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消防員業務7-ELEVEN股票李青青身亡張學雷裕隆房仲群創花蓮
  • 搜尋:

    副教授 結果共956筆

  • 暗中較勁?!美中聯合國大會未提彼此 翁履中:拜登盼國際間能重新認識美國

    聯合國大會21日在美國紐約揭開序幕,其中最讓國際關注的就是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演說,儘管這次雙方都沒提及美中關係,但從內容中能發現皆在劍指美中之間的抗衡。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2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拜登政府這次在聯合國大會的目標是希望全世界能重新認識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後再給美國一個機會,所以談話間的主軸都是圍繞著大陸,而非劍指大陸,也是想要傳達美國不會製造全球衝突,也不會進行冷戰,除此之外,想藉由溫和的態度找到美中衝突之間可以和緩的趨勢。」 另外,俄羅斯國會大選20日結束,不出所料的是總統普欽率領的團結俄羅斯黨獲勝,但反對黨卻指出選舉有舞弊,翁履中認為,「俄羅斯選舉看似民主但又非完全民主,但可以確定的是普欽仍牢牢掌握政權,在國際外交上依舊是一人說的算,不過目前為止若要撼動普欽在俄羅斯執政的權力,難度還是很高,未來普欽的權力將會如何影響全世界也是一大看點。」
    2021/09/22 16:22
  • 美國入境恐不認高端疫苗 學者:耽誤國際旅行政府應道歉

    美國正式宣佈11月將要求外國成年旅客完整接種疫苗才可以入境,不過台灣所施打的高端疫苗恐不在名單之內。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指出,如果國人未來的國際旅行因此被耽誤,政府就應該致歉並儘速提出與國際接軌的補救措施。
    2021/09/22 09:26
  • 拜登首場聯大演說 與習近平王不見王 翁履中:中美雙方還沒找到適當台階下

    美國總統拜登將與國務卿布林肯前往聯合國演講,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一次在國際組織上發言,但這次的聯合國大會,美國面對的盟友關係和G7峰會態度很不一樣,同時,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表明,將不會出席聯合國大會,而是利用視訊演說。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沈瑾暘線上訪問表示,「中美雙方仍處在王不見王的狀態,目前還沒找到合適能下台階的時機,雖然表面上很緊繃,實際卻是在找緩和的機會,而拜登預計在聯合國大會上強調,『中美不會走向新冷戰』,至於想要讓國際間重拾對美國的信任,就要看拜登政府願意拿出多少實質性的籌碼。」 另外,近日全球股市動盪,大陸恆大財務危機便是造成此次風暴的主因,翁履中認為,「恆大集團發生危機,主要是因大陸發佈的三條紅線政策,避免房地產炒房和融資問題,雖然對大陸內部會產生經濟產業影響,但大陸政府會依照人民反映決定是否相救,故以政治角度來看是有利的 。」
    2021/09/21 16:06
  • 抗陸?!歐盟印太戰略公報 五度提台 翁履中:歐盟有意願做實質性交流目的

    歐盟最新公布「印太戰略計劃」,將增加在印太地區的航行和影響力,甚至明確表示,有意與「台灣」建立貿易投資關係,而歐盟也指出,為了解決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依賴性,將與日本、南韓和台灣等夥伴合作。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歐盟確實有跟台灣做實質交流的目的、意願,但卻沒有像美國一樣強烈抗陸,而是持保守務實的態度,另外,歐盟公布的印太戰略計劃雖多次提到台灣,但大多是指地名而非談論台灣議題,所以台灣應該要注意背後所傳出的國際情勢方向,如何在這大好時機,用更務實的方式與歐盟進行相關經貿合作。」 另外,針對中國大陸正式提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申請書,未來恐怕會影響台灣加入的腳步,翁履中認為,「加入CPTPP是大陸進可攻退可守的經貿戰略,並非只是單純的經濟合作議題,而是劍指美國的政治外交利益,主要在回應美國的國際秩序,此外,入會有相關法規限制,若是原先的11個會員國決定讓大陸加入,無疑是幫大陸在勞動人權上背書,而大陸龐大人口所帶來的利機也是引發11個會員國產生不同論點的契機。」
    2021/09/17 16:06
  • 南韓突然強硬?兩韓同天試射飛彈!翁履中:奪回美「戰時控制權」

