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通化街火災台南Pilot金赫拉性觀念新竹宋智孝捐款震央公益捐款
  • 搜尋:

    及早 結果共729筆

  • 「難舉吹風機」手無力 確診女拿手機掉、指狂抖

    確診半個月後吹風機都拿不起來,甚至手機拿著就不自覺的滑落,讓陳小姐去看神經內科門診,住院一週檢查,出院後1個月才有所好轉,雖然國內公布的長新冠症候群9大症狀內沒有肌肉無力的指標,但北榮長新冠門診統計去年就有50%的患者出現類似症狀,武漢數據研究更有2%到8%是有局部神經病變問題,醫師提醒,一定要及早就醫診療並復健,否則可能會更加惡化。
    2022/06/18 20:22
  • 以為是胖!婦呼吸喘就醫 肚藏7公斤大囊腫、嚴重恐喪命

    一名50多歲婦人近半年發現明顯變胖,且連坐著、躺著都呼吸困難,前往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竟有肚子內有40公分大的巨大卵巢囊腫,經剖腹手術切除,取出超過7公斤重的囊腫,醫師指出,卵巢囊腫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不容易及早發現,但如腫瘤超過10公分大,極可能壓迫其他器官,嚴重恐致死,建議女性可透過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2022/06/18 11:45
  • 有片/極端氣候衝擊! 氣候難民20年內恐增加2億人

    極端氣候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根據英國的救災組織「庇護箱」警告,過去五年每年平均有1090萬人流離失所,如果氣候變遷沒有減緩,未來20年,有可能造成2億人無家可歸,我們台灣四面環海更不可不防,專家分析,未來極端強降雨或是強烈颱風可能性也會發生,在都市、鄉村的防災應變上,都要及早做規劃。
    2022/06/17 23:11
  • 小賈斯汀半臉面癱!遭「這病毒」感染 嚴重恐影響聽力

    加拿大流行歌手小賈斯汀驚傳罹患帶狀皰疹病毒併發症「侖謝亨特氏症候群」,他在IG上傳影片,曝光自己顏面神經麻痺的畫面,並宣布暫停世界巡迴演唱會。醫師表示,病毒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可能初期沒有水泡,如果沒有及早發現用藥治療,恐造成神經不可逆傷害,影響聽力。
    2022/06/16 15:51
  • 【今晚熱搜】陳時中/雞腿飯/泰國/KARA/吳亦凡

    今(12日)晚台灣熱門搜尋話題為「陳時中」。衛福部長陳時中確診,因有吸菸史、且年齡超過65歲等染疫重症風險高。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應及早用藥以降低重症機會,並持續觀察病程,適時給予適當治療。以下為最受網友歡迎、點閱率最高的5則新聞。
    2022/06/12 20:41
  • 陳時中染疫重症風險高 台大醫曝「1事」須及早做

    衛福部長陳時中確診,因有吸菸史、且年齡超過65歲等染疫重症風險高。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應及早用藥以降低重症機會,並持續觀察病程,適時給予適當治療。
    2022/06/12 18:55
  • 大陸禁我國石斑 魚販估每斤「崩跌近百元」

    大陸無預警宣布,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攤商預期,未來價格一斤會崩跌將近100元,但中央現在束手無策,也還沒提出相對應的解套辦法,而且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這波禁令風暴下一批名單,被禁的可能是午仔魚、芒果以及文旦,在野黨立委因此呼籲中央,要及早解決問題。
    2022/06/12 12:45
  • 六月已48人熱傷害 醫:這種「中暑」死亡率超高

