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結果共2,875筆

  • 天冷嗑鍋小心痛風!國人超愛「2地雷」這些火鍋料也不行

    天氣好冷,吃有熱呼呼湯水的鍋類最暖胃又暖心,不過小心「這一鍋」吃完痛風恐怕就發作!營養師劉怡里說,台灣人愛吃海鮮,常戲稱某些鍋是「痛風鍋」,但愛吃的人反而趨之若鶩。提醒大家,痛風不只引起疼痛,慢性發炎可能和心臟病跟腎臟病有關,韓國藝人金鐘國還因痛風尿酸過高,已有腎功能低下現象。
    2022/12/20 15:43
  • 愛喝紅茶不喝水!阿翔驚爆「血尿腎結石」急手術痛苦病況曝

    2023高雄跨年今年將由浩角翔起搭檔「本土劇女神」白家綺主持,41歲的阿翔(陳秉立)2年前彩排跨年時,曾因上廁所血尿發現腎結石被緊急送醫。昨(19)日阿翔透露體內疑仍有0.3公分的小石頭,痛苦病況曝光。
    2022/12/20 08:33
  • 驚聞腎臟病變!畢書盡痛下決心「捐腎救母」:隨時怕她怎麼樣

    唱紅〈轉身之後〉、〈勢在必行〉、〈到不了的幸福〉等膾炙人口歌曲的台韓混血歌手Bii畢書盡,12年前在台灣出道,前年(2020)和圈外女友結婚後生下1女冰冰,便一直定居在台灣。然而近幾年受疫情影響無法回韓國,畢媽媽又因腎臟病變一度無法走動,焦急的Bii目前打算必要時回韓國捐腎救母。
    2022/12/20 07:46
  • 潛水客嚇壞!小貨車突爆胎失控 卡安全島又遭撞

    一名潛水教練開著小貨車載客人,從墾丁往恆春的方向,在台一線的南灣路段突然爆胎,失控撞上安全島飛到對向車道,整輛車卡住動彈不得,還沒等到警方來,又有一部轎車從後面追撞,駕駛有洗腎病史,撞擊當下受到內傷,趕緊打119送往醫院治療,幸好經過檢查後人沒有大礙。
    2022/12/17 14:56
  • 香蕉選錯顏色熱量飆!減肥別吃黃、褐色 1族群要忌食

    香蕉營養豐富,可以幫助消水腫、對抗疲勞,深受許多民眾喜愛,就連營養師們也超推薦!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香蕉老人小孩都適合吃,不過每種族群適合的「顏色」不一樣,熟度不同的香蕉營養成分和熱量也有差別。
    2022/12/16 09:46
  • 中國染疫大增排擠資源 傳北京數千癌友無法化療

    中國防疫鬆綁染疫者暴增,嚴重排擠醫療資源。中國媒體報導,多個城市醫院因收治染疫病人,導致癌症及洗腎患者治療受到影響,北京甚至傳出數千名癌症病患無法正常化療的情形。
    2022/12/13 17:19
  • 63歲婦人急病亂投醫!終身洗腎 醫:若急性腎病還有救 

    一名63歲劉女士,因車禍自行到藥局買止痛藥吃,事後又因肺炎住院,檢查發現腎功能惡化、分數僅剩40分,經治療後雖順利出院,但她卻忘記回診,結果又因呼吸喘、水腫就醫,竟變成需要長期洗腎!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和吃止痛消炎藥,是最容易出現腎損傷的族群,提醒急性腎損傷還有機會復原,千萬不要因為沒症狀就不回診,以免惡化到需洗腎階段。
    2022/12/12 22:53
  • 以為肚子痛竟是肝結石 南投7旬翁手術保命

