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本土男星金智媛統一獅車資余祥銓息肉捷利破產貓王劉喬安7-11優惠淋巴癌末期
  • 搜尋:

    教科書 結果共415筆

  • 下鄉行程走一半 馬英九人氣不減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中部Long stay計畫,走了超過一半的行程,受到不少支持者肯定,問題是中、彰、投原本就是藍營大票倉,馬英九鎖定中部作為下鄉長住首站,卻不是向來最難打入的南部票倉,這樣的策略,是不是反而突顯弱點,馬英九老神在在說不擔心,話鋒一轉,還痛批政府在教科書上去中國化,像是在搞戒嚴!
    2007/07/21 17:13
  • 教科書去中國化?杜正勝嚴正否認

    中小學的教科書是不是要全面去「中國化」,這議題近來發燒,但是南下參加大學博覽會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對於這問題始終強調絕不是「去中國化」,而擔任貴賓的總統陳水扁,倒是對兩岸的教育問題侃侃而談,他鄭重宣示,大陸學籍以及大學到大陸招生這兩項政策,在他任期內,絕對不會通過!
    2007/07/21 12:29
  • 教科書去中國化 改掉5000用詞

    國中、小跟高中教科書將出現重大變革!今年6月,出版教科書的書商全都收到一整疊厚厚的公文,多達380多頁,內容清楚列舉,課文有些「敏感」字眼,必須依照公文規定改變,譬如民國20年,必須改為日治昭和5年,而常用的「兩岸」關係必須更正為「兩國」,公文明確指出有矮化之嫌的用字,統統不許存在。
    2007/07/21 09:17
  • 解嚴20年/政治解嚴生活解禁 三分頭西瓜皮俱往矣

    今年是解嚴20年,事實上,解嚴除了政治上開放黨禁、報禁之外,民眾在生活上,也有很大的不一樣,在解嚴後的第2年,就有包括不少上班族在內的中產階級,上萬人夜宿台北黃金地段的忠孝東路上,這就是當時著名的「無殼蝸牛」運動,當然解嚴之後,幾十年的髮禁也隨著解除,還有就是教科書,內容更是大不同。現在就隨著我們的鏡頭,回味一下解嚴前後,生活上有哪些改變。
    2007/07/10 19:38
  • 馬、謝首度交鋒 論述本土燃戰火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今天首度同台論戰,馬英九首先發言,他推崇蔣渭水的本土理念與他不謀而合,但謝長廷則反諷的說,既然馬英九如此推崇,為何當初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教科書裡絲毫看不到這段歷史;雙方從本土論述,一路交火到外來政權議題,首度對話處處是機鋒。
    2007/07/09 18:55
  • 「公投」首度入公民課本 9月會讀到

    為了配合95課綱,新版的高中公民課本首度將公投編入教科書,討論公投的利弊,各版本的教科書甚至探討台海危機,與統獨爭議,有教科書甚至在課本中問學生贊成統一還是獨立,9月份開始,高二的學生就會讀到這樣的課本。
    2007/06/29 13:06
  • 一綱一本!出版社廝殺 小書商緊張

    北北基一綱一本,直接衝擊教材書商,由於北北基的市場就佔了超過3成,市佔率前3名的書商已經摩拳擦掌,爭取唯一勝出的機會,小規模經營的書商深怕成為這個政策的犧牲者,不得不做最壞打算,教科書拚不過只能考慮轉型作輔助教材。
    2007/06/28 19:31
  • 教科書展 見證台灣民主歷程

    繼228展覽之後,教育部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教科書演進展,強調早期的教科書中充滿意識型態,而在老書堆中,有一篇「爸爸捕魚去」的課文,算一算這篇文章,已經有半世紀的歷史了。
    2007/06/23 18:24
  • 審查選用機制 教材編寫更嚴謹

    國中小教科書一綱多本,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壓力反而變得更大,因為要同時讀很多種版本教科書;其實先進國家的教科書制度也採一綱多本,教育多元化,學生學習不死背更靈活,才符合世界潮流。
    2007/06/12 19:43
  • 符合世界潮流 教科書一綱多本

    國中小教科書一綱多本,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壓力反而更大,因為要同時讀很多種版本教科書;其實先進國家的教科書制度也採一綱多本,教育多元化,孩子學習不死背更靈活,才符合世界潮流。
    2007/05/28 21:07
  • 「一本」走天下 竹中狀元把書讀通