    隨著季節慢慢進入夏天,天氣越來越熱,中暑、熱傷害的人也越來越多,衛福部統計,今年六月截至昨(9)日已經有48人熱傷害就診,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熱傷害人數可能也會跟著增加,急診醫生翁梓華表示,熱傷害(Heat injury)急診上最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熱休克(中暑),也特別澄清,民眾一般所謂的中暑其實是熱暈厥,不算太嚴重,真正的「中暑」其實是熱休克。國健署也列出熱傷害徵兆,提醒民眾及早就醫。
    2022/06/10 16:28
  • 疫情下失能惡化 國健署推「這APP」長者可居家評估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而長者的健康更是重要議題,許多長輩其實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已經開始出現衰退徵兆卻不自知,國健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長者整合性照顧指引」,設計了「長者量六力」的Line官方帳號,讓長輩透過簡單的居家評估,可以及早發現功能異常,把握就醫黃金時間。
    2022/06/10 10:18
  • 長輩常做惡夢要小心!英國研究:恐是帕金森氏症警訊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令許多人聞之色變。英國媒體報導,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新研究指出,成年人若經常做強烈、生動和可怕的夢境,有可能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建議尋求醫療幫助,以便及早接受治療。
    2022/06/08 16:58
  • 別輕忽!「代謝症候群」易染慢性病 國健署5招教你預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其中,若是患有「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病人。對此,國健署也提供5大絕招,讓民眾及早預防代謝症候群。
    2022/06/05 05:15
  • 崩潰!30歲熟女大量掉髮險禿頭 醫點原因曝「正常落髮量」

    國內疫情嚴峻,讓不少民眾倍感壓力,32歲的上班族王小姐,因同事陸續確診,工作業務量逐漸增多,下班後還要料理家中瑣事,自己竟開始大量落髮,甚至有局部毛髮稀疏,醫師指出,壓力過大為女性生理性落頭常見的成因之一,一般來說,正常頭皮至少有10萬個毛囊,每日落髮量約50至100根屬合理範圍,但如每日掉髮量超過200根,就建議要及早就醫。
    2022/06/02 15:04
  • 民航機南海直擊飛彈!疑共軍潛射彈道飛彈 美兵推:美中恐爆核戰

    華府權威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與美國NBC電視台合作兵棋推演,結果顯示台海若爆發戰爭,恐怕會曠日廢時,甚至美中還有爆發核戰的可能,呼籲美國必須及早因應,而碰巧最近有民航機師拍到,疑似共軍潛艦試射彈道飛彈的畫面,再度引發熱議。
    2022/05/26 22:58
  • 胃食道逆流好難受!9大飲食禁忌別碰 出現8症狀勿輕忽

    許多人都會有胃食道逆流的困擾,原因可能是腹壓增加、胃酸產生過多、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等,如果沒有及早就醫,恐引起食道發炎、狹窄,嚴重甚至演變成食道癌,後果不可小覷。營養師陳怡婷點出飲食及生活型態上必須注意的行為,幫助大家預防、改善胃食道逆流。
    2022/05/25 22:54
  • 夫妻倆買生前契約 婆婆氣炸罵「咒我兒子」:惡毒媳婦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歷程,對於身後事如何安排,有些人會及早規劃,像是跟禮儀公司買生前契約,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尤其是老一輩的。最近有一名人妻分享,她和丈夫都辦了生前契約,沒想到婆婆得知後卻無法諒解,甚至還責怪「妳在詛咒我兒子」,更罵她是惡毒媳婦,讓這名人妻聽了超傻眼。
    2022/05/24 22:57
  • 離職警涉吸金、詐欺 昔出庭遭埋伏 今欠錢挨告 警部署防衝突

    這個月3日台北地檢署大門口,爆發兩次大亂鬥!當時是因為一名許姓離職刑警,涉及吸金案出庭,前女友不滿被騙八百萬,也找朋友來堵人,結果雙方在法院門口大打出手;這回,許姓離職警察,又因為欠錢被告詐欺,就怕又有其他債主找上門,警方及早部署,避免黑幫跑來鬧事。
    2022/05/23 19:32
  • 逾千間藥局有新冠口服藥「1圖懂領藥Sop」 代領外送都ok

    為加速高風險者確診後迅速服用口服藥,指揮中心日前也將藥品送至藥局、開放親友代領服務,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社區藥師也接獲許多民眾不斷詢問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方式,因特別製作口服藥領取懶人包,快篩陽性或居家照護的輕症確診者,必須先行看診取得處方箋,經醫師評估符合服用Paxlovid抗病毒藥物資格後,即可透過親友代領或送藥到宅的方式,及早取得藥物。
    2022/05/19 16:35
  • 新北快篩陽確診達97% 侯友宜:民眾排隊PCR情何以堪

