要頭尾交錯睡,甚至連小便斗都要實名制,痛批根本在做樣子給上級交代而已,還說確診多軍官要寫報告,私下跟大家說乾脆全部都染疫還比較省麻煩。
    2022/05/18 18:59
  • 反擊侯友宜稱「增篩站」無用? 綠委邀百醫護支援

    先前中央要求新北加開社區篩檢站,市長侯友宜表示這不是解決辦法,人力仍然不足,而有醫師身分的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今天特別號召百名醫護到社區篩檢站支援,還提到是為了響應總統的呼籲,這舉動被外界解讀,就是在反擊侯友宜的政策。
    2022/05/18 12:58
  • 0+7上班員工控客運要求自備7天快篩 轟不合理

    0+7方案上路,有外出需求得提供48小時內的快篩證明,不過有民眾不滿,客運公司要求員工,7天都要快篩陰才能上班,而且要自備快篩試劑,質疑根本就是把疫情壓力,加注在員工身上,萬一同住家人陸續確診,0+7就得無限延長,而對此,勞動部表示,企業若要求員工快篩,相關費用應該由公司負擔。
    2022/05/17 19:20
  • 餐飲業績掉4成!經部行銷補助10萬 業者:不夠

    疫情衝擊之下,餐飲業「營業額」大幅衰退「三到四成」,經濟部因此宣布提供店家「行銷補助」,有開發票的店家補助十萬,沒開發票的補助兩萬,但業者要交出一份「行銷規劃書」。
    2022/05/17 13:46
  • 本土68732「增幅7.45%」 中重症+123.死19人

    台灣本土病例維持6萬多例,比昨天增加7.45%,死亡19例,年齡都在70歲以上。政策上面,指揮中心也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性後,經醫師判定可給口服抗病毒藥物。另外,2歲以下幼兒,過去沒有適用快篩試劑,對此指揮中心也宣布,若因故接受快篩,經醫師評估雙方同意,就能讓小朋友判為確診,不須額外PCR。
    2022/05/15 19:25
  • 加開「北北基桃」9大篩檢站 每站最高1000人/日

    14日指揮中心記者會,還堅持不快篩陽就投藥,怎料到了下午政策大轉彎,傳出「快篩陽給藥」擬讓65歲以上長者先行,原因是這類高風險族群重症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因子,但是用藥時機等還要再和地方開會。另外,指揮中心也在熱區「北北基桃」加開了9大篩檢站,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到此篩檢。
    2022/05/15 12:35
  • 回台1歲童須赴醫院PCR 孕媽轟:確診誰負責

    目前回國解隔前做快篩就能解隔,但5月初一名從美國返台家長表示,一家三口在美國上飛機前,採檢結果是陰性,落地唾液篩檢也是陰性,卻被要求2歲以下幼童不能只有快篩,須到醫院再做PCR,讓媽媽無法接受,不解毫無症狀的3個人,為什麼要被迫前往最高風險的地方做採檢?對此,陳時中說現在規定就是如此,但幼童的採檢方式,會再和專家討論看看。
    2022/05/12 18:40
  • 「3類人」快篩陽等於確診 醫患「無共識」可PCR

    從12日開始,「居隔、居檢、自主防疫」3類人,透過視訊診療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就能視同確診,只不過要怎麼防止有人冒用,醫師說會透過出示「戶籍謄本」,確認身分是否符合,快篩檢測卡匣,也會透過光影變化看是否變造,最後診斷完也會要求確診者把結果毀損,以防下次冒用。另外除了醫院診所也加入「視訊診療」行列,但政策上路首日,有不少診所醫師也反映,系統根本還沒建設完成。
    2022/05/12 13:27
  • 本土飆57188「增幅12%」 新北確診逼近2萬例

    本土疫情11日新增5萬7188例,增幅12%,比原本衛福部模型推估的10萬例低快一倍,是疫情控制?還是高峰往後延?陳時中說模型無法每天都非常準確,但以目前疫情看來,沒有要爆衝的樣子,所以沒有一下子要把社會管制加嚴。另外,中重症個案不斷增加,指揮中心也宣布,即起增列「懷孕」為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適用條件,但因臨床資料不足,醫師覺得有風險,要充分告知病患,病患同意才能使用。
    2022/05/11 21:04
  • 「九宮格」匡列惹議 教部發函從寬防疫假「免證明」

