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板橋區房地產倒閉抖音年輕情侶蕭閎仁新手爸護欄金管會端午節壽險車禍
  • 搜尋:

    體重增加 結果共75筆

  • 熟女斷食減肥竟中毒休克 醫示警「這做法會出大錯」

    減重可別選錯方式,1位35歲女性,因產後體重增加,想要減肥,採藥物減重合併嚴格斷食的方式,2周後竟出現噁心嘔吐、腹痛,意識模糊緊急送醫,診斷為酮酸中毒併發脫水性休克,收治該病例的榮新診所副院長康宏銘,使用生酮飲食、斷食或減重藥物,一定要評估個人健康狀況,且如果是自行使用藥物合併生酮飲食、斷食療法減重,有相當高的酮酸中毒風險,非常危險,要特別注意。
    2022/01/18 09:54
  • 糖尿病年輕化?注意6個壞習慣 醫揭治療迷思

    久坐不動加基因遺傳 糖尿病年輕人口漸增? 久坐不動不只易胖,連糖尿病也會提早上門?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也與糖尿病有關,若有家族糖尿病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糖尿病風險則會大大升高。
    2021/11/27 13:36
  • 吃魚消除防疫胖!主廚傳授「黃金煮法」跟肥肉說再見

    根據美國心理協會調查發現,美國經過1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有42%的成年人體重增加,平均增重約13公斤。台灣三級警戒封閉健身房、運動場和登山步道等戶外遊憩均遭禁,封閉近兩個月來,您胖了幾公斤?要消除防疫胖,「飯Bar」主廚莊寶國建議,魚的熱量低,吃魚減肥是最佳選擇。
    2021/07/19 12:31
  • 疫情間體重呈M曲線發展!僅靠這招有效改善

    疫情延燒近兩個月,改變很多人的生活,連體重都起了不同變化,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中心打電話關心各類慢性病患者,發現有人因疫情宅在家,不動猛吃而體重飆升,但也有人因疫情焦慮或工作影響到心情,體重往下掉,呈現兩極化的M型曲線;雙峰各約4成,也就是體重增加及減少各4成,不變者2成。
    2021/07/12 15:50
  • 居家防疫體重增 民眾社群平台表示:胖了

    受疫情影響,民眾宅在家生活型態改變,不外出運動、三餐在家料理,不少人因此體重增加,營養師提醒,宅在家也要宅得健康,想要維持體態,居家除了可以適時做運動、多吃蔬果之外,也可以補充益生菌作為輔助。
    2021/06/17 22:48
  • 睡眠不足降低瘦體素分泌 影響體態維持

    原來睡眠不足會影響體態維持,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增加飢餓感14%到30%,每天熱量攝取會增加64大卡,進而導致體重增加,而這跟體內兩種賀爾蒙,飢餓素及瘦體素的分泌變化,有關係。
    2021/03/12 10:10
  • 罹紅斑性狼瘡以為變胖 19歲女急性腎衰竭險送命

    李女雙腳變粗、肚子變大,體重增加15公斤,以為發胖拚命跑步,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出現血尿,前往就醫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破壞腎臟引發水腫,導致急性腎衰竭,經洗腎才救回性命。
    2021/01/05 17:42
  • 16歲少女反覆拒食暴食 童年進食經驗差釀飲食障礙

    16歲女學生才44公斤,但過度節食,常以白開水度日,家人介入要求記錄飲食,她又轉為暴食症,看到體重增加又拒食。精神科醫師陳家駒說,此類症狀與幼年不良進食經驗有關。
    2020/12/02 17:50
  • 胖1kg折100元!飯店自助餐「吃越多越省」

    要吸引顧客眼光,餐廳祭出的特價行銷不僅要夠實惠,還要夠有創意!台北市一間餐廳便推出「胖1公斤折100元」的活動,每位客人進門前都要先量體重,待用完餐若體重增加,則多1公斤就折100元,每人一餐最多可折500元。
    2020/11/28 13:56
  • 甲狀腺異常讓記憶力差?身體7變化恐代謝力下降警訊

    甲狀腺功能異常時,代謝能力也會下降,進而易引發多種病症。醫師提醒,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影響全身代謝,水腫、體重增加只是表象,體內的代謝影響更深遠,像是容易有脂肪肝、高尿酸或高血壓不易控制的情況發生。
    2020/10/26 10:20
  • 遭暴打!逼催吐! 韓三鐵女選手遭虐輕生

    南韓一名22歲三鐵女選手長期受到教練暴力虐待,還因為體重增加,被隊醫逼吞麵包催吐。她不堪凌虐,在宿舍輕生身亡。她生前遭虐的錄音檔今天曝光。
    2020/07/03 16:37
  • 廣原小熊山林間活動力強 錦屏母熊增胖中

    廣原小熊Mulas野放1個多月,林管處從牠佩戴的衛星發報頸圈回傳定位資料估算,活動範圍約2萬餘公頃,相當30萬個足球場大;另被救回的錦屏母熊,體重增加12公斤,食慾非常好。
    2020/06/21 11:37
  • 吃菜減重也會胖?「7蔬菜」恐比肉還肥

