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黑夜奇俠 AI 台灣李芷霖潮境公園吳桐潭氣象撞擊伍宗德NVIDIA
  • 搜尋:

    國民健康 結果共296筆

  • 陳時中「這項民調」拿第一 他看完驚喊:快昏倒了

    年底台北市長選戰備受關注,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3位參選人的差距不到2個百分比,相當激烈;值得注意的是,另一項「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誰用心解決台北市疫情、顧市民健康」調查,民進黨陳時中以39.5%支持度領先無黨籍黃珊珊、國民黨蔣萬安,讓《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不禁直呼快昏倒,「陳時中在萬華居然還第一,到底要怎麼辦?」
    2022/10/08 21:14
  • 大腸癌檢查容易被忽略? 醫點名「5類人」及早照胃鏡

    身體檢查,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然而有一項非常關鍵的檢查,長期為人所忽略、普及率過低——它就是大腸鏡檢查。近日,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在臉書上分享了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由於近年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攀升,國民健康局建議腸胃相關科別的醫師多多提醒病人進行大腸鏡檢查。
    2022/09/17 23:55
  • 新北50歲民眾大腸癌首篩 可獲200元超商禮物

    COVID-19疫情影響,大幅降低民眾參加國民健康署免費4項癌症篩檢意願,新北市針對大腸癌50歲首篩民眾廣發5萬張邀約郵簡,至29區衛生所完成篩檢,可獲新台幣200元超商禮物。
    2022/09/14 15:55
  • 中秋烤肉「1NG行為」恐罹癌 專家教9招:少吃這食物

    每逢中秋假期,台灣家家戶戶都準備烤肉,與親友團聚共度佳節。對此,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在烤肉時千萬要特別留意1個「NG行為」,否則恐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並傳授「健康燒烤」9大招供民眾參考。
    2022/09/11 13:00
  • 快設戒菸日!成功機率多2倍 1年可降50%心臟病風險

    中秋團圓、聚會在所難免,千萬別讓身上的菸味破壞氣氛。國民健康署表示,吸菸除了會導致癌症、心臟病、肺病之外,還會增加肺結核、某些眼部疾病和免疫疾病風險,但只要戒菸20分鐘,就可讓心跳和血壓下降,戒菸1年更能降低50%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而有設定戒菸日可提高2倍戒菸成功率,呼籲民眾可以從中秋節開始戒菸。
    2022/09/08 19:23
  • 日增47人罹大腸癌! 掌握飲食「2多2少」原則降風險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長達十多年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2019年1萬7302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新增47例,國人每13人中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好發於年齡50歲以上的族群。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因此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22/09/02 14:08
  • 快找健檢報告!未來10年罹慢性病風險 「這裡」一鍵查

    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死因與慢性疾病有關,為了及早預防慢性疾病,國民健康署發展出一套適用國人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民眾只需輸入健康檢查報告上的數據,就能預測未來10年內罹患5種主要慢性疾病,像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2022/08/31 10:55
  • 別等肺癌第4期才診斷!LDCT已上路 篩檢只要5分鐘

    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高低主要與肺癌被診斷出來的期別有關。在臺灣癌症登記資料中,肺癌個案被診斷出來為第4期者,高達50.1%,5年存活率只剩1成,而早期發現肺癌,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的肺癌死亡率。這也顯示出提早篩檢,發現癌症的重要性。
    2022/08/23 10:08
  • 2成肝癌由它引起!快筆記護肝4訣竅 養好習慣成關鍵

    根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約有12萬人,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第10位,而肝癌是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這天,國民健康署也提醒護肝的重要性。
    2022/07/29 15:32
  • 地瓜、大蒜冒出綠芽還能吃?國健署分享「保存撇步」防發芽

    許多民眾在購買食材時都會擔心保存問題,如馬鈴薯、地瓜、大蒜等都是容易發芽的食材,那這些食材在發芽後究竟還能不能食用?國民健康署近期就在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發文提醒民眾,馬鈴薯、地瓜、大蒜等食材中,僅有馬鈴薯因發芽後含有較多的茄鹼(又稱龍葵鹼)不能吃,另外也加碼分享了這些食材的保存方法。
    2022/07/29 08:29
  • 綠委譏柯文哲智商157 北市C肝篩檢率卻墊底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28日)表示,今天是世界肝炎日,全國約有40萬名慢性C肝人數,其中有將近25萬名分布在六都,但是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篩檢率竟然在六都墊底,也是全國倒數第二,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台大醫師出身、智商157為名,在國民健康的政策卻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2022/07/28 13:18
  • 爸媽崩潰了!「疫」後掀學童近視潮 竟是線上教學惹禍

    近幾年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停止實體課程,採取遠距教學,連帶兒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變長,也讓視力問題成為一大隱憂。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學童近視盛行率為17.9%,到了國小六年級卻高達62%,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學童未上國中,就已經罹患近視。
    2022/07/22 15:56
  • 醫師教你2步驟看懂乳房攝影報告 「這情況」需切片確認

