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余天陳水扁陳鑒演唱會詐騙微軟民調愛情澳洲謝欣穎
  • 搜尋:

    新研究 結果共1,186筆

  • 大陸護理師吊點滴上班 北大報告:陸已9億人染疫

    大陸北京大學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境內染疫人數已經累計到大約9億人。報告中提到,雖然北京、上海疫情討論聲量大,但感染率最高的地方,是甘肅達到91%,其次是雲南和青海。
    2023/01/14 13:28
  • 青少年狂刷Tiktok「更憂鬱」 美國20州禁公僕用

    人氣短影音平台TikTok,爆出資安疑慮。美國政府已經出手,包括新澤西州和俄亥俄州在內,已經有將近20個州政府,禁止公務人員,在公用設備使用TikTok。美國也有一項新研究顯示,青少年沉迷於Tiktok,恐怕會讓憂鬱症的發病率翻倍。
    2023/01/12 22:40
  • 魚油益處多?吃太多恐心房顫動 醫師建議「這樣吃」剛好

    魚油含有omega-3對心血管系統有好處,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發炎、睡不好、皮膚癢等問題,不過醫師提醒,魚油吃太多小心心房顫動!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過量吃魚油,心律不整的風險反而會增加,提醒魚油補充適量就好。
    2023/01/10 14:46
  • 研究指暴龍大腦神經元堪比狒狒 遠比人類想像中聰明

    一份刊於「比較神經學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暴龍的大腦含足夠神經元,有堪比狒狒的智慧能解決問題甚至建構群體文化。  
    2023/01/10 13:31
  • 最新研究曝!降膽固醇「這款」最有效 魚油、紅麴功效一次看

    許多人會選擇吃保健食品降膽固醇,但真的有效嗎?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最近刊登了一篇醫學報告,測試降血脂藥與6款保健食品,哪一個最能降低膽固醇。結果顯示降血脂藥物效果最佳,而紅麴、魚油則稍微可改善低密度膽固醇。
    2023/01/09 10:55
  • 嗨起來!最新研究:男人缺乏「性」致早死風險高2倍

    日本最新研究顯示,男人的「性福」竟然與早死風險和罹癌死亡風險息息相冠。研究指出,性致缺缺的男性,早死風險是其他人的1.82倍,40歲以上者罹患癌症的死亡風險甚至高達1.94倍。
    2023/01/07 11:07
  • 礦物質密度偏低!素食者易骨折 這運動「以鐵補鐵」更強壯

    素食主義,如今已成為一種全球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堅持純植物性飲食。然而素食有個缺點,日常飲食均以植物為基礎會導致骨礦物質密度普遍較低,並且有較高的骨折風險。根據外媒U.S. News的報導,最新研究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法:舉鐵。
    2022/12/22 10:06
  • 長生不老更進一步 基隆長庚基因改造讓小鼠壽命增10%

    壽命真的能改變!基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今(21)日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將小鼠造血幹細胞裡的一個造血轉錄因子KLF1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基因改造後的小鼠突破壽命限制,與普通小鼠相比平均壽命增加了10%,最長壽小鼠壽命差異更高達30%,研究也發現基因改造小鼠的免疫細胞還能治療癌症,且透過多次輸入基因改造小鼠的造血幹細胞也能延緩衰老症狀。
    2022/12/21 13:31
  • 台灣生育率跌破1 就算凍卵人數增也難救?

    台灣第一個開始做凍卵技術的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結果卻顯示,凍卵使用率只有約8%,凍卵補助的催生效果可能非常有限。
    2022/12/20 15:53
  • 酸性體質易致癌? 國衛院揭秘:癌細胞不怕酸、可增生

    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多年,而坊間經常流傳「酸性體質容易致癌」的觀念,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癌細胞酸性微環境壓力下得以生長增殖,進而演繹成為更具侵襲轉移能力的惡化致命狀態。但國衛院強調,切勿和「酸性體質」混為一談,因為人體酸鹼值在正常生理狀態下,波動幅度極小,如果血液酸鹼度失去恆定,恐怕是身體出了嚴重問題。
    2022/12/20 11:52
  • 酸性體質易罹癌?國衛院研究發現「癌細胞可逆性機轉」

    酸性體質容易罹癌?要多吃鹼性食物,喝鹼性水才能改變體質,成功抗癌?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當癌細胞長期處於酸化微環境壓力中,能發展出一套極為獨特而緩慢的可逆性適應機轉,並在酸性微環境壓力下生長增殖,進而成為更具侵襲轉移能力的惡化致命狀態,但這也只侷限在腫瘤周邊極微小範圍而已,民眾絕對不要將此與「酸性體質容易致癌」混為一談,尤其人體絕無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體質之分。
    2022/12/19 21:57
  • 天氣熱脾氣越暴躁!研究:美約8千起槍擊案與「高溫」有關

    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 Network Open》日前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指近年美國約有8千起槍擊案需歸因於「異常高溫」,研究人員表示,氣候變遷將氣溫推高到平均值以上,導致槍枝暴力增加;而增加樹木覆蓋率和綠地可以減少槍枝暴力,尤其是在貧困社區。
    2022/12/18 16:15
  • 挽袖打起來!流感疫苗可降中風風險 醫揭數據:一石二鳥

