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不換鞋估計不行死亡跨域就業津貼失業勞工全聯霍正奇胖貓八橋彩子地震性侵
  • 搜尋: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結果共297筆

  •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 6/30徵件截止

    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世新大學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的2019《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起跑,6月1日至30日止受理報名,奬項分為專業及學生組,總奬金百萬元,其中「融媒體類」是所有項目中奬金最高的奬項,前二屆學生組首奬一直從缺,今年歡迎大專院校學生組隊挑戰拿奬金,一起為地球而努力。
    2019/05/14 16:00
  • 紫爆哪裡來?空汙危害大搜尋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優等獎的「紫爆哪裡來?空汙危害大搜尋」是由南台科技大學曾泓睿、陳思翰共同完成。報導每當秋冬之際,空汙議題都會被廣大討論。但政府機關有什麼相關政策訂定?民間環保團體訴求又是什麼?本報導以資訊圖表解釋數據與專家學者訪談深入分析空汙成因。  
    2018/10/30 15:56
  • 導者余志偉 有這麼一種困惑來自理想

    輔仁大學徐榕笛作品「報導者余志偉 有這麼一種困惑來自理想」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優等獎!本篇報導余志偉在新聞攝影圈工作十六餘年,他質疑過新聞攝影記者的職業價值,他對工具化的新聞產製感到過無力,但他從一次醫院偷拍的經歷中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並選擇以閱讀及思考方式走出來,他相信推廣在地敘事及故事平台能讓這個圈子的未來變得更好。他是余志偉,他相信影像的力量。
    2018/10/30 15:56
  • 萬物「虻」生 黑水虻的永續農業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首獎的「萬物「虻」生 黑水虻的永續農業」是由世新大學曾理均、胡格非共同完成。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的命運總是息息相關,人們的活動總是會製造出大量的廢棄物,需要仰賴自然界中的各路好手來幫忙分解,而黑水虻,正是可以將環境中的廢棄物分解,轉化成有利用價值東西的昆蟲。使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可以永續生存。
    2018/10/30 15:56
  • 二仁溪的眼淚

    長榮大學葉家文、洪雅盈、周芳儀、張葒楀、江家全、吳宜恩、楊開文、林宛儀、李承諺、曾曉真、黃筱真作品「二仁溪的眼淚」獲得9,086票,獲選為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最佳人氣獎!本作品描述過去被稱為黑龍江的二仁溪,從早年廢五金工業對河川的破壞,到現今各種民生廢水的持續傷害,雖然經過整治之後似乎已解決了問題,然而藉由張張歷史性的檔案照片,呈現出二仁溪的今昔,隱約地聽見二仁溪的嗚咽。本部影片藉由氣勢磅礡的空拍畫面、襯上低調卻具有感染力的配樂希望提出對二仁溪汙染新的觀察,從中找出解決辦法,並喚起大眾對於環保生態的意識。
    2018/10/30 15:00
  • 它「衣舊」美麗,但「衣燃」不環保

    由政治大學林宸佑、謝佩如、謝羽蓁、劉芳妤、張維庭、程麒展、蔣孟勳組成的團隊作品「它「衣舊」美麗,但「衣燃」不環保」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優等獎!作品描述根據環保署資料指出,2011年全台舊衣量為33,756公噸,到2017年攀升至63,211公噸,六年間全台舊衣量近乎翻倍成長。有學者指出,舊衣量的攀升,快時尚難辭其咎。然而這些被丟棄的衣物,在產製過程中,早已對環境造成汙染。目前全球六成衣物以聚酯纖維製造,根據綠色和平資料指出,2015年聚酯纖維的碳排放達2.82億噸。這些排碳量換算下來,需要四座種滿樹木的台灣,花費一年時間吸收。近年環保意識提升,民眾越發重視衣物背後造成的汙染,二手衣店也應運而生。但有業者指出,台灣民眾對二手的接受度仍不高。專家因而希望民眾能發揮「永續時尚」的精神,更應體認快時尚對於環境的衝擊,購買衣物前更應三思。
    2018/10/30 15:00
  • 讓我們做個不塑之客

