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商品警告標語濫用 消費者恐忽略重要警示

記者 俞璟瑤 報導

2023/08/09 14:48

為了避免使用不當或是引發不良反應,幾乎所有商品不論用的吃的,幾乎都要放上警告標語。但專家擔心,目前警告標語可能因為太氾濫,導致消費者沒有仔細閱讀,反而因此忽略真正重要的警告內容。

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所有商品最大的共同點,其實是幾乎背後都有警告標語,

 


范德堡大學法學院教授維科西:「我主要抱怨的是警語變得無處不在,超市裡的所有產品都標有危險警示,讓人不知道該買什麼才好。」

就連專家都坦言,這些商品警告標語泛濫到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參考。

消費者報告政策顧問沈奧蓮:「過去一星期你我可能看到了,數百個警告標籤,但我們可能一概不記得,這就是只依賴警告標示的問題所在,只是起到了點綴作用而不是解決問題,作為消費者,當我們在網上或商店購買產品時,我們會假設它們是安全的經過安全審查,但這並不見得是真實的情況。」
 


一般來說像這樣的警告標語分成兩類,一種是屬於購買前請三思而後行。

CNBC記者:「希望消費者再多考慮的標示,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是否要購買這項產品,例如產品是在也有處理花生的設施中製造的,而花生是一種已知的過敏原。」

而且根據美國的法規,如果商品成分當中含有致癌物質,或是有影響生殖發育毒性成分,都要作出警告,但光是致癌物質就有超過800種。

范德堡大學法學院教授維科西:「這種警語措施在企業間引發恐慌,因為幾乎每樣東西,都可能是致癌物或生殖毒物,例如咖啡中有許多致癌物但含量很少,我們希望區分微小的風險和較大的風險。」

另外一種警告表示,屬於使用時請注意的標語。但專家說這種標語,通常已經淪為商家為了避免遭到法律訴訟時的擋箭牌。

范德堡大學法學院教授維科西:「這些標籤往往並不嘗試簡明的傳達訊息,而是試圖在所有可能出現的訴訟和問題中保護自己,但這並不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長期研究產品消費策略的顧問認為,產品警告標語其實是確保產品安全的下下之策,其實在利用警語之前還有很多降低風險的程序。但因為法規還有責任歸屬等理由,才讓這種警告標語便的無處不在。
 


消費者報告政策顧問沈奧蓮:「這裡有一個安全層級的概念,首先是透過設計來消除風險,代表得要完全消除風險,如果無法從設計上達到這一點,就要在周圍加上防護,可以是物理防護也可以是程序上的,就像舉割草機的例子,我們必須按下一個按鈕並拉動一個槓桿,才能讓它運行。」

但這些警告內容到底有沒有用,專家也作了實驗,替換含糖飲料的警告標語,再觀察消費者的購買狀況。

哈佛商學院教授瓊恩:「我們發現只有圖片式警告標語,才能減少購買含糖飲料的意願,所以純文字的標語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我認為這部分是因為,人們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但當以圖片方式呈現時會引起情感和感受,而正是這種感受,使我們停下來思考我們的行為,這些圖片使得購買含糖飲料的傾向,減少了約15%。」

但並不是把恐怖的照片放在產品上,就一定能達成警告的目的,也可能會出現反效果。

哈佛商學院教授瓊恩:「這些圖片警語,不希望會引起太多的羞愧和負面情緒,使人們產生逃避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鴕鳥效應,人們會因為感到非常糟糕而封閉心靈,甚至可能引起反感,因為他們覺得你在試圖操縱我,那我就要向你證明,這些標籤應該是要足夠強烈,讓人們三思而後行吸引他們的注意,但又不能太過強烈,以至於真的使人們產生厭惡感。」
 


包括針對香菸盒上的警告標語,以及讓人怵目驚心的圖案,都有實驗證明效果確實有限,影響長期消費行為的作用並不大。因此專家也認為,商家不應該太過依賴這些標語,避免真正需要消費者注意的警告標語反而被忽視。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3/08/09 14:48