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食道、口腔癌常找上同1類人! 醫點名「5大危險因子」

編輯 蕭達多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6 16:22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6 16:22

檳榔、菸草、酗酒、長期營養不良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都是食道癌和口腔癌的共同危險因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指出,有「檳榔、菸和酒精」使用習慣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如口腔、咽、喉、食道癌的風險較不使用者高達10.5倍。另據衛福部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癌和食道癌分居男性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的第3名(7387人)及第6名(2614人),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分別為58歲及60歲。

更多新聞:妹子車上「做1事」男友氣炸罵人 她傻眼:真的很討人厭?

 

賴建仲表示,臨床發現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而口腔癌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致癌原因尚待釐清,但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就可能衍生成癌,危險因子包括含亞硝胺食物(如煙燻食物)、熱飲(逾攝氏65度)、肥胖、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等。

更多新聞:重振雄風?付錢給泰神棍「親GG」 3個月後未見效氣炸他

另外,食道癌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口腔癌危險因子則包括遺傳、口腔牙齒等因素,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
 

賴建仲提醒,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預防的,國健署目前有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但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故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
 

《TVBS》提醒您:
◎飲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請勿酒駕
◎未滿18歲者禁止飲酒

 

#檳榔#菸草#酗酒#HPV#食道癌#口腔癌#致癌因子#發病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795

0.1498

0.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