    近日頻傳前美國總統川普2024年將重披戰袍的消息,川普接受福斯數位新聞專訪時表示「國家沒有其他選擇了」。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雖然共和黨有其他人有意參選,但目前黨內民調顯示,川普支持度領先,背後原因主要是在過去四年,部分黨員眼睜睜看著川普將共和黨帶向極端的政治光譜,除了沒有阻止外,甚至選擇與他一起加劇此現象,2024若出面表態參選,恐怕會自我打臉。」翁履中也提到「2022年的期中選舉將會是一大關鍵,若川普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力量,2024年很有機會再次獲得共和黨代表權。」 另外,東北亞情勢也十分緊張,日前北韓試射彈道飛彈,現在傳出南韓在當天也成功試射自製的潛射彈道飛彈,翁履中認為「南韓此舉主要是希望能展現自我防衛能力,以便拿回美韓共同防禦條約中美國的『戰時控制權』,目前文在寅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奪回控制權』及『與北韓和平相處』間取得平衡。」
    2021/09/16 15:47
  • 台將參與環太軍演?!美眾院下週表決 翁履中:議員為政治利益的支持需小心

    美國眾議院下週預計將表決「國防授權法案」,建議美國防部邀請台灣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還提議美台國民兵相互合作,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雖然美國願意支持台灣,但是有限制的,需要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下考慮美中台三邊關係,此外,台灣也要注意,目前這些美國會議員的聲望和地位,是否是為了要獲得自身政治利益,而在言語上支持,甚至美國外交協會近期也開始投書,提醒拜登政府,在支持台灣之餘,要思考如何才是符合台灣利益,相關的實質進展究竟對台灣是阻力還是助力。」 另外,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被爆出,在前總統川普任期期間,曾兩度致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保證美軍不會向大陸開戰,對此,翁履中談到,「美中關係雖然表面劍拔弩張,但雙方對話機制仍存在,而此事件也很明顯看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越來越強烈的衝突,目前已經是互相不信任、不合作的程度。」
    2021/09/15 16:32
  • 挺台承諾?!傳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翁履中:美國測試陸「一個中國」底線

    近日外媒指出,華府正在考慮將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交部長吳釗燮也飛到距離華府不遠的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與美國資深官員舉行特殊管道對話,對此,台美雙方沒有正面回應,但卻引來中國大陸不滿,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在拜習通話剛結束的時間點爆出,無非是美國在『試水溫』或打『兩手策略』,一方面稱不能再激化美中之間的競爭,一方面又打出台灣牌牽制大陸,但因阿富汗事件導致美國聲望受到質疑,所以這次無疑是美國想測試大陸『一個中國』的底線。」 另外,撤軍阿富汗引發的問題,讓大陸官媒趁機炒作「美國棄台論」,美國務卿布林肯13日也再次重申會履行「台灣關係法」對台灣的承諾,翁履中認為,「雖然阿富汗撤軍是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但拜登政府的撤軍手段卻讓美國民眾不滿意,這也讓在野黨看到抨擊執政黨的機會,對於國會議員在質詢上要求布林肯對台灣給出清楚的承諾,布林肯始終含糊帶過,但這也符合美國一直以來的政策,所以台灣應該要團結、自立自強,正視美中台之間的問題。」
    2021/09/14 16:46
  • 顧立雄、吳釗燮赴美談代表處更名!?黃奎博:應優先談民生、經濟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主動致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中美領袖時隔七個月首度通話,而90分鐘的通話主要是為了避免美中競爭演變成衝突。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今(1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根據外電報導猜測,美方應是希望透過『領袖對領袖』的方式,訂出部分議題的方向,讓美國各議題領域相關官員與大陸交涉時,能有明確方向,否則陸方官員可能會在風向不明的情況下,『寧願嚴格也不要放鬆』。」 另外,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往美國與其官員會談,請求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為「台灣代表處」。黃奎博認為「以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友台程度來看,此行政命令應在後川普時代就簽署,現在在拜登與大陸關係較不緊繃的情形下,時間點的確有些奇怪。」黃奎博也提到「改名是否能改變雙邊實質合作關係才是重點,我國官員此時出訪美國,應優先談論民生、經濟議題,而非政治外交。」
    2021/09/13 16:19
  • 金磚五國vs.四方會談 中印衝突加劇?! 劉奇峰:3大原因導致印度需美國協助

