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蘇晏霈貓奴台灣國寶唐治平欠債任賢齊國保包包芒種蘇晏霈愛情今天天氣唐治平
  • 搜尋:

    二氧化碳排放 結果共141筆

  • 減碳良藥還是環保贖罪券? 碳補償機制爭議性大

    在COP26會議前夕,澳洲等國紛紛提出淨零碳排的承諾,其實不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不可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零,達成目標的方式就是採用所謂的碳補償,替代性抵銷排放的二氧化碳。但目前全球沒有完善的相關法規和交易機制,有專家警告,市場上越炒越熱的碳補償,恐怕淪為環保洗白的工具。
    2021/10/29 12:30
  • 大陸本土疫情燒!多地暫停跨省旅遊 北京冬奧恐受影響?

    中國大陸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北京、內蒙古、貴州、甘肅,及寧夏因出現中高風險地區,因此宣布暫停跨省旅遊,原計畫前往寧夏進行採訪的TVBS特派記者,也臨時收到取消通知。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26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大陸針對長途跨省旅遊提出兩大措施,第一,嚴格執行跨省旅遊經營活動熔斷機制;第二,暫停經營旅遊專列業務。而冬季奧運即將迎來倒數百日,因此北京政府也十分擔憂若疫情未能盡快抑制,活動會因此受到影響。」 另外,大陸24日發布「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定在2025年時,二氧化碳排放要較2020年下降18%;且到2030年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須分別達到25%及80%。陳韻雯說明「先前多地區拉閘限電就是為了嚴格實施能耗雙控政策,現在明定源政策目標,勢必為讓許多高耗能產業減產、出走,或轉型成為綠色能源產業。」
    2021/10/26 14:14
  • 人均7.2噸!大馬降低碳排面臨考驗 胡逸山:啟動可再生能源減少依靠柴油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於下周在蘇格蘭舉行,近期馬來西亞總理依斯邁沙比里也喊出,2030年時馬來西亞的碳排放量將降低至45%目標,但根據聯合國公佈的報告顯示,馬來西亞的碳排放成長率自1990年以來快速飆升,人均碳排放量達7.2噸,位居世界第26位,所以這項決策可謂困難重重。今(25)日邀請到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和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資深研究學者胡逸山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在八零九零年代馬來西亞經濟迅速成長,變成工業化國家,工廠林立促使大量發電需求,且馬來西亞主要以柴油發電,所以碳排放量偏高,加上馬來西亞是熱帶國家,民眾時常需要開冷氣,因而消耗大量電力,帶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熱帶雨林在過去被大量砍伐,改種經濟作物,導致馬來西亞的人均碳排比世界工廠中國大陸4.6噸多。
    2021/10/25 14:58
  • 全球航空業抗氣候變遷 矢言2050年前達淨零碳排

    未來數十年飛航乘客預計會增加數以十億計,衝擊難免之際,全球多家航空公司面對主管機關及環保團體施壓,今天同意加緊腳步對抗氣候變遷。
    2021/10/05 14:31
  • 最強後驅小牛Huracán STO強勢入臺 坐擁道路版GT賽車不用兩千萬

    在環保浪潮強襲之下,各車跑車廠大多開始透過渦輪、電動化等措施,一方面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強化動力輸出,透過電動馬達帶來的馬力競賽正在熱烈開跑。Lamborghini在這股浪潮當中,或許是較為獨特的一個,近年來Lamborghini不再強調過人的動力輸出,而是重拾超跑的本質,以強悍操控與過彎極限為訴求。在Huracán STO之上,可以看見最純粹的V10自然進氣引擎,搭配後輪驅動設定,還有輕量化車殼、工廠賽車化設計,儼然就是一輛道路版工廠賽車。而且,價值還相當「超值」,1,990萬起價格,只比當初的Huracán Performante多90萬元而已。
    2021/09/22 18:21
  • 歐盟2035禁售油車 捷克總理:我鼻要!