    人體內的腎或膽結石病症,相信一般民眾都不陌生,但你聽過肝也會結石?衛福部南投醫院最近在臨床治療中就碰到此病例,並表示其實「肝結石」指的是肝內膽管結石,意指位在肝臟裡面的膽管有結石產生,若沒有即時處理,甚至有引發膽道癌危及生命之虞,值得正視。
    2022/12/12 17:10
  • 一天正常尿幾次?「憋尿憋不住」代表你老了 醫曝原因

    現代許多人忙於工作,經常習慣憋尿,不過長期下來恐會導致腎功能受損,泌尿科醫師也指出,當發現自己「越來越憋不住」的時候,就是身體的警訊,可能和4個原因有關,提醒民眾務必留意。
    2022/12/12 12:13
  • 冬天別穿太多?醫曝「2生活習慣」示警:傷腎還容易體虛

    冬天真的來了!全台轉涼明顯有感,不少人也開始把冬衣一件一件往身上套,不過中醫師余雅雯便指出,凡事過猶不及,若是因為穿的太厚重導致身體出汗,那反而會因為陰液的耗損讓身體更虛,另外吃宵夜也是能免則免,否則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
    2022/12/10 11:23
  • 運動族必看!醫曝冬季「2習慣」超傷腎 進補原則大公開

    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進入冬季就是一個進補身體的重要時節。中醫師提醒,以現代的營養與飲食結構來看,若已經營養充足其實也不需要再進補,相反的可以用減少「傷腎的生活習慣」來補腎。
    2022/12/08 15:54
  • 疫情處低點!本土+15227、37死「40多歲男打4劑病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15,2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227例本土個案及5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7例死亡,目前看起來疫情是在低點狀況,死亡個案部分新增1名40多歲男,打過4劑疫苗,本身有高血壓、腎臟病等病史,定期洗腎,11月11日快篩陽,當日收治加護病房,雖11月21日解除隔離,但仍於12月初因腸胃道出血合併缺氧性腦病變、新冠肺炎感染病逝。
    2022/12/08 14:06
  • 「大雪」喝紅豆湯禦寒 「吃黑食苦」補腎養氣

    來到大雪這天,老一輩的人說要多吃「黑的食物」,像何首烏、黑豆、黑芝麻等,另外禦寒食物多吃紅豆也能補補氣血。而照理說雖然「大雪」天氣會滿冷的,但剛好碰到2波東北季風間的空檔「天氣回暖」,但到週五開始東北季風又會增強,下週一、二會有更強東北季風南下,到時溫度會更低。
    2022/12/07 13:52
  • 別再買這種食品給小孩!醫示警「超毒的」恐性早熟影響骨齡

    市面上營養保健食品千百種,尤其針對兒少幼童的也不在少數,然而近日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就引用業內人士私下爆料,建議家長別亂買「生技營養食品」給小孩吃,直指「吃到性早熟骨齡超前的不計其數」。
    2022/12/07 12:01
  • 草莓季來了!營養師授正確洗法曝「6大營養」 兩類人別吃太多

    冬天正值草莓產季,有著「水果皇后」美名的草莓,不僅鮮嫩多汁,營養價值也相當高,不過,也有不少民眾擔心水果農藥殘留的問題。對此,營養師高敏敏發文分享草莓的6大營養以及正確清洗方式,此外,也特別提醒腎臟病友、容易過敏的民眾要注意攝取量。
    2022/12/07 05:05
  • 按摩「壓破脂肪瘤」滿肚子血 超扯店員瞎掰:宿便在脫落

    本應該是要讓自己身體能夠放鬆的按摩行程,最後卻意外被送進加護病房,實在讓人無奈至極。苦主是來自大陸浙江杭州的一名41歲婦人,某次前往按摩店紓壓後感到身體不適,但在店員表明是身體自然反應的情況下並未及時送醫,導致差點發生憾事。
    2022/11/28 16:06
  • 身體突冒莫名瘀青!男驚罹白血病 醫揭3警訊:恐肝腎出狀況