    中國大陸和印度邊界多年來不斷發生衝突,如今大陸拉攏金磚四國的盟友一同來對抗印度,而逐漸向美靠攏的印度則參與美、日、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軍事演習,共同應對中國大陸。對於中印之間的關係,印度富來名大學副教授劉奇峰今(1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中印近年來在區域、全球都展開競爭,雖然印度最大的貿易國是大陸,但阿富汗事件後,中印關係惡化,中國大陸跟塔利班合作,想藉機接觸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是印度的世仇,且大陸將一帶一路延伸至印度洋、和長期的邊境衝突,導致印度需尋求美國在軍事安全上的協助。」 另外,印度防疫政策漸鬆,疫情恐再大爆發,且從四月開始禁止輸出代工的AZ疫苗,全力用在國內接種,劉奇峰認為,「印度在4月受到第二波疫情嚴重打擊後,政府和人民的警覺心有提升,目前還是半封城狀態,到哪都需要出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證明,而社會也在呼籲政府放寬防疫政策,經濟才會好,但對於更新型的變種病毒是否能控制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2021/09/10 16:37
  • 威懾台日?!大陸三艘驅逐艦現身台海 李大中:凸顯大陸對台海的戰略思考

    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嚇動作頻頻,近日又有3艘解放軍的驅逐艦現身台灣和日本與那國島之間的海域,被認為是在牽制台灣軍方,提防日本自衞隊介入台海局勢。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李大中今(9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韋家齊線上訪問表示,「在8月底外媒和日媒就有傳出共軍的軍艦行駛在台灣和日本與那國島之間的海域,而在台灣和日本與那國島之間的海域,共軍有固定部署1艘常態性軍艦,在釣魚台北方海域則有2艘,這也彰顯出大陸對台海周邊的戰略思考。」 另外,日本首相菅義偉預計在9月下旬訪問美國,出席「四方安全對話」峰會,針對台灣海峽等問題進行討論。李大中認為,「拜登政府希望藉由再次的四方安全對話凸顯2大方針,第一『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不希望美日關係會因為菅義偉卸任後,日本政局改變而改變;第二『四方會談的重要性』,美國希望藉此團結盟友,一同對應中國大陸的威脅,所以之後是否會重申對台原則有待關注。」
    2021/09/09 15:10
  • 台海和平穩定成日新首相外交難題?! 翁履中:需展現對日本國力的強大信心

