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迷思 結果共708筆

  • 常洗頭戴安全帽恐禿頭? 醫師破解迷思

    禿頭患者常認為戴安全帽、常洗頭會增禿頭風險,其實是迷思。醫師說,安全帽除非長期配戴且流汗悶著,使毛囊發炎,才會導致落髮,但只要天天洗頭清潔毛囊,就可降低禿頭風險。
    2018/12/20 13:23
  • 7種防癌錯誤觀念! 快來看看你是否有這些迷思

    「癌症」一詞令人忌諱,因此許多人都會尋求各種方法,為的就是不讓這種疾病危及性命。但你知道許多坊間傳聞的防癌觀念,都是錯誤的嗎?《Indiatimes》就列出7種被大眾認為是對的,但對防癌卻毫無幫助的辦法,快來看看你是否有這些迷思!
    2018/12/19 20:50
  • 旅客私帶疫區肉品 常誤以為真空包裝就沒事

    政府防範非洲豬瘟繃緊神經,旅客卻私帶肉品闖關,違規者常聲稱不知新規定,或以為非生肉、非生鮮、真空包裝豬肉產品就可入境,防檢局今天破解迷思,盼民眾了解並勿心存僥倖。
    2018/12/17 17:49
  • 長輩狂唸「天冷加衣防感冒」?醫師破迷思:不OK

    近日天氣越變越冷,北台灣低溫降到14度,不少長輩經常提醒「多加件衣服以防感冒」,但醫師卻指出,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
    2018/12/14 11:05
  • 氣候變遷確實存在! CNN破解3大暖化迷思

    很多人跟美國總統川普一樣,認為地球根本沒有暖化問題存在,他們深信,現有的天災,跟氣候變遷沒有關係。CNN氣象主播用數據,破解三大氣候變遷迷思,提醒大家,必需面對這個「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2018/12/13 23:37
  • 顛覆「洋垃圾」迷思 進口廢紙資源再生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雖然帶動「循環經濟」,卻也讓「洋垃圾」議題,浮上檯面,今年初,大陸啟動禁廢令後,對歐美的廢紙、廢塑料關上進口大門,從環保署的統計資料來看,國內光是進口廢紙量,相較去年同期,就增加19萬噸,這些進口的國外廢紙,究竟是讓台灣變成「世界垃圾場」或「循環經濟熱點」?透過我們的鏡頭,帶您一探究竟。
    2018/12/09 22:48
  • 早餐吃「玉米片加牛奶」很健康? 關鍵2點打破迷思

    為了方便,許多人的早餐都會選擇玉米片加牛奶,不僅簡單也很快速。但這樣吃,營養真的均衡嗎?國外網站《Indiatimes》就來揭開真相,打破大家對於玉米片的迷思!
    2018/12/08 20:51
  • 晚餐太晚吃會胖? 營養師曝真相是「它」在搞鬼

    太晚吃東西容易變胖?不少人認為晚餐太晚吃是減肥的大忌,對此,Cofit營養團隊常替民眾解答減重迷思的營養師Lexie特別拍了1段影片,破解「晚吃是否會影響減重效果」的真相,同時她也透露若晚上肚子真的太餓,其實可以選擇「這3類」食物。
    2018/11/28 22:25
  • 微波爐加熱易致癌? 專家揭真相破除迷思

    不少人為求快速,時常會用微波爐加熱飯菜,但有些人認為微波爐加熱會致癌,或者站太近眼睛會壞掉,而知名YouTuber「理科太太」近日拍攝影片替大家解惑,指出微波爐不會致癌,跟其他烹煮方式一樣安全,且微波蔬菜能保留維生素比水煮的還多,希望大家破除對微波爐的誤解和恐懼。
    2018/11/23 15:36
  • 酸性體質易致癌? 他拍片打臉根本「倒果為因」

    美國作家羅伯特歐楊(Robert O. Young)在2002年出版《pH 奇蹟》(pH Miracle)一書,大力宣導人體酸鹼性的差異會造成嚴重致病影響,結果16年後被法院判賠1億美元。知識型YouTuber「啾啾鞋」特別拍片幫大家破解其中的迷思,更直言所謂的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症,根本是「倒果為因」的說法,要大家千萬別再相信「酸性體質就OOXX」的說法。
    2018/11/20 21:14
  • 顛覆迷思!寶寶致敏食物吃愈多種 過敏風險降低

    擔心寶寶成為過敏氣喘兒,許多父母餵副食品常刻意避開海鮮、花生、蛋黃等易致敏食物。長庚醫院研究發現,1歲以前吃愈多種致敏食物的寶寶,過敏風險不增反降,顛覆錯誤迷思。 兒 
    2018/11/20 15:47
  • 酸鹼飲食是「迷思」 吃肉、喝水改體質?醫:不可能

    真的能靠飲食就改變體質的酸性或鹼性嗎?營養師跟醫師都說這個說法是迷思,因為人體有肝臟、腎臟及血液循環系統,單靠吃水果或者魚肉類要改變體質不可能,反而是生病之後才會因為無法調節體質,才會改變人體酸鹼性。
    2018/11/10 13:40
  • 11月潮鞋開戰 愛迪達PK耐吉「價翻3倍」超驚人!

