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千字文何太食品大廠倒閉掃貨苗栗白家綺身材勝騏食品倒閉被分手忘年戀狄鶯
  • 搜尋:

    死亡風險 結果共236筆

  • 中壯年不愛打流感疫苗 有慢性病增死亡風險

    疾管署今天公布,公費流感疫苗還剩約12萬劑,符合公費年齡層以50至64歲成人接種率最低。目前流感疫情還在流行,本季已有661人流感重症,呼籲符合資格者儘速接種。
    2019/03/05 15:42
  • 驚!「這7種」超加工食物 研究:吃多恐會短命

    現代人作息不正常、飲食失衡是常態,不少人為求方便快速,會選擇便利商店的微波料理當每日三餐。不過國外最新研究顯示,經常食用這類「超加工食物」,恐讓死亡風險提高14%,甚至可能與早死、猝逝有關。
    2019/02/15 17:46
  • 正妹女舞者捐肝 肚留30公分傷疤「這是我必須背負的」

    去年5月初,因為是家族驗血後唯一沒有肝炎的人,我把6成的肝捐給了我的阿姨。手術除了5%的死亡風險,還會讓我留下30公分的疤。身為舞者,又有星夢,30公分的疤很明顯,藏不住。但這是我必須背負的。
    2019/01/05 07:56
  • 輪班「時差」會致癌!專家解析4個害你短命的睡眠習慣

    不少人在非工作日時習慣賴床,想把職場累積的疲勞一次補回來,然而「睡眠暴食」會打亂睡眠周期,反而有害健康;此外,工作輪班的「時差」會產生致癌物,增加死亡風險。據《中時》報導,台北市議員、藥理所教授潘懷宗歸納4項不健康的睡眠習慣,久而久之恐增加死亡率。
    2018/12/20 22:10
  • 只是發燒喉嚨痛竟收到病危通知?這種喉嚨痛不能等

    11月7日就是立冬,秋冬季節交替,很容易出現感冒喉嚨痛的症狀,喉嚨痛一般都是局部感染,但是頸部匯集了維持生命重要的器官,一旦發炎感染可能會擴大到全身,危及性命,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急性會厭炎」是危急重症,民眾常誤以為是一般感冒引起的喉嚨痛,但如果症狀持續、吞嚥困難或呼吸窘迫,應儘速就醫,若延宕治療,容易有死亡風險。  
    2018/11/02 12:00
  • 腿細不一定好!中年女小腿圍小於32公分 當心肌少症

    年長者若有肌少症可能影響行動力、容易跌倒,增加臥床、死亡風險。一項國內研究發現,50歲以上中老年男女小腿圍一旦小於34、32公分,即有肌肉量不足風險。
    2018/11/01 17:14
  • 女心臟病人被男醫師搶救 哈佛研究:死亡風險大增

    近日哈佛大學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數字牽涉到性別差異,引起廣泛討論。該研究從58萬名病人的數據中分析,發現醫師性別與病患是否相同,竟然影響病人的存活率,這研究已在最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2018/08/08 16:56
  • 聽到換膝蓋就害怕 3/4患者不願挨刀

    一項調查指出,全台7成民眾有膝蓋疼痛問題,但即便醫師建議置換人工關節,仍有3/4因害怕不願換。醫師強調,若單一關節壞了不及時治療,等到全部壞光光,手術死亡風險將大增10倍。
    2018/07/26 14:36
  • 腰圍過粗早死風險多2倍 《健康2.0》3招腰瘦不么壽

    小腹突出、腰圍過粗,小心內臟脂肪超標,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且這也是許多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的前兆,尤其有啤酒肚、蘋果腰體型者須更加留意。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預防或改善肥胖可以從控制血糖下手,以及多多運動,除了可以消耗熱量,還能改變致病基因。
    2018/07/13 13:59
  • 中暑只等救護車恐要命! 這些「緊急降溫」步驟報你知

    今年五月以來,屢破高溫紀錄,酷熱的天氣讓不少民眾直呼「凍末條」,近日更有不少因熱衰竭或中暑,而被送入醫院治療、嚴重甚至死亡的案例,醫師也強調,患者中暑後,若沒有即時降溫,死亡風險就會增高,嚴重的狀況下死亡率更高達63%。
    2018/05/31 13:13
  • 國外「長壽運動」排行曝光 跑步竟只排第4! 