    日本首相菅義偉拋下震撼彈,確定不會連任後,外界認為,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和河野太郎有可能是接班人選,但面對中國大陸的強勢威脅,屬溫和派的岸田文雄也談到,「台海問題是日本下一個外交難題。」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8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選舉日即將來臨,各個候選人需展現對日本國力的信心,故對大陸採取強硬政策,而台灣周遭有不少隸屬日本領土的島嶼,所以若台海發生嚴重危機,勢必會波及日本安全,因此,日本所謂的保護區域安全,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日本領土和人民的安全、財產。」 另外,美國、南韓和日本預計下週14日在東京舉行三方會談,針對北韓議題磋商。翁履中認為,「美日韓三方選在這個時間點,主要是擔心日本首相菅義偉卸任後,要與新首相磨合的問題,而南韓也希望在北韓議題上有更近一步的承諾,這次的三方會談雖然目的是在圍堵北韓,但仍希望能結盟制衡中國大陸。」
    2021/09/08 15:51
  • 菅義偉放棄連任打亂拜登印太布局?翁履中:拜登政權恐面臨挑戰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積極布局印太地區,而日本也成為美國在亞洲重要的盟友,不過隨著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放棄連任,再加上美國倉促撤軍阿富汗,外界分析恐怕會打亂拜登的印太布局。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不論誰接任首相職位,『美國對日本的態度』及『印太戰略合作』並不會有所改變,但美方恐怕得花費三至四個月的時間,與日本新內閣重啟會談,在拜登民調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可能會為拜登政權帶來挑戰。」 另外,日本新首相上任是否會影響其對台灣的態度?翁履中認為「雖然日本近年對台灣越來越支持,甚至與美國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但其背後含意是『保衛台灣』還是『維持東亞區域穩定』,仍沒有解答。」翁履中提醒,「與其期待美國與日本的幫助,台灣應該在大國角力間站穩步伐,團結面對國際挑戰。」
    2021/09/07 15:34
  • 不甩陸抗議!歐盟通過歐台「政治合作」 翁履中:台灣需建立完整戰略配套措施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近日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除了要正名「台灣」機構,甚至直接提到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和民主盟友,讓大陸火急跳腳。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歐盟在支持台灣方面可說是排名全世界最前面,除了支持正名外,還希望加強『歐台高階官員互訪和交流』,但台灣必須建立對歐洲國家,不管是戰略還是經貿合作的完整配套措施,以及歐盟對台的安全保障問題,避免日後因歐盟遊走在外交灰色地帶的決策而陷入危險。」 另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翁履中認為,「習近平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完全是『戰略考量』,針對創新型產業,希望將高科技產業和資金留在大陸,打造完整內需市場,而金融產業對資本市場最為重要,只要大陸成功打造自給自足的市場,龐大的內需將吸引大筆外資投入,等到與大陸有高度的經貿互賴,投資客就會在國際間幫大陸減低競爭並緩解緊張局勢。」
    2021/09/03 15:48
  • 美重心全力聚焦印太 台地位將上升? 翁履中:台灣「國際能見度」提高

    美國結束阿富汗撤軍後,將全力聚焦在印太地區,對大陸施加更大壓力,而阿富汗事件後,台海問題也不斷被國際間拿來討論,外界認為,若是未來美國重心皆放在制衡大陸,或許台灣在國際間的地位將提高。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台灣近期在國際間的能見度上升且被廣泛討論,主要是因為變成『國際衝突的熱點』,近年美中關係降溫、台海緊張局勢升高的情況下,各國願意伸出援手,利用外交和軍事協防來支持台灣,但相對地,以經貿角度來看,台灣在投資人眼中就變成了危險地帶。」 另外,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1日壓倒性通過,建議歐盟把駐台機構正名為「台灣」,翁履中認為,「歐洲對台灣的支持在近期越加明顯,但『正名』所代表的是一個『國家認證』還是單純講述『地名』還有待後續觀察,因為歐盟始終主張一中原則,不過台灣可以藉由近期各國給予的支持增加,做進一步的全盤戰略準備,在經濟、文化上實踐務實又緊密的交流,讓口頭支持轉變成實際行動的支持。」
    2021/09/02 15:47
  • 副教授郭婞淳「老師」返校!揭牌輔大金牌廳 盼教大學舉重