    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優等與最佳人氣獎同時是由輔仁大學張湘妮、陳玥蓁、陳俞均、尤品升、鐘暐杰、許庭瑛、呂函「讓我們做個不塑之客」的作品獲得。學生們透過簡易式的Q&A互動小遊戲,套用包青天吶喊「塑淨」的諧音梗,利用堂上的審判帶領大眾回想一天的生活,從中思索日常即可輕易做到的減塑行為。
    2018/10/30 15:00
  • 收容資源有限,如何讓毛小孩希望無限?

    銘傳大學姜霏、石奕賢、林子祺、陳頤、陸潔儀、吳奕寧作品「收容資源有限,如何讓毛小孩希望無限?」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優等獎!報導以2017年2月6日零撲殺政策正式上路,對比2016年,安樂死的浪浪們整整少了九成,而這些狗兒都去哪了呢?公立收容所有著不能拒收的壓力,原本就已經超收的收容所,面對經費及人力資源方面的窘境,更是雪上加霜。回歸問題的根本,人類正是迫害浪浪們的主因,隨地亂丟的垃圾、不適當餵養、棄養動物以及不合法購買動物,都是人類對毛小孩造成的種種威脅。狗狗是人類最忠心的朋友,對於牠們溫柔的眼神,我們還能如何更殘忍?
    2018/10/30 15:00
  • 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

    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是由輔仁大學李偉皓、楊婷婷共同完成「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作品獲得。報導描述食安危機讓油車間傳統的製油工法重新被重視,但是舊式工廠規格更新不易,加上農業人口外移,讓油車間陷入困境,油車間復興運動的發起人孫翌軒希望透過此運動讓青年尋找到古早記憶,進而了解油車產業,更賦予消費者「知」的權益,了解食用油從種植到上桌的過程。而後可以透過與農民契作的方式、一般民眾食育的推廣,與各地油車間的設置,讓更多人從消費中支持這項快消失的產業。
    2018/10/30 14:52
  • 塑膠袋的下半生

    台灣大學黃逸薰的作品「塑膠袋的下半生」獲選為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本報導緣起於日前,一篇新聞指出:在台灣由於資源回收物價格來到低點,許多回收物因此全進了焚化爐,這則內容在網路上引起大量轉載後,許多民眾相當失望,表示:「平常努力回收都是做假的」。隨後今年減塑政策擴大實施,手搖杯店與麵包店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然而,台灣人一年卻要用掉180億個塑膠袋。記者根據數據自行推估,一人在一年中,將丟掉驚人的整整五公斤。塑膠袋作為理應進行回收的一般回收物,被丟棄後,究竟是如何「走錯路」,最後落入和一般垃圾一樣被焚燒的命運?
    2018/10/30 14:45
  • 老屋留下了,然後呢?居住權與文史保存的拔河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的「老屋留下了,然後呢?居住權與文史保存的拔河」是由政治大學薛惟中、劉蘭辰、阮怡婷、謝宜臻共同完成的作品。報導描述今年年初,新竹市暫定古蹟「太原第」遭溫姓屋主強拆時,引發各界文化資產保存人士譁然。過去曾有報導指出,屋主疑似為賣地、進行都更,而在未通報文化局的情形下違法拆除古蹟。從檯面上的報導看來,文資保存聲浪高漲,檯面下古蹟所有人或居住者則在第一線,面臨著「我家『被古蹟』了」的窘境。當私有財被指定為文化資產、被賦予具公共性的意涵時,其背後的公私利益考量便會糾纏不清。本專題將從台北萬華的楊氏古厝、新北淡水的重建街街屋到新竹北埔的姜阿新洋樓,帶領讀者了解「我家被古蹟」後可能會經歷的掙扎。
    2018/10/30 14:17
  • 漁,是我們改變了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長片優等獎的「漁,是我們改變了」是由靜宜大學王櫳寬、黃麟淇、鄭塏櫪、林啟彥、陳湘錡、陳名薇共同完成的作品。報導描述成龍村在過去曾經遭受韋恩颱風的侵襲,使得當時大量的土地被海水淹沒,時至今日,這片土地的水依然沒有褪去,變成了濕地,這件事情讓成龍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透過本篇報導,深入了解成龍村的改變,從生態保護做起,從環境教育做起,從社區情感連結做起,一步步開始了村子裡與這片濕地的故事。
    2018/10/30 14:00
  • 衣服多到穿不完?你也掉入快時尚的陷阱嗎?

