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天秤座18禁端午節冷暖氣日本人台北氣象大雨特報玩遊戲台灣
  • 搜尋:

    何佳陽  結果共3,071筆

  • 貧富支出差很大! 低所得家庭教育費「恐遭犧牲」

    睽違30年,主計總處4月底發布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狀況,也印證貧富差距的確拉大,有錢人與窮人光是消費支出就大不同,尤其從教育費用上就有很大差異,低所得家庭在教育費用上平均只有2167元占整體消費支出0.5%,與前20%家庭占比的4.2%落差很大。
    2024/06/06 22:57
  • 2023年「潛藏負債」破19兆!勞保增加最多

    根據統計,2023年底中央及地方政府潛藏負債19兆1,866億元,較2022年增加5,740億元,其中勞保增加6,016億元最多,雖然主計總處表示,潛藏負債未來不一定會發生,但可能造成民眾對未來的不安,甚至增加儲蓄,屆時也可能影響內需產業。
    2024/06/04 22:38
  • AI時代!自學、校園課程 成為「開發者」並不難

    在AI時代中,有許多的工具以及資訊都唾手可得,像是就讀康橋高中三年級的林子祐,透過自學開發的台灣地震速報app,就成為下載熱門程式之一,在校園中課程也融入AI應用,讓學生們不只能自我摸索,還可以透過專業的學習更靈活運用。
    2024/06/03 22:53
  • 你沒發現我躲在角落、逛唐吉訶德「驚見貨架有老鼠」 荒喊:太扯了

    日前有民眾到台北西門唐吉訶德購物,逛街到一半發現貨架上的商品掉了下來,想幫忙歸位,下秒卻看到架上有不速之客,一隻老鼠就在後頭,嚇了好大一跳。對此,詢問業者,截稿前沒有回應,但衛生局準備要出手稽查。
    2024/06/02 19:13
  • 週日雨下整天 西半部整片「紅黃色」週一緩

    今(2)天鋒面影響加上低壓水氣不斷移入,全台雨下一整天,尤其在西半部地區,嘉義以南,日累積雨量都破百,到了週日晚間,中南部山區雨還是大,要到週一清晨才會趨緩。但週二開始,華南水氣移入,一直到週六之前,整週天氣狀況,都還是不穩定。
    2024/06/02 18:57
  • 試水溫?侯友宜慶黃埔百年 校友拱「選主席」

    適逢黃埔建軍百年,陸軍官校校友總會,集結三軍「13校」校友會,不畏風雨,在凱道集結歡慶。年初,參選總統失利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親自現身致意,現場群眾也不斷拱他參選黨主席;而侯友宜則不斷表示感謝,並強調未來一定會繼續奮戰「讓國家更好」。
    2024/06/02 14:50
  • 悚!貨車尾門突關上 女司機「頭被夾」命危

    新北市一名貨車女司機,凌晨在樹林一間超商旁,作業到一半,車後方的「電動尾門」突然自己關上,還剛好夾住女司機的頭,無法脫困,更一度失去生命跡象,消防人員趕到現場,使用「油壓剪」把尾門破壞,才把人救下來,緊急送醫搶救之後,已經恢復呼吸心跳。
    2024/06/02 11:11
  • AI浪潮5/今年最大亮點「AI手機」3大功能照過來!

    聯發科在「生成式AI手機產業白皮書」,定義生成式AI手機的概念和典型特徵,深入探討生態系中晶片廠商、手機廠商、開發者的AI戰略,以及軟硬體科技全貌,預測AI手機在三年後,會超過10億支,普及到終端市場。
    2024/05/31 23:03
  • 數位化、通膨 恐加速中產階級消失!壓力劇增

    中產階級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尤其專家表示,在先進國家當中更為明顯,因為產業結構轉變,走向數位化和自動化,因此造成許多的工作機會減少,也因此讓中產階級人數減少,對於中產階級而言,為了不影響生活品質就必須更加努力,這些有形無形中都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
    2024/05/29 22:47
  • 2050年全台人口恐跌破2千萬! 部分城鎮恐消失

    日本全國有744個市町村,但2050年卻有將近4成城鎮面臨消失的風險,台灣其實也一樣,國發會預估2050年全台人口將跌破2000萬人,甚至還有許多城鎮形同滅村,原因和少子化以及人口外移脫不了關係。
    2024/05/27 22:52
  • 一定要把握升遷機會嗎?晉升後可能會面臨四大問題

    現在年輕世代價值觀念轉變,升遷不再是職涯發展中,追求的唯一目標,在工作中是否能實現自我價值更重要,人力專家就分析,越來越多年輕人,不眷戀晉升職位,靠升遷來加薪,若想賺更多錢,多以斜槓的方式,在下班兼差、做副業,幫自己加薪。
    2024/05/24 22:39
  • 失聯移工達8.5萬人 勞動部擬修法嚴懲

    截至今年2月,在台移工75萬6831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8萬5229人,為了遏止失聯狀況,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研擬修法加重非法聘僱、仲介罰鍰,從現行依每案裁罰,提高為依每人計算,其中非法媒介者最重開罰150萬元。
    2024/05/23 22:52
  • 輸入性通膨壓力恐再現! 因「電價」台經院上調CPI至2.13%

    台經院4月公布,今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為3.29%,較1月預測上修0.14個百分點,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上修到2.13%,台經院認為,今年經季成長還是以民間消費為支撐,但民間投資成長不如預期強勁,更特別示警留意電價調漲和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物價和油價恐怕上漲,也會對國內輸入性通膨,造成新一波壓力。
    2024/05/23 22:39
  • 台上班族嘆「物價房價一去不回」 韓國通膨壓力青年也學習節儉