    藝人朱俐靜、朱芯儀都驚傳罹患乳癌,朱俐靜更在日前不幸過世,國民健康署雖然有提供45歲以上婦女、2年1次的免費乳房攝影篩檢,不過民眾可能因為看不懂報告而擔心焦慮,醫師建議,可以善用「BI-RADS分級」,乳房攝影報告都會顯示,1~3級都可能是良性、追蹤就好,如果是0級或4級以上就要注意,可能需要進一步切片。
    2022/07/19 16:14
  • 高溫炎熱!出現這五種症狀...提高警覺! 醫師:「熱傷害」找上你...病重恐致死

    全球氣候暖化,台灣平均氣溫升高,熱傷害案例跟著攀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20年有2763人次曾因熱傷害而就診,回顧2011年時為1487人次,10年間成長85.8%。其實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包括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等。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
    2022/07/18 22:49
  • 糖尿病只服降血糖藥?胰島素迷思大解惑 醫揭控制3妙招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10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以2萬5000人的速度持續增加。血糖控制是糖友必修課題,但不少病人只願意口服降血糖藥,對胰島素有很多迷思和誤解。
    2022/07/10 11:33
  • 國人2號殺手!心臟病有對策 「3心2疫」降心血管風險

    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出爐110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超過2萬人死亡,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又有民眾因為擔心新冠肺炎染疫風險,減少至醫療院所或中斷治療,國民健康署建議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透過5招平安度過疫情。
    2022/07/04 15:12
  • 飲食不忌口、不運動、控糖差 醫警告:每年近萬人死於這疾病

    當我們攝取過多太甜食物或飲料,可真的要特別注意,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每年以2萬5000人左右持續增加,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臺大醫院王治元教授指出,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一般民眾更需要做好飲食控制,降低攝取含糖飲料或食物,降低疾病發生率!
    2022/06/30 23:06
  • 輕忽「這疾病」任由血糖飆高 導致視網膜病變 醫警告 恐「失明」!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10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而這幾年來糖尿病也有年輕化趨勢,事實上糖尿病病友,長期處在血糖過高狀態下,其實對全身都有很大影響,像是視網膜血管產生傷害,引起血液滲漏,造成視網膜組織傷害,影像變模糊、甚至導致視力喪失,醫師警告,血糖控制越不理想,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也會增高。
    2022/06/20 23:05
  • 吃粽怕「吃腫」!專家提醒6原則 慢性病患避開2餡料

    每到端午處處飄散著粽香,不少人會自行包粽,或是買市售的粽子與家人一同分享應景,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在選購與食用時要掌握六大原則,減熱量、選食材、搭配蔬果、替代正餐不過量、少沾醬,以及慢性病患要特別注意,才不會吃進美味的同時,引起健康方面的問題。
    2022/06/03 10:55
  • 糞便潛血報告異常!少「關鍵檢查」 大腸癌死亡風險激增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大腸癌蟬聯14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幾乎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一般來說,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國健署提醒民眾,第一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須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治療黃金期。
    2022/05/30 13:46
  • 更年期免驚!補鈣存骨本、降血脂這樣做 飲食指南快記下

    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女性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女性族群則有9成以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更年期在生理方面帶來的影響如發熱、潮紅、盜汗、虛弱、暈眩、胸悶、心悸、陰道乾澀、性交疼痛、頻尿、尿失禁及骨質流失等症狀。
    2022/05/10 13:25
  • 篩檢試劑應「免費送到家」 邱淑媞轟:台灣落後國外2年

    本土確診數持續攀升,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28日正式上路,除了藥局出現搶購潮外,各大醫院也被採檢人潮塞爆。對此,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批評,在美國有居家PCR採檢,檢驗試劑也可以直接寄給民眾,對照台灣的篩檢方式,比國外前(2020)年的情況還落伍,讓她直言「當然把醫護和民眾都累死」。
    2022/04/29 08:38
  • 世界地球日「環保、健康」全兼顧 慢跑喘呼呼靠這解方

    今(4/22)是世界地球日,國民健康署響應環保促進健康,倡導綠色交通方式,透過走路或搭乘公共運輸代替開車,節能減碳保護地球,並邀請超馬選手分享「不喘跑步法」,教導民眾安全且輕鬆運動,促進健康。
    2022/04/22 15:15
  • 便祕腹瀉是大腸癌?3症狀速就醫 早期治療存活率達9成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為維護國人健康,國民健康署補助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
    2022/04/20 10:58
  • 有片/本土疫情延燒!快篩實名制最快五月上路 邱淑媞批「太晚了」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前國民健康署前署長邱淑媞表示,若選擇與病毒共存,病例數可達到二至六百萬例以上,現階段要說是高峰真的還早。對於指揮官陳時中說五月有望快篩實名制,陳淑媞痛批指揮中心慢半拍,現在才開始要實名制,動作真的太慢了。
    2022/04/18 23:1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