    一綱多本讓許多考生無所適從,有家長或老師,甚至在教科書之外,幫學生買好幾種不同版本的參考書,但新竹高中一名學生,3年來不但沒買參考書也不補習,儘管只讀1個版本,他還是拿第1名,也順利甄試上他的第一志願交大資工系,他說讀書的訣竅就是,把一個版本的教科書讀通,讀紮實。
    2007/04/25 19:31
  • 資優文化財務吃緊 員工薪資遲發

    因應九年一貫,許多出版文化事業大鳴大放,其中包括「資優文化」。資優文化是以販售國小5年級到國3的教科書為主,不過之前才被學生家長指控,不滿意教材想退款,業者卻拖拖拉拉,這回卻傳出,員工薪資已經3個月都遲發,引發許多家教罷工離職,資優文化的經銷商代為發言,強調會善意回應家長和員工,幫公司度過難關。
    2007/04/21 11:49
  • 死守四行倉庫 壯士遺族憶亡父

    這名退休的稅務人員上官百成,他的父親上官志標,就是當時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功績斐然,還曾列入大學教科書;感念父親的偉大,上官百成還在20年前,參與電影「旗正飄飄」,飾演父親的角色,談到過去,這位八百壯士遺族,相當感慨。
    2007/04/19 19:29
  • 彰化擬統一國中教材 教部批違法

    目前國中教材,依照教育部規定,是「一綱多本」。不過傳出彰化縣教育局有意,從下學期開始,統一公告教科書版本,被教育部解讀將醞釀施行「一綱一本」,還引發關切,彰化縣教育局現在態度轉趨保守。但有老師反彈,說難道在教材上,中央和地方也要角力?不過補教業者老神在在,無論一綱多本還是一綱一本,他們總能應變。
    2007/04/13 18:34
  • 一綱不能只一本 立委批教部恐嚇

    針對北北基等7縣市,有意將教科書回歸一綱一本的做法,教育部火速頒布解釋令,表示將依公務人員懲戒規定處分,最重可以撤職,對此,立委抨擊教育部在恐嚇地方首長,而台北市長郝龍斌反批教育部長杜正勝曲解法律,表示將不排除提請釋憲。
    2007/04/12 19:21
  • 〈獨家〉資深館長換人 國父紀念館將正名?

    教育部最近積極推動正名,繼中正紀念堂之後,外界揣測國父紀念館可能是下一個要正名的單位,尤其是館長3月1日閃電換人,是否就是為了推動正名,對此新館長相當低調,倒是高中的教科書先正名了,早就已經把「國父」2個字改掉了,直接寫「孫中山」。
    2007/03/05 19:17
  • 猶太屠殺下 安妮日記感動無數人

    二次世界大戰中,6百萬猶太人遭到大屠殺的故事不勝枚舉,但其中一位15歲小女孩安妮的故事,卻特別引人注意;她在生死交關之際,寫下感人無數的日記,表現出對人性本善的讚美,和保持對未來的希望,猶如在監獄中開了一扇溫暖的窗。她的日記被翻譯成60多種文字的教科書,影響不少人反戰和反種族歧視,如今她的父親當年搶救她的故事,也隨著史料曝光,一起看看。
    2007/02/16 22:44
  • 高中歷史課本 「南京大屠殺」消失

    今年是對日抗戰、南京大屠殺70週年,這段辛酸往事,在很多老一輩的心中,是永遠無法抹去的悲慘記憶,然而,這段歷史,卻在高中歷史課本悄悄消失。為什麼教科書不再提到這段當年對日抗戰的血淚史,學者批評,新版教科書,是因為配合杜正勝同心圓理論,以台灣為出發點,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才會被刪除。
    2007/02/11 18:08
  • 喊話! 呂秀蓮要王又曾敢作敢當

    政府各個單位經過一整天的努力,王又曾最後還是沒有回到台灣,晚間副總統呂秀蓮是再度對王又曾夫婦喊話,希望王又曾能像個男子漢敢作敢當,回台灣面對國人也面對國法。副總統也藉著新書發表會,要大家想想,我們過去教科書上學到的歷史觀到底正不正確。
    2007/02/03 01:29
  • 蔣公銅像不見了? 軍方:放在室內

