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學徒黑社會性侵台灣用戶大貓案地震孫安佐空服員孫鵬張學友
  • 搜尋:

    禁令 結果共2,902筆

  • 不怕衝擊千萬用戶與利益 日本議員擬限制TikTok

    歐美各國相繼以資安疑慮,祭出各種限制和禁令,限縮TikTok的生存空間與影響力,美國國會甚至直接要其執行長出面,接受參眾議員當面質詢,引起全球高度關注。《亞洲衛視》(CNA)報導,不只歐美要打擊TikTok,就連大洋彼岸的日本,自民黨內部多名國會議員,正準備在4月提案,仿效歐美各國模式限制或禁用這個知名社群平台。
    2023/03/28 14:54
  • 瘋狗貝開咬!嗆把湖人「踢出季後賽」 戴維斯:很多人都試過

    「瘋狗」貝佛利(Patrick Beverley)與湖人分手後似乎仍是憤恨難平,多次公開叫陣、除了將炮口對準詹姆斯(LeBron James)之外,更放話要把湖人踢出季後賽;如今貝佛利頂替球哥(Lonzo Ball)的缺口擔任公牛的先發控衛、將與湖人迎來拆夥後的首次對決,也不禁令球迷好奇他是否真的能做到「擊敗湖人」的嗆聲宣言。
    2023/03/26 19:38
  • Toyz求返港!辯「帶父母來台」遭法官打臉:禁令延長8月

    知名電競實況主、前英雄聯盟世界冠軍「Toyz」(劉偉健)去年因販賣大麻菸彈,遭台中地院判處4年2月徒刑。Toyz對此結果不符上訴,並在日前二審開庭時,向法官請求可以「解除境管令」,讓自己能夠回到香港處理相關事務,並有意帶著父母移民來台。不過,法官審理後認為,Toyz罪嫌重大、恐有逃亡之虞,故裁定禁令再延長8個月。
    2023/03/26 17:15
  • 陸TikTok執行長周受資 妻子台裔美國人

    當全球對TikTok的安全和個資越來越懷疑,可能導致美國對TikTok應用程序實施禁令之下,如今焦點落在該公司神秘的首席執行官周受資身上。這位入職兩個月就晉升為TikTok執行長,獨自扛起美國國會猛烈砲火的周受資,到底是誰?
    2023/03/24 17:44
  • 英政府公務機禁用TikTok後 國會基於安全也跟進

    英國國會今天跟進政府作法,對中國短影音應用程式(App)TikTok下達禁令,讓議員們不能再透過國會網路連上TikTok。
    2023/03/24 10:30
  • 烏干達通過「反同性戀法」 最重可判死刑

    烏干達國會以壓倒性票數,表決通過「反同性戀法」後,議員還高歌慶祝。非洲超過30個國家包括烏干達在內,明文禁止同性戀;不過烏干達這次的新法禁令更加廣泛和嚴格,凡是被定為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最高可判20年刑期;同性戀者若和兒童或是身心障礙者發生性行為,將被判處死刑。聯合國譴責這項法案嚴重侵犯人權,西方國家也警告,法案若是生效,將制裁烏干達。
    2023/03/23 19:12
  • 看好AI、元宇宙 圖形處理器大廠大推Omniverse平台

    輝達開發者大會聚焦現在討論度最高的AI,其他包括元宇宙、數位孿生等議題也備受關注。輝達從圖形處理器產業的霸主,到現在跨進AI以及元宇宙,現在還積極建立Omniverse的平台。財經媒體CNBC就專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受到拜登政府高階晶片出口禁令限制的情況下,如何鞏固晶片市場的銷售,甚至再創高峰。
    2023/03/22 17:01
  • 馬英九將訪陸 陸委會報告曝中共目的:藉機宣揚統一政策

    陸委會一份送交立法院專案報告內容指出,中共持續操作「和戰兩手」策略,近期更加大對台工作力度,提出與台有識之士進行「統一協商」,也頻密邀台灣政黨人士、地方首長、企業、農漁業者、基層及宗教等人士赴陸,藉機宣揚其統一政策、釋放恢復部分產品禁令等。針對前總統馬英九預計3月27日將率團到中國大陸祭祖,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喊話馬英九,赴陸要注意其相關作為跟言行能符合國家利益,且不希望馬英九被矮化,甚至被利用來做統戰。
    2023/03/22 12:10
  • 美國人越禁越愛用? TikTok美國用戶已破1.5億人

    中國大陸短影音社群媒體平台Tiktok風波延燒,美國各州相繼各種禁令,拜登政府甚至下最後通牒,要Tiktok跟母公司「字節跳動」分道揚鑣,否則會面臨全面性封殺,但根本擋不住平台擴張,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本土每月活躍TikTok用戶,已經多達1億5千萬人。
    2023/03/21 17:00
  • 美國用戶破1.5億 商務部長:禁TikTok將失選票