    潮鞋迷必追的知名運動品牌鞋款9日早上11點開賣,有人凌晨一點來排隊,就怕買不到,無獨有偶,另一家運動品牌也在11月初推出喬丹一代的秋意配色,開賣第一天就搶光光,網路價已經翻三倍,鞋頭表示他們都愛收藏限量款勝過品牌迷思。
    2018/11/09 17:45
  • 北市房價下修 房仲:買方偏好這3類型物件

    不少購屋族仍存在台北市門牌的迷思,偏好買進台北市的房屋。房仲統計,北市房屋難得價格下跌,但自住型買方實力有限,傾向買屋齡高、蛋白區、坪數小的房屋。
    2018/11/09 13:39
  • 制震器問題連環爆 結構技師:不要有建材迷思

    台灣歷經921大地震後,民眾格外注重建築安全,建商也開始以制震宅為噱頭,不過近日制震器問題連環爆。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不是有制震器就等同安全,籲民眾不要有建材迷思。
    2018/11/04 13:58
  • 睡覺充整晚也沒差 工程師曝延長電池壽命妙招

    習慣將手機充到滿的人要注意了!拿到新手機的第一件事情,大多數人總會將電池先充到飽,不過這樣做恐怕無法保障電池健康或延長其壽命,臉書粉專「理科太太」分享自身經驗,破除迷思。
    2018/11/04 10:07
  • 傳聞打流感疫苗會感冒? 醫師:是迷思啦

    流感季節報到,流感相關迷思紛紛出籠,「打流感疫苗會感冒」是常見的迷思之一。醫師表示,流感疫苗是將病毒表面病毒純化後,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力,根本沒有活性,打完若感冒純屬巧合。
    2018/10/29 17:10
  • 罹乳癌寧信偏方不治療 護理人員也陷迷思

    癌症患者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的新聞時有所聞,醫師指出,日前曾遇過一名護理人員,得知罹患相當惡性的三陰性乳癌,索性放棄治療,轉而尋求靈修幫助,3個月後腫瘤不減反增,得不償失。
    2018/10/23 16:43
  • 失智是正常老化不用就診? 衛福部點出「5大迷思」

    生活周遭有時遇到長者開始出現失智情況時,不少人認為失智是正常老化,不用過度擔心而延遲確診,也有些人誤以為失智的患者必有暴力傾向,讓一些患者遭受不恰當對待。專家強調,老化不一定失智,失智也未必有暴力傾向,反而會害怕社交、不愛講話,有失智症警訊產生時,應盡快就醫尋求協助較為恰當。
    2018/10/16 16:38
  • 不了解釀不友善 衛福部推失智友善社區

    台灣估有27萬失智症患者,且多數都在社區活動,因民眾對失智症有迷思,如認為失智是正常老化、認為失智症一定有暴力傾向,也可能讓長者在社區受到不友善對待。
    2018/10/16 14:48
  • 《翻牆的記憶》好戲受金鐘肯定 多元題材開創影視新紀元

    TVBS精緻大戲《翻牆的記憶》,是演員何潤東第一次當導演,雖然是首度執導偶像劇,卻大受金鐘獎肯定,入圍最佳戲劇節目、最佳導演、最佳新人獎等等,總共五項八獎 。這齣戲劇最特別的,就是打破一般偶像劇傳統迷思,淡化愛情戲分,把角色個性刻畫得鮮明,同時結合校園霸凌和毒品議題,有娛樂性也有警示效果。
    2018/10/06 08:41
  • 《翻牆的記憶》入圍5項8獎 角色劇情豐富

    何潤東第一次當導演,執導偶像劇《翻牆的記憶》就入圍金鐘獎!包括最佳戲劇節目、最佳導演、最佳新人獎等等,總共5項大獎。這齣戲劇最特別的就是打破一般偶像劇傳統迷思,淡化愛情戲分,把角色個性刻畫得鮮明,同時結合校園霸凌和毒品議題,有娛樂性也有警示效果。
    2018/10/01 16:57
  • 瘋排隊上網吃到飽 專家:根本是浪費資源

    搶衛生紙要排隊、油價上漲要排隊、499吃到飽排隊、新餐廳也排隊,台灣的排隊文化遍及各行各業,專家認為,重新審視搶排隊、上網吃到飽的迷思,是消費者教育的當務之急。
    2018/09/24 22:40
  • 台大醫院周釋3000轉診名額阻夜排 但…就愛名醫

    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台大醫院與北北基300間合作診所簽約,並且一週保留3000個轉診名額,鼓勵病人可以小病到診所看,重症再協助轉診到台大,要落實分級醫療。不過其實很多人有名醫迷思,臺大醫院凌晨都大排長龍,就是為了搶掛名醫。
    2018/09/21 12:29
  • 看似安全卻危險!溺水場所有迷思 最常出意外在這

    近期溺水事件頻傳,每天都傳來許多溺斃噩耗。玩水時時刻刻都得小心。夏日戲水消暑該如何注意安全?這篇文章用統計數據告訴你,哪些地方看似安全的地方,其實最危險!
    2018/09/10 16: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