    為降低空污對環境衝擊、加速車輛零排放進程,歐盟稍早提案2035年時將全面禁止搭載內燃機新車在市場銷售,亦即管你是燃油車、Hybrid油電車、PHEV插電混動車…等,只要牽涉到燃油驅動的販售新車,於歐盟市場中都將在15年後被終結。根據歐盟執委會目標,希望2030年達成較2021年減碳55%(目前為37.5%),並在2035年時要減少100%二氧化碳排放。影響範圍包括多達27個歐盟國家,宣告內燃機時代在不久將來就要掰了。
    2021/09/14 15:16
  • BMW永續思維打造製造鏈 落實友善地球理念

    BMW希望透過全新世代BMW i傳遞品牌使命,以BMW的精細工藝與創新的頂尖科技,打造出兼顧地球永續、社會責任與駕馭樂趣的作品。BMW不僅在2020年達成全面採用綠電與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使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較1995年降低超過50%以上,更為未來設下目標,展現BMW品牌宏觀遠見,期望能在2030年前達成每一輛新車生產時的碳排放量減少80% (以2019年數據為基準)、電動車型銷售至少佔全球總銷量50%。
    2021/08/24 19:15
  • 藍寶堅尼老闆:油電大牛2023報到  保證更牛更環保

    不久前西歐與中國各地相繼傳出劇雨造洪災、怵目驚心的畫面,讓世人再次感受到環境變遷與極端氣候的威脅,與此同時,因著全球暖化引發的危機加劇,歐盟稍早也宣布新排放法規,計劃在在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減量55%,且販售車輛在2035年之前要達到零排放,亦即到了2035,所有登記的新車都將是零排放綠能車款。
    2021/07/27 15:54
  • 歐盟規劃2035年起新車全面「零排放」 各品牌電動戰略一次看

    汽車市場全面電動化、朝向零排放前進已經是必然趨勢,根據《彭博社》報導,歐盟正有意進一步明確歐洲汽車市場減排目標,預計於2030年要求整體汽車市場減少65%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於2035年時達成市售新車100%零排放目標。換句話說,歐盟正規劃從2035年起汽車市場全面電動畫。面對這樣的政策發展,Jaguar似乎是最「超前部署」的品牌,已經設定2025年全品牌轉型電動車廠目標,當中戰略相對保守的,則是BMW,目前僅表示於2030時全產品線將有50%為電動車。
    2021/07/12 11:57
  • 想跟保時捷做生意? 請做好改用綠能的準備

    針對未來永續發展目標,Porsche正進一步努力減少供應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Porsche發聲呼籲1,300間零組件供應商,於2021年7月之前,全面轉為使用可再生能源。此一措施適用於為Porsche未來新車計劃提供零件製造的所有合約供應商。從長遠來看,若供應商無法在生產過程中改用經過認證的綠色能源,Porsche將不會考慮續約合作。 
    2021/07/10 18:38
  • 拜登鼓勵低碳耕作 農民拚綠金進軍碳權經濟

    2019年美國農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近6.7億噸,拜登政府特別撥款300億美元,推動農業減碳和永續耕作,鼓勵農民種植覆蓋作物,當成有機肥料,可以大幅減少化學肥料的排碳量,甚至還能把二氧化碳封存進土壤裡,減少的排碳量賣給二氧化碳交易市場,創造出全新的環保經濟。
    2021/07/07 12:37
  • 氫動力Corolla Sport聲浪夠嗆 動力強還零碳排放

    Toyota雖然同樣順應潮流推出BEV純電動車,Toyota產品線中還有FCEV氫燃料電池電動車,把雞蛋與風險分散在不同形式的潔淨移動解決方案。甚至,Toyota近來還投入氫燃料動力車款,直接讓引擎「燃燒」高壓氫氣,並投入賽道測試。根據試車手表示,氫燃料動力不只駕駛起來跟傳統燃油動力幾乎相同,還有獨特的聲浪演出,更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2021/05/03 11:53
  • 全台綠建築逾9千件 年省約半座石門水庫水量

    內政部今天說,截至去年底,全台綠建築數量已有9255件,估算每年約可省電21.38億度、省水1億400萬噸,相當於省下半座石門水庫的水量,並約減少121.23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1/04/26 12:18
  • 氣候峰會地球日登場 美國領頭承諾減碳

    由美國主辦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在台北時間昨晚(22日)登場,共40多國領袖參與,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等,都紛紛祭出了減碳承諾,主辦國美國也祭出新目標,要在2030年以前將碳排量砍半,這也重新確立,美國在對抗氣候問題上的主導地位,而由於整場會議,是以視訊的方式進行,因此也發生不少技術狀況!
    2021/04/23 19:53
  • 節能家電減稅優惠帶動換機潮 去年助省電4億度