    ​​​​​​​世新大學陳冠勳、吳思妮、黃芮蓁、蔡宛芝作品「衣服多到穿不完?你也掉入快時尚的陷阱嗎?」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最佳人氣獎!這個獲得10,568高票的報導述說自民國89年,ZARA、H&M與UNIQULO等跨國服飾公司,在世界各地颳起一陣旋風時,緊抓著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態,短時間內產出大量、多樣且廉價的商品,弭平了時尚原有的門檻,讓人人都能接觸到潮流趨勢,「快時尚」的商業模式也就隨之興起。但快時尚光鮮亮麗的背後卻爭議不斷,其生產方式不僅加劇了環境汙染、剝削勞工權益,更令人質疑:「做了一堆沒賣完的衣服,這些商品最後都去哪裡了?」
    2018/10/30 14:00
  • 布袋戲文化的傳承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長片優等獎的「布袋戲文化的傳承」是由文化大學李鼎強、林子芸、吳繢杉、劉庭共同完成的作品。報導講述歷史悠久的布袋戲,曾經在台灣風靡一時,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這項傳統技藝漸漸地不再受年輕人喜愛。但儘管如此,年事已高的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仍默默付出,只為了「能教一個,是一個」。而來自荷蘭的羅斌,將西方歌劇與台灣本土布袋戲結合,同樣為這項逐漸沒落的傳統盡一份心力。雖然台灣的布袋戲文化不再興盛,但仍有群眾對這項傳統保有熱情及喜愛,像是平等國小的巧宛然掌中劇團、師範大學的布袋戲研習社,他們都接下了傳承的使命。不過,若只有少數人的耕耘,真能有效流傳於後世嗎?政府政策是否能有效保留傳統文化、教育方式是否會造成年齡斷層等等,都成為我們該思考的問題。
    2018/10/30 14:00
  • 農藥對決四小時系列報導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的「農藥對決四小時系列報導」是由台灣大學Belinda Churchill (高祺)、杜亞訊、賴峻祥三位同學共同完成的報導。作品描述亦正亦邪的農藥,當在農業生產中是對抗害蟲的妙「藥」,然而,生活食用中如果殘留過度則為「毒」。本報導從了解台北把關在蔬果批發市場的農業檢測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入手,循著食安話題擴大採訪範圍到有機食品。因為當人們超越了吃飽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後,食品的安全和健康要求漸漸就成為大眾、農友和業界去追求的共識。有機食品正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把化學合成生產的農藥和殺蟲劑一再降低到零水准的產物。如何面對這一全新的課題,所產生的新爭議等都是現代農業所必須應對的挑戰,這和大眾的健康息息相關。
    2018/10/30 14:00
  • 蘋果前進洛興雅

    蘋果日報獲得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蘋果前進洛興雅」的報導出動3組採訪團隊,前進孟加拉、泰國、緬甸,將2017年8月,緬甸軍方因遭民兵組織「洛興雅救世軍」偷襲,展開報復殺害洛興雅平民,導致大批洛興雅人逃至孟加拉的人道危機進行現場採訪。
    2018/10/30 14:00
  • 天下沒有白挖的水泥