    吃蔬菜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纖維,但若挑錯蔬菜的種類,吃進過多高澱粉蔬菜,一不小心就會因攝取過多熱量,導致體重增加。由於高澱粉蔬菜升糖指數並不低,營養師也提醒,糖尿病與腎臟病患者須特別注意,控制血糖。
    2020/02/04 16:07
  • 恐慌症復發暴肥走鐘!男星吐辛酸「發作時整個人癱軟」

    以沙啞音色聞名的46歲新加坡歌手阿杜(杜成義),2002年以一首〈天黑〉紅遍華人圈,然而出道第2年就罹患了恐慌症暫退歌壇,直到2018年才又再度回歸。日前阿杜被民眾直擊「暴肥一圈」在台上唱歌,走鐘模樣驚呆不少人,原來他2年前恐慌症再度發作,因服用藥物體重增加,直到近年才將病情控制下來。
    2020/01/20 11:55
  • 連假狂吃體重爆增! 1招輕鬆遠離復胖

    中秋假期過後緊接著國慶連假,不免會有許多親朋好友的聚餐,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體重增加。對此,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健康狀況,小心別吃出負擔;更提到在眾多減肥小撇步中,最有效的竟是「天天量體重」。
    2019/10/10 14:23
  • 白家綺產後直升G罩杯 火辣蜜桃臀引網爆動

    本土劇女神白家綺4月底才生完孩子,雖然孕期體重增加了18公斤,但她努力運動鏟肉,該瘦的地方已經瘦得差不多;至於「該胖的地方」不但沒瘦到,還從原本的D罩杯直升G罩杯,她昨(17日)貼出運動時的照片,完美身材比例讓網友大為稱讚,半天就破2萬網友按讚。
    2019/08/18 14:26
  • 快訊/不關燈睡覺恐變胖! 美研究女增加「5公斤」

    外媒報導美國醫學會發布最新研究,女性開燈或電視睡覺體重增加的風險可能會升高,而在這次的研究期間增胖5公斤的可能性增加17%。
    2019/06/12 08:57
  • 睡覺最好關燈! 研究:夜間光源恐增肥胖風險

    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今天發布的新研究顯示,女性開燈或電視睡覺,體重增加的風險可能會升高。
    2019/06/11 17:06
  • 水腫還是真的胖?醫曝自測秘笈 壓這裡就對了

    身材走樣,體重增加,照鏡子時總是覺得自己身上多出一坨肉?女生們最在意的無非就是體重了,連多了0.1克都能煩惱到吃不下睡不著。到底微胖的身材下,藏的究竟是脂肪還是水腫呢?醫生傳授自測秘笈,一壓秒解答!
    2019/05/31 13:05
  • 小跌就骨折!育兒「照書養」害童患佝僂症 1歲半不會走

    新竹1名男童10月大時,竟小跌一下就骨折,甚至到1歲半都無法站立,送醫後才發現,男童的媽媽因聽信沒有營養師背景的「網紅」所寫的書,不讓孩子接觸牛奶、肉類,導致他缺乏維生素D、蛋白質,罹患後天性的「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他命D缺乏佝僂症」,經醫師建議改善均衡飲食後,小男童身高體重增加,已經學會站立、走路。
    2019/03/18 14:08
  • 台灣人過年平均肥2kg 營養師點出關鍵問題!

    農曆春節期間民眾習慣大魚大肉,各式應景年菜加上誘人零嘴,很容易讓熱量攝取過多,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指出,每年春節連假後逾3成民眾體重增加,平均變胖約2公斤左右。營養師提醒民眾把握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等飲食原則,而年後可以把握關鍵7天的內臟減脂期,提升年後減重成功率。
    2019/02/06 09:31
  • 吃早餐較健康? 營養學雜誌:代謝血糖膽固醇都沒差別

    從小到大經常聽到「吃早餐不容易肥胖,有助減重」的說法。有英國大學教授對此產生質疑,找來幾十人隨機分組作實驗,發現有吃早餐的人體力明顯比較好,但對於減重沒有明顯幫助,不吃早餐,也不會因此讓體重增加。
    2018/10/01 23:57
  • 減重致飲食障礙 運動員身心失調成慣竊

    運動員為了能在比賽中爭取更好的表現,往往會刻意控制食量,限制體重增加,但這樣的減重方式並不健康,日本就有馬拉松選手,因為減重導致進食障礙,最後身心失調,變成了一名慣竊。
    2018/05/18 23:15
  • 英研發頭戴裝置 稱每天戴45分鐘能瘦身

    假期大餐吃太多,很多人都說自己體重增加了不少,要如何保持完美體態,英國有健康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頭戴裝置,透過電波刺激大腦下視丘能減少飢餓感、促進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重的目的;南韓團隊則研發一款感測器,裝在鞋子上收集行走數據,連結手機應用程式選擇不同的音樂配合節奏行走,幫助使用者維持運動的好習慣。
    2018/02/28 20:35
  • 過年大魚大肉別怕! 營養師傳授吃不胖秘訣

    農曆春節免不了大魚大肉,很多人都擔心過個年體重增加不少,營養師建議,只要在食材、烹調方式上多做把關,不用太過擔心在過年後站上磅秤。
    2018/02/13 18:1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