    雖然美國各州和國會相繼提出各種禁用命令,白宮甚至威脅、要求TikTok與大陸母企業脫鉤,但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官方威脅與禁令根本擋不住平台擴張,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本土每月活躍TikTok用戶,如今已有多達1億5000萬人次;比2020年又增加5000多萬用戶。相比國會強硬姿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並不贊成禁用,她認為、貿然禁止該平台,「我們將失去35歲以下的那一票!」
    2023/03/21 11:54
  • 害千萬印度民眾無網可用 只因警察要抓「他」

    居住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Punjab)的民眾,連續多天因為警察搜捕行動,害他們被牽連而無網路可用。《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為了抓捕一名錫克教(Sikh)分離主義的意見領袖辛格(Amritpal Singh),印度警方試圖用切斷當地網路訊號來抓人,此一禁令三度延長至今,頭號嫌犯辛格卻依舊不見蹤影,讓民眾非常無奈。
    2023/03/21 09:44
  • 求自保?TikTok恐與母公司字節跳動切割

    外傳大陸短影音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正考慮從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以消弭美國國家安全風險的擔憂。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17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韋家齊線上訪問說明,「大陸短影音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在美國面臨可能會被全面封殺的危機,現階段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正在對TikTok進行國安審查,此外,TikTok也被禁止安裝在一切公務裝置中,目前除了美國,澳洲、歐盟等多個國家都對TikTok祭出禁令,因為TikTok可能侵犯、洩漏使用者隱私和個資,且對未成年有不良影響。」
    2023/03/17 15:39
  • 管太寬!美富豪出百萬利誘 要鄰座女子脫口罩遭砲轟

    各國進入後疫情時代,解除口罩禁令,但不少人在進入密閉空間時,仍保持戴口罩的習慣。《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科技大亨基希(Steve Kirsch)日前搭乘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頭等艙時,發現鄰座女子在機上戴著口罩,他竟然向對方表示、口罩對病毒無用,並不斷加碼開價、一度要出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5萬元)讓女子脫下口罩。面對基希這種行為,大批美國網友非常憤怒,認為他是個自大、無理和騷擾女性的傢伙。
    2023/03/17 14:27
  • TikTok最大威脅 傳華府要中國股東出售股份否則禁用

    打敗臉書、推特和Instagram等平台,TikTok成為歐美多國青少年族群間,最喜歡也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卻因為它陸資身份,總被西方國家以資安或內容問題「找麻煩」。《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愈來愈多州政府發布禁令後,也傳出美國聯邦政府提出威脅,要求TikTok與大陸母公司脫鉤,否則華府將啟動全面禁用的限制,讓TikTok面臨上線至今最大的威脅。
    2023/03/16 11:25
  • 陸恢復進口台白帶魚!農委會樂見開放 業者估7成可銷陸

    中國大陸去(2022)年8月以我國白帶魚及凍竹筴魚食品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為由,禁止該品項進口,歷經半年禁令,今(15)日同步恢復輸入我國白帶魚及凍竹筴魚。農委會對此表示,樂見中國大陸符合國際規範;業者則回應,恢復進口是好事,漁民也希望開放,白帶魚會比較有銷路,估計未來有7成白帶魚會銷往中國大陸。
    2023/03/15 16:31
  • 存國安疑慮!比利時法蘭德斯區政府 禁員工使用TikTok

    在數家安全和網路安全機構建議下,比利時法蘭德斯區(Flanders)政府今天決定禁止職員在手機和電腦上使用中國影音應用程式TikTok,禁令立即生效。
    2023/03/10 17:33
  • 呼應美對中禁令 荷蘭擬祭晶片設備出口管制

    荷蘭政府週三首次證實,因為美國施壓,將對微晶片製造設備實施新的出口管制,禁止銷售部分晶片設備給中國大陸。荷蘭外貿部長表示,考慮到國家安全,有必要擴大對半導體特定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希望防止荷蘭高科技技術,用在軍事系統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同時也希望維護荷蘭在相關技術的領先地位。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包括最先進的深紫外光微影設備,將對艾司摩爾將造成嚴重衝擊。荷蘭方面表示,會建立一份出口管制清單,預計在夏天之前就會實施。
    2023/03/09 15:17
  • 歐盟2035年起禁售燃油新車 衝擊義大利傳統汽車業