    ​​​​​​​鏡週刊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作品「天下沒有白挖的水泥」,從一部從 1930 年制訂以來幾乎無太多重大修正的《礦業法》開始討論起。新國會在 2016 年 2 月 19 日開議時,礦業法即被列為重要議題,立法委員都有共識要修法,但台灣最大的水泥礦業者卻在修法完成前,於 3 月 14 日通過未來 20 年的挖礦許可,引發重大爭議。鏡週刊記者簡信昌、李又如、官詣軒、江鎧至嘗試跳脫單純從爭議本身來談法案,而是從台灣對於礦業的實際需求、以及水泥的使用狀況切入,轉譯艱澀的數據資料,從礦業的現況、內外銷率的演變、業者自陳、到遊戲規則的制定與修改,一步一步帶領讀者從《礦業法》修法的困境,理解一個特許產業如何屹立不搖,並在理解全貌以後,更進一步思考水泥的代價,試著為台灣選擇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2018/10/30 14:00
  • 給我生存空間!大潭藻礁的嗚咽

    ​​​​​​​由玄奘大學陳佩美、周均庭完成的作品「給我生存空間!大潭藻礁的嗚咽」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長片首獎與最佳人氣獎!!!這部獲得高達12,440張票的最佳人氣作品提出「要電,就要破壞生態?」的疑問,大潭藻礁有著豐富生態,中油卻為了因應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要在這裡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引發生態保育與工業開發之間的爭議。人們對於電力的依賴不可置否,但生態的重要性也絕對不容忽視。生長在這裡七千多年的大潭藻礁,孕育著不少生物,就連珍稀的柴山多杯孔珊瑚,近期也悄悄地在這裡大放異彩。即使我們在能源轉型過渡期間,會面臨所需的電力備載容量之挑戰,然而守護生態仍是首要。
    2018/10/30 14:00
  • 逾百人陷危? 柴山每年朝海滑6-9cm

    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類短片首獎與最佳人氣獎均是由TVBS製作之「逾百人陷危? 柴山每年朝海滑6-9cm」獲得,這篇由記者華舜嘉、李偉華報導出高雄柴山因為造山運動,珊瑚礁經過風化形成崩積層,一旦出現暴雨,極有可能讓山地位移,目前上頭就住了176戶人家共205人,他們恐怕都暴露在危險之中。根據資料顯示,從民國93年監測以來,最多曾經位移20幾公分,不過,在高雄市水利局,啟動擋土牆與截排水系統後,現在每年位移量降到6-9公分,預估還將啟動中長期的深水井建置。不過,近幾年來極端氣候頻繁發生,柴山地區相當不穩定,住在上面的200多人,真的安全嗎? 政府的政策會不會緩不濟急呢? 報導中都對此提出警示。
    2018/10/30 13:52
  • 藍色眼淚.海廢大戰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類長片優等獎的是三立電視台「藍色眼淚.海廢大戰」報導。台灣每人每天用掉2.7個消費性質塑膠袋,如果台灣這個依存海洋、享受海洋的美麗島嶼,不能維護海的潔淨,你我當如何面對下一代?這則報導希望提醒觀眾,並鞭策政策,能以環境為念。三立汪倩如、張稚昀、丁心雅、李宛儒、姚仁祥、劉伯奇、蔣宏儒、王詩雅八位記者分頭拍攝,報導非洲國家肯亞、盧安達已經禁用購物塑膠袋的消息,又赴菲律賓拍攝河川和掩埋場「鄰河」所帶來的傷害。然而同時也有宣揚一些正面的行動;荷蘭的青年發明海洋吸塵器,勇於實踐夢想,並於今年九月開始清理太平洋上的海廢。也訪問印度的可溶水植物袋,或許有可能改變一部份人類生活的新發明,另外則至瑞典看見最具示範意義的回收方式,而香港雖受大陸禁收垃圾所苦,並也開始致力於提升港島回收產業。
    2018/10/30 13:33
  • 地球的孤兒~獵殺棕熊