    教育部上週公布國高中停課標準,將以「九宮格」匡列,列為可放防疫假的對象範圍,引發不少學生和家長反彈,沒實施幾天,10日又發函到國小到國高中,指出因各地與各家庭,面臨疫情狀況不一,學生家長若基於防疫目的,可替子女向學校請假,學校應從寬認定給予防疫假,不應強制要求提供特定證明文件,也不納入學生出缺勤記錄。
    2022/05/11 13:07
  • 本土+50780「增25%」 2年輕人車禍昏迷重症

    台灣疫情持續升溫,10日突破5萬例,來到50780人,和前一天比增加25%,其中死亡個案有12人,重症個案中雖有3人都在40多歲以下,但多數是因其他原因住院。隨著確診數劇增,台灣單日確診已是全球第一,陳時中也承認台灣正在疫情高峰,而今年二度確診的更是高達268人,不少人輕症在家居家照護,需要領用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為了便於藥物及時送達,也簡化開立表單程序。
    2022/05/10 18:48
  • 藥局排爆、8大通路買氣差 民眾:1劑多80元有差

    疫情未見趨緩,民眾擔心仍瘋搶快篩,但實際觀察發現,平平都是賣快篩,藥局實名制的還沒開門就大排長龍,反觀藥妝店到了下午,甚至隔天一早都還買得到。對此,不少民眾反映,實名制和其他通路,還是有80塊價差,買5劑就差了400元。而知名律師林智群則認為,如果真的有需要,貴80元也會有人願意購買。
    2022/05/10 13:58
  • 本土+44294「少5%」 陳時中:周六採少、再觀察

    台灣本土病例周日下降至4萬4294,和前一天相比少5%,但陳時中不敢大意,就怕是周六篩檢的少,還是要看這兩天確診數,才能確定疫情是否有趨緩。但中重症者新增118例仍多,其中重症12人、死亡也12人,死亡案例中3位長輩都是在採檢確診前過世;重症個案也再增一例年僅30歲的女性,染疫後出現肺炎合併呼吸窘迫、衰竭,目前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
    2022/05/08 17:36
  • 即起居隔者「無電子圍籬」 民眾怕:考驗人性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為了強化防疫量能及韌性,指揮中心宣布8日起,除了確診者和居家檢疫者,其餘居家隔離者取消電子圍籬。雖然不少民眾已經認同,新冠疫情朝流感化處理,不需特別緊張,但也有人認為,居隔者染疫風險高,若沒有電子圍籬管制,等同讓居隔者出不出門都自主應變,相當考驗人性。
    2022/05/08 13:44
  • 新高!本土+46377、死亡11 40多歲女確診路倒亡

    疫情首度突破四萬例,增加46377例,以新北最多,而台北也逼近萬例,而死亡也多了11人,中重症有52人,陳時中坦言中重症比例勢必再提升,但有醫生擔憂迎來第二波死亡潮,他認為不會像去年比例這麼高。
    2022/05/07 19:42
  • 快篩陽=確診 「居隔、居檢、自主防疫者」適用

    台灣本土疫情破3萬,來到「30035例」,但成長率還好只有5.7%,只不過衛福部自己的推估,算出全台到5/11,確診數恐破10萬例,發言人莊人祥解釋,這是依照Rt值為2的狀況下,推出的最高數字,上限雖可達10萬2743人,但最低也可能落在5萬4124人。但無論如何數字都很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鬆口,開放居檢、居隔、自主防疫者「快篩陽」視同確診。
    2022/05/05 19:37
  • 「沒捅鼻」快篩用口水也能驗?醫:準確度低

    疫情嚴峻,民眾如有不適症狀,可使用快篩試劑「戳鼻子」,大人雖然也會有不適感、但都還在控制中,反倒是小朋友不舒服就會哭鬧,讓爸媽無奈又心疼,有網友說用口水滴在快篩試劑上,也能有效果。對此,醫師回應,如果小朋友病毒量高或許有機會驗出來,但準確度還是有差。
    2022/05/05 12:28
  • 首例!20多歲女 打3劑無慢性病「腹瀉嘔吐」6天亡

    今天(5/4)一口氣新增77例中重症,當中有5人是重症。另外有5人死亡,其中一名是年約20多歲女子,曾打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史,從發病到死亡僅有6天,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也是國內20多歲染疫死亡的首例病例。
    2022/05/04 18:5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