    歐洲議會上月通過法令,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電動車時代的來臨,衝擊義大利非常自豪的傳統產業,根據了解,義大利工業關鍵行業之一的汽車零件製造業,預計可能導致500家公司倒閉,並失去6萬個工作機會。今(8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歐洲特約記者李登文,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說明「歐盟去年達成協議,2035年開始將禁止銷售以汽油、柴油等燃油為動力的新車,歐洲議會也接續在上月14號通過『2035年全面停售燃油汽車』的歷史性決議。從去年開始,這項決議就引發許多汽車工業大國強烈反對,後續這項決議中對『合成燃料』的放寬並沒有通過,讓德國和義大利都跳出來反對,揚言要否決這項議案。2035年禁售燃油新車的禁令,是包括汽油、柴油與天然氣,但是德國政府認為,應該要放寬所謂合成燃料的限制,因為德國全力發展先進的合成燃料,相較之下比較環保,碳排量也比較低。」
    2023/03/08 16:23
  • 不顧禁令下水遊玩 巴西青少年遭鯊魚攻擊被迫截肢

    不理會當地禁令,自行下水遊玩卻釀成悲劇,巴西東部伯南布科州(Pernambuco)的皮達德海灘(Piedade Beach),近日接連發生青少年男女被鯊魚攻擊受傷的事故,《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先是一名14年青少年下水遊玩嬉戲,遭到鯊魚襲擊、造成大腿重傷被迫截肢;隔天再次有一名15歲青少女違規下水,同樣面臨鯊魚攻擊,讓她全身多處被咬傷,最終手臂傷勢過重被迫截肢。
    2023/03/08 16:07
  • 控TikTok是作戰平台 美國參院跨黨派提「限制法案」

    對某些人來說,TikTok是影音分享平台,不過美國國安局長警告,TikTok不只掌握美國民眾的個資,還能成為影響力作戰平台。現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各自提出TikTok相關法案,上週眾院外委會通過的「數據法案」,可望這個月提交眾院全院表決;參院重量級跨黨派議員也提出「限制法案」,讓政府有權對危害國安的外國科技技術下達禁令,法案已經獲得白宮支持。
    2023/03/08 15:37
  • 日韓關係破冰 有助美鞏固印太布局

    南韓政府將對在二次大戰期間被迫為日本企業工作的南韓勞工提供補償,有望讓兩國關係正常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這項計畫讚譽有加。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今(7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何冠毅線上訪問表示「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占據南韓,當時日本對南韓人民的不人道待遇,包括強迫奴役、慰安婦等議題,一直是兩國關係緊張的痛點。2018年時南韓法院判決,要求日本2間企業必須賠償在日據時代受奴役的15名韓國人,但是遭到日本政府拒絕。日本立場認為,在1965年雙方簽訂的協議中,就已經做出補償,因此當時日本反而向南韓半導體產業原料實施出口禁令,以做為報復,也讓兩國關係冰凍許久。這次南韓政府利用企業與民間捐款成立賠償基金會來進行補償,不過法院判決15名應當被賠償的韓國人中,只有3位還在世,而且都高齡90多歲了,因此被認為是尹錫悅政府在向日本釋出善意,來解決僵局。」
    2023/03/07 16:47
  • 世界核戰醞釀中?!美俄相繼解除核武禁令 「互相保證毀滅」陰影再現

    俄羅斯總統普欽表示,俄國將暫停參與美俄僅存的核武控制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而美國早在去年就修訂核武政策,宣布使用時機不再只侷限於報復反擊,而是可以率先使用第一擊,再加上中共鴨子划水,暗中增加核彈頭數量,讓世界戰略陷入新冷戰的核戰陰影之中。
    2023/03/03 23:11
  • 法國考慮跟進歐盟TikTok禁令 國會調查釐清風險

    對TikTok的不安全球延燒,法國政府1日表示,正考慮跟進歐盟,禁止公務員在有公務軟體的手機上使用。參議院TikTok調查委員會昨天正式啟動,議員表示,若歐盟被監控,則成員國也都有風險。
    2023/03/03 21:35
  • 馬斯克回「病毒外洩」推文惹禍 環時崩潰罵:砸中國大陸的鍋

    美中競爭白熱化,美國眾議院在周三,又通過三個抗中法案,其中一條,和限制海外版抖音TikTok有關。過去幾個星期,不只美國,連加拿大和歐盟,都開始對TikTok祭出禁令。而TikTok為了自保,宣布即將限制18歲以下用戶,每天只能滑1小時。
    2023/03/02 13:38
  • 大陸A型流感爆發 民眾搶購抗流感病毒藥 

    香港3/1解除最後一道防疫禁令,不論室內、室外或搭大眾交通工具都不需要再戴口罩,不過,觀察街道上、地鐵和校園,大家多數還是沒摘口罩;香港呼吸科醫生也表示,脫口罩需要一段適應期,現階段在人多聚集場所還是戴著口罩比較好。大陸近期就A型流感大爆發,抗流感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甚至還出現搶購狀況。
    2023/03/01 19:5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