    之前有歷史教科書「去國父化」的爭議,現在又要「去蔣公化」嗎?國防部各營區近來已經全面遷移兩蔣銅像,藍軍立委痛批,這根本是去蔣公化忘本,不過軍方強調,沒有拆遷,只是移置室內保存,供大家繼續瞻仰。
    2007/02/02 13:26
  • 〈獨家〉香港特首穿中山裝現身 網路熱論

    台灣修改教科書,不再稱孫中山為國父,引起去中國化的爭議;不過在香港卻恰恰相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因為穿上中山裝,巡視自己的選舉辦公室,立刻在網站上引起熱烈討論;香港各大裁縫店,最近也因此湧進不少人,指定要訂製中山裝。
    2007/01/30 19:51
  • 〈獨家〉國父紀念館網站 沒介紹國父?

    近來傳出教育部要在教科書上去「國父化」,那麼上國父紀念館的網站,總能多了解國父了吧?那可未必!國父紀念館自己的網站上,介紹國父史跡的內容不多,倒是紀念館成立的介紹不少,到底誰是主角,似乎本末倒置。
    2007/01/29 19:55
  • 女兒讀什麼版本?  郝龍斌弄錯了

    台北市長當選人郝龍斌力主打推行單一版本教科書,在競選期間,還特別強調是,因為女兒讀一綱多本教材考高中很辛苦,不過今天卻被教育部長杜正勝吐槽郝龍斌搞烏龍,我們求證郝龍斌女兒郝漢禎畢業的中山女高,老師說,郝漢禎過去3年唸的是一綱多本的教材,不過考高中時還是單一版本,這麼說起來,可能真的是郝龍斌自己弄錯了!
    2006/12/12 18:27
  • 北市將推「一綱一本」 郝龍斌槓杜正勝

    為了國高中的教科書政策,剛當選台北市長的郝龍斌槓上教育部長杜正勝,郝龍斌說,台北市的學生只要讀一種版本的教科書就好,被推動一綱多本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批評違法,郝龍斌還沒上任就引發地方槓上中央的爭議。
    2006/12/12 12:10
  • 【一步一腳印】5則生命故事 一窺教改10年全貌(下)