    購買節能家電減稅優惠上路1年8個多月,財政部統計,民眾購買節能家電共有261萬台受惠,以去年為例,換算一年約可節省4億度電,相當於減少22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2021/03/12 13:46
  • 永續顯學!全球投資客瞄準「ESG」企業

    環保綠能、永續發展不但是環境議題,更是一種商機。全球興起「ESG投資」浪潮,除了傳統的營運展望,投資客開始重視企業的社會與環境責任;「ESG投資」的市場規模全球上看數十兆美元,大多企業因此投身氫氣綠能發展。日本汽車商「豐田」推出了新一代氫燃料汽車;JR東日本也提供氫氣接駁車服務;日本蓄電池製造商更開發了不會燃燒的「離子液鋰電池」。甚至連百年老牌的「哈雷」機車,都推出了首款鋰電池機車,晉升電動車行列。
    2020/12/16 19:58
  • 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可望少7% 但無助減緩暖化

    研究人員今天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封城,使得2020年全球出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估最多可減7%,為二戰來最劇烈降幅,但對長期全球暖化幾無影響。
    2020/05/20 14:41
  • 全美死亡率最高 路易斯安納州小郡8%

    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不是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市,而是位於路易斯安納州的小郡聖約翰,共有569人感染,47人死亡,死亡率高達8%。當地化學工廠林立,居民長年為空氣汙染抗爭,他們認為當地新冠肺炎造成高死亡率,與空氣汙染有關,因此發起了抗議活動。不過疫情期間,各國的封鎖禁令,也意外讓地球的污染大大降低,水都威尼斯沒有了密集觀光船,海水湛藍見底。一月至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了自二戰以來最大減幅。另外,各國城市近郊的野生動物,也被拍到在都市裡逛大街的景象。
    2020/04/16 20:06
  • 太陽能有望取代化石燃料 美公司研發新設施

    美國一間新創公司近日宣布,研發一座設施,可以將太陽能應用在煉鋼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產業。這項科技是全球首度,將太陽能應用在工業的重大突破,有望減低碳排量,朝環保的目標邁進。
    2019/11/21 13:35
  • 青埔機廠設太陽能光電 桃捷:可增378萬度電

    桃園捷運將於青埔機廠,建置全桃園市最大公有房舍太陽能光電廠,預計2020年2月,鋪設1萬1078片太陽能板,預估每年發電可達378萬度,可供應1040家戶1整年用電,減少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公噸,桃捷希望成為領頭羊,帶動更多民間企業響應市府綠能政策。
    2019/11/20 22:59
  • 快訊/逾九成里節電有成 北市較去年省4833萬度

    台北市環保局,昨天舉行節電績優里頒獎典禮,全市456個里,有421個里,約佔92%,用電減少,總共比去年同期,節電4833萬度,換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減少25762公噸。
    2019/11/15 10:12
  • 安倍:2030年氫能化 日澳合作.褐煤變氫氣

    聯合國氣候會議剛結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場邊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積極開發氫能源,更要在2030年前達到零碳排放的氫能源社會。而日本使用的氫氣,未來大部份將會從澳洲的褐煤而來。因為褐煤含大量水分,不利於發電,但可從中提煉出氫氣,因此日本與澳洲正在進行一項政府與民間合作,在澳洲開採褐煤,並在當地製成液態氫運回日本,讓澳洲成了氫能的一大產地。
    2019/09/27 19:57
  • 北極熱辣辣! 野火上百起.碳排量暴增

    寒冷的北極圈,今年遭到野火肆虐,從6月開始,在阿拉斯加、西伯利亞、格陵蘭島等地區蔓延,超過100起野火,燒掉200多萬公頃的土地!火勢之猛烈,從外太空的衛星空拍,都清楚可見。高溫、野火將帶來一連串問題,像是北極融冰速度加快,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統計,光是今年六月,北極圈野火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等同瑞典一整年的碳排量,顯示地球暖化迅速加劇當中!
    2019/07/29 20:08
  • 氣候變遷衝擊! 全球200大企業估合計損失30兆

    今天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200多家大型上市公司預測氣候變遷會造成合計近1兆美元(約新台幣30兆)損失,且接下來5年就會深受其害。
    2019/06/04 15:28
  • CO2濃度創新高 碳排不減極端天氣頻率恐增

    全球暖化拉警報!最新觀測數據指出,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是人類出現以來的最高紀錄,地球暖化速度恐怕已超越預期。碳排放引發的暖化跟氣候變遷,有可能讓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2019/05/14 21:3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