    舉重女神郭婞淳,上午重返母校,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郭婞淳其實有兼任教師身分,是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過去雖然曾經開課,但郭婞淳還沒有任教過,這回輔大為郭婞淳,設立體育運動名人堂金牌廳,要和學生分享榮耀。
    2021/09/02 13:32
  • 撤軍形象重創!阿富汗成美中談和契機 翁履中:美國對大陸的態度不得不軟化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內憂外患不斷,除了要捍衛阿富汗撤軍命令是正確的,還要面對艾達颶風所造成的嚴重災害和變種病毒肆虐,接二連三的挑戰讓拜登在內政外交上的佈局全被打亂,而外界傳言阿富汗事件將給中美合作提供新機會,對此,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阿富汗撤軍行動嚴重打擊拜登政府和美國形象,讓原本在國際間占上風的美國遭受質疑,而短期內拜登為了要給美國人民交代,仍會對大陸持強硬態度,但未來美國對大陸的態度將會因各層面問題而『不得不軟化』。」 另外,面對美國總統拜登的民調持續往下掉,未來在國際上對中國大陸的關係將會軟化,台海問題的發展也引發關注,翁履中認為,「拜登政府雖然在撤軍行動上灰頭土臉,但美台之間有一層『臺灣關係法』,所以美國不可能會棄台灣於不顧,只是未來拜登在言語和行動上,可能不再有強勢作為,但美國對台的態度仍始終如一。」
    2021/09/01 15:51
  • 拜登迎靈看錶挨轟 聲勢再重挫!翁履中:負面標籤難撕恐影響連任

    美國國防部宣布,最後一架軍機已在臺灣時間31日凌晨飛離阿富汗,結束長達20年的駐軍。而美國總統拜登29日參加喀布爾機場恐攻殉職美軍遺體交接儀式時,被發現在靈柩經過時低頭查看手錶,引發輿論批評。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拜登現在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共和黨支持者放大檢視,『看手錶』這個動作恐怕會被貼上『不接地氣』的負面標籤,且難以撕去的標籤除了影響拜登2024年連任外,恐怕也讓民主黨大受打擊。」 另外,德國聯邦議會將在9月26日舉行選舉,翁履中認為「過去梅克爾所屬政黨穩坐執政地位,但這次基民黨候選人拉謝特領導形象不佳,再加上面對阿富汗議題,『梅克爾路線』做法較親近美方,希望能接受阿富汗難民,讓德國民眾無法接受,未來有可能由社民黨接任。」翁履中補充「即使最終社民黨選擇與反中立場強硬的綠黨合作,但在全球貿易高度依賴大陸的情況下,德國與其決裂可能性仍不高。」
    2021/08/31 15:56
  • ISIS-K策劃機場恐攻 翁履中:不計成本態度致他國難防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26日傳出2起爆炸案,分別發生在艾比門及巴倫飯店,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此攻擊造成至少13名美軍及90名阿富汗人死亡,美國總統拜登也舉行記者會,宣示要讓發動攻擊的恐怖份子付出代價。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有消息指出美國與塔利班達成協議,確保撤離過程機場的安全,但依此次攻擊來看,美國的情報似乎不夠完整,這也讓拜登政府在美國民眾心中再次扣分。拜登目前首要任務就是抓到主嫌,唯有這麼做,才能成功逆轉近日『情報失靈、撤退失序』的觀感。」 另外,攻擊發生前,美國、英國,及澳洲皆提出警告,呼籲民眾暫時不要前往喀布爾機場,但仍然來不及阻止攻擊事件發生,翁履中認為「ISIS-K最終目的為『傳達意識形態』,並非建立政權,再加上手段激進,做事不計成本、不惜犧牲,即便他國掌握情報,仍難以防範,美方能否成功圍堵此組織,值得持續關注。」
    2021/08/27 15:19
  • 撤退行動無期限!美撤離速度快?翁履中:轉移焦點挽民眾信心