    多動多健康!適當的運動不僅能維持身材,更能增強免疫力、降低死亡風險,近日《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一項長達15年的調查,列出了5項對於人類長壽最有幫助的運動,據統計結果發現,最多人選擇的跑步,竟不在這項排名的前三名。
    2018/04/03 23:39
  • 9旬長者小酌、微重有助長壽! 死亡風險降低18%

    喝酒、微重竟能延壽!最新研究顯示,年過90的老年人,適量的喝酒竟能降低死亡風險18%。
    2018/02/21 13:16
  • 不流汗也能延年益壽 輕度運動有益長者

    根據醫學報告,每週花幾個小時遛遛狗、從事園藝等排汗量不大的輕度運動,還是可以降低年長男性的死亡風險。
    2018/02/20 14:14
  • 帶有乳房突變基因 罹癌後不必急著切乳

    科學家今天證實,BRCA基因突變的年輕女性在診斷罹癌後,死亡風險並不會比較高。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曾因發現自己攜帶突變的BRCA基因,宣布及早作了雙乳切除手術。
    2018/01/12 13:45
  • 流感疫苗猜錯病毒株 疾管署:仍有效力

    流感疫情升溫,又以B型流感為多,且是疫苗沒有涵蓋的山形株。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說,就算疫苗沒完全吻合,仍有交叉保護力,且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不能說疫苗沒用。
    2018/01/02 16:40
  • 維他命D是重要免疫調節者 恐與癌症發生率相關

    維他命D可能與癌症發生率相關,台中醫院腫瘤科主任廖志穎今天表示,追蹤90名癌症患者的平均血中維他命D數值都低於標準值,研究認為低維他命D與增加癌症死亡風險相關。
    2017/11/10 16:09
  • 喝了提神?2016年台灣喝了上億瓶能量飲

    全球能量飲料市場,2015年就達到88億公升,銷售前五名包括美國、中國、英國、泰國、越南,台灣也很愛喝能量飲料,根據飲料工業同業公會資料,2016年就至少賣出4100萬公升能量飲料,如果算一瓶330毫升,就超過一億瓶。不過提神飲料讓人有精神,其實主要是靠高濃度咖啡因,專家提醒,攝取過量有中毒甚至死亡風險。
    2017/07/17 20:50
  • 自覺活得開心 英研究:死亡風險少2成

    活得開心真的能長壽,董氏基金會引述「英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指出,經常對生活感到愉悅者,比起不愉悅者,死亡風險少2成4。
    2017/02/23 13:45
  • 搭車要繫安全帶 日統計:未繫者死亡高三倍

    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翻覆的車禍中,大多數乘客都是沒有繫上安全帶的,如果當時乘客有繫上安全帶的話,就能增加生還機率,日本警方曾統計過搭小客車時,如果沒有繫上安全帶死亡風險高出3倍,如果搭遊覽車沒繫安全帶的話,乘客非常有可能立即死亡,美國從去年11月起也強制規定,所有商業用遊覽車都必須配有安全帶,保護乘客安全。
    2017/02/14 22:02
  • 當心!流感併發肺炎 嚴重恐奪命

    肺炎是常見的流感併發重症,但調查發現台灣有一半民眾自覺認識肺炎,29%認為肺炎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醫師表示,民眾可能輕忽肺炎威力,增加死亡風險。
    2016/11/08 19:27
  • 基改作物「黃金米」救窮人 諾貝爾得主連署力挺

    稻米是世界三大主食之一,但附帶的營養價值並不多,有科學家研發出基改作物「黃金稻米」,內含β-胡蘿蔔素,攝取後能分解成維生素A讓人體吸收,能有效幫助窮人失明以及營養不良死亡風險,但卻遭國際環保組織反對,現在1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發出公開信呼籲,以綠色和平組織為首的國際環保組織,不要再全面反對基因改造的農作物以及食品,更指控這樣的行為,會讓全球無數貧困的人死於飢餓。
    2016/07/05 22:23
  • 警政署:機車騎士每增1歲 死亡風險增3%

    機車騎士每增加一歲就會增加3%的死亡風險嗎?這是警政署根據去年事故死傷的資料進行研究報告,雖然肇事年齡多數還是落在20歲到30歲之間,不過年紀越大、反應越慢,所以死亡風險會越高,但是專家學者認為這份研究並沒有進行交叉比對,結果恐怕不夠嚴謹。
    2015/12/28 21:09
  • 延長壽命!每週喝牛奶5次 死亡風險降40%

    多喝牛奶真的可以延長壽命嗎?最新一期美國營養學刊公布,台灣國衛院和國防醫學院共同針對營養調查研究發現,每週喝3到7次牛奶,民眾死亡風險比從來不喝牛奶民眾可降到40%,也就是說,愛喝牛奶的人壽命似乎比較長一點。另外像是優酪乳和優格也是奶製品,和牛奶效果一樣,不過營養師建議最好適量攝取,吃過量會導致熱量變高
    2014/11/27 15:44
  • 「愛嘮叨」碎念 易「血壓突飆高」早死!

    經常愛「碎碎念」的人可要注意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從9千多人抽樣調查現,有過度嘮叨的父母或伴侶,免疫能力也會降低,增加死亡風險,而長期被嘮叨的男性更是高危險群,因為男性通常不擅於傾訴,選擇隱忍,但受不了情緒爆發後死亡機率會比女性多2倍。
    2014/05/10 14:20
  • 住高樓更長壽 避空汙噪音少疾病

    買房子有個通則,樓層越高,房價也越高,其實住得高,不只是視野比較好,根據歐洲所做的一項調查研究,住得越高,可能也意味著越長壽,因為通常低樓層,要忍受比較嚴重的噪音和空氣汙染,而這項調查統計,8樓以下的住戶,要比高樓層的死亡風險,多達22%。
    2013/07/09 22:2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