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其實處處潛藏各種,可能會讓身體容易生病的毒物,事實上每個人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不同,如果再加上暴露毒物時間與劑量,中毒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同,專家指出避免同時間使用相同的一個食物來源,攝取的食物要有多元性,不能長期使用一些來路不明的食物,或是一些保健食品,這些可能都有被這個黴菌毒素汙染的潛在危險。
成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余志恆:「非類固醇止痛藥,也就是NSAID。NSAID是一類常見的止痛藥,但長期過量的使用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傷。這是因為NSAID通過抑制腎臟中的一種酶來發揮作用,但同時也會減少腎臟的血流量,進而導致腎臟缺氧和損傷。」
彰濱秀傳醫院副院長李文欽:「其實除了食品受污染產生毒素之外,生活中還常見幾種毒素,包括第一大類是吃入的毒素,那這包含過期發黴的食物,塑膠袋裝熱湯、燒烤焦黑的食物,第二類是跟吸入有關的毒物,包括二手菸三手菸廚房的油煙,以及裝潢的甲醛等等,第三類是接觸的毒物,包括化學清潔劑、髮膠、染髮劑等等。」
成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凌采絜:「有一種最早在中美洲的年輕農夫身上發現的腎病,被稱為不明原因慢性腎病,這些案例分布在世界各地,包含亞洲及台灣,病患並無傳統常見的腎臟病原因,比如糖尿病或高血壓,他們的共通點是在高溫的環境之下從事農業工作。
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李育慶:「食物的一個處理方面,如果說我們有使用一些塑膠的容器,那如果他去裝一些比較高溫的湯類,或高溫的食材,或者是使用的比較不正確的一個塑膠容器去進行微波的話,它都有可能會釋出所謂的一個塑化劑,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一個傷害。」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教授余豐益:「避免同時間使用相同的一個食物的來源,那你的攝取的食物要有多元性,不能長期使用一些來路不明的食物,或是一些保健食品,那這些可能都有被這個黴菌毒素汙染的潛在危險。」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教授余豐益:「黴菌毒素主要是由各種黴菌所產生的分子量小於1000(Dalton)的小分子毒素,其結構非常穩定,不會因為加熱到100°c而有所破壞,其實黴菌毒素不見得只在穀物裡面出現,甚至在牛奶裡面也會出現,那還有一些中草藥及保健食品都可能有黴菌毒素的汙染。那其實這些黴菌毒素大多是慢性的毒性,但是長期使用,可能會有這個免疫的抑制力遺傳毒性,甚至癌症的產生。」
中山醫大附醫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家揚:「我覺得抗氧化食物,當然我們可以從很多生物學上的例子,包含自由基啊等等這種方法去解釋,那我覺得我會傾向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如果你攝取更多比較健康的食物,包含像十字花科,像花椰菜啊,這一些類的食物,那因為你健康食物吃得多,那你就比較容易吃飽。」
東元綜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天豪:「依據食藥署的定義,食品中毒除肉毒桿菌中毒之外,是指兩人以上含兩人攝取相同的食物,產生相同的中毒或類似的中毒症狀,食品中毒的症狀,以腸胃道的症狀為主,包含噁心、嘔吐、腹瀉、疼痛等,有時候會合併其他,包含發燒或者是頭暈的症狀。」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