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專家防疫論壇/台灣如何從清零走向共存?4學者觀點一次看-第二頁

實習編輯 王思淳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15 14:53
最後更新時間:2022/04/15 14:53
TVBS於13日舉行專家防疫論壇。(圖/TVBS)
TVBS於13日舉行專家防疫論壇。(圖/TVBS)
詹長權:

那國家只要一個大方向,說我們要做內外一致,當我們對自己的人是這樣子管制的時候,我們對外面來,跟我們一樣已經打完疫苗的人,可以做比較合理的一個規範。所以我們過去常常說這個國家、那個區域,它的盛行率多少?然後發生率多少?所以我們把它分成風險高中低,以後就是說這個人他只要有打過三劑,他有感染過打過兩劑、感染過打過三劑,我們要給他一個對待。當我們對外人這樣對待的時候,我們對本身的國人也用這樣對待,這樣就會讓我們社會形成一個氛圍就是說,打疫苗是好的趕快打。打了以後你正常生活的空間會很大,時間會很長那我們在疫情當中,一定會限制某些地方、某些人不能去、某些人要去,一定要疫苗打多少以後才能去,比如說我們去探病這件事情一樣。在時間上很多國家就會宵禁或是說叫你一半的時間在家裡上班,這個都是在限制你時間。那隨著每個地區疫情的不同、跟每個人的這個身體上的免疫程度不一樣,我們就可以賦給他比較大的時間,這個王教授剛剛也提到我們很多的資訊科技。現在可以個別化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台灣可以從過去堅壁清野的一個大政策,走向相信人民的素質,然後相信我們的科技,跟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防疫方法,讓人民有權利、讓人民有能力來貢獻說大家一起,從今年開始到未來可能1、2年新的疫情裡以新的做法面對。

TVBS在13日舉辦「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圖/TVBS)

楊茜雯:

是,好。接下來何博士針對縣市首長,我們給他們一點點建言。

何美鄉:

是這樣子說,因為我是學者我一直對台灣整個防疫的策略,雖然大家幾乎都說效果很好,可是我們都一直有一個理由說,我們沒有病例。所以我們沒有研究台灣的研究其實是非常少的,但是其實台灣的防疫作為,它的所作所為、它的成效跟成效之間的關係,這是可以做的。尤其現在也已經有很多的病例被一些人,就是被你匡列被你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這一些現在都要有資訊。

剛剛王教授講了,他要去幫我們做那其實很多國內的學者,大家都可以一起來做這樣子的事情,這是蠻重要的。資訊是非常的重要大家都仰賴,而沒有疫苗的時候等疫苗,反正就是都是在等下一個東西,所以現在就是小朋友要不要打疫苗這件事情。我先做一個聲明,就是說我是個研究疫苗的人我在疫苗廠工作過,我也當過作疫苗製造的人,我絕對是個推崇疫苗的人。但是至於說,12歲以下的小朋友要不要打?我還是有一個疑問,因為這還是利弊的問題,我們不可以說你要打了疫苗之後,你就不會傳給你的阿嬤,可是你的阿嬤要打疫苗,我們不可以把這個責任交給小孩子,這是很重要的。

那當然因為台灣是超級自由的國家,什麼聲音都有。所以我們要讓他自由的話,我們也可以模仿北歐的國家就是說當然我們相信這個疫苗被上市,使用在這些小孩子,它有一定的優點。那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我們相信它有一定的安全性,那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北歐有些國家就是說,我們不建議,就是我們的ACIP,我們的專家群不建議,但是你要打我給你打就是Make it available to you(讓你有疫苗可以打),這樣子大家都沒話講了。所以台灣其實我覺得蠻適合走這個道路的,那這樣子的話大家就比較...就是各取所需,所以這是我的看法。

楊茜雯:

沒錯,接下來同樣問題,縣市首長,有沒有特別針對他們某一些問題想回答?首先我們先問一下這個呂院長的部分,院長。

呂淳祺:

剛才講隔離的問題,在美國是你如果已經打了疫苗以後,你如果有接觸的話,其實是不用隔離的,如果有感染的話,你如果打了疫苗後5天就可以,如果有陰性的Text5天就可以出來了。所以這是依照科學跟醫學研究來訂的政策,所以說台灣隔離的Policy(政策)應該也可以,可以用科學跟醫學來那個告知

楊茜雯:

是,,院長提到很重要的,大家都非常期待的就是我們隔離,可不可以天數,趕快的來縮短。在安全的情況之下,就很需要國外的一些數據了,然後再來王教授的部分,請教您。

王智弘:

我來做一個結論一下。就是第一,我覺得台灣要勇敢的走出去要有信心,那過去台灣都常常都考100分,都是零確診,OK。現在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我們有Omicron,所以我們沒辦法都考100分了,我們要像高中生要去上大學的時候,要有勇氣要走出去,然後自己要Problem Solve要解決問題。

那現在指揮中心它的功能,可能會變成說Set Guidelines(設定準則),那因為每個縣市它的資源不太一樣,它的疫情也不太一樣,那指揮中心Set  Guidelines,然後來幫助地方政府,來完成他們那個縣市,希望達到的目標,我覺得這是可以走的一個方向;另外一個就是說,台灣要開放的時候要,第一要有計劃,那第二要有模擬Simulation,不管是在病床,或者是在確診人數也有模擬,然後要模擬到說這是一個Acceptable Risk,可以接受的風險,那剛才也有講說哪時候藥會進來,就會在這個模型裡面,哪時候可以開放,開放到什麼程度,可以接受的風險?

第三,我是覺得說現在美國已經開始針對這個汙水來做測試,這個汙水測試真的很有用,就是說,比如講說我在居住的這個Santa Clara County(聖塔克拉拉郡),常常在做汙水測試,然後各個大學,每個宿舍也都在汙水測,試那如果有的話,測出來的話,大概一個禮拜以後就有人在那個宿舍受到感染,大概他可以告訴你,這是一個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也就是說所以我們應該可以嘗試做這些,這個台灣的科技絕對有辦法做的,剛才就是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說,我們怎麼樣來溝通、跟人民溝通、他們的風險是什麼?那剛才那個何教授也講了,就是說這是一個翹翹板,就是說以前可能這個Risk很高,得了病可能就會死,那時候沒有疫苗、沒有藥,那現在的Risk相對低了,你怎麼要Communicate這個風險,給人民知道說OK?那現在其實就會大感染,所以你以前沒打疫苗可能OK,因為很少人得那現在會有很多人得,那你如果剛好是65歲以上,那你又沒有打疫苗,那你就算打了Booster(追加劑),還是比沒打Booster好。所以再去補一針,這個Health Communication,這個就變成一個藝術啦,政府總怎麼來溝通這個藝術,給人民知道說他的風險已經改變了。

所以他的行為就要改變,他現在打疫苗應該是會比較好。那最後我想再講說,剛剛有人講說這個人民的生命跟人民的生計,就是Life And Livelihood當然這兩個都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台灣是絕對有能力去保護人民的生命跟人民的生計,因為我們很多的產業,都是高科技產業,但是我們人民的生計,也有很多是需要政府來輔助的。在你叫他們先不要開他們店的時候,你要給他們補助。這樣子的話他們才可以活下去,所以但是針對不同的產業來做不同的補助,這樣子才會這個錢才會用在對的地方。

那我再想講一個就是說這個Omicron不是都是壞消息,其實是好消息。因為疫情要結束,就是要像Omicron這種的病毒傳染的很快,但是致死率很低,然後像何教授講的就是說大家得了以後會更壯,這個東西就會消滅這次的疫情,所以雖然我們會繼續偵測有變種。這當然要繼續偵測,或許有會像Delta又跑出來,那我們又糟糕了又要再重新研究了,但是如果是Omicron繼續稱霸天下的話,這個是好消息。

楊茜雯:

是的,其實剛剛縣市首長也聽到我們四位專家給的建言,相信對他們也是在防疫政策上,有相當的幫助我們現在其實在整個流程當中,非常多的線上朋友一直在提問,我們先稍微統整一下,大家有幾個疑問,這就是大家看論壇,在生活中他們發現跟自己最密切相關的。首先包括有民眾問說,到底要不要打第四劑?打的時間點要落在哪裡?另外,未來在家隔離的話會不會出現像上海這樣的狀況?不過其實我們是不一樣的啦,上海是封控我們的居家隔離其實,或者是所謂的輕症在家,其實只有生病的人待在家裡。所以其實相對是有一些差別的,不過大家還是蠻擔心看上海的狀況,會有一點擔憂。