    物價通膨,不只在台灣,韓國民眾也同樣很有感,韓國統計局公布4月通膨率,雖然低於3%水準,但還是高於韓國央行的2%目標,當局在抑制高物價上,仍然面對不少挑戰,在韓台人也表示,娛樂開銷和外食費,花錢會比較節制,根據調查,20、30歲年輕族群,在食品支出方面,都比去年下降2成多,部分韓國年輕人,明顯感受到生活成本提升的壓力。
    2024/05/21 23:09
  • 超潮!蕭美琴絲巾 結合NASA和台灣空拍圖

    副總統穿搭是各界關注焦點!蕭美琴上任這天,穿著深藍色西裝,配上結合NASA衛星照以及台灣地圖的絲巾,充滿巧思。至於第一夫人吳玫如,就職典禮服裝自己搭配,服裝師建議在穿搭中加入台灣元素。
    2024/05/21 18:58
  • 被罰站?韓國瑜談517衝突感想 綠委:別廢話

    立院再審國會改革相關法案,議場卻爆發口角衝突。立法院長韓國瑜在大批國民黨立委保駕護航下,順利登上主席台,但民進黨立委卻不讓韓國瑜發言。國會激烈攻防引發國際關注,美國籍網紅把517立法院大亂鬥形容成美國職業摔角,沒想到卻遭到大批網友出征,最終被迫下架影片。
    2024/05/21 15:57
  • 再強調中華民國主權?賴總統首行程赴忠烈祠 龐佩奧高度評價賴演說

    正副總統總統賴清德與蕭美琴21日的第一個公務行程赴忠烈祠致祭,似乎是要強調中華民國主權。而來台觀禮的前美國國務卿龐佩奧被問到怎麼看賴清德的就職演說,龐佩奧給予高度評價,更喊出「別把要保護自己的人視為侵略者,因為緊張局勢是習近平一手造成的」。
    2024/05/21 13:53
  • 16年來首見! 房市指標出現「熱絡」訊號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六大構成項目在3月呈現「三升、一平、二降」,整體分數大躍進來到52.6分,對應燈號轉向代表熱絡的黃紅燈,更是2008年4月之後,睽違16年又見黃紅燈。
    2024/05/20 23:00
  • 又傳停電! 台電:外力因素逾7成將加強巡檢

    四月以來,幾個區域性停電,供電問題再浮上檯面,引發各界討論。尤其越到夏季,從企業到一般民眾都很擔心,供電是否無虞,專家表示,這幾次的停電,並不是缺電引起,而是在配電端發生問題,包括外力因素、設備老舊等等,台電回應,將加強巡檢,把停電問題降到最低。
    2024/05/16 22:47
  • 週休3日可行嗎? 勞動部:非各行業都適合

    目前台灣是以週休二日的工作型態為主,在疫情後不少上班族對於週休三日的期盼更明顯,現在雖然有不少歐美國家進行試驗,結果發現員工的離職率會降低57%,同時營收可以增加35%,但不見得適用每一種行業,尤其台灣大多以服務業為主,如果實施恐怕讓缺工更嚴重。
    2024/05/15 22:43
  • 中共「信息支援部隊」成獨立兵種具威脅性? 學者指出「這一點」不容我國輕忽

    半個多月前,由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親自授旗的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正式升格獨立兵種。連同組改後的軍事航太、網絡空間等部隊,由中共中央軍委直接管轄,視需求支援第一線戰區。學者們分析,這一波改制,雖然反映過去的組織架構成效不彰,卻也代表共軍更重視太空、網路和訊息作戰能力,而這些也是我國防衛作戰,需要加強的部分
    2024/05/15 22:37
  • 我國反艦飛彈2028年前將破千枚! 海軍擬增設「濱海作戰指揮部」整合火力

    特別預算挹注之後,我國自製的雄二、雄三反艦飛彈,數量穩定增加;加上對美採購的100套岸置魚叉系統,預計在2028年以前,將全數交付,代表國軍擁有的反艦火力,未來將超過一千枚!為了整合火力,海軍有意增設「濱海作戰指揮部」,把對海飛彈、雷達等部隊改納新單位。儘管概念是參考美軍,不過實際執行面,引起意見交鋒。
    2024/05/14 22:57
  • 油價、金價漲跌!與「國際情勢」關係大

    國際油價5月10日漲至一週以來的高點,而金價則在4月一度衝破每盎司2400美元,後續微幅下跌,儘管金價已經從4月中旬創下的紀錄高位回落,但今年以來仍然上漲了約12%,油價和金價的上漲不外乎都和國際的情勢有很大關係。
    2024/05/10 22:36
  • 強震毀家園! 老屋「都更、危老」課題須正視

    強震來襲最怕安身立命的房屋受損,甚至可能傷及家人,尤其台灣地震頻繁,因此老屋聚集的縣市也積極推動都市更新,以及危老重建,尤其以台北市舉例,平均屋齡達到37.6年,其中屋齡25年以上的住宅占比甚至高達近8成,如何讓老屋挺過地震,也必須和時間賽跑,加強耐震度。
    2024/05/04 22:25
  • 403強震突襲! 全台高架建設橋梁「耐震」大體檢

    403規模7.2強震的威力任誰都懼怕,尤其位處高架建設上,地震一來感受更劇烈,像是總重達230公噸的北捷文湖線車廂,當下就被地牛失控的晃動,16公噸的遊覽車也突然輕如玩具車被劇烈擺盪,強震來襲猝不及防,平時的耐震就更加重要,像是橫跨全台的台鐵,2022年就啟動鐵路橋梁延壽補強規劃,也成功挺過這次的403強震。
    2024/05/04 22:1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