    東森電視台「地球的孤兒~獵殺棕熊」報導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類長片優等獎。記者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遠赴俄羅斯報導每年冬季,森林就會出現血腥的棕熊屠殺。獵人可以合法地,把棕熊從冬眠洞穴挖出來獵殺,失去母親的棕熊寶寶,往往餓死凍死,或被送到馬戲團。過去的五百年來,棕熊已從全球十七個國家滅絕,但是,因為全球的數量尚未符合國際瀕危物種的標準,依舊被視為可以大量捕殺的狩獵動物,甚至在俄羅斯路邊,就能買到熊的標本。三十年前,曾是獵熊人的生物學家Valentin Pazhetnov,成立棕熊孤兒院,搶救槍口下的幼熊。如今,這個生物學家庭,一家三代全投注在照護棕熊孤兒的工作,並且成功野放超過兩百頭棕熊。如此對生態保育的執著與行動力,以及懷抱「人類與萬物永續共存」的遠大理想,值得全世界借鏡。
    2018/10/30 13:09
  • 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首獎的「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由TVBS採訪團隊前往融冰危機最前線-格陵蘭,從海上、陸地和空中,全方位報導氣候變遷對格陵蘭環境的影響,加上從全球安全、環境、政治和經濟等各個層面,來解析政府和民眾的因應措施。TVBS也和宏達電hTC 虛擬內容中心合作,首度製作虛擬實境(VR)版的格陵蘭氣候變遷現況,透過身歷其境的臨場體驗,實際感受海水進逼陸地的震撼;在台灣,更走訪西南部沿海低窪地區,訪問深受淹水之苦的民眾,也訪問氣候變遷學者,了解海平面上升的衝擊。「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特別報導,整合電視、平面、網路和虛擬實境呈現形式,發揮新聞現場、視覺影像等跨領域跨媒介多重數位敘事,呈現氣候變遷對全球和台灣的衝擊。
    2018/10/30 13:00
  • 帳篷下的秘密

    TVBS「帳篷下的秘密」獲選為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類長片優等獎!報導調查抽檢桃竹苗露營區,委請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查山崩區、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查土石流潛勢區,進行一家家套圖檢驗,但其實公布敏感區給民眾「露得安全」,原本應是政府之責。本報導指出一、當紅露營區位在山崩地滑敏感區、土石流潛勢區,卻未依法經鑑定再開發 二、獨家批露政院公文顯示觀光局其實為「主政單位」三、報導清查水源保護區露營業者污水。2017年11月4日播出後,11月15日行政院即指示交通部觀光局速擬定「露營區設置管理要點」協調地方政府加強稽查,2018年1月至3月間,政府便兩波清查公布全台455家違法露營場與230家位山崩敏感區。
    2018/10/30 13:00
  • 鯨魚的控塑〜海洋生機 “塑‧不塑” 一起向前走!

    正聲廣播延續去年人氣,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最佳人氣獎。共獲得10,291票的「鯨魚的控塑〜海洋生機 “塑‧不塑” 一起向前走!」作者宋流芳、林宗慶、莫耀忠、吳庭煦、鄒瑩瑩、黃建鈞、簡郁倩、鄭曉薇透過報導內容,喚起大眾關心生態環境,不再只是無奈的遵守規定、配合政策,若能夠轉變為從內心深處出發的真實力量,進而讓研發人員有ㄧ些時間和空間,讓回收變成一件幸福的事,讓再生產業欣欣向榮,讓循環經濟生生不息。
    2018/10/30 13:00
  • 消失的海岸

    TVBS「消失的海岸」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類短片優等獎!本報導因為全球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加上人工海岸設施太多,上游攔住沙源,導致下游產生侵蝕現象,讓四面環海的台灣,出現海岸逐漸倒退的危機。記者戴元利、洪榮斌實際來到七股潟湖,並且透過空拍鏡頭,親眼見證海岸消失的景象,然而到底該盡力留住漂沙?還是順應自然,以整體國土規劃的角度趨吉避凶?新聞裡也呈現多方觀點,帶給觀眾不同的思考面向。
    2018/10/30 13: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