    日常生活不免有些碰撞,導致身體出現青一塊、紫一塊的瘀青,通常短時間就會消退,但有時明明沒有撞到竟然也有瘀青,這時就要格外留意。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人體缺乏維生素或服用藥物都會有影響,嚴重可能是肝腎出問題,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會比較安全。
    2022/11/26 11:22
  • 7歲以上都鈉超標!「這主食」超鹹又易胖 週吃4次恐釀腎病

    意麵、油麵、麵線、拉麵幾乎是國人每週必吃的主食,泡麵更是堪稱「國民宵夜」。不過營養師提醒,7歲以上國人鈉攝取量平均都呈現在「超標」的狀態,若是麵食攝取過多,當心吃進大量的鈉,容易造成肥胖、高血壓、腎臟病等問題。
    2022/11/23 05:30
  • 心臟衰竭不容小覷!嚴重恐致死 當心早期4大症狀 

    以《你把我灌醉》等金曲紅遍大街小巷的57歲知名歌手黃大煒,數月前驚爆因心臟衰竭導致呼吸困難,而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病況也影響腎臟,出現嚴重水腫情形,後經治療,已出院返家休養。心臟衰竭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症狀表現也十分多元,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身體早期出現的細微症狀,都不容忽視。
    2022/11/21 19:22
  • 百萬名糖尿病患者注意!最新研究 這款飲食法大降腎病變風險

    糖尿病人口不斷增長,至今超過200萬人,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造成腎臟損傷,引發慢性腎臟病變,嚴重恐造成末期腎臟病導致仰賴透析維持腎臟機能;而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如是吃素,可對有效降低32%的慢性腎臟病併發風險,研究成果獲國外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
    2022/11/21 15:20
  • 3種斷食大解密!減重教父籲「這方法」別亂試 恐損傷腎臟

    提及「168、1410、1212」3種時間斷食法的差異,減重專科名醫邱正宏醫師幽默表示,除了時間密碼,數字加起來都是24之外,後面的數字表示能進食的時間,但也不能亂吃。邱正宏以最多人嘗試的168與7日斷食法舉例解釋,若亂實施,健康恐暗藏4大危險。
    2022/11/21 11:03
  • 婦做子宮摘除手術 密醫偷器官「醒後2顆腎臟不見」

    印度日前發生一起恐怖的醫療糾紛。一名婦人日前到當地診所進行子宮摘除,不料術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連忙送往大醫院急救,院方檢查時卻發現,她的2顆腎臟全都不見了,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否則就會死亡。事後警方調查,該名幫婦人摘除子宮的醫師根本就是密醫,偽造學歷和執照,而且和診所負責人早已人間蒸發。
    2022/11/19 05:50
  • 冬季該如何保腎?勿亂用成藥、憋尿 注意6大傷腎行為

    冬季氣溫低,除了留意心血管問題外,腎臟疾病也不能大意!醫師提醒,想保養腎臟,平日就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喝水狀況,若經診斷腎功能無法恢復時,就要遵照醫囑接受治療,以減輕不適症狀。
    2022/11/17 11:10
  • 正念療法!瑜伽、冥想有助改善血糖 研究:效果似藥物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而2型糖尿病是人體無法有效利用體內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所致,一旦身體無法調節血糖,就會導致血糖升高,長期下來將損害血管和神經。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包括有心臟疾病、腎衰竭、腿部與腳神經損傷、以及造成永久失明的眼疾。因此,血糖管控是降低各種併發症風險的主要關鍵。
    2022/11/16 11:30
  • 糖尿病年輕化!專家授「7撇步」預防 免花錢就能做

    糖尿病是一種會帶來許多併發症的疾病,被確診糖尿病的患者若不加以管控血糖,最終恐引發失明、腎衰竭、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甚至因此死亡。不過糖尿病專家指出,絕大部分的糖尿病前期,在發展成2型糖尿病之前是可逆轉的,因此預防工作就變得十分重要。
    2022/11/14 22:3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