    每當氣溫下降,流感也隨即來襲。預防流感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今年,接種的理由又多了一個——最新研究表明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中風風險。
    2022/12/15 12:54
  • 研究:胖出慢性病 可能是「口型蛋白」惹的禍

    陽明交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廣泛存在細胞膜或胞器表面的「口型蛋白」會調控脂肪分化,影響細胞吸收脂肪酸的能力,加速脂肪細胞肥大,誘發「代謝症候群」,在肥胖慢性病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2/12/13 18:06
  • 別懶了!每天劇烈運動3分鐘 研究:早死風險降4成

    運動好處多,澳洲雪梨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若能有3、4分鐘左右劇烈運動,包括奔跑趕車、跑上樓梯、與孩子玩鬼捉人或與狗狗追逐玩耍,成人早死風險可降低40%,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此項成果本月9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上。
    2022/12/11 22:52
  • 間歇性斷食相對短命?美國最新研究:恐讓早死風險增加3成

    珍妮佛安妮斯頓、超模吉賽兒等國際知名巨星,都相當推崇用間歇性斷食來減重。民眾近日為了追求健康,也會使用「168斷食」等方式,嚴格限制進食時間。但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斷食可能會將提升死亡風險,1日1餐者的早死風險,比1日3餐者高出3成。
    2022/12/01 15:55
  • 2022年度夯字「煤氣燈效應」 搜索暴增1740%

    進入後疫情,全球的關注力也不再與新冠肺炎有關,今年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搜尋量暴漲,比去年高出1740%,登上《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年度關鍵字。「煤氣燈效應」出自1940年代電影《煤氣燈下》,後來被延伸為一種情感控制的手段,受害者會因扭曲的認知,影響對現實的判斷力。另外,隨著老化,認知能力也會隨之下降,新研究發現所謂「超高齡者」,也就是超過80歲後,卻有著五、六十歲記憶力的長者們,他們的腦部健康可能與「保持社交活動」有關。
    2022/11/29 19:59
  • 百萬名糖尿病患者注意!最新研究 這款飲食法大降腎病變風險

    糖尿病人口不斷增長,至今超過200萬人,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造成腎臟損傷,引發慢性腎臟病變,嚴重恐造成末期腎臟病導致仰賴透析維持腎臟機能;而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如是吃素,可對有效降低32%的慢性腎臟病併發風險,研究成果獲國外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
    2022/11/21 15:20
  • 格陵蘭冰蓋變薄範圍廣 影響海平面上升幅度

    COP27氣候峰會正在埃及舉行,不少暖化數據也在這段期間公開。根據美國以及丹麥的最新研究,發現格陵蘭島東北部冰蓋,變薄範圍比預估還要大。
    2022/11/11 14:06
  • 新研究:北極海2035無夏冰 鯊魚不愛人肉

    海洋中有太多未知,但氣候暖化可能讓我們在還不瞭解海洋前,就先毀了它。如果地球持續保持現今暖化速度,到了2035年夏天,北極海的海面將看不到冰!印度洋上的島國馬爾地夫,珊瑚礁也將完全白化,海平面淹沒國土。科學家們加緊腳步探勘海洋,希望從現有樣本與數據中找解方,至少儘量保護海洋生態。但美國有一項關於鯊魚的研究可讓人跌破眼鏡:鯊魚其實不愛吃人肉,對人類是忍耐又迴避;但牠們卻很喜歡接近城市附近的海灘,只為圖個不勞而獲。
    2022/11/07 19:56
  • 僅距1560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黑洞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近日《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NRAS)刊登一篇最新研究,指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黑洞「蓋亞BH1」(Gaia BH1);其位於一個雙星系統(binary system)中,距離地球1560光年,質量是太陽的10倍;天文學家巴德里(Kareem El-Badry)表示,「這項研究證實銀河系中還有許多黑洞尚待發掘。」
    2022/11/05 16:10
  • 顯影劑恐傷腦 國衛院: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增3.66倍

    國衛院與台中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透過健保資料庫,首度發現放射檢查的顯影劑與失智症有關聯性,曾經暴露顯影劑的民眾,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出未暴露者3.66倍。
    2022/11/02 08:11
  • 不分輕重症!研究: 確診新冠大幅提升「靜脈栓塞」風險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不管輕重症,確診新冠病毒都提升引發致命血栓的機率,導致靜脈栓塞等疾病發生的風險增加。專家指出,除非開發出阻止病毒傳播、不斷變異的方法,否則我們將難以脫離這場疫情。
    2022/10/25 18:08
  • 別怕疫苗副作用!研究指接種後愈不舒服 抗體反應愈強

    一項新研究顯示,曾回報對輝瑞/BNT及莫德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有發燒、畏寒或肌肉痠痛等副作用的人,接種疫苗後容易產生更強的抗體反應。
    2022/10/25 14:59
  • 英分析8種罕病藥物!南韓、臺灣僅核准2至3種 關鍵原因是「這件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公布最新研究,評論臺灣罕藥可近性,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罕病藥費支出有成長,但僅占所有藥物支出2.3%,另外2013年至2021年罕藥從取得藥證,到獲得健保給付,平均等待大約30個月!
    2022/10/24 23:0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