    福和國中實驗班(1996):「起立,三下喔,坐下,好,在開始先問你們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在這個禮拜之內,除了教科書之外,還有看其他課外書的舉手?除了教科書外有看其他書的舉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好,十個。」 10年前這是一個有創意的教改實驗,台北縣教育局和民間教改團體,共同選定福和國中,開辦的現代教育實驗班,強調小班制、不體罰,不密集考試,開放自主的授課空間,採取突破傳統的學習模式。 福和國中實驗班(1996):「聽好,我們必須在9點45分之前回到這個地方,然後一二三四五,5組上台報告,介紹一下你們這組公認的3本好書。」 他們立刻行動到圖書館找資料,在10年前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其他國中班級很不一樣,賴茹君是20多名學生中的一個,當時她代表全組上台報告。 賴茹君(1996):「台灣是你生長的地方,所以你應該有義務,還有有必要去了解它,這裡介紹了台灣的歷史,也介紹了台灣的一切,把台灣很多很多的歷史背景,還有一些有名的山啊什麼,都介紹得非常詳細,很多關於我們台灣的一切,這本書都規劃得非常好。」 賴茹君(1996):「這5本書是我們認為非常好的書,是我們這組選出來,介紹給大家的…。」 賴茹君活潑大方,10年前她清楚知道自己,什麼要上這個特殊的班級。賴茹君(1996):「現代教育實驗班,就是說盡量不要讓國中生感到那麼大的壓力,不要讓那些考試來影響國中生,讓國中生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人只有一次嘛!對不對,童年也只有一次,父母看了以後就覺得,那是第一次辦,應該設備什麼都會不錯,老師也會選不錯的老師。」 那時候的她充滿自信,相信這個教育實驗,在她身上會成功。賴茹君:「我記得那個梯型的桌子,那是讓很多別班同學羨慕的,那個梯形的桌子讓我印象很深刻,還有我記得,那麼大的教室,但卻那麼少的學生。」 當初那個大教室的實驗,其實只辦了2年,因為注重快樂學習,不強調升學導向,在家長老師們的質疑下,就在賴茹君升國三那年,實驗班決定暫停,卡在新舊制度中的賴茹君,必須用國三1年追趕3年功課。 賴茹君:「如果真的要說,是誰讓我們失去競爭力的話,那我覺得是自己,就是我們太沈浸在快樂的環境裡面。」 國中畢業後,賴茹君先是考上高職廣告科,因為對美術沒有概念,休學再重考高職,今年剛從景文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科畢業,晚上打工,白天則正在找工作等消息。賴茹君:「如果是回到國二那年的話,我會真的很希望我多用功一點點,我不是說我很否認我讀的高職,但是如果說,我回到那時候的話,我會覺得再多讀一點點,再多用功一點點,得到的就會是現在,我不敢說是2倍,但是也會多一點。」 賴茹君:「我很開心有這樣的童年,這樣的學生生活,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告訴別人,你可以多聽聽長輩的意見,你可以多接受別人給你的方向。」 回憶往事,她覺得或許當年,一心嚮往的快樂國中生活,太沒有壓力了吧!賴茹君:「在壓力背後成長的是,別人看見無限美好的未來,是別人羨慕的眼光,但是在我們自由自在生活背後,我們得到的是經驗,可是我們卻失去了一些可以炫燿的才能。」 畢業找工作期間,最近她暫時在台北郵政處理中心打工,個性開朗樂觀的賴茹君說,雖然當初教育單位只做了2年實驗,甚至被他們被視為教改白老鼠,但她說當年班上還是有人考上北一女,每個人後來的發展,不完全是實驗班的問題。賴茹君:「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當初多聽一點點媽媽的話,多聽一點點老師的話,真的讀書對你是好的,真的考上好的學校,你會學到比較多的東西,真的,一個什麼的文憑,對你是有幫助的,可是你沒有長大,你不會知道這些都是真的。」 賴茹君(1996):「我想有可能作記者吧!或者是導遊,再不然就是廣播記者啊這些,因為我很喜歡講話,很喜歡講話,就會喜歡那種比較大眾化的,導遊啊,又愛玩,愛玩又愛講話,所以就導遊,再不然就記者,或者是當廣播那些,這些都是我的夢。」 10年過去了,她還是個話匣子一開停不下來的女孩,有些體會,有些懊悔,像過去一樣,她還是願意大方分享自己的經驗。 老師社會課:「如果國民黨的得票率只有50%,他只有40個名額,這個不分區代表,不是直接去選的。」 10年前唸台北市中正國中的張瑜珊,就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總是睜著大眼睛認真聽課,有時也戴上近視眼鏡。她唸的學校是公認的注重升學的國中,這時候的她,在意分數,擔心自己考不上北一女。 不只是分數,因為從國小作科展拿過好名次,她喜歡科學實驗,想要繼續做科展,因為她總要求自己得事事完美,即使唸了國中,還是利用午休時間做實驗。 傍晚張瑜珊搭公車回家,她家很遠,住新店,卻在台北中正區唸書,而每天清晨6點,則由媽媽開車送她上學。 她來自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爸爸是會計師,母親是資深公務員,在行政院上班,強調開明輔導的教育方式,不過張瑜珊承認,自己的國中生活充滿壓力。張瑜珊:「我覺得我是真的很有壓力的人,像包括父母的壓力吧,雖然他們說是自由的,但是我還是雖然,我還是會自己這樣認為,還是父母的壓力吧,還有老師同學,還有包括自己的壓力,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有時候會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 她說從小大家都說她是好學生,使她有持續做好學生的壓力,她必須盡力,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張媽媽:「升學壓力帶來的負擔相當重,張瑜珊這個班級,可能不要說他們怎麼組合出來的,孩子競爭成績上非常激烈,他們的分數都是在平均98、97甚至96點多,他們班上大概是如果平均90分的話,大概要排到二十幾名了。但是我覺得現在這種情況有點變形了,變形,像我覺得這個孩子,像他考試幾乎都要拿滿分,才是自己最高興的境界。」 10年前接受訪問的張媽媽,其實很擔心女兒要求完美的性格,即使女兒優秀,家長也刻意栽培,但不贊成補習,去佔據孩子更多時間。 張爸爸:「我感覺說,好學生裡面大部分幾乎都是這樣,上課時很專心聽老師講,回家的時候他已經懂8成9成,他花很少時間就能夠了解。」
    2006/12/03 22:4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