再來因為疫情,我們剛剛提到了小孩子的教育,因為匡列一直中斷、教育一直受到影響,又該怎麼辦呢?第四題,如果感染率暴增的話,能夠保證台灣的醫療量能可以負荷嗎?其實剛剛四位專家都有提到,以台灣目前的做法是可以的,不過希望中央訂出我們每天能夠容忍最多的感染量是多少,畢竟要算給大家看才能真的安心。

另外,打新冠疫苗的幾年之後,我們很擔心的是因為很多人現在不敢打疫苗,就是擔心所謂的後遺症,會不會在幾年後出現?會影響我們未來的健康,很多人就是不相信疫苗,也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願意來施打,這其實真的是很多人的心聲。

所以總結,今天我們論壇的時間其實是我一直覺得聽得不夠,但是真的是要接近尾聲了,我們請四位專家,真的是愈聽愈過癮。因為很多的觀念其實在我們每天在記者會上,其實多數都是一些數據,今天確診數多少?但是如何來開放真正的國門的部分,我們有哪一些挑戰跟隱憂,而我們可以怎麼做?我們的時程是什麼?也希望政府能夠趕緊給我們,那接下來我們就請四位專家來幫我們統整一下,還有什麼沒有提醒我們的?還有什麼想要提供給政府最後的建言?大概一個人是3分鐘,首先我們就先請我們美國的呂院長,院長麻煩您,請您給我們最後的建言。

呂淳祺:

Sorry,剛才你跟我解釋說要不要打第四劑,那現在美國有些專家已經開始建議說長者,或者有高危險的、慢性病的病人打第四劑。那當然說這個最重要的還是台灣,就是It's Make Sure Again(再次確認)第二劑、第三劑先打完,如果能有說百分之百能打完疫苗的話,那我覺得這樣子對於開放、對於將來台灣老百姓的健康跟安全,我覺得是會有最大的好處。

楊茜雯:

是的,那接下來就請我們的王教授。

王智弘:

我剛才有講新冠的後遺症,因為我是臨床醫師我是小兒科醫師,所以我其實看了很多新冠後遺症的小孩子,就是他們很多沒有辦法專心,像過動的一個傾向,或者是沒有辦法專心,這個腦霧Brain Fog這個,或者是長期都覺得很疲勞。那這是得過新冠肺炎以後,當然最初的研究是原始的新冠肺炎或者是Delta,那Omicron的資料還沒有完全出來,因為Omicron是1月才開始的,那依照我們瞭解就是說Omicron,它比較不會侵入到肺,它可能都是在Upper respiratory tract(上呼吸道),就是在鼻子、咽喉這部分,比較沒有侵入到肺,所以他可能後遺症、可能也會減輕。但是所有對疫苗的這個疑慮,就是說大家一般的疑慮就是有關心肌炎,或者是心包膜炎這一類的,就是打BNT/Pfizer、mRNA的Vaccines,那這些其實是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那這些的後遺症都是自己會好,大部分都是住院1、2天,觀察一下就好了。

但是你如果得新冠肺炎的話,同樣的症狀,像心肌炎、心包膜炎就非常嚴重,如果是得病的話就非常嚴重,有時候長期就是一生他的心臟就有毛病了。所以這個這個東西其實是疫苗它所產生的這個副作用,如果有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是可以控制的,反而得病的比較沒有辦法去控制。

那另外有一個就是AZ就是用腺病毒去做的疫苗,AstraZeneca或 johnson & johnson,可能會導致比較有血栓或者血小板減少這一類的副作用,這些也是大概是百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大部分都是在女性。也就是說Reproductive Age(生育年齡)會生產的年齡的女性,這個是AZ的部分;那剛才講的心包膜炎跟心肌炎是在男生40歲以下,但是這些都可以控制的,所以如果有狀況像心跳變得很快,就趕快去醫院觀察。Make Sure他是OK,那大概都是住了1、2天。我們美國的經驗大概都是住1、2天就好了,所以大家的考量是很對啦,就是很全面性。但是剛才也講了就是說我們的這個Risk,風險已經改變了,因為現在傳的很快,所以我們的做法也要改變,謝謝。

楊茜雯:

沒錯,接下來台灣的部分,我們的權威也就是詹院長,詹教授來。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精彩內文未完,請接續下頁

從清零到共存

#新冠肺炎#專家防疫論壇#TVBS#防疫#Omicron#傳染#確診#本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76

0.0872

0.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