    美國撤軍期限將至,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目前還有約1500名美國公民在阿富汗,他也強調「撤離行動沒有最後期限」,不過五角大廈發言人則表示,8月31日撤軍大限之後的撤離行動,會是國務院的工作,並非國防部負責,預計美軍不會參與。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布林肯的談話彷彿是承認美國得接受現實向塔利班低頭,對美國民眾來說十分難以接受。而美國現在似乎打算轉移撤軍焦點,不斷強調撤離速度為『史上最快』,就是希望能透過各種方式重拾民眾信心。」 另外,中東情勢詭譎,以色列與摩洛哥宣布建交,阿爾及利亞卻以「挑唆少數民族」為由與摩洛哥斷交,翁履中認為「過去以色列一直想打入阿拉伯世界,希望能有更進一步經貿往來,但卻不得其門而入,近期在種種國際因素下,終於與摩洛哥建立外交關係,此決定十分符合以色列國家利益。而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過去長期因意識形態不同而有所衝突,這次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也讓阿爾及利亞決定與其斷交,至於未來中東是否會因此產生局勢動盪,仍有待觀察。」
    2021/08/26 16:05
  • 轉移焦點?拜登突收新冠病毒起源報告 翁履中:病毒起源報告曝光是政治操作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收到一份機密報告,對於新冠病毒的起源,是從動物跳到人身上的自然過程,還是從中國大陸實驗室擴散的「沒有定論」,而在美國撤軍阿富汗的這個時機點,美國突然傳出收到新冠病毒起源的報告書,引發外界認為是在轉移焦點。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5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從先前眾多文件中就可得知,新冠病毒起源很難有結論是從哪來,而報告在這時曝光無疑是拜登的『政治操作』,面對即將到來的2022期中選舉,拜登有著不小壓力,加上美國有七成民眾對中國大陸沒有好感,所以拜登藉由民意把報告曝光當成新議題,展現美國對大陸的強勢態度,以緩解阿富汗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形象。」 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日前已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與塔利班共同創辦人巴拉達舉行秘密會談,但會談的具體內容CIA拒絕回應,翁履中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堅持在8/31前撤軍不延期,完全是『政治考量』,雖然阿富汗事件導致拜登在國際間和美國境內的觀感不佳,但只要撤軍結束,媒體報導和話題就總有一天會消退,此外,對美國民眾而言國際新聞不是重點,所以拜登需要趕快設立停損點,轉移焦點,只要將議題設定好,就能扭轉負面形象。」
    2021/08/25 15:41
  • 美撤軍阿富汗期限將近!歐籲延長 翁履中:盼美為此負責

    距離8月31日美國撤軍期限只剩一星期,現傳出歐洲國家預計在七大工業國集團視訊領袖會議中,要求美國延後撤軍期限,而根據《路透社》報導,一位政府官員23日表示,拜登將在24小時內決定是否延長期限。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在『情報失靈、撤退失序』的情況下,歐洲國家此舉是希望美國能承擔責任,確保能在西方盟友國家的公民全數撤出後,再撤軍阿富汗。」翁履中也提到「撤軍期限是否延長,除了考驗美國決心外,同時也在觀察塔利班是否能成為一個『可對話的對象』。」 另外,美國副總統賀錦麗23日拜訪新加坡,今(24日)則前往越南,成為美國在越戰後首位踏足越南的副總統,翁履中認為「自拜登上任以來,美國積極與台灣、東北亞,及歐盟國家建立正向關係,雖然曾有高層官員訪問東南亞國家,但討論議題大多聚焦『抗中』,並非東南亞國協所期待的經貿交流,賀錦麗此行也是要讓東南亞國家了解,美國不再只重視國家安全合作,還會與各國有半導體、產業鏈,或醫療上的往來。」
    2021/08/24 16:04
  • 撤軍失算?!拜登831後續留阿富汗 翁履中:間接證明撤軍無完整配套措施

    面對外界不斷抨擊美國撤軍,導致阿富汗被塔利班攻下,美國總統拜登接受ABC獨家專訪時說道,「撤軍勢必引起混亂,若8月31日之前還有美國人民沒有撤離阿富汗,美軍將會繼續留下,直到全數人離開為止。」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9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拜登說出要續留阿富汗就間接反映出,美國在撤軍行動上並沒有做好完整的配套措施,有很大原因跟『情報收集』有關,而這代表美國在執行力上可能有問題,甚至近期不斷釋出的人道危機、女性遭受迫害的新聞畫面也加劇了美國背棄盟友的形象。」 另外,撤軍阿富汗讓美國在盟友間的誠信大幅下降,不只台灣有疑慮,就連有美軍駐紮的南韓,執政黨黨魁宋永吉也呼籲,國家的自我防衛很重要,應該加快從美軍手中拿回作戰指揮權。翁履中表示,「美韓有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自此作戰指揮權都在美軍手上,雖然韓國不斷表明想要取回,但美國提出的3大條件,讓韓國有機會取回,但可能性不大,此外,韓國地理位置是美國牽制大陸最前線,所以,美國是不願意也不樂意放手的,畢竟現在對美國而言印太戰略為首要,制約中國大陸為第一先決條件。」
    2021/08/19 15:10
  • 阿富汗變天!俄羅斯展開中亞聯合軍演 李大中:傳達明確政治信號 防範威脅