    本土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國內今(14)日新增6萬3964例本土確診個案,分佈全台22縣市,其中新北市確診人數飆破2萬,為全台最多。新北市下午召開疫情說明記者會,市長侯友宜指出,根據新北聯合醫院篩檢站快篩陽確診率分析,陽性率達97.04%,也就是快篩陽採檢結果為PCR陽的確診率達97%,新北可說已是高風險區,民眾在身體不適情況下,還要在烈日下、風雨中排隊PCR,情何以堪,希望中央因地制宜、有所變通、高風險區先行,放寬認定,省略掉PCR,讓民眾一次到位,可以快速診斷及早治療,經醫師評估後給藥。
    2022/05/14 16:19
  • 這種胸痛竟是胃癌前兆! 快檢查舌頭有「3顏色」當心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突如襲來的胸痛,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不過有兩位女藝人嚴重胸痛,卻檢查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中醫師提醒,從我們的舌頭的顏色和形狀也能看出是否有嚴重腸胃疾病,甚至可能有癌症的危險,趕快自我檢查一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22/05/13 21:52
  • 有片/注意! 這個疾病靜悄悄破壞「肝臟」致命風險高!

    您知道【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其實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醫師警告千萬不可用症狀來決定是否就醫,必須及早檢查、定期追蹤治療才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機會,醫師指出診斷肝癌在可以被根除性治療,大概占45%左右,但是晚期肝癌的比例並沒有減少,原因是認知不足,這些衛教推廣有待加強。
    2022/05/09 23:07
  • 卵巢癌75%病患確診已晚期 「這些族群做這件事」找致癌基因

    根據衛福部統計,一年新增的卵巢癌個案,差不多1600多人,雖然不像乳癌破萬人那麼高,但有一個警訊就是,卵巢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中,年增率第二高的癌症,卵巢癌被視為婦科癌症中最棘手的,有75%的病患確診已經是晚期;而卵巢癌和乳癌,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帶因者,及早預防,降低死亡率。
    2022/04/30 23:15
  • 不是不篩就沒事!醫曝新冠黃金治療期 錯過這時機後果慘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在社區散播,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和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示警,別認為Omicron多為是輕症就輕忽,對具高風險的族群而言,仍有可能會演變成重症死亡,出現症狀的5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應把握及早篩檢、用藥保護自己。
    2022/04/29 22:46
  • 金宇彬「5年前及早發現罹鼻咽癌」 竟是李炳憲1句話救了他

    模特兒出身的32歲韓國男星金宇彬,2013年因演出夯劇《繼承者們》爆紅,一時間和李鍾碩、李敏鎬及金秀賢被譽為韓流「四大天王」。然而金宇彬2017年突因罹患鼻咽癌停工,在女友申敏兒陪伴下堅強抗癌2年,直到最近才復出演新劇。韓國前娛樂記者李鎮浩近日透露,金宇彬當初能及早發現罹癌,竟和大咖男星李炳憲說的一句話有關。
    2022/04/29 10:06
  • 怕確診被隔離故意不篩? 別錯過5天黃金治療期

    國內疫情升溫,卻民眾擔心確診後,就得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而不願意配合採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呼籲,以輕忽態度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65歲長者、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懷孕、免疫功能疾病者,都是重症高危險族群,現在已有口服藥物,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也就是有症狀的5天內,及早篩檢、適時評估用藥是關鍵,別對自己的健康太有把握,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2022/04/28 11:36
  • 馬國4月大女嬰確診1小時後不治 母慟:中午活潑無症狀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無數家庭,馬來西亞哥一名母親,近日在社群媒體分享沉痛遭遇,她4個月大的女兒日前午睡後突然全身僵硬、冰冷,無論怎麼呼喚都沒有反應,緊急送醫後她被告知女兒確診,不幸的是僅1小時過後就宣告不治,這名母親十分自責未能及早發現女兒生病,自己與兒子也在葬禮當天確診。
    2022/04/26 11: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