    阿富汗變天,牽動整個中亞地區局勢,俄羅斯和塔吉克為了防止威脅入侵,將在阿富汗邊境舉行長達一個月的聯合軍事演習,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李大中今(18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因地緣政治關係,中亞各國密切關注阿富汗情勢,擔心阿富汗事件所造成的紛爭、動盪和難民潮會影響自己的國家,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有影響力,為了傳遞明確的政治訊號,防範武裝力量進入其他中亞地區,故舉辦聯合軍演,向阿富汗和塔利班組織說明,他們在軍事上有所準備,避免未來阿富汗成為極端勢力的溫床後,進而威脅到鄰近國家。」 另外,面對阿富汗事件,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也沒有鬆懈,美國和日本近期就派出神盾驅逐艦,在東海舉行聯合訓練,此外,美國海軍的兩艘神盾驅逐艦也已經進駐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李大中認為「美國為了因應中國大陸在軍事上的快速發展,戰略部屬在亞太地區已有段時間,目前為止,印太地區對拜登政府又最為關鍵,因此,自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就不斷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和印太地區對美日的嚴重性,故此舉除了要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部屬實力,還要跟盟友再做進一步的合作聯繫。」
    2021/08/18 15:04
  • 拜登批阿富汗不戰而降 捍衛撤軍決定 翁履中:阿富汗事件或成中美合作契機

    阿富汗迅速陷入塔利班手中,讓外界對美國的批評聲浪高漲,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表示,「若阿富汗軍隊都不願為自己而戰,那美國更沒有理由、也不該繼續參戰。」捍衛自己所下的撤軍命令。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塔利班一直以來都未獲得世界認可,然而這次事件,中俄態度是關鍵,俄羅斯持旁觀者的角度,大陸則看見能在中亞發揮影響力的契機,故持溫和態度,但中亞局勢不易了解,未來若想在中亞保持穩定關係和力量,阿富汗事件將有望成為中美合作新契機。」 另外,阿富汗情勢危急,歐盟各國外長也召開緊急視訊會議,商討未來走向,英國首相強生及法國總統馬克洪達成共識,將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此問題進行合作,翁履中認為「歐洲國家對於阿富汗事件有三大隱憂,首先,難民潮對歐洲國家而言,一直是個噩夢;第二,塔利班組織掌權後的人權議題及人道救援的問題;最後,俄羅斯將藉由阿富汗事件,間接發揮對歐洲安全和軍事的影響力。」
    2021/08/17 16:00
  • 泰國爆示威!帕拉育總理位不保?翁履中:「支持度」是重回民主關鍵

    泰國連續四天單日新增確診數超過兩萬例,儘管政府祭出相關防疫政策,但不少民眾已「防疫厭倦」,數千人15日走上曼谷街頭,要求總理帕拉育下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雖然表面上帕拉育是民選政治人物,但本質仍是軍政府。而過去一年多,雖然年輕世代陸續走上街頭抗議政府,但『重回民主』的關鍵,須看學生運動能否匯集跨世代力量,取得更高支持度。」 另外,在疫情嚴峻與國內經濟不振雙重打擊下,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今(16日)宣布辭職。翁履中認為「慕尤丁上任後並未解決過去政府貪汙腐敗的形象,而目前馬來西亞國會並沒有任何政黨實質掌握過半權力,慕尤丁請辭後,可能將由巫統政黨接手,民主體制暫時不會受到動搖。